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三(三分之七)

關燈
衣,應衆僧中羯磨差比丘令作。

    若得已成者,應如法受。

    ” 彼六群比丘,春夏冬一切時中為僧受功德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春夏冬一切時中受功德衣。

    自今已去,聽自恣竟不受功德衣一月,受功德衣五月。

    ” 彼六群比丘不出功德衣,作如是意:“以久得五事放舍故。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意:‘以久得五事放舍故,而不出功德衣。

    ’自今已去,聽冬四月竟僧應出功德衣。

    應如是出。

    ‘僧集和合,未受大戒者出,不來者說欲。

    僧今何所作為?’應答言:‘出功德衣。

    ’‘大德僧聽!今日衆僧出功德衣。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和合出功德衣。

    白如是。

    ’應作如是白出功德衣,若不出過功德衣分齊,突吉羅。

    有八因緣舍功德衣:去、竟、不竟、失、斷望、聞、出界、共出。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界外,作不還意出去,去便失功德衣。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界外作衣,彼作衣竟便失功德衣。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界外作如是念:‘亦不作衣亦不還衣,不竟舍功德衣。

    ’若比丘受功德衣已,出界外作衣竟,彼比丘失衣,功德衣亦失。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界外悕望得衣,彼比丘出界外,便至悕望得衣處,比丘見已不得衣,望斷更無有望處,彼望斷失功德衣已。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去界外作衣,作衣竟聞衆僧出功德衣,彼聞便失功德衣已。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界外作衣竟,數作還意在界外,衆僧出功德衣,彼在界外失功德衣已。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在界外作衣,彼衣若竟、若不竟還住處,彼比丘和合出衣,是為八事。

     “複有六事: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界外作不還意去,未得衣去,便失功德衣。

    (除上八事中失衣及望斷二句,餘者如上)。

    複有六事:若比丘受功德衣竟,持衣出界外作衣,作衣竟便失功德衣(除上八事中去及望斷二句,餘者如上)。

    未得衣複有十五句(次已得衣亦有十五句)。

    得衣未得衣複有十五句(此錯互上八事,更無異故不出)。

    複有十二事:若比丘受功德衣已出去,求悕望衣得所望衣,在界外作衣,作衣竟失功德衣(不竟句亦如是,失亦如是,望斷如上)。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去望得衣,不語人當還,出界外所望衣處,而不得所望衣,乃得非所望衣,在界外作衣,作衣竟便失功德衣(不竟亦如是,失亦如是,望斷如上)。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去不語人當還,亦不作還意在界外,至望衣處,得所望衣、不得所望衣,在界外作衣,作衣竟便失功德衣(不竟亦如是,失亦如是,望斷如上)。

    複有十二事:得所望衣、不得所望衣,同上十二事。

    複有九事:若比丘受功德衣竟出去,未得衣在界外,餘比丘問言:‘汝在何處宿?衣在何處?何不持來,為汝作衣?’彼比丘還至住處,聞衆僧出功德衣,彼作如是念:‘僧今出功德衣,方作衣。

