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八(三分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恣日,有住處客比丘來,聞舊比丘聲、經行聲、謦欬聲、誦經聲、言論聲,聞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
作羯磨自恣時,舊比丘來,彼不知雲何?即告諸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自恣日,有住處客比丘來,聞舊比丘聲、經行聲、謦欬聲、誦經聲、言論聲,聞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不成羯磨自恣,得罪。
從聞而求,乃至和合自恣亦如是。
聞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舊比丘來,聞客比丘來聲、經行聲、謦欬聲、誦經聲、言論聲、抖擻衣聲,聞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有罪。
從聞而求,乃至和合自恣亦如是。
聞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客比丘來,見舊比丘在戒場上,見而不求,諸比丘便作羯磨自恣。
諸比丘不知雲何?即白佛,佛言:“有住處,自恣日有客比丘來,見舊比丘在戒場上,見而不求,諸比丘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有罪。
若見便求,求而不喚,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而求,求而喚,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破羯磨,無罪。
見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舊比丘來,見客比丘在戒場上,見而不求,諸比丘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便求,求而不喚,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而求,求而喚,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無罪。
見疑亦如是。
客比丘聞舊比丘亦如是,聞疑亦如是。
舊比丘聞客比丘亦如是,聞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客比丘來,見有舊比丘在界内,見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
作羯磨自恣時,見有舊比丘來,不知雲何?即告諸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住處,自恣日有客比丘來,見有舊比丘在界内,見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有罪。
見而求,求而不喚,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有罪。
見便求,求已喚,和合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無罪。
見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舊比丘來,見客比丘在界内,見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便求,求而不喚,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而求,求而喚,和合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自恣,無罪。
見疑亦如是。
客比丘聞舊比丘亦如是,聞疑亦如是。
舊比丘聞客比丘亦如是,聞疑亦如是。
” 時六群比丘作如是念:“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即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意:‘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 彼比丘作如是念:“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無住處,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佛言:“不應作如是念:‘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無住處,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 彼作如是念:“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若往比丘戒場上,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佛言:“不應作如是意:‘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若往比丘戒場上,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若無僧共去、無難事去者,得突吉羅。
從有比丘無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無住處,至無比丘無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無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無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至無比丘無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無住處,亦如是。
若為親友知識,亦如是。
” 爾時六群比丘尼作如是意:“往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作如是意:‘往寺内遮餘比丘言:“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不應在比丘尼前作羯磨若遮自恣。
” 時諸比丘尼,遣式叉摩那、沙彌尼至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遣式叉摩那、沙彌尼至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不應在式叉摩那、沙彌尼前作羯磨若遮自恣。
” 彼諸比丘尼,複遣白衣知識往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作如是念:‘遣白衣知識往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不應在白衣前作羯磨若遮自恣。
” 爾時王波斯匿,遣兵衛護衆僧,諸比丘語衆兵人言:“小卻,我曹欲作羯磨自恣。
”彼人言:“王遣我等衛護衆僧,今不敢往餘處。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更語使避餘處去。
若去者善,若不去,自應去至不見不聞處作羯磨自恣,不應在未受大戒人前作羯磨自恣。
” 時諸天、龍、夜叉來聽自恣,有天眼比丘見,見已生畏慎心:“佛不聽我曹在未受大戒人前自恣。
”即白佛,佛言:“除人未受大戒,餘者聽在前羯磨自恣。
” 彼自恣竟,說戒坐久疲極。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自恣竟複說戒,自恣即是說戒。
”佛說如是。
(自恣揵度竟) 皮革揵度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
時瞻婆城有大長者子,字守籠那。
其父母唯有此一子,甚愛念之,生來習樂,未曾蹑地而行,足下生毛。
時摩竭國王,聞瞻婆城中大長者有子,父母甚愛念之,生來習樂,未曾蹑地而行,足下生毛。
遲欲見之,即敕瞻婆城主:“使諸長者各将其兒來至我所。
”時瞻婆城主,即各将其兒詣摩竭王所,到已頭面禮王足在一面住,即白王言:“王欲見瞻婆城中大長者子,此子生來習樂,父母愛之,未曾蹑地而行,足下生毛,願王聽以衣敷地。
”王言:“聽以衣敷地。
”時長者子守籠那,即以衣敷地,詣王所頭面作禮。
王見足下生毛,心甚歡喜,王即與現世利益已語言:“我已與汝現世利益。
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汝可往見禮拜問訊,當與汝後世利益。
”時瞻婆城主及諸長者聞王語已,共詣耆阇崛山。
時有長老娑竭陀為佛給使,在異處磐石上坐。
時瞻婆城主詣長老娑竭陀所問言:“今世尊在何處?我等欲見如來。
”娑竭陀言:“小待長者,須我白佛。
”爾時長老娑竭陀即沒石上,如力士屈申臂頃,從彼來踴出佛前白言:“瞻婆長者欲見世尊。
”佛告言:“汝往屋蔭中敷座,我當往坐。
”時娑竭陀即受教敷座已,還到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白世尊言:“我已敷座竟,今正是時。
