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七(二分之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有利益不以無利益,柔軟不以粗犷,慈心不以瞋恚。
” 彼六群比丘内無五法,餘清淨比丘具足五法者,從六群比丘求聽,六群比丘不聽。
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佛,佛言:“聽比丘具足五法者,若求聽應聽。
” 時六群比丘,從他求聽已去,或與他聽已便離住處去。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求他聽既聽已便去,亦不應與他聽已便去。
自今已去,聽言要莫去。
” 六群比丘便要他已而自去,或與他言要而複自去,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不應要他已而自去,不應與他言要已而複去。
自今已去,聽安居竟自恣,聽遮自恣不應求聽。
何以故?自恣即是聽。
” 諸比丘作是念:“佛聽諸比丘自恣。
”諸比丘一時自恣鬧亂,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一時自恣。
自今已去,聽一一自恣。
” 諸比丘不求次第随意自恣,上座疲極,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随意自恣,應從上座自恣。
聽差授自恣人白二羯磨。
若有五法者,不應差作受自恣人:若愛、若瞋、若怖、若癡、不知自恣未自恣。
具如是五法者,不應差受自恣。
有五法者,應差作受自恣人:若不愛、不瞋、不怖、不癡、知自恣未自恣。
具如是五法者,應差受自恣。
應如是差堪能人,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
堪能羯磨者白二羯磨,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
白如是。
’‘大德僧聽!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
誰諸長老忍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諸比丘在座上自恣,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在座上自恣,聽離座胡跪自恣。
”時上座離座自恣,一切僧故在座自恣,佛言:“若上座離座胡跪,一切僧亦應離座胡跪。
”時上座自恣竟胡跪,乃至一切僧自恣竟,上座疲極,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随自恣竟複坐。
” 時六群比丘念言:“我曹竊語自恣,彼比丘或能為我作羯磨若遮我自恣。
”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念:‘竊語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我自恣。
’應了了自恣,足使他聞。
”彼六群比丘複作是念:“我當疾疾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或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念:‘我當疾疾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我自恣。
’自今已去聽安居已徐徐自恣。
”彼六群比丘作是念:“我當一說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作是念:‘我當一說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彼六群比丘自念:“我當再說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念:‘我當再說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三說自恣。
” 時六群比丘,反抄衣自恣、衣纏頸自恣、裹頭自恣、通肩披衣自恣、着革屣自恣、若地坐自恣、若床上坐自恣,諸比丘往白佛,佛言:“不應反抄衣、纏頸、裹頭、通肩、披衣、着革屣、若地坐、若床自上坐自恣。
今已去,聽諸比丘偏露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作如是語:‘大德衆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亦自恣。
若見聞疑罪,大德長老哀愍故語我。
我若見罪,當如法忏悔。
’如是第二、第三說。
”時有病比丘,偏露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時頃久病即更增。
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病比丘随身所安受自恣。
”爾時有異住處比丘自恣,有比丘在說戒堂外,諸比丘自恣竟,起出去外。
比丘問言:“長老何處去,不自恣耶?”彼答言:“我已自恣竟。
”“汝從何來?”答言:“我在說戒堂外。
”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自恣時不應在說戒堂外,聽比坐應知若來若不來,聽先白已然後自恣。
如是白:‘大德僧聽!今日衆僧自恣。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和合自恣。
白如是。
’如是白已自恣。
” 六群比丘非法别衆自恣、非法和合自恣、法别衆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非法别衆自恣、非法和合自恣、法别衆自恣。
