四分律卷第四十四(三分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坐,如是人呵成呵,是為呵羯磨。
” 爾時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應作呵責羯磨,乃與作擯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不?”佛語優波離:“此不如法羯磨。
”優波離複白佛言:“應與作呵責羯磨,乃與作依止羯磨、若乃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乃至如草覆地,是如法如毗尼羯磨不?”佛言:“不如法,不應與作呵責羯磨,乃作擯羯磨、乃至如草覆地,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應爾。
如是展轉乃至如草覆地,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應爾。
”佛語優波離:“若應作呵責羯磨與作呵責羯磨,此是如法如毗尼羯磨,應爾。
如是乃至如草覆地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應爾。
” 爾時有異住處,衆僧與比丘作呵責羯磨,乃作非法别衆羯磨。
餘衆僧聞彼衆僧與比丘作呵責羯磨,乃作非法别衆羯磨羯磨不成。
“我曹當與作呵責羯磨。
”即作呵責羯磨,非法和合。
複有餘處僧聞彼衆僧為比丘作呵責羯磨,非法和合羯磨不成。
“我曹當為作呵責羯磨。
”彼即作呵責羯磨,法别衆。
餘處僧聞彼衆僧為比丘作呵責羯磨,法别衆羯磨,羯磨不成。
“我曹當為作呵責羯磨。
”即作呵責羯磨,法相似别衆。
餘處僧聞彼衆僧為比丘作呵責羯磨,法相似别衆羯磨不成。
“我曹當為作呵責羯磨。
”法相似和合羯磨。
彼比丘作如是念:“我當雲何?”即白諸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諸如是不如法羯磨不成就,如是一切羯磨亦不成就。
” 爾時有住處,衆僧為比丘作非法别衆羯磨。
爾時衆多僧皆共诤,或言非法别衆羯磨、或言非法和合、或言法别衆、或言法相似别衆、或言法相似和合、或言羯磨成就、或言不成就。
諸比丘不知雲何?告餘比丘。
餘比丘往白佛,佛言:“彼住處衆僧,為比丘作呵責羯磨,非法别衆。
是中衆多僧各各共诤,或言非法别衆、或言非法和合、乃至言成不成。
是中僧言非法别衆者,此是法語,乃至法相似和合者,此亦如是是法語。
” 爾時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若有比丘,僧先與羯磨,後衆僧與解,成不成解耶?”佛語優波離:“或成、或不成。
”複問:“雲何成不成?”佛告優波離:“有十三種人,僧先為作羯磨不成解。
除此十三種人已,為餘人作羯磨已,若僧與解者得成解。
”優波離複問佛:“若僧先為作羯磨,為解羯磨已驅出,成驅出為不成耶?”佛言:“或有成驅出、或有不成驅出。
若為十三種人作羯磨已,驅出成驅出。
除此十三種,為餘人作羯磨,後解羯磨得解,若驅出不成驅出。
”(瞻波揵度具足竟) 呵責揵度第十一之一 爾時佛在舍衛國。
有二比丘:一名智慧、二名盧醯那,喜鬥诤、共相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
彼自共鬥诤罵詈,若複有餘比丘共鬥诤者,即複往彼勸言:“汝等好自勉力莫不如他,汝等多聞智慧、财富亦勝、多有知識。
我等為汝作伴黨。
”是中衆僧,未有诤事便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
諸比丘作如是念:“以何因緣,衆僧未有诤事令诤事起,已有诤事而不除滅?”諸比丘即知此二比丘智慧、盧醯那,喜共鬥诤、共相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自共鬥诤罵詈。
若有餘比丘鬥诤,即複往彼勸言:“汝等好自勉力莫不如他,汝等多聞智慧、财富亦勝、多有知識。
我等當為汝作伴黨。
”是故令僧未有诤事便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
時衆中有比丘聞,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者,嫌責彼二比丘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二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智慧、盧醯那,共相鬥诤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聽諸比丘與智慧、盧醯那作呵責白四羯磨,應如是作集僧。
集僧已為智慧等作舉,作舉已為作憶念,作憶念已應與罪。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智慧、盧醯那二比丘,喜共鬥诤、共相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彼自共鬥诤已,若複有餘比丘鬥诤者,即複往彼勸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汝等多聞智慧、财富亦勝、多有知識。
我等當為汝作伴黨。
”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
若僧時到僧忍聽,為智慧等二比丘作呵責羯磨。
“若後複更鬥诤共相罵詈者,衆僧當更增罪治。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智慧、盧醯那二比丘,喜共鬥诤、共相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彼自共鬥诤已,若複有餘比丘鬥诤者,即複往彼勸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汝等智慧多聞、财富亦勝、多有知識。
我等當為汝作伴黨。
”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
僧為智慧等二比丘作呵責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與智慧等二比丘作呵責羯磨,“若後複更鬥诤共相罵詈者,衆僧當更增罪治。
”忍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此是第一羯磨竟。
’如是第二、第三說。
