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二(三分之六)

關燈
,牧牛羊人、若賊持去。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在邊房靜處結作淨廚屋。

    ”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

    時有私呵将軍,是尼揵弟子。

    時斷事堂,有五百諸梨奢共坐食,無數方便贊歎佛法僧。

    爾時私呵将軍在座中,聞無數方便贊歎佛法僧,心生信樂,欲往見佛,彼作如是念:“我今甯可白師尼揵往瞿昙所。

    ”時私呵即往白尼揵言:“我欲往瞿昙沙門所。

    ”尼揵語言:“汝說有作法,瞿昙說無作法以化弟子,止不須往。

    ”爾時私呵将軍,本有見佛心即退。

    諸梨奢如是第二、第三贊歎佛法僧。

    時私呵将軍聞第二、第三贊時作如是念:“我今甯可不辭尼揵師往見瞿昙,師能使我作何等?”時私呵即往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時世尊為無數方便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私呵聞佛方便說法,心大歡喜,白佛言:“我聞瞿昙說無作法以化諸弟子,若有人言:‘大德說無作法以化諸沙門。

    ’為是實語法語不耶?”佛語私呵:“或有因緣,方便言:‘我說無作法以化諸弟子。

    ’者,是實語法語。

    或有因緣,方便言:‘我說有作法以化諸弟子。

    ’者,是實語法語。

    或有因緣,方便言:‘我說斷滅法以化弟子。

    ’是實語法語。

    或有因緣,方便言:‘我說穢惡法以化弟子。

    ’是實語法語。

    或有因緣,方便言:‘我說調伏法以化弟子。

    ’是實語法語。

    或有因緣,方便言:‘我說滅闇法以化弟子。

    ’是實語法語。

    或有因緣,方便言:‘我說我生已盡不受後身以化弟子。

    ’是實語法語。

    或有因緣,方便言:‘我到無畏處說無畏法以化弟子。

    ’是實語法語。

    ”佛語私呵:“何以故言:‘我說無作法,乃至到無畏處以化諸弟子。

    ’是實語法語?我說不作,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三種惡不善法不應作。

    我說作法者,三種善法應作。

    言我說斷滅法者,斷滅貪欲、瞋恚、愚癡。

    我說穢惡法者,穢惡身口意業不善法。

    我說調伏法者,調伏貪欲、瞋恚、愚癡。

    我說滅闇者,滅諸惡不善闇法。

    我說我生已盡者,我受生已盡不受胞胎,亦複化人斷于生死。

    我說到無畏處者,自無所畏複安慰衆生。

    以是故,私呵!有因緣故,言:‘我說無作法,乃至到無畏處以化諸弟子。

    ’是實語法語。

    ”私呵白世尊言:“我歸依佛法僧。

    自今已去,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佛語私呵:“好自量宜,然後受戒。

    汝為國之大臣,人所知識,當益衆人,莫輕舉動後有悔也。

    ”私呵答言:“我于外道沙門婆羅門作弟子時,持幡唱令國中言:‘私呵為尼揵作弟子。

    ’我今聞世尊重敕我言:‘好自量宜,然後受戒。

    汝為國之大臣,人所知識,當益衆人,莫輕舉動。

    ’益增信樂。

    ”複白佛言:“大德!我今第二盡形壽歸依佛法僧,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自今已去,于我門中不聽尼楗外道來入,佛諸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于我門中無所挂礙。

    ”佛語私呵:“先尼楗外道,于汝家中晝夜受供養,如取泉水,今何得便斷?”複白佛言:“我從外人聞,沙門瞿昙自稱言:‘布施應與我,不應與餘人。

    與我大得果報,與餘人不得果報。

    應與我弟子,不應與餘人弟子。

    與我弟子大得果報,與餘弟子不得果報。

    ’”佛語私呵:“我無是語。

    若人有慈心,以米泔汁、若蕩滌汁,棄着不淨水蟲中,使彼蟲得此食氣。

    我說彼猶有福,況複與人。

    我說布施持戒人得大果報,勝于破戒。

    ”私呵白佛言:“如世尊所說!如世尊所說!我曹自知之。

    ”爾時世尊無數方便為說法開化,令得歡喜,即于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見法得法得果證,白佛言:“我今第三盡形壽歸依佛法僧,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唯願世尊,受我明日請食。

