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時婆羅門即再三說此偈。
時諸梨奢以其善贊偈故,即與五百領衣。
時婆羅門得此衣已,即用上佛言:“願佛哀愍故,而為受之。
”爾時世尊告諸梨奢:“世間有五種寶難得。
何等五?一者、佛世尊出于世間,此寶難得。
佛出世間,聞佛說法為人說者,此寶難得。
佛出世間為人說法,聞法解者,此寶難得。
佛出世間,聞佛說法如法而行,此寶難得。
得信樂者,此寶難得。
是為五寶世間難得。
”爾時五百梨奢聞佛種種方便說法開化,極大歡喜,白佛言:“願明旦受我請,與比丘僧俱。
”佛言:“我已受庵婆羅婆提請。
”時五百梨奢振手而言:“庵婆羅婆提捐棄我等。
”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繞已而去。
爾時庵婆羅婆提,還家辦具種種多美飲食,明日往白時至。
世尊清旦着衣持缽,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往庵婆羅婆提家就座而坐。
時婆提飯佛及比丘僧,種種多美飲食。
食飲足已,置缽于地,持金澡瓶水洗佛手,前白佛言:“毗舍離國有諸園觀,此最第一,今奉世尊,在中住止,唯願哀愍見為受之。
”佛告言:“汝可奉佛及四方僧。
何以故?若佛園園物,若房舍、房舍物、若缽、若衣、若座具、針筒,如佛塔廟,一切世間諸天龍神、梵天、沙門、婆羅門、諸天及人,無有能用者。
”婆提言:“今以上佛及四方僧,願為受之。
”時佛哀愍故,為咒願受之: “若為作寺廟, 種植諸果樹; 橋船以度人, 曠野施水果, 兼複施屋舍。
如是之人輩, 日夜福增長; 如法能持戒, 彼人向善道。
” 時婆提更取小床于一面坐,時世尊為說種種法,令大歡喜,即于座上諸垢消除得法眼淨。
見法得法已成果證,白佛言:“自今已去,歸依佛法僧,作佛優婆私。
從今已去,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時婆提聞佛種種方便說法,極大歡喜,從座起禮佛足而去。
爾時世尊在靜處思惟,心自念言:“諸比丘在道路行多擔衣,有頭上戴、或有肩上擔、或有帶着腰中。
見已作如是念:‘甯可為諸比丘制衣多少,過不得畜。
’”時世尊,初夜在露地坐着一衣,至中夜覺身寒,即着第二衣。
至後夜覺身寒,着第三衣。
時世尊作如是念:“當來世善男子不忍寒者,聽畜三衣足,我聽諸比丘畜三衣不得過。
”夜過已,世尊以此事集比丘僧,告言:“我在靜處思惟,諸比丘在道行大擔衣,或頭上戴、肩上擔、帶着腰中。
見已作如是念:‘我今甯可為諸比丘制衣多少,過者不得畜。
’我初于夜在露地坐着一衣,至中夜覺寒着第二衣,至後夜覺寒着第三衣。
我作如是念:‘當來善男子不忍寒者,畜三衣足。
我今甯可制諸比丘畜三衣,若過不得畜。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畜三衣,不得過畜。
” 爾時異住處四方僧,得貴價僧伽梨作卧具,諸比丘不知雲何?白佛,佛言:“應持貿易餘物随處用。
”不知使誰貿易?白佛,佛言:“聽比丘貿易,若使守僧伽藍人、若沙彌、優婆塞易,若施主自易,随處用。
” 時世尊在跋提國,有比丘得刍摩衣,白佛,佛言:“聽畜。
”有比丘得羅睺多衣,白佛,佛言:“聽畜。
”有比丘得阿哆睺多衣,白佛,佛言:“聽畜。
” 時六群比丘畜上色染衣,佛言:“不應畜。
”時六群比丘畜上色錦衣,佛言:“不應畜錦衣、白衣,法不應畜,應染作袈裟色畜。
”時六群比丘着不截須衣,佛言:“不應畜。
”有六群比丘錦作衣須,佛言:“不應畜。
”六群比丘畜頗那陀施衣,佛言:“不應畜。
