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如是觀之何有正法?以王所著大價衣用作地敷。
檀越雖施,受者當知足。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以王所著大價衣作地敷。
自今已去,聽用作卧褥坐褥作枕作覆上衣。
” 爾時比丘裹頭至佛所,白言:“大德!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比丘不得裹頭,是白衣法。
若裹頭,如法治。
”時諸比丘頭冷痛,白佛,佛言:“聽以毳、若劫貝作帽裹頭。
” 爾時比丘誕陀盧多梨着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得如是着衣,除僧伽藍内,此是白衣法。
若如是着衣,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一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一衣,除大小便處,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串頭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衣,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襖,往世尊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皮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褶,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褲,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行縢,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蒲草行縢,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佛語比丘:“汝癡人!随我所制更作餘事,如是一切白衣之法不得着。
” 時諸比丘,假作編發螺髻,來指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爾,此是外道法。
若作如是,如法治。
” 爾時有比丘持木缽,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持如是缽,此是外道法。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持缽樓(三奇杖到柱地持缽置中,上安橫串衆物肩荷而行,故名缽樓),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此是外道法,不應持。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繡手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草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着,如法治。
如是衣,若草衣、裟婆草衣、樹皮衣、樹葉衣、珠璎珞衣、如是一切衣不得畜。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外道皮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鹫毛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人發欽婆羅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着,偷蘭遮。
” 爾時比丘,着馬毛、?牛尾、欽婆羅衣,往佛所白佛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露身,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爾,此是外道法。
若露身,偷蘭遮。
”佛言:“如是癡人!随我所制複作餘事。
如是一切外道法,不應作。
” 爾時有住處,現前僧大得可分衣物,諸比丘不知雲何?往白佛,佛言:“聽分。
”複不知雲何分?佛言:“應數人多少,若十人、若二十人,乃至百人為百分,若有好惡當相參分。
”彼便自取分,佛言:“不應自取分,應擲籌分。
”彼便自擲籌,佛言:“不應自擲籌,應使不見者擲籌。
”時分物時有客比丘來,佛言:“應與分。
作分竟,有客比丘來,應與分。
未擲籌時來,應與分。
擲籌時來,應與分。
擲籌竟來,不與分。
歡喜受分已,有客比丘來,不與分,若有餘更分。
竟來,不應與分。
若已與沙彌,使人分已來,不應與分。
” 比丘分衣時,有客比丘數數來,分衣疲極。
“應差一人令分,白二羯磨如是與,衆中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彼當與僧。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僧今與某甲比丘,彼比丘當與僧。
誰諸長老忍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僧與某甲比丘,彼某甲當與僧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彼某甲當與僧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比丘得婆輸伽衣,白佛,佛言:“聽畜。
” 諸比丘患寒,白佛,佛言:“聽着複貯衣。
” 爾時有異住處一比丘住,時現前僧大得可分衣,諸比丘不知雲何?白佛,佛言:“若比丘住處有一比丘住,大得現前僧可分衣。
若有客比丘來,若四人、若過四人,應持衣與一比丘令白二羯磨分;若有三人,應彼此共三語受共分;若二人,共三語受共分;若一人,應心念口言:‘此是我分。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有比丘想,欲别部分衣。
諸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不成分,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疑别部分衣。
諸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不成分,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作無比丘想,别部分衣。
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不成分,不犯。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有比丘想分衣。
諸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成分,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有疑分衣,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成分,得突吉羅。
” 爾時住處,無比丘無比丘想分衣。
諸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成分衣,無犯。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有比丘想别部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衣不?白佛,佛言:“不成受衣,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疑别部受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成受,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無比丘想别部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不?白佛,佛言:“不成受,不犯。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有比丘想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不?白佛,佛言:“成受,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疑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衣不?白佛,佛言:“成受,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無比丘想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不?白佛,佛言:“成受,無犯。
