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衣揵度之二
爾時瓶沙王患大便道中血出,諸侍女見皆共笑言:“王今所患如我女人。
”時王瓶沙聞已慚愧,即喚無畏王子言:“我今有如是病,汝可為我覓醫。
”即答王言:“有耆婆童子,善于醫道,能治王病。
”王言:“喚來。
”無畏王子喚耆婆來,問言:“汝能治王病不?”答言:“能治。
”“若能,汝可往治之。
”時耆婆童子往瓶沙王所,前禮王足卻住一面,問王言:“何所患苦?”王答言:“病如是如是。
”複問:“病從何起?”王答言:“從如是如是起。
”複問:“患來久近?”王言:“患來爾許時。
”如此問已,答言:“能治。
”時即取鐵槽盛滿暖水,語瓶沙王言:“入此水中。
”王即入水。
語王坐水中,王即坐。
語王卧水中,王即卧。
時耆婆以水灑王而咒之,王即睡,疾疾卻水,即取利刀破王所苦處,淨洗瘡已,持好藥塗。
藥塗竟,病除瘡愈,其處毛生,與無瘡處不别。
即複還滿槽水,以水灑王而咒之,王即覺。
王言:“可治我病。
”答言:“我已治竟。
”王言:“善治不?”答言:“善治。
”王即以手扪摸看,亦不知瘡處。
王即問言:“汝雲何治病,乃使無有瘡處?”耆婆報言:“我治病甯可令有瘡處耶?”時王即集諸侍女作如是言:“耆婆醫大利益我,有念我者當大與财寶。
”時諸侍女即取種種璎珞、臂腳钏,及覆形密寶、形外寶錢,及金銀、摩尼、真珠、毗琉璃、貝玉、頗梨,積為大聚。
時王喚耆婆來語言:“汝治我病差,以此物報恩。
”耆婆言:“大王且止,便為供養已,我為無畏王子故治王病。
”王言:“汝不得治餘人病,唯治我病、佛及比丘僧、宮内人。
”此是耆婆童子第二治病也。
爾時王舍城有長者,常患頭痛,無有醫能治者。
時有一醫語長者言:“卻後七年當死。
”或有言六年,或言五年,乃至一年當死者。
或有醫言:“七月後當死。
”或言六月乃至一月當死,或有言過七日後當死者。
時長者自往耆婆童子所語言:“為我治病,當雇汝百千兩金。
”答言:“不能。
”複重語言:“與汝二百、三百、四百千兩金。
”答言:“不能。
”複言:“當為汝作奴家業,一切亦皆屬汝。
”耆婆言:“我不以财寶少故不能治汝。
以王瓶沙先敕我言:‘汝唯治我病、佛及比丘僧、宮中人,不得治餘人。
’是故不能。
汝今可往白王。
”時彼長者即往白王言:“我今有病,願王聽耆婆治我病。
”時王即喚耆婆語言:“王舍城中有長者病,汝能治不?”答言:“能治。
”“汝若能者可往治。
”爾時耆婆即往長者家,語言:“何所患苦?”答言:“所患如是如是。
”複問言:“從何而起?”答言:“從如是如是起。
”問言:“得來久近?”答言:“病來爾許時。
”問已語言:“我能治汝。
”爾時耆婆即與鹹食令渴、飲酒令醉,系其身在床,集其親裡,取利刀破頭開頂骨示其親裡,蟲滿頭中,此是病也。
耆婆語諸人言:“如先醫言:‘七年後當死。
’彼作是意,七年已後腦盡當死。
彼醫如是為不善見。
或言:‘六、五、四、三、二年、一年當死。
’者,彼作是意,腦盡當死。
彼亦不善見。
或言七月乃至一月當死者,彼亦不善見。
有言:‘七日當死。
’者,彼作是意言,腦盡當死。
彼為善見。
若今不治,過七日腦盡當死。