‘僧已忍為智慧等作呵責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為作呵責竟,五事不應作:一、不應授人大戒;二、不應受人依止;三、不應畜沙彌;四、不應受僧差教授比丘尼;五、若僧差不應教授,是為呵責羯磨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不應說戒、若僧中問毗尼義不應答、若衆僧差作羯磨不應作、若僧中揀集智慧者共評論衆事不得在其例、若僧差作信命不應作,是為呵責羯磨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不得早入聚落、不得逼暮還、應親近比丘不應親近外道、應好順從諸比丘教、不應作異語,呵責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衆僧随所犯為作呵責羯磨已、不應複更犯此罪餘亦不應犯、若相似若從此生者、若複重于此、不應嫌羯磨及羯磨人,呵責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善比丘為敷座供養不應受、不應受他洗足、不應受他安洗足物、不應受他拭革屣、不應受他揩摩身,呵責羯磨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不應受善比丘禮拜、合掌問訊、迎逆、持衣缽,呵責羯磨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不應舉善比丘、為作憶念作自言、不應證他事、不應遮布薩自恣、不應共善比丘诤,是為呵責竟五事不應作。
應如是作。
” 衆僧為智慧、盧醯那作呵責白四羯磨竟,諸比丘白佛,佛言:“有三法作呵責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
雲何三?不作舉、不作憶念、不伏首罪。
複有三事:無犯、犯不應忏悔、若犯罪已忏悔竟。
複有三事:不作舉、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不作憶念、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不伏罪、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不犯、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犯不應忏罪、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犯罪已忏悔竟、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不現前、非法、别衆。
如是三法作呵責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
複有三事作呵責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
何等三?為作舉、作憶念、作自言。
複有三事:犯罪、犯可忏罪、犯未忏罪。
複有三事:作舉、法、和合;作憶念、法、和合;作自言、法、和合;犯罪、法、和合;犯可忏罪、法、和合;犯未忏悔罪、法、和合;現前、法、和合,是為三法作呵責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
“有五法作呵責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不在現前、不自言、為清淨者、非法、别衆,是為五事作呵責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
有五法作呵責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
何等五?在現前、自言、不清淨、法、和合,是為五法作呵責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
若衆僧在小食上後食上,若說法若布薩,被呵責羯磨人,正衣服脫革屣在一面住,胡跪合掌白如是言:‘大德!受我忏悔,自今已去自責心止不複作。
’” 時智慧、盧醯那比丘,随順衆僧無所違逆,求解呵責羯磨。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随順衆僧無所違逆,求解呵責羯磨者,聽解作白四羯磨。
有五法不應為解呵責羯磨:不應授人大戒,乃至與善比丘共鬥
” 爾時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應作呵責羯磨,乃與作擯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不?”佛語優波離:“此不如法羯磨。
”優波離複白佛言:“應與作呵責羯磨,乃與作依止羯磨、若乃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乃至如草覆地,是如法如毗尼羯磨不?”佛言:“不如法,不應與作呵責羯磨,乃作擯羯磨、乃至如草覆地,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應爾。
如是展轉乃至如草覆地,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應爾。
”佛語優波離:“若應作呵責羯磨與作呵責羯磨,此是如法如毗尼羯磨,應爾。
如是乃至如草覆地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應爾。
” 爾時有異住處,衆僧與比丘作呵責羯磨,乃作非法别衆羯磨。
餘衆僧聞彼衆僧與比丘作呵責羯磨,乃作非法别衆羯磨羯磨不成。
“我曹當與作呵責羯磨。
”即作呵責羯磨,非法和合。
複有餘處僧聞彼衆僧為比丘作呵責羯磨,非法和合羯磨不成。
“我曹當為作呵責羯磨。
”彼即作呵責羯磨,法别衆。
餘處僧聞彼衆僧為比丘作呵責羯磨,法别衆羯磨,羯磨不成。
“我曹當為作呵責羯磨。
”即作呵責羯磨,法相似别衆。
餘處僧聞彼衆僧為比丘作呵責羯磨,法相似别衆羯磨不成。
“我曹當為作呵責羯磨。
”法相似和合羯磨。
彼比丘作如是念:“我當雲何?”即白諸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諸如是不如法羯磨不成就,如是一切羯磨亦不成就。
” 爾時有住處,衆僧為比丘作非法别衆羯磨。
爾時衆多僧皆共诤,或言非法别衆羯磨、或言非法和合、或言法别衆、或言法相似别衆、或言法相似和合、或言羯磨成就、或言不成就。
諸比丘不知雲何?告餘比丘。
餘比丘往白佛,佛言:“彼住處衆僧,為比丘作呵責羯磨,非法别衆。
是中衆多僧各各共诤,或言非法别衆、或言非法和合、乃至言成不成。
是中僧言非法别衆者,此是法語,乃至法相似和合者,此亦如是是法語。
” 爾時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若有比丘,僧先與羯磨,後衆僧與解,成不成解耶?”佛語優波離:“或成、或不成。
”複問:“雲何成不成?”佛告優波離:“有十三種人,僧先為作羯磨不成解。
除此十三種人已,為餘人作羯磨已,若僧與解者得成解。
”優波離複問佛:“若僧先為作羯磨,為解羯磨已驅出,成驅出為不成耶?”佛言:“或有成驅出、或有不成驅出。
若為十三種人作羯磨已,驅出成驅出。
除此十三種,為餘人作羯磨,後解羯磨得解,若驅出不成驅出。
”(瞻波揵度具足竟) 呵責揵度第十一之一 爾時佛在舍衛國。
有二比丘:一名智慧、二名盧醯那,喜鬥诤、共相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
彼自共鬥诤罵詈,若複有餘比丘共鬥诤者,即複往彼勸言:“汝等好自勉力莫不如他,汝等多聞智慧、财富亦勝、多有知識。
我等為汝作伴黨。
”是中衆僧,未有诤事便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
