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二(三分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化,令得歡喜,即于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見法得法得果證,白佛言:“聽我自今已去盡形壽歸依佛法僧為優婆塞,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唯願世尊受我跋提城中七日請。
”時世尊默然受之。
時居士以世尊及比丘僧默然受請已,即于跋提城中,衆味自具,七日供養佛及比丘僧。
時世尊七日受請已,欲往曠野。
時旻茶居士以千二百五十牸牛遣人,以象載種種飲食之具,于道路供養佛及比丘僧。
世尊爾時七日受供養已,即往曠野。
諸比丘在道行,見有人?牛令犢子飲已複?,犢子口中涎出似乳。
諸比丘後遂不飲乳,白佛,佛言:“聽飲。
?乳法應爾。
有五種牛汁、乳酪、生酥、熟酥、醍醐。
”行過曠野已,故有餘飲食,彼使人作如是念:“居士大富多有财寶故,為比丘故送此飲食。
我今甯可都以此飲食與諸比丘。
”時即持飲食與諸比丘。
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曹受道路糧。
”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作檀越食受,令淨人償舉,不應自受。
若有所須,随意索取。
” 爾時世尊從阿牟多羅國人間遊行,至阿摩那城,在翅?編發婆羅門園中住。
爾時編發婆羅門,聞沙門釋種出家從阿牟多羅國至阿摩那城在我園中住,彼作如是念:“沙門瞿昙!有大名稱言:‘是如來無所著、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善哉!我今當見如是無著人。
”爾時編發婆羅門往至世尊所,恭敬問訊已,卻坐一面。
佛為無數方便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時婆羅門聞佛說法極大歡喜,白佛言:“願佛及比丘僧,受我明日請食。
”佛言:“今比丘僧多,汝信外道。
”婆羅門言:“我雖信外道,衆僧雖多,但受我明日請食。
”世尊如是再三語之,婆羅門亦如是再三白世尊,世尊爾時默然受請。
婆羅門見佛受已,從坐起而去還家,語親屬言:“我明日請佛及比丘僧供養,所應施設願當助我。
”其諸親屬聞之皆喜,或有破薪者、或有作飯者、或有取水者。
時婆羅門自莊嚴堂舍敷床座:“佛及比丘僧當在此座。
”時阿摩那城中有施盧婆羅門,與五百婆羅門共往,翅?婆羅門常恭敬宗仰之。
時施盧婆羅門與五百婆羅門俱往其家,翅?婆羅門常法,見其來起出迎之請人屋坐,其日見來亦不出迎亦不請坐,但見自莊嚴堂舍敷好床座。
施盧問言:“為欲娶婦?為欲嫁女?為欲請王?為欲大祠耶?”彼即答言:“我亦不娶婦乃至請王,我欲作大祠,請佛及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
沙門瞿昙有大名稱,如來無所著、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施盧問翅?言:“實是佛耶?”答言:“實是佛。
”再三問言:“實是佛耶?”答言:“實是。
”問言:“佛在何處住?我今欲見。
”時翅?舉右手示言:“乃在彼青林中住。
”施盧作如是念:“我不應空往,當持何物往見沙門瞿昙也?”即自念言:“今有八種漿,是古昔無欲仙人所飲:梨漿、閻浮漿、酸棗漿、甘蔗漿、[廿/(麸-夫+生)]果漿、舍樓伽漿、婆樓師漿、蒲桃漿。
”爾時施盧婆羅門持此八種漿往詣佛所,恭敬問訊卻坐一面。
時世尊為方便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施盧聞法極大歡喜,即以八種漿施比丘僧。
比丘不敢受言:“佛未聽我曹受八種漿。
”比丘白佛,佛言:“聽飲八種漿,若不醉人應非時飲;若醉人,不應飲,若飲如法治。
亦不應以今日受漿留至明日,若留如法治。