有四種自恣:若比丘非法别衆自恣、非法和合自恣、法别衆自恣、法和合自恣。
若比丘作非法别衆自恣、非法和合自恣、法别衆自恣,如是不應自恣。
法和合自恣,應如是自恣,是我所聽自恣。
” 爾時自恣時,異住處前安居、後安居人雜住,不知雲何?随前安居、為随後安居自恣?諸比丘白佛,佛言:“随上座所在處自恣,上座或前安居、或後安居,應随舊住者自恣。
舊住者亦有前安居、有後安居,随多者應自恣。
” 時諸比丘,欲十四日十五日自恣,佛言:“聽如是自恣,若王改日時應随時。
” 諸比丘不知,今日自恣、明日自恣?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若小食上、中食上,上座唱令:‘今日衆僧自恣。
’”複不知用何時。
佛言:“聽作時相,若打揵稚、若吹呗、打鼓、若起煙、若量影、若唱言:‘今自恣時到。
’” 六群比丘聞佛聽自恣,便于别房中,共同和尚、阿阇梨、親厚同學、得意者别部作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于别房共同和尚、阿阇梨、親厚同學、得意者别部作自恣。
自今已去,一處和合自恣。
” 諸比丘複不知在何處自恣?白佛,佛言:“聽在說戒處自恣。
” 爾時有衆多比丘,于自恣日,在非村、阿練若、未結界處道路行。
諸比丘自念:“佛教我等和合自恣,我等當雲何?”諸比丘白佛,佛言:“若衆多比丘,于自恣日,在非村、阿練若、未結界處道路行。
諸比丘,若和合得自恣者善。
若不得和合者,随所同和尚、阿阇梨、随親厚同意移異處,結小界作自恣。
白二羯磨,應如是結小界。
差堪能者,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堪能羯磨者如是白:‘大德僧聽!諸比丘坐處已滿,齊如是比丘坐處,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于此處結小界。
白如是。
’‘大德僧聽!齊如是比丘座處,僧于此處結小界。
誰諸長老忍齊如是比丘座處僧于中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齊如是比丘座處結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比丘不舍界便去,諸比丘不喜,即往白佛。
佛言:“不應不舍界而去,應舍界竟然後去。
應如是舍,白二羯磨差堪能人,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堪能作羯磨者,應作如是白:‘大德僧聽!齊如是比丘座處,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解此處小界。
白如是。
’‘大德僧聽!齊如是比丘座處,僧于中解小界。
誰諸長老忍僧齊如是比丘座處解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齊如是比丘座處解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七
” 彼六群比丘内無五法,餘清淨比丘具足五法者,從六群比丘求聽,六群比丘不聽。
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佛,佛言:“聽比丘具足五法者,若求聽應聽。
” 時六群比丘,從他求聽已去,或與他聽已便離住處去。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求他聽既聽已便去,亦不應與他聽已便去。
自今已去,聽言要莫去。
” 六群比丘便要他已而自去,或與他言要而複自去,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不應要他已而自去,不應與他言要已而複去。
自今已去,聽安居竟自恣,聽遮自恣不應求聽。
何以故?自恣即是聽。
” 諸比丘作是念:“佛聽諸比丘自恣。
”諸比丘一時自恣鬧亂,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一時自恣。
自今已去,聽一一自恣。
” 諸比丘不求次第随意自恣,上座疲極,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随意自恣,應從上座自恣。
聽差授自恣人白二羯磨。
若有五法者,不應差作受自恣人:若愛、若瞋、若怖、若癡、不知自恣未自恣。
具如是五法者,不應差受自恣。
有五法者,應差作受自恣人:若不愛、不瞋、不怖、不癡、知自恣未自恣。
具如是五法者,應差受自恣。
應如是差堪能人,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
堪能羯磨者白二羯磨,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
白如是。
’‘大德僧聽!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
誰諸長老忍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諸比丘在座上自恣,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在座上自恣,聽離座胡跪自恣。
”時上座離座自恣,一切僧故在座自恣,佛言:“若上座離座胡跪,一切僧亦應離座胡跪。
”時上座自恣竟胡跪,乃至一切僧自恣竟,上座疲極,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随自恣竟複坐。
” 時六群比丘念言:“我曹竊語自恣,彼比丘或能為我作羯磨若遮我自恣。
”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念:‘竊語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我自恣。