”時耆婆淨除頭中病已,以酥蜜置滿頭中已,還合髑髅縫之,以好藥塗。
即時病除肉滿,還複毛生,與無瘡處不異。
耆婆語言:“汝憶先要不?”答言:“憶!我先有此要,當為汝作奴,家業一切悉當屬汝。
”耆婆言:“且止長者,便為供養已。
還用初語。
”時彼長者,即與四十萬兩金,耆婆以一百千兩上王,百千兩與父,二百千兩自入。
此是耆婆第三治病。
爾時拘睒彌國有長者子,輪上嬉戲,腸結腹内食飲不消亦不得出,彼國無能治者。
彼聞摩竭國有大醫善能治病,即遣使白王:“拘睒彌長者子病,耆婆能治,願王遣來。
”時瓶沙王喚耆婆問言:“拘睒彌長者子病,汝能治不?”答言:“能。
”“若能者,汝可往治之。
”時耆婆童子乘車詣拘睒彌,耆婆始至,長者子已死,伎樂送出。
耆婆聞聲即問言:“此是何等伎樂鼓聲?”傍人答言:“是汝所為來,長者子已死,是彼伎樂音聲。
”耆婆童子善能分别一切音聲,即言語:“使回還,此非死人。
”語已即便回還。
時耆婆童子即下車,取利刀破腹披腸結處,示其父母諸親語言:“此是輪上嬉戲使腸結,如是食飲不消,非是死也。
”即為解腸,還複本處,縫皮肉合,以好藥塗之,瘡即愈毛還生,與無瘡處不異。
時長者子即報耆婆四十萬兩金,婦亦與四十萬兩金。
長者父母亦爾,各與四十萬兩金。
是耆婆童子第四治病。
爾時尉禅國王波羅殊提,十二年中常患頭痛,無有醫能治者。
彼聞瓶沙王有好醫善能治病,即遣使白王:“我今有病,耆婆能治,願遣來為我治之。
”時王即喚耆婆問言:“汝能治波羅殊提病不?”答言:“能。
”“汝可往治之。
”王語言:“彼王從蠍中來,汝好自護,莫自斷命。
”答言:“爾。
”時耆婆童子往尉禅國,至波羅殊提所,禮足已在一面住,即問王言:“何所患苦?”答言:“如是如是病。
”問言:“病從何起。
”答言:“從如是如是起。
”問言:“病來久近?”答言:“病來爾許時。
”次第問已,語言:“我能治。
”王言:“若以酥若雜酥為藥,我不能服。
若與我雜酥藥,我當殺汝。
是病餘藥不治,唯酥則除。
”耆婆童子即設方便語王言:“我等醫法治病,朝晡晨夜随意出入。
”王語耆婆:“聽随意出入。
”複白王言:“若須貴藥,當得急乘騎,願王聽給疾者。
”是時王即給日行五十由旬駝,即與王鹹食令食,于屏處煎酥為藥,作水色水味已,持與王母語言:“王若眠覺,渴須水時,可持此與飲之。
”持水與王母已,即乘五十由旬駝而去。
時王眠覺渴須水,母即持此水藥與之。
藥欲消時覺有酥氣,王言:“耆婆與我酥飲,是我怨家,何能治我?急往覓來。
”即往耆婆住處,覓之不得。
問守門人言:“耆婆所在?”答言:“乘五十由旬駝而去。
”王益怖懼:“以酥飲我,是我怨家,何能治我?”時王有一健步,名曰烏,日行六十由旬,即喚來。
王語言:“汝能追耆婆童子不?”答言:“能。
”“汝可往喚來。
”王言:“彼耆婆大知技術,莫食其食,或與汝非藥。
”答言:“爾。
受王教。
”耆婆童子去至中道,不複畏懼,便住作食。
時健步烏得及耆婆,語耆婆言:“王波羅殊提喚汝。
”即言:“當去。
”耆婆與烏食,不肯食。
時耆婆自食一阿摩勒果留半,飲一器水複留半,爪下安非藥,沉着水果中,語烏言:“我已食半果、飲半水,餘有半果半水,汝可食之。
”烏即念言:“彼自食半果、飲半水,留半與我,此中必當無有非藥。