” 爾時世尊從此住處至摩羅人間遊行,向波婆城。
時波婆城諸摩羅,聞世尊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從摩羅人間遊行向波婆城,自共作制:“世尊當來皆應共迎,若不迎者罰金百兩。
”時有摩羅子,字盧夷,無有信樂于佛法僧,是阿難白衣時親友。
時阿難遙見盧夷語言:“甚善盧夷!汝能自出迎佛。
”彼答言:“大德!我不以是出迎。
波婆城中皆共作制:‘若不出迎佛者,罰金百兩。
’以是因緣故來,非信敬故來。
”時阿難聞之不樂,即往世尊所,白言:“此波婆城中有摩羅子,字盧夷,是我白衣時親友。
善哉!世尊!願為佐助,令彼得信樂。
”佛語阿難:“此有何難?若複有如是者,猶不為難。
”爾時世尊即以慈心感盧夷摩羅令詣世尊,猶如有人引導而往。
如是盧夷往佛所,頭面禮足已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無數方便為其說法開化,令得歡喜,即時得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見法得法得果證,白佛言:“大德!我自今已去,歸依佛法僧,為優婆塞,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唯願世尊常受我衣服飲食醫藥卧具。
”佛告盧夷:“汝今學人,以有明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便言:‘常受我衣服、飲食、醫藥、卧具。
’複更有餘學人,已有明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亦當複言:‘常受我衣服飲食醫藥卧具。
’”爾時世尊波婆城中不偏受一人請,時城内家家各斂飲食聚在一處,飯佛及僧。
時盧夷往作食處看,唯無餅,彼即于夜辦具種種餅,明日與諸比丘。
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曹前食受餅。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受。
” 時世尊從波婆城至阿頭。
時阿頭住處有二比丘是常剃發人,父子出家。
時二比丘聞佛從波婆至阿頭,彼作如是念:“我曹當辦具何等供養世尊?”其父語兒言:“我今當求剃發處,汝可往作錢處求作,若有所得當辦具粥供養世尊。
”時父即往為人剃發,兒即往作錢賃作,有所得物,盡為辦粥,持往供養世尊。
世尊知而故問阿難:“何處得此粥?”阿難即以此事具白佛,佛言:“出家人不應為白衣剃發,除欲出家者。
若剃發人出家,不應畜剃刀,若畜如法治。
”時衆僧得剃發刀,白佛,佛言:“聽畜。
” 爾時世尊從阿頭至迦摩羅。
諸比丘得如是根藥,阿漏彌那、漏比那、漏提婆、檀豆、檀盧幹漏、私羅漏,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曹受如是根藥。
”白佛,佛言:“聽受。
” 是中迦摩羅國諸比丘,得如是盡形壽藥,沙蔓那、摩诃沙蔓那、杏子、人兜兜漏、秦敵梨蓼,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等受如是盡形壽藥。
”比丘白佛,佛言:“聽受。
” 爾時世尊從迦摩羅至迦維羅衛國。
畢陵伽婆蹉在彼國住,患腳劈破,醫教塗腳。
白佛,佛言:“聽塗。
”不知以何藥塗?白佛,佛言:“聽以酥油若脂塗。
”手捉酥油臭,佛言:“聽用塗藥篦。
”時手塗腳手膩,佛言:“聽腳腳相塗。
”塗腳藥着淺器中不堅密,佛言:“聽作瓶。
”若患坌塵,佛言:“聽作蓋。
”時油瓶舉處不堅牢。
佛言:“聽着床下、若懸着壁上、龍牙杙上。
” 時諸比丘患頭痛,醫教頂上着油,白佛,佛言:“聽着。
”彼畏慎不敢用香油着,佛言:“聽着。
油法應爾。
” 時比丘患風,醫教作除風藥,是中除風藥者,烝稻谷、烝酒糟、若大麥,若諸治風草、若麸糠、若煮小便。
白佛,佛言:“聽時。
” 畢陵伽婆蹉須铫煮,佛言:“聽畜。
”衆僧得大铫。
佛言:“聽畜。
”畢陵伽婆蹉得三種釜:銅釜、鐵釜、土釜。
佛言:“聽畜。