如是癡人,随我所制更作餘衣。
” 時世尊在波羅捺國,有檀越送食,諸佛常法,若不往食,在後案行房舍。
案行房舍時,見有比丘舒僧伽梨在地欲安帖,見已往比丘所語言:“汝何故舒衣在地?”比丘言:“欲使裡相着、外有帖現。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如汝所作。
”時諸比丘食還,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汝諸比丘,食後我案行房舍,見有比丘舒僧伽梨在地欲安帖。
見已往比丘所語言:‘汝何故舒衣在地?’比丘言:‘欲使裡相着、外有帖現。
’我即贊歎:‘善哉!如汝所作。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作新衣,一重安陀會、一重郁多羅僧、二重僧伽梨。
若故衣,聽二重安陀會、二重郁多羅僧、四重僧伽梨。
若糞掃衣,随意多少重數。
” 爾時世尊在曠野國。
時衆僧得善顯現衣,佛言:“聽畜。
”得錦衣,佛言:“不聽畜。
”諸比丘得蚊廚,佛言:“聽畜。
” 爾時世尊在跋耆國人間遊行,往失守摩羅山至恐畏林鹿野苑中住。
時有菩提王子,作新殿堂,未有沙門婆羅門一切人坐者。
爾時王子聞佛從跋耆國人間遊行,往失守摩羅山恐畏林鹿野苑中住,即遣人喚薩阇婆羅門子語言:“汝持我名往佛所,頭面禮足問訊世尊,起居輕利、少病少惱、住止安樂。
如是白佛:‘願佛及僧,受我請食。
我造新殿堂,未有沙門婆羅門一切人民坐者,願佛先坐,然後菩提王子坐,得福無量。
’”時薩阇婆羅門子禮王子足已,往世尊所敬問訊已,卻坐一面,白世尊言:“菩提王子,稽首世尊足下,問訊起居輕利、少病少惱、住止安樂。
如是白佛:‘願佛及僧,受我請食。
我造新殿堂,未有沙門婆羅門一切人民坐者,願佛先坐,然後王子坐,得福無量。
’”時世尊默然許可。
時薩阇婆羅門子聞佛許可已,從坐起繞佛而去,還菩提王子所,白如是言:“沙門瞿昙,我已白竟,默然許可。
今正是時。
”時王子即設種種美食,夜過已,明日掃灑殿堂,布好新衣從階陛至殿。
時至遣人白佛。
時世尊着衣持缽,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僧俱,詣菩提王子家。
時王子至外門裡迎佛,遙見佛來,前頭面禮足已,随侍佛後,如順教弟子。
世尊入王子堂前默然而立,王子言:“願佛在衣上行上殿,令我得福安樂。
”王子第二、第三如是白世尊,世尊默然。
時世尊顧視阿難,阿難知佛不欲蹑新衣上行,為利益後衆生故。
阿難語王子言:“可攝此衣,如來不欲在上行,為利益後衆生故。
”時王子疾疾卻衣已,白佛言:“願佛上殿,令我得福。
”時佛即上殿就座而坐。
時王子飯佛及僧種種多美飲食,食已舍缽,取一小床在一面坐。
時世尊種種方便為王子說法已,從坐而去,還本住處,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若大價衣布地,不應在上行,若行如法治。
” 爾時比丘房舍多塵土,佛言:“聽灑掃。
”灑掃已故複有塵,佛言:“聽以泥漿污灑。
若故有塵,伊梨延、陀耄羅、耄耄羅、毛??、十種衣中若一一衣,作地敷。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王波斯匿有異母,信樂佛法,以王所著大價錦衣,施四方僧已便命過。
時比丘用作地敷,有諸不信樂大臣,至僧伽藍中觀看,見比丘以王所著大價錦衣作地敷,見已皆共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厭足,多貪畜遺餘,自言:‘我知正法。