    ”時世尊默然受之。

     時私呵見佛許已,即起禮佛足而去。

    于其夜辦具種種美食,明日往白時到。

    世尊着衣持缽,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往其家敷尼師壇就座而坐。

    爾時尼揵子等,往詣離奢住處,舉手大哭稱怨言:“此私呵将軍自殺大牛,與沙門瞿昙及諸比丘設飯食。

    為己殺,知而故食之。

    ”爾時有人,即往私呵所語言:“當知有諸尼揵子,往離奢住處,舉手大哭稱怨言:‘私呵将軍自殺牛,為沙門瞿昙及比丘僧設飯食。

    ’”私呵言:“此常日夜為佛比丘僧作怨家,我終不為命故斷衆生命。

    ”爾時私呵将軍,以多美飯食,飯佛及比丘僧已,攝缽,更取一卑床在一面坐。

    佛為方便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為說法已,從坐起而去。

    還僧伽藍中,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自今已去,若故為殺者不應食。

    是中故為殺者,若故見、故聞、故疑,有如此三事因緣不淨肉,我說不應食。

    若見為我故殺、若從可信人邊聞為我故殺、若見家中有頭有皮有毛、若見有腳血。

    又複此人能作十惡業常是殺者,能為我故殺,如是三種因緣不清淨肉不應食。

    有三種淨肉應食,若不故見、不故聞、不故疑應食。

    若不見為我故殺、不聞為我故殺、若不見家中有頭腳皮毛血,又彼人非是殺者,乃至持十善,彼終不為我故斷衆生命,如是三種淨肉應食。

    若作大祀處肉不應食。

    何以故?彼作如是意辦具來者當與,是故不應食。

    若食如法治。

    ” 爾時世尊從毗舍離人間遊行,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僧俱至蘇彌,從蘇彌至跋提城住。

    時跋提城有大居士字旻茶,是不蘭迦葉弟子,大富多諸珍寶,多有象馬車乘、奴婢仆使食飲,倉庫溢滿有大威力,随意所欲周給人物。

    彼居士入倉時,如車軸孔自然谷出不休,乃至居士出去。

    其婦複有如是福力,以八鬥米作食,供四部兵及四方來乞者,皆使飽足,食故不盡,乃至起去。

    其兒亦有如是福力,囊盛千兩金,與四部兵及四方來乞者,随意令足,故不盡,乃至起去。

    其兒婦亦有如是福力,以一裹香,塗四部兵及四方來乞者,随意令足,香故不盡,乃至起去。

    其奴有如是福力,以一犁耕七壟出。

    其婢有如是福力,以八鬥谷與四部兵不盡,乃至起去。

    其家裡各各诤言:“是我福力。

    ” 爾時旻茶居士,聞佛從蘇彌人間遊行至跋提城,彼作如是念:“我今甯可辭師不蘭迦葉至沙門瞿昙所。

    ”念已往師所白言:“大師!我聞佛從蘇彌人間遊行至跋提城,我今欲往見沙門瞿昙。

    ”不蘭迦葉語言:“居士!汝有大福力随意自在,不應往見沙門瞿昙,沙門瞿昙應來見汝。

    又法應爾,出家人應來問訊白衣。

    ”彼作如是念:“未曾有沙門為沙門作刺,我何須辭不蘭迦葉。

    不辭而去,能使我作何等也?”即便往見瞿昙。

    旻茶居士往世尊所,頭面作禮卻住一面。

    世尊為種種方便說法開化,令得歡喜。

    爾時旻茶聞佛說法,心大歡喜白佛言:“我是跋提城居士,是不蘭迦葉弟子。

    ”具以已家業福力之事白世尊言:“我家中各各诤言:‘是我福力。

    ’唯願世尊為說是誰福力?”佛語旻茶居士:“汝往過去世時,于波羅?國作居士,大富多諸财寶庫藏溢滿。

    前世時婦、兒、兒婦及奴、婢,即今者是。

    居士!爾時時世谷貴人民饑馑乞求難得,時居士家中共食。

    時有辟支佛,字多呵樓支,來入乞食。

    居士言:‘汝曹但食,持我分與此仙人。

    ’婦作如是言:‘居士但食,持我分與此仙人。

    ’其兒複作如是言:‘父母但食,持我分與此仙人。

    ’兒婦及奴、婢亦作如是言:‘大家但食,持我分與此仙人。

    ’于是各分食分施辟支佛。

    居士知不?以是因緣果報,今日等共有如是福力。

    ”爾時世尊無數方便為說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