”即食半果、飲半水已,便患啑不複能去。
”時王瓶沙聞已慚愧,即喚無畏王子言:“我今有如是病,汝可為我覓醫。
”即答王言:“有耆婆童子,善于醫道,能治王病。
”王言:“喚來。
”無畏王子喚耆婆來,問言:“汝能治王病不?”答言:“能治。
”“若能,汝可往治之。
”時耆婆童子往瓶沙王所,前禮王足卻住一面,問王言:“何所患苦?”王答言:“病如是如是。
”複問:“病從何起?”王答言:“從如是如是起。
”複問:“患來久近?”王言:“患來爾許時。
”如此問已,答言:“能治。
”時即取鐵槽盛滿暖水,語瓶沙王言:“入此水中。
”王即入水。
語王坐水中,王即坐。
語王卧水中,王即卧。
時耆婆以水灑王而咒之,王即睡,疾疾卻水,即取利刀破王所苦處,淨洗瘡已,持好藥塗。
藥塗竟,病除瘡愈,其處毛生,與無瘡處不别。
即複還滿槽水,以水灑王而咒之,王即覺。
王言:“可治我病。
”答言:“我已治竟。
”王言:“善治不?”答言:“善治。
”王即以手扪摸看,亦不知瘡處。
王即問言:“汝雲何治病,乃使無有瘡處?”耆婆報言:“我治病甯可令有瘡處耶?”時王即集諸侍女作如是言:“耆婆醫大利益我,有念我者當大與财寶。
”時諸侍女即取種種璎珞、臂腳钏,及覆形密寶、形外寶錢,及金銀、摩尼、真珠、毗琉璃、貝玉、頗梨,積為大聚。
時王喚耆婆來語言:“汝治我病差,以此物報恩。
”耆婆言:“大王且止,便為供養已,我為無畏王子故治王病。
”王言:“汝不得治餘人病,唯治我病、佛及比丘僧、宮内人。
”此是耆婆童子第二治病也。
爾時王舍城有長者,常患頭痛,無有醫能治者。
時有一醫語長者言:“卻後七年當死。
”或有言六年,或言五年,乃至一年當死者。
或有醫言:“七月後當死。
”或言六月乃至一月當死,或有言過七日後當死者。
時長者自往耆婆童子所語言:“為我治病,當雇汝百千兩金。
”答言:“不能。
”複重語言:“與汝二百、三百、四百千兩金。
”答言:“不能。
”複言:“當為汝作奴家業,一切亦皆屬汝。
”耆婆言:“我不以财寶少故不能治汝。
以王瓶沙先敕我言:‘汝唯治我病、佛及比丘僧、宮中人,不得治餘人。
’是故不能。
汝今可往白王。
”時彼長者即往白王言:“我今有病,願王聽耆婆治我病。
”時王即喚耆婆語言:“王舍城中有長者病,汝能治不?”答言:“能治。
”“汝若能者可往治。
”爾時耆婆即往長者家,語言:“何所患苦?”答言:“所患如是如是。
”複問言:“從何而起?”答言:“從如是如是起。
”問言:“得來久近?”答言:“病來爾許時。
”問已語言:“我能治汝。
”爾時耆婆即與鹹食令渴、飲酒令醉,系其身在床,集其親裡,取利刀破頭開頂骨示其親裡,蟲滿頭中,此是病也。
耆婆語諸人言:“如先醫言:‘七年後當死。
’彼作是意,七年已後腦盡當死。
彼醫如是為不善見。
或言:‘六、五、四、三、二年、一年當死。
’者,彼作是意,腦盡當死。
彼亦不善見。
或言七月乃至一月當死者,彼亦不善見。
有言:‘七日當死。
’者,彼作是意言,腦盡當死。
彼為善見。
若今不治,過七日腦盡當死。
”時耆婆淨除頭中病已,以酥蜜置滿頭中已,還合髑髅縫之,以好藥塗。
即時病除肉滿,還複毛生,與無瘡處不異。
耆婆語言:“汝憶先要不?”答言:“憶!我先有此要,當為汝作奴,家業一切悉當屬汝。