’
時諸梨奢以其善贊偈故,即與五百領衣。
時婆羅門得此衣已,即用上佛言:“願佛哀愍故,而為受之。
”爾時世尊告諸梨奢:“世間有五種寶難得。
何等五?一者、佛世尊出于世間,此寶難得。
佛出世間,聞佛說法為人說者,此寶難得。
佛出世間為人說法,聞法解者,此寶難得。
佛出世間,聞佛說法如法而行,此寶難得。
得信樂者,此寶難得。
是為五寶世間難得。
”爾時五百梨奢聞佛種種方便說法開化,極大歡喜,白佛言:“願明旦受我請,與比丘僧俱。
”佛言:“我已受庵婆羅婆提請。
”時五百梨奢振手而言:“庵婆羅婆提捐棄我等。
”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繞已而去。
爾時庵婆羅婆提,還家辦具種種多美飲食,明日往白時至。
世尊清旦着衣持缽,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往庵婆羅婆提家就座而坐。
時婆提飯佛及比丘僧,種種多美飲食。
食飲足已,置缽于地,持金澡瓶水洗佛手,前白佛言:“毗舍離國有諸園觀,此最第一,今奉世尊,在中住止,唯願哀愍見為受之。
”佛告言:“汝可奉佛及四方僧。
何以故?若佛園園物,若房舍、房舍物、若缽、若衣、若座具、針筒,如佛塔廟,一切世間諸天龍神、梵天、沙門、婆羅門、諸天及人,無有能用者。
”婆提言:“今以上佛及四方僧,願為受之。
”時佛哀愍故,為咒願受之: “若為作寺廟, 種植諸果樹; 橋船以度人, 曠野施水果, 兼複施屋舍。
如是之人輩, 日夜福增長; 如法能持戒, 彼人向善道。
” 時婆提更取小床于一面坐,時世尊為說種種法,令大歡喜,即于座上諸垢消除得法眼淨。
見法得法已成果證,白佛言:“自今已去,歸依佛法僧,作佛優婆私。
從今已去,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時婆提聞佛種種方便說法,極大歡喜,從座起禮佛足而去。
爾時世尊在靜處思惟,心自念言:“諸比丘在道路行多擔衣,有頭上戴、或有肩上擔、或有帶着腰中。
見已作如是念:‘甯可為諸比丘制衣多少,過不得畜。
’”時世尊,初夜在露地坐着一衣,至中夜覺身寒,即着第二衣。
至後夜覺身寒,着第三衣。
時世尊作如是念:“當來世善男子不忍寒者,聽畜三衣足,我聽諸比丘畜三衣不得過。
”夜過已,世尊以此事集比丘僧,告言:“我在靜處思惟,諸比丘在道行大擔衣,或頭上戴、肩上擔、帶着腰中。
見已作如是念:‘我今甯可為諸比丘制衣多少,過者不得畜。
’我初于夜在露地坐着一衣,至中夜覺寒着第二衣,至後夜覺寒着第三衣。
我作如是念:‘當來善男子不忍寒者,畜三衣足。
我今甯可制諸比丘畜三衣,若過不得畜。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畜三衣,不得過畜。
” 爾時異住處四方僧,得貴價僧伽梨作卧具,諸比丘不知雲何?白佛,佛言:“應持貿易餘物随處用。
”不知使誰貿易?白佛,佛言:“聽比丘貿易,若使守僧伽藍人、若沙彌、優婆塞易,若施主自易,随處用。
” 時世尊在跋提國,有比丘得刍摩衣,白佛,佛言:“聽畜。
”有比丘得羅睺多衣,白佛,佛言:“聽畜。
”有比丘得阿哆睺多衣,白佛,佛言:“聽畜。
” 時六群比丘畜上色染衣,佛言:“不應畜。
”時六群比丘畜上色錦衣,佛言:“不應畜錦衣、白衣,法不應畜,應染作袈裟色畜。
”時六群比丘着不截須衣,佛言:“不應畜。
”有六群比丘錦作衣須,佛言:“不應畜。
”六群比丘畜頗那陀施衣,佛言:“不應畜。
如是癡人,随我所制更作餘衣。
” 時世尊在波羅捺國,有檀越送食,諸佛常法,若不往食,在後案行房舍。