    ’彼即作衣竟失功德衣(不作衣亦如是,失衣亦如是,此是在界内聞三句,持衣出界外道路聞三句亦如是,持衣至彼比丘所三句亦如是,是為九句事。

    次已得衣九句亦如是,得衣不得衣各九事亦如是)。

    若比丘受功德衣已,出界外至餘方,彼作是念言:‘若得善伴當去,若不得善伴當還。

    ’至中道聞衆僧出功德衣,彼如是念:‘我當作衣。

    ’作衣竟彼失功德衣(不竟亦如是,失衣亦如是,界外亦如是,聞亦如是五句)。

    若比丘受功德衣竟,欲往靜處清淨,若樂彼當住、不樂當還。

    彼比丘至彼間,聞衆僧出功德衣,彼作是言:‘我曹當作衣。

    ’作衣竟舍功德衣(不竟亦如是,失衣亦如是界外亦如是,聞亦如是五句)。

    有二種舍功德衣,持功德衣,比丘出界外宿,衆僧和合共出。

    ”(迦絺那衣具足竟) 拘睒彌揵度第九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

    時有比丘犯戒,是中或有言:“犯戒。

    ”或有言:“不犯。

    ”是中見犯比丘,語不見犯比丘言:“此比丘實犯,非是不犯。

    ”彼不見犯比丘意解,即言:“如是,是比丘實犯戒,非是不犯。

    ”彼即和合舉罪。

    犯罪比丘言:“我不犯、不成舉,非法舉我,羯磨不成。

    ”彼即往人間覓朋黨,語餘比丘言:“我不犯、不成舉,非法舉我,羯磨不成。

    ”彼比丘見如是,此比丘不犯、不成舉,非法舉,羯磨不成。

    犯罪比丘即将餘部黨随舉比丘,來至先言不見犯比丘所語言:“長老!此比丘不犯戒、不成舉,非法舉他,羯磨不成。

    ”彼比丘還見不犯便言:“彼不犯,不成舉,非法舉,羯磨不成。

    ”彼被舉随舉比丘,與見犯比丘别部說戒羯磨。

    時舉罪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此被舉、随舉比丘,與我等别部說戒羯磨。

    ”佛言:“此癡人破僧,若彼如我所說羯磨說戒者,羯磨成就不犯。

    汝等若如我所說羯磨說戒亦成就不犯。

    何以故?有二不同住處。

    何等二?彼比丘自作不同住,若僧與作不同住。

    雲何比丘自作不同住?若比丘僧破,求外朋黨,是為比丘自作不同住。

    雲何僧與作不同住?僧與作不見犯羯磨、不忏悔羯磨、惡見不舍羯磨,是為僧與作不同住。

    是為二種不同住。

    有二種同住處:是比丘自作同住處,若僧與作同住處。

    雲何自作同住?此比丘僧破,自部黨求外善部黨,此比丘自作同住。

    雲何僧與作同住?衆僧和合,先與作不見羯磨、不忏悔羯磨、惡見不舍羯磨,後和合僧還解,是為僧與作同住。

    是為二種同住處。

    ” 彼被舉比丘、随舉比丘,與此舉比丘鬥诤,共相罵詈诽謗,互求長短。

    時衆多比丘往世尊所,頭面作禮卻坐一面,白世尊言:“大德!彼被舉比丘、随舉比丘,與此舉比丘鬥诤,共相罵詈诽謗,互求長短。

    我等當雲何?”佛言:“聽衆僧破非法和合,應在如是處坐,令身口不出惡,衆僧破如法和合,應隔一人坐。

    ”爾時世尊,往被舉比丘所,作如是言:“汝曹莫犯罪,而言不犯不忏悔。

    何以故?若比丘犯罪,餘比丘言:‘長老犯罪,自見不?’答言:‘不見。

    ’彼比丘多聞知阿含、持法持律知摩夷,多得伴黨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種種沙門外道。

    彼犯罪比丘作是念:‘彼比丘多聞知阿含持法、持律知摩夷,多有伴黨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種種沙門外道。

    我今若不見罪,此比丘今即當為我作不見罪羯磨、不忏悔羯磨、惡見不舍羯磨。

    若彼比丘與我作不見罪羯磨、不忏悔羯磨、惡見不舍羯磨者,彼比丘不複與我共羯磨說戒,不共我自恣同一屋住,一處坐一床一闆,在前食、後食,亦不随歲數大小恭敬禮拜執手迎逆。

    若彼比丘不與我同一羯磨共說戒,乃至不執手迎逆者,衆僧便有鬥诤事生,共相罵詈诽謗,伺求長短,僧便當破,令僧塵垢,令僧别異住。

    ’若比丘重此破僧事者,應如彼言:‘有罪,應如法忏悔。

    ’止!止!比丘莫共鬥诤罵詈,共相诽謗,伺求長短。

    汝等一切當共和合齊集,同一師學如水乳合,利益佛法安樂住。

    ” 爾時世尊告被舉比丘、随舉比丘如是言已,便往至舉他比丘所語言:“汝等莫數舉他比丘事。

    何以故?是中比丘犯事,彼比丘問言:‘長老!自見犯罪不?’彼言:‘不見。

    ’彼比丘若多聞知阿含,持法持律知摩夷,多朋黨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種種沙門外道。

    彼比丘作如是念:‘彼比丘多聞知阿含,持法持律知摩夷,多朋黨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種種沙門外道。

    若彼言:“不見罪。

    ”我等今即便當舉作不見罪羯磨、不忏悔羯磨、惡見不舍羯磨。

    我等若與作不見罪羯磨、不忏悔羯磨、惡見不舍羯磨,我等便不與彼共一羯磨說戒,不共自恣,乃至不執手迎逆。

    我等不共一羯磨說戒,乃至不執手迎逆者,衆僧便當鬥诤,共相罵詈诽謗伺求長短,令僧破、令僧塵垢、令僧别住。

    ’若比丘重此破僧事者,不應舉彼比丘罪。

    止!止!比丘莫鬥诤,共相罵詈诽謗伺,求長短。

    汝等一切當共齊集,同一師學如水乳合,利益佛法安樂住。

    ” 爾時世尊語彼比丘已,此夜過明旦着衣持缽,入拘睒彌乞食已還至僧伽藍中,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乃往過去世,有伽奢國王梵施、拘薩羅王長生,父祖怨仇。

    梵施王兵衆威力勇健,财寶複多。

    長生王兵衆威力不如,财寶複少。

    後異時,梵施王與四部兵來至拘薩羅國罰長生王,奪得一切國土兵衆庫藏珍寶。

    時王長生與第一夫人逃走,至波羅?國,假作螺髻婆羅門,夫婦在陶師家住。

    後異時長生王第一夫人心生如是念:‘欲得其地平整,四交道頭日初出時,見四部兵共鬥洗刀汁飲。

    ’即至王所白言:‘王欲知不?我今如是念:“欲得其地平整,四交道頭日初出時,見四部兵共鬥洗刀汁飲。

    ”’王言:‘汝今何由得從如是願?梵施王與我父祖怨仇,奪我國土兵衆庫藏珍寶無有遺餘。

    ’夫人言:‘我若不得從如是願者便當死。

    ’時梵施王有大臣字富盧醯侈,是長生王伴,長生王語婦言:‘須我語伴令知。

    ’時長生王即至富盧醯侈所語如是言:‘伴今知不?我第一夫人生如是念:“欲得其地平整,于四交道頭日初出時,見四部兵鬥洗刀汁飲。

    ”念已即來白我說如是事。

    我語言:“汝今何由得從如是願?梵施王與我父祖怨仇,奪我一切國土兵衆庫藏财寶都盡。

    ”夫人即言:“我若不得從如是願者便當死。

    ”我即語言:“須我以此因緣語伴令知。

    ”’富盧醯侈言:‘小止!須我瞻其腹内。

    ’時富盧醯侈往瞻長生王第一夫人腹内已,即偏露右肩長跪執手三反稱言:‘拘薩羅王在腹内。

    ’語夫人言:‘當得其地平整,于四交道頭日初出時,見四部兵共鬥洗刀汁飲,在某處住。

    ’時富盧醯侈往梵施王所白如是言:‘王欲知不?有如是星出。

    時應清旦,日初出時在四交道頭,四部兵共鬥洗刀刃。

    ’王言:‘富盧醯侈!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