”耆婆言:“且止長者,便為供養已。
還用初語。
”時彼長者,即與四十萬兩金,耆婆以一百千兩上王,百千兩與父,二百千兩自入。
此是耆婆第三治病。
爾時拘睒彌國有長者子,輪上嬉戲,腸結腹内食飲不消亦不得出,彼國無能治者。
彼聞摩竭國有大醫善能治病,即遣使白王:“拘睒彌長者子病,耆婆能治,願王遣來。
”時瓶沙王喚耆婆問言:“拘睒彌長者子病,汝能治不?”答言:“能。
”“若能者,汝可往治之。
”時耆婆童子乘車詣拘睒彌,耆婆始至,長者子已死,伎樂送出。
耆婆聞聲即問言:“此是何等伎樂鼓聲?”傍人答言:“是汝所為來,長者子已死,是彼伎樂音聲。
”耆婆童子善能分别一切音聲,即言語:“使回還,此非死人。
”語已即便回還。
時耆婆童子即下車,取利刀破腹披腸結處,示其父母諸親語言:“此是輪上嬉戲使腸結,如是食飲不消,非是死也。
”即為解腸,還複本處,縫皮肉合,以好藥塗之,瘡即愈毛還生,與無瘡處不異。
時長者子即報耆婆四十萬兩金,婦亦與四十萬兩金。
長者父母亦爾,各與四十萬兩金。
是耆婆童子第四治病。
爾時尉禅國王波羅殊提,十二年中常患頭痛,無有醫能治者。
彼聞瓶沙王有好醫善能治病,即遣使白王:“我今有病,耆婆能治,願遣來為我治之。
”時王即喚耆婆問言:“汝能治波羅殊提病不?”答言:“能。
”“汝可往治之。
”王語言:“彼王從蠍中來,汝好自護,莫自斷命。
”答言:“爾。
”時耆婆童子往尉禅國,至波羅殊提所,禮足已在一面住,即問王言:“何所患苦?”答言:“如是如是病。
”問言:“病從何起。
”答言:“從如是如是起。
”問言:“病來久近?”答言:“病來爾許時。
”次第問已,語言:“我能治。
”王言:“若以酥若雜酥為藥,我不能服。
若與我雜酥藥,我當殺汝。
是病餘藥不治,唯酥則除。
”耆婆童子即設方便語王言:“我等醫法治病,朝晡晨夜随意出入。
”王語耆婆:“聽随意出入。
”複白王言:“若須貴藥,當得急乘騎,願王聽給疾者。
”是時王即給日行五十由旬駝,即與王鹹食令食,于屏處煎酥為藥,作水色水味已,持與王母語言:“王若眠覺,渴須水時,可持此與飲之。
”持水與王母已,即乘五十由旬駝而去。
時王眠覺渴須水,母即持此水藥與之。
藥欲消時覺有酥氣,王言:“耆婆與我酥飲,是我怨家,何能治我?急往覓來。
”即往耆婆住處,覓之不得。
問守門人言:“耆婆所在?”答言:“乘五十由旬駝而去。
”王益怖懼:“以酥飲我,是我怨家,何能治我?”時王有一健步,名曰烏,日行六十由旬,即喚來。
王語言:“汝能追耆婆童子不?”答言:“能。
”“汝可往喚來。
”王言:“彼耆婆大知技術,莫食其食,或與汝非藥。
”答言:“爾。
受王教。
”耆婆童子去至中道,不複畏懼,便住作食。
時健步烏得及耆婆,語耆婆言:“王波羅殊提喚汝。
”即言:“當去。
”耆婆與烏食,不肯食。
時耆婆自食一阿摩勒果留半,飲一器水複留半,爪下安非藥,沉着水果中,語烏言:“我已食半果、飲半水,餘有半果半水,汝可食之。
”烏即念言:“彼自食半果、飲半水,留半與我,此中必當無有非藥。
”即食半果、飲半水已,便患啑不複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