衆僧亦爾,聽畜。
”後得瓶、銅瓶、鐵瓶、瓦瓶,佛言:“聽畜。
衆僧亦爾,聽畜。
”畢陵伽婆蹉得煎餅?,佛言:“聽畜。
衆僧亦爾,聽畜。
”畢陵伽婆蹉得銅杓得樽,佛言:“聽畜。
衆僧亦爾,聽畜。
” 四分律卷第四十二
唯願世尊受我跋提城中七日請。
”時世尊默然受之。
時居士以世尊及比丘僧默然受請已,即于跋提城中,衆味自具,七日供養佛及比丘僧。
時世尊七日受請已,欲往曠野。
時旻茶居士以千二百五十牸牛遣人,以象載種種飲食之具,于道路供養佛及比丘僧。
世尊爾時七日受供養已,即往曠野。
諸比丘在道行,見有人?牛令犢子飲已複?,犢子口中涎出似乳。
諸比丘後遂不飲乳,白佛,佛言:“聽飲。
?乳法應爾。
有五種牛汁、乳酪、生酥、熟酥、醍醐。
”行過曠野已,故有餘飲食,彼使人作如是念:“居士大富多有财寶故,為比丘故送此飲食。
我今甯可都以此飲食與諸比丘。
”時即持飲食與諸比丘。
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曹受道路糧。
”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作檀越食受,令淨人償舉,不應自受。
若有所須,随意索取。
” 爾時世尊從阿牟多羅國人間遊行,至阿摩那城,在翅?編發婆羅門園中住。
爾時編發婆羅門,聞沙門釋種出家從阿牟多羅國至阿摩那城在我園中住,彼作如是念:“沙門瞿昙!有大名稱言:‘是如來無所著、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善哉!我今當見如是無著人。
”爾時編發婆羅門往至世尊所,恭敬問訊已,卻坐一面。
佛為無數方便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時婆羅門聞佛說法極大歡喜,白佛言:“願佛及比丘僧,受我明日請食。
”佛言:“今比丘僧多,汝信外道。
”婆羅門言:“我雖信外道,衆僧雖多,但受我明日請食。
”世尊如是再三語之,婆羅門亦如是再三白世尊,世尊爾時默然受請。
婆羅門見佛受已,從坐起而去還家,語親屬言:“我明日請佛及比丘僧供養,所應施設願當助我。
”其諸親屬聞之皆喜,或有破薪者、或有作飯者、或有取水者。
時婆羅門自莊嚴堂舍敷床座:“佛及比丘僧當在此座。
”時阿摩那城中有施盧婆羅門,與五百婆羅門共往,翅?婆羅門常恭敬宗仰之。
時施盧婆羅門與五百婆羅門俱往其家,翅?婆羅門常法,見其來起出迎之請人屋坐,其日見來亦不出迎亦不請坐,但見自莊嚴堂舍敷好床座。
施盧問言:“為欲娶婦?為欲嫁女?為欲請王?為欲大祠耶?”彼即答言:“我亦不娶婦乃至請王,我欲作大祠,請佛及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
沙門瞿昙有大名稱,如來無所著、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施盧問翅?言:“實是佛耶?”答言:“實是佛。
”再三問言:“實是佛耶?”答言:“實是。
”問言:“佛在何處住?我今欲見。
”時翅?舉右手示言:“乃在彼青林中住。
”施盧作如是念:“我不應空往,當持何物往見沙門瞿昙也?”即自念言:“今有八種漿,是古昔無欲仙人所飲:梨漿、閻浮漿、酸棗漿、甘蔗漿、[廿/(麸-夫+生)]果漿、舍樓伽漿、婆樓師漿、蒲桃漿。
”爾時施盧婆羅門持此八種漿往詣佛所,恭敬問訊卻坐一面。
時世尊為方便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施盧聞法極大歡喜,即以八種漿施比丘僧。
比丘不敢受言:“佛未聽我曹受八種漿。
”比丘白佛,佛言:“聽飲八種漿,若不醉人應非時飲;若醉人,不應飲,若飲如法治。
亦不應以今日受漿留至明日,若留如法治。
” 爾時世尊從此住處至摩羅人間遊行,向波婆城。
時波婆城諸摩羅,聞世尊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從摩羅人間遊行向波婆城,自共作制:“世尊當來皆應共迎,若不迎者罰金百兩。
”時有摩羅子,字盧夷,無有信樂于佛法僧,是阿難白衣時親友。