” 四分律卷第四十
檀越雖施,受者當知足。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以王所著大價衣作地敷。
自今已去,聽用作卧褥坐褥作枕作覆上衣。
” 爾時比丘裹頭至佛所,白言:“大德!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比丘不得裹頭,是白衣法。
若裹頭,如法治。
”時諸比丘頭冷痛,白佛,佛言:“聽以毳、若劫貝作帽裹頭。
” 爾時比丘誕陀盧多梨着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得如是着衣,除僧伽藍内,此是白衣法。
若如是着衣,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一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一衣,除大小便處,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串頭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衣,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襖,往世尊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皮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褶,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褲,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行縢,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蒲草行縢,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白衣法。
若着,如法治。
”佛語比丘:“汝癡人!随我所制更作餘事,如是一切白衣之法不得着。
” 時諸比丘,假作編發螺髻,來指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爾,此是外道法。
若作如是,如法治。
” 爾時有比丘持木缽,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持如是缽,此是外道法。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持缽樓(三奇杖到柱地持缽置中,上安橫串衆物肩荷而行,故名缽樓),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此是外道法,不應持。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繡手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草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着,如法治。
如是衣,若草衣、裟婆草衣、樹皮衣、樹葉衣、珠璎珞衣、如是一切衣不得畜。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外道皮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鹫毛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畜,如法治。
” 爾時比丘着人發欽婆羅衣,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着,偷蘭遮。
” 爾時比丘,着馬毛、?牛尾、欽婆羅衣,往佛所白佛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着,此是外道法。
若着,如法治。
” 爾時比丘露身,往佛所白言:“此是頭陀端嚴法,願佛聽。
”佛言:“不應爾,此是外道法。
若露身,偷蘭遮。
”佛言:“如是癡人!随我所制複作餘事。
如是一切外道法,不應作。
” 爾時有住處,現前僧大得可分衣物,諸比丘不知雲何?往白佛,佛言:“聽分。
”複不知雲何分?佛言:“應數人多少,若十人、若二十人,乃至百人為百分,若有好惡當相參分。
”彼便自取分,佛言:“不應自取分,應擲籌分。
”彼便自擲籌,佛言:“不應自擲籌,應使不見者擲籌。
”時分物時有客比丘來,佛言:“應與分。
作分竟,有客比丘來,應與分。
未擲籌時來,應與分。
擲籌時來,應與分。
擲籌竟來,不與分。
歡喜受分已,有客比丘來,不與分,若有餘更分。
竟來,不應與分。
若已與沙彌,使人分已來,不應與分。
” 比丘分衣時,有客比丘數數來,分衣疲極。
“應差一人令分,白二羯磨如是與,衆中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彼當與僧。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僧今與某甲比丘,彼比丘當與僧。
誰諸長老忍此住處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僧與某甲比丘,彼某甲當與僧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彼某甲當與僧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比丘得婆輸伽衣,白佛,佛言:“聽畜。
” 諸比丘患寒,白佛,佛言:“聽着複貯衣。
” 爾時有異住處一比丘住,時現前僧大得可分衣,諸比丘不知雲何?白佛,佛言:“若比丘住處有一比丘住,大得現前僧可分衣。
若有客比丘來,若四人、若過四人,應持衣與一比丘令白二羯磨分;若有三人,應彼此共三語受共分;若二人,共三語受共分;若一人,應心念口言:‘此是我分。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有比丘想,欲别部分衣。
諸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不成分,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疑别部分衣。
諸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不成分,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作無比丘想,别部分衣。
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不成分,不犯。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有比丘想分衣。
諸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成分,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有疑分衣,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成分,得突吉羅。
” 爾時住處,無比丘無比丘想分衣。
諸比丘不知成分不成分?白佛,佛言:“成分衣,無犯。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有比丘想别部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衣不?白佛,佛言:“不成受衣,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疑别部受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成受,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有比丘無比丘想别部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不?白佛,佛言:“不成受,不犯。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有比丘想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不?白佛,佛言:“成受,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疑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衣不?白佛,佛言:“成受,得突吉羅。
” 爾時有住處,無比丘無比丘想受衣。
諸比丘不知成受不?白佛,佛言:“成受,無犯。
” 四分律卷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