諸比丘作如是念:“以何因緣,衆僧未有诤事令诤事起,已有诤事而不除滅?”諸比丘即知此二比丘智慧、盧醯那,喜共鬥诤、共相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自共鬥诤罵詈。
若有餘比丘鬥诤,即複往彼勸言:“汝等好自勉力莫不如他,汝等多聞智慧、财富亦勝、多有知識。
我等當為汝作伴黨。
”是故令僧未有诤事便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
時衆中有比丘聞,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者,嫌責彼二比丘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二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智慧、盧醯那,共相鬥诤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聽諸比丘與智慧、盧醯那作呵責白四羯磨,應如是作集僧。
集僧已為智慧等作舉,作舉已為作憶念,作憶念已應與罪。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智慧、盧醯那二比丘,喜共鬥诤、共相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彼自共鬥诤已,若複有餘比丘鬥诤者,即複往彼勸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汝等多聞智慧、财富亦勝、多有知識。
我等當為汝作伴黨。
”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
若僧時到僧忍聽,為智慧等二比丘作呵責羯磨。
“若後複更鬥诤共相罵詈者,衆僧當更增罪治。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智慧、盧醯那二比丘,喜共鬥诤、共相罵詈、口出刀劍、互求長短,彼自共鬥诤已,若複有餘比丘鬥诤者,即複往彼勸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汝等智慧多聞、财富亦勝、多有知識。
我等當為汝作伴黨。
”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滅。
僧為智慧等二比丘作呵責羯磨。
誰諸長老忍僧與智慧等二比丘作呵責羯磨,“若後複更鬥诤共相罵詈者,衆僧當更增罪治。
”忍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此是第一羯磨竟。
’如是第二、第三說。
‘僧已忍為智慧等作呵責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為作呵責竟,五事不應作:一、不應授人大戒;二、不應受人依止;三、不應畜沙彌;四、不應受僧差教授比丘尼;五、若僧差不應教授,是為呵責羯磨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不應說戒、若僧中問毗尼義不應答、若衆僧差作羯磨不應作、若僧中揀集智慧者共評論衆事不得在其例、若僧差作信命不應作,是為呵責羯磨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不得早入聚落、不得逼暮還、應親近比丘不應親近外道、應好順從諸比丘教、不應作異語,呵責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衆僧随所犯為作呵責羯磨已、不應複更犯此罪餘亦不應犯、若相似若從此生者、若複重于此、不應嫌羯磨及羯磨人,呵責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善比丘為敷座供養不應受、不應受他洗足、不應受他安洗足物、不應受他拭革屣、不應受他揩摩身,呵責羯磨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不應受善比丘禮拜、合掌問訊、迎逆、持衣缽,呵責羯磨竟五事不應作。
複有五事不應作:不應舉善比丘、為作憶念作自言、不應證他事、不應遮布薩自恣、不應共善比丘诤,是為呵責竟五事不應作。
應如是作。
” 衆僧為智慧、盧醯那作呵責白四羯磨竟,諸比丘白佛,佛言:“有三法作呵責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
雲何三?不作舉、不作憶念、不伏首罪。
複有三事:無犯、犯不應忏悔、若犯罪已忏悔竟。
複有三事:不作舉、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不作憶念、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不伏罪、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不犯、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犯不應忏罪、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犯罪已忏悔竟、非法、别衆。
複有三事:不現前、非法、别衆。
如是三法作呵責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
複有三事作呵責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
何等三?為作舉、作憶念、作自言。
複有三事:犯罪、犯可忏罪、犯未忏罪。
複有三事:作舉、法、和合;作憶念、法、和合;作自言、法、和合;犯罪、法、和合;犯可忏罪、法、和合;犯未忏悔罪、法、和合;現前、法、和合,是為三法作呵責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
“有五法作呵責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不在現前、不自言、為清淨者、非法、别衆,是為五事作呵責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
有五法作呵責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
何等五?在現前、自言、不清淨、法、和合,是為五法作呵責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
若衆僧在小食上後食上,若說法若布薩,被呵責羯磨人,正衣服脫革屣在一面住,胡跪合掌白如是言:‘大德!受我忏悔,自今已去自責心止不複作。
’” 時智慧、盧醯那比丘,随順衆僧無所違逆,求解呵責羯磨。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随順衆僧無所違逆,求解呵責羯磨者,聽解作白四羯磨。
有五法不應為解呵責羯磨:不應授人大戒,乃至與善比丘共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