時阿難遙見盧夷語言:“甚善盧夷!汝能自出迎佛。
”彼答言:“大德!我不以是出迎。
波婆城中皆共作制:‘若不出迎佛者,罰金百兩。
’以是因緣故來,非信敬故來。
”時阿難聞之不樂,即往世尊所,白言:“此波婆城中有摩羅子,字盧夷,是我白衣時親友。
善哉!世尊!願為佐助,令彼得信樂。
”佛語阿難:“此有何難?若複有如是者,猶不為難。
”爾時世尊即以慈心感盧夷摩羅令詣世尊,猶如有人引導而往。
如是盧夷往佛所,頭面禮足已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無數方便為其說法開化,令得歡喜,即時得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見法得法得果證,白佛言:“大德!我自今已去,歸依佛法僧,為優婆塞,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唯願世尊常受我衣服飲食醫藥卧具。
”佛告盧夷:“汝今學人,以有明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便言:‘常受我衣服、飲食、醫藥、卧具。
’複更有餘學人,已有明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亦當複言:‘常受我衣服飲食醫藥卧具。
’”爾時世尊波婆城中不偏受一人請,時城内家家各斂飲食聚在一處,飯佛及僧。
時盧夷往作食處看,唯無餅,彼即于夜辦具種種餅,明日與諸比丘。
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曹前食受餅。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受。
” 時世尊從波婆城至阿頭。
時阿頭住處有二比丘是常剃發人,父子出家。
時二比丘聞佛從波婆至阿頭,彼作如是念:“我曹當辦具何等供養世尊?”其父語兒言:“我今當求剃發處,汝可往作錢處求作,若有所得當辦具粥供養世尊。
”時父即往為人剃發,兒即往作錢賃作,有所得物,盡為辦粥,持往供養世尊。
世尊知而故問阿難:“何處得此粥?”阿難即以此事具白佛,佛言:“出家人不應為白衣剃發,除欲出家者。
若剃發人出家,不應畜剃刀,若畜如法治。
”時衆僧得剃發刀,白佛,佛言:“聽畜。
” 爾時世尊從阿頭至迦摩羅。
諸比丘得如是根藥,阿漏彌那、漏比那、漏提婆、檀豆、檀盧幹漏、私羅漏,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曹受如是根藥。
”白佛,佛言:“聽受。
” 是中迦摩羅國諸比丘,得如是盡形壽藥,沙蔓那、摩诃沙蔓那、杏子、人兜兜漏、秦敵梨蓼,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等受如是盡形壽藥。
”比丘白佛,佛言:“聽受。
” 爾時世尊從迦摩羅至迦維羅衛國。
畢陵伽婆蹉在彼國住,患腳劈破,醫教塗腳。
白佛,佛言:“聽塗。
”不知以何藥塗?白佛,佛言:“聽以酥油若脂塗。
”手捉酥油臭,佛言:“聽用塗藥篦。
”時手塗腳手膩,佛言:“聽腳腳相塗。
”塗腳藥着淺器中不堅密,佛言:“聽作瓶。
”若患坌塵,佛言:“聽作蓋。
”時油瓶舉處不堅牢。
佛言:“聽着床下、若懸着壁上、龍牙杙上。
” 時諸比丘患頭痛,醫教頂上着油,白佛,佛言:“聽着。
”彼畏慎不敢用香油着,佛言:“聽着。
油法應爾。
” 時比丘患風,醫教作除風藥,是中除風藥者,烝稻谷、烝酒糟、若大麥,若諸治風草、若麸糠、若煮小便。
白佛,佛言:“聽時。
” 畢陵伽婆蹉須铫煮,佛言:“聽畜。
”衆僧得大铫。
佛言:“聽畜。
”畢陵伽婆蹉得三種釜:銅釜、鐵釜、土釜。
佛言:“聽畜。
衆僧亦爾,聽畜。
”後得瓶、銅瓶、鐵瓶、瓦瓶,佛言:“聽畜。
衆僧亦爾,聽畜。
”畢陵伽婆蹉得煎餅?,佛言:“聽畜。
衆僧亦爾,聽畜。
”畢陵伽婆蹉得銅杓得樽,佛言:“聽畜。
衆僧亦爾,聽畜。
” 四分律卷第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