’應了了自恣,足使他聞。
”彼六群比丘複作是念:“我當疾疾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或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念:‘我當疾疾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我自恣。
’自今已去聽安居已徐徐自恣。
”彼六群比丘作是念:“我當一說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作是念:‘我當一說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彼六群比丘自念:“我當再說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念:‘我當再說自恣,恐餘比丘為我作羯磨若遮自恣。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三說自恣。
” 時六群比丘,反抄衣自恣、衣纏頸自恣、裹頭自恣、通肩披衣自恣、着革屣自恣、若地坐自恣、若床上坐自恣,諸比丘往白佛,佛言:“不應反抄衣、纏頸、裹頭、通肩、披衣、着革屣、若地坐、若床自上坐自恣。
今已去,聽諸比丘偏露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作如是語:‘大德衆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亦自恣。
若見聞疑罪,大德長老哀愍故語我。
我若見罪,當如法忏悔。
’如是第二、第三說。
”時有病比丘,偏露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時頃久病即更增。
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病比丘随身所安受自恣。
”爾時有異住處比丘自恣,有比丘在說戒堂外,諸比丘自恣竟,起出去外。
比丘問言:“長老何處去,不自恣耶?”彼答言:“我已自恣竟。
”“汝從何來?”答言:“我在說戒堂外。
”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自恣時不應在說戒堂外,聽比坐應知若來若不來,聽先白已然後自恣。
如是白:‘大德僧聽!今日衆僧自恣。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和合自恣。
白如是。
’如是白已自恣。
” 六群比丘非法别衆自恣、非法和合自恣、法别衆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非法别衆自恣、非法和合自恣、法别衆自恣。
有四種自恣:若比丘非法别衆自恣、非法和合自恣、法别衆自恣、法和合自恣。
若比丘作非法别衆自恣、非法和合自恣、法别衆自恣,如是不應自恣。
法和合自恣,應如是自恣,是我所聽自恣。
” 爾時自恣時,異住處前安居、後安居人雜住,不知雲何?随前安居、為随後安居自恣?諸比丘白佛,佛言:“随上座所在處自恣,上座或前安居、或後安居,應随舊住者自恣。
舊住者亦有前安居、有後安居,随多者應自恣。
” 時諸比丘,欲十四日十五日自恣,佛言:“聽如是自恣,若王改日時應随時。
” 諸比丘不知,今日自恣、明日自恣?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若小食上、中食上,上座唱令:‘今日衆僧自恣。
’”複不知用何時。
佛言:“聽作時相,若打揵稚、若吹呗、打鼓、若起煙、若量影、若唱言:‘今自恣時到。
’” 六群比丘聞佛聽自恣,便于别房中,共同和尚、阿阇梨、親厚同學、得意者别部作自恣。
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于别房共同和尚、阿阇梨、親厚同學、得意者别部作自恣。
自今已去,一處和合自恣。
” 諸比丘複不知在何處自恣?白佛,佛言:“聽在說戒處自恣。
” 爾時有衆多比丘,于自恣日,在非村、阿練若、未結界處道路行。
諸比丘自念:“佛教我等和合自恣,我等當雲何?”諸比丘白佛,佛言:“若衆多比丘,于自恣日,在非村、阿練若、未結界處道路行。
諸比丘,若和合得自恣者善。
若不得和合者,随所同和尚、阿阇梨、随親厚同意移異處,結小界作自恣。
白二羯磨,應如是結小界。
差堪能者,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堪能羯磨者如是白:‘大德僧聽!諸比丘坐處已滿,齊如是比丘坐處,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于此處結小界。
白如是。
’‘大德僧聽!齊如是比丘座處,僧于此處結小界。
誰諸長老忍齊如是比丘座處僧于中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齊如是比丘座處結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比丘不舍界便去,諸比丘不喜,即往白佛。
佛言:“不應不舍界而去,應舍界竟然後去。
應如是舍,白二羯磨差堪能人,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堪能作羯磨者,應作如是白:‘大德僧聽!齊如是比丘座處,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解此處小界。
白如是。
’‘大德僧聽!齊如是比丘座處,僧于中解小界。
誰諸長老忍僧齊如是比丘座處解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齊如是比丘座處解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