”爾時世尊,從屋中出坐已,告娑竭陀言:“語瞻婆長者來。
”時長老娑竭陀沒于佛前,如力士屈申臂頃踴出于石上。
時諸長者見,歎未曾有:“世尊弟子神足猶爾,況複如來。
”娑竭陀言:“長者宜知是時。
”瞻婆城主來詣佛所,頭面作禮卻坐一面。
世尊爾時即為諸長者子
作羯磨自恣時,舊比丘來,彼不知雲何?即告諸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自恣日,有住處客比丘來,聞舊比丘聲、經行聲、謦欬聲、誦經聲、言論聲,聞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不成羯磨自恣,得罪。
從聞而求,乃至和合自恣亦如是。
聞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舊比丘來,聞客比丘來聲、經行聲、謦欬聲、誦經聲、言論聲、抖擻衣聲,聞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有罪。
從聞而求,乃至和合自恣亦如是。
聞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客比丘來,見舊比丘在戒場上,見而不求,諸比丘便作羯磨自恣。
諸比丘不知雲何?即白佛,佛言:“有住處,自恣日有客比丘來,見舊比丘在戒場上,見而不求,諸比丘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有罪。
若見便求,求而不喚,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而求,求而喚,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破羯磨,無罪。
見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舊比丘來,見客比丘在戒場上,見而不求,諸比丘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便求,求而不喚,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而求,求而喚,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無罪。
見疑亦如是。
客比丘聞舊比丘亦如是,聞疑亦如是。
舊比丘聞客比丘亦如是,聞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客比丘來,見有舊比丘在界内,見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
作羯磨自恣時,見有舊比丘來,不知雲何?即告諸比丘。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住處,自恣日有客比丘來,見有舊比丘在界内,見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有罪。
見而求,求而不喚,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有罪。
見便求,求已喚,和合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無罪。
見疑亦如是。
” 爾時有住處,自恣日有舊比丘來,見客比丘在界内,見而不求,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便求,求而不喚,便作羯磨自恣,彼比丘不成羯磨自恣,有罪。
若見而求,求而喚,和合作羯磨自恣,彼比丘成羯磨自恣,無罪。
見疑亦如是。
客比丘聞舊比丘亦如是,聞疑亦如是。
舊比丘聞客比丘亦如是,聞疑亦如是。
” 時六群比丘作如是念:“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即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意:‘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 彼比丘作如是念:“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無住處,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佛言:“不應作如是念:‘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無住處,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 彼作如是念:“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若往比丘戒場上,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佛言:“不應作如是意:‘從有比丘有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若往比丘戒場上,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若無僧共去、無難事去者,得突吉羅。
從有比丘無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無住處,至無比丘無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無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無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至無比丘無住處,亦如是。
從有比丘有住處、無住處,至無比丘有住處、無住處,亦如是。
若為親友知識,亦如是。
” 爾時六群比丘尼作如是意:“往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作如是意:‘往寺内遮餘比丘言:“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不應在比丘尼前作羯磨若遮自恣。
” 時諸比丘尼,遣式叉摩那、沙彌尼至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遣式叉摩那、沙彌尼至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不應在式叉摩那、沙彌尼前作羯磨若遮自恣。
” 彼諸比丘尼,複遣白衣知識往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尼不應作如是念:‘遣白衣知識往寺内遮餘比丘,莫為六群比丘作羯磨若遮自恣。
’不應在白衣前作羯磨若遮自恣。
” 爾時王波斯匿,遣兵衛護衆僧,諸比丘語衆兵人言:“小卻,我曹欲作羯磨自恣。
”彼人言:“王遣我等衛護衆僧,今不敢往餘處。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更語使避餘處去。
若去者善,若不去,自應去至不見不聞處作羯磨自恣,不應在未受大戒人前作羯磨自恣。
” 時諸天、龍、夜叉來聽自恣,有天眼比丘見,見已生畏慎心:“佛不聽我曹在未受大戒人前自恣。
”即白佛,佛言:“除人未受大戒,餘者聽在前羯磨自恣。
” 彼自恣竟,說戒坐久疲極。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自恣竟複說戒,自恣即是說戒。
”佛說如是。
(自恣揵度竟) 皮革揵度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
時瞻婆城有大長者子,字守籠那。
其父母唯有此一子,甚愛念之,生來習樂,未曾蹑地而行,足下生毛。
時摩竭國王,聞瞻婆城中大長者有子,父母甚愛念之,生來習樂,未曾蹑地而行,足下生毛。
遲欲見之,即敕瞻婆城主:“使諸長者各将其兒來至我所。
”時瞻婆城主,即各将其兒詣摩竭王所,到已頭面禮王足在一面住,即白王言:“王欲見瞻婆城中大長者子,此子生來習樂,父母愛之,未曾蹑地而行,足下生毛,願王聽以衣敷地。
”王言:“聽以衣敷地。
”時長者子守籠那,即以衣敷地,詣王所頭面作禮。
王見足下生毛,心甚歡喜,王即與現世利益已語言:“我已與汝現世利益。
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汝可往見禮拜問訊,當與汝後世利益。
”時瞻婆城主及諸長者聞王語已,共詣耆阇崛山。
時有長老娑竭陀為佛給使,在異處磐石上坐。
時瞻婆城主詣長老娑竭陀所問言:“今世尊在何處?我等欲見如來。
”娑竭陀言:“小待長者,須我白佛。
”爾時長老娑竭陀即沒石上,如力士屈申臂頃,從彼來踴出佛前白言:“瞻婆長者欲見世尊。
”佛告言:“汝往屋蔭中敷座,我當往坐。
”時娑竭陀即受教敷座已,還到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白世尊言:“我已敷座竟,今正是時。
”爾時世尊,從屋中出坐已,告娑竭陀言:“語瞻婆長者來。
”時長老娑竭陀沒于佛前,如力士屈申臂頃踴出于石上。
時諸長者見,歎未曾有:“世尊弟子神足猶爾,況複如來。
”娑竭陀言:“長者宜知是時。
”瞻婆城主來詣佛所,頭面作禮卻坐一面。
世尊爾時即為諸長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