案行房舍時,見有比丘舒僧伽梨在地欲安帖,見已往比丘所語言:“汝何故舒衣在地?”比丘言:“欲使裡相着、外有帖現。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如汝所作。
”時諸比丘食還,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汝諸比丘,食後我案行房舍,見有比丘舒僧伽梨在地欲安帖。
見已往比丘所語言:‘汝何故舒衣在地?’比丘言:‘欲使裡相着、外有帖現。
’我即贊歎:‘善哉!如汝所作。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作新衣,一重安陀會、一重郁多羅僧、二重僧伽梨。
若故衣,聽二重安陀會、二重郁多羅僧、四重僧伽梨。
若糞掃衣,随意多少重數。
” 爾時世尊在曠野國。
時衆僧得善顯現衣,佛言:“聽畜。
”得錦衣,佛言:“不聽畜。
”諸比丘得蚊廚,佛言:“聽畜。
” 爾時世尊在跋耆國人間遊行,往失守摩羅山至恐畏林鹿野苑中住。
時有菩提王子,作新殿堂,未有沙門婆羅門一切人坐者。
爾時王子聞佛從跋耆國人間遊行,往失守摩羅山恐畏林鹿野苑中住,即遣人喚薩阇婆羅門子語言:“汝持我名往佛所,頭面禮足問訊世尊,起居輕利、少病少惱、住止安樂。
如是白佛:‘願佛及僧,受我請食。
我造新殿堂,未有沙門婆羅門一切人民坐者,願佛先坐,然後菩提王子坐,得福無量。
’”時薩阇婆羅門子禮王子足已,往世尊所敬問訊已,卻坐一面,白世尊言:“菩提王子,稽首世尊足下,問訊起居輕利、少病少惱、住止安樂。
如是白佛:‘願佛及僧,受我請食。
我造新殿堂,未有沙門婆羅門一切人民坐者,願佛先坐,然後王子坐,得福無量。
’”時世尊默然許可。
時薩阇婆羅門子聞佛許可已,從坐起繞佛而去,還菩提王子所,白如是言:“沙門瞿昙,我已白竟,默然許可。
今正是時。
”時王子即設種種美食,夜過已,明日掃灑殿堂,布好新衣從階陛至殿。
時至遣人白佛。
時世尊着衣持缽,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僧俱,詣菩提王子家。
時王子至外門裡迎佛,遙見佛來,前頭面禮足已,随侍佛後,如順教弟子。
世尊入王子堂前默然而立,王子言:“願佛在衣上行上殿,令我得福安樂。
”王子第二、第三如是白世尊,世尊默然。
時世尊顧視阿難,阿難知佛不欲蹑新衣上行,為利益後衆生故。
阿難語王子言:“可攝此衣,如來不欲在上行,為利益後衆生故。
”時王子疾疾卻衣已,白佛言:“願佛上殿,令我得福。
”時佛即上殿就座而坐。
時王子飯佛及僧種種多美飲食,食已舍缽,取一小床在一面坐。
時世尊種種方便為王子說法已,從坐而去,還本住處,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若大價衣布地,不應在上行,若行如法治。
” 爾時比丘房舍多塵土,佛言:“聽灑掃。
”灑掃已故複有塵,佛言:“聽以泥漿污灑。
若故有塵,伊梨延、陀耄羅、耄耄羅、毛??、十種衣中若一一衣,作地敷。
”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
王波斯匿有異母,信樂佛法,以王所著大價錦衣,施四方僧已便命過。
時比丘用作地敷,有諸不信樂大臣,至僧伽藍中觀看,見比丘以王所著大價錦衣作地敷,見已皆共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厭足,多貪畜遺餘,自言:‘我知正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