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七(二分之十六)

關燈
:“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若有益無益及七日還。

    ” 爾時有信樂大臣,請比丘:“大德來!我欲相見。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

    此信樂優婆塞,若病、若有諸憂惱事、若為利養故,及七日應還。

    ” 爾時有不信樂父母,請比丘:“大德來!我欲相見。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有如是事聽受七日去,若不信樂教令信樂,若惡戒教令持戒,若悭貪教令布施,若無智教令有智,及七日應還。

    ” 爾時有信樂父母,遣信請比丘:“大德來!我欲相見。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若信樂父母,若病、若有諸憂惱事、若有利益事,及七日還。

    ” 爾時有母請比丘:“大德來,我欲相見。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往白佛。

    ”佛言:“自今已去,有如是事聽受七日去,及七日應還。

    ” 爾時有父,請比丘亦如是;兄弟、姊妹,及諸親裡知識,亦如是。

     爾時有比丘,誦六十種經,如《梵動經》,為求同誦人故,欲人間遊行。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我等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經勞比丘,有作事須往林樹間,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波斯匿王邊國人民反叛,王自領軍往讨。

    王所供養佛及衆僧,衣被飲食所須之物,不信樂大臣便奪不與。

    諸比丘欲往白王,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有如是事,聽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波斯匿王邊國人民反叛,時王自領軍往讨。

    爾時有不信樂大臣,懷嫉妒惡心,欲鑿祇桓通渠。

    比丘欲往白王,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往白佛。

    ”佛言:“自今已去,有如是事聽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有檀越,遣信請比丘:“大德來!我欲布施及房舍。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七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過七日法、若十五日、若一月,白二羯磨。

    如是差堪能羯磨者,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

    能作羯磨者,應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比丘受過七日法,若十五日、若一月,出界外,為某甲事故,還此中安居。

    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受過七日法,若十五日、若一月,出界外,為某甲事故,還此中安居,誰諸長老忍。

    僧聽某甲比丘受過七日法、若十五日、若一月,出界外,為某甲事故,還此中安居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某甲比丘受過七日法,若十五日、若一月,出界外,為某甲事故,還此中安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比丘遣信請比丘,受過七日羯磨亦如是。

    比丘尼請比丘受,過七日羯磨亦如是。

    式叉摩那請比丘,羯磨亦如是。

    沙彌請比丘受戒,亦如是。

    沙彌尼請比丘,受過七日羯磨亦如是。

    不信大臣請比丘,受過七日法羯磨亦如是。

    識信大臣,羯磨亦如是。

    不信父母、信父母、兄弟、姊妹、諸親裡知識、誦六十種經比丘、經營事比丘、不信樂大臣,奪供養、通渠亦如是。

    一切受過七日羯磨法盡同上。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國。

    時有大臣勇健能鬥,往詣佛所以信舍家為道。

    時憂填王語言:“汝何不休道?當與汝婦、資生田宅财寶。

    ”比丘自念:“我在此安居,必與我淨行作留難。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難事便應去。

    ” 爾時有比丘于住處安居,時有大童女來誘調比丘:“汝何不休道?我當為汝作婦。

    ”彼比丘自念:“我在此安居,必為淨行作留難。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難事應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

    時有淫女來誘調比丘:“汝可休道,我當為汝作婦,或嫁女與汝。

    ”彼比丘自念:“我在此安居,必為淨行作留難。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難應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有黃門貪愛比丘故,數喚比丘共行不淨。

    比丘自念:“我在此安居,必為我淨行作留難。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事應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時有鬼神語比丘言:“此中有伏藏。

    ”比丘自念:“我在此安居,必為我淨行作留難。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事應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時有鬼神伺比丘便欲斷其命根。

    比丘自念:“我在此安居,必為命作留難。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事應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有賊伺比丘便欲斷命根。

    比丘自念:“我在此安居,必斷我命。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事應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毒蛇瞋恚伺比丘便欲斷命根。

    比丘自念:“我在此安居,必有斷命留難。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事應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諸惡獸瞋伺比丘便欲斷命根。

    比丘自念:“我在此安居,必有斷命留難。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事應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不得如意飲食,不得随意醫藥,不得随意使人。

    彼自念言:“我當雲何?”即白諸比丘。

    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言:“若比丘于安居處,若不得随意飲食,不得随意醫藥,不得随意使人,即應以此事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經行處多諸毒蟲,此比丘狎習經行,經行體安,不經行不安。

    彼比丘自念:“我在此住,必為我命作留難。

    ”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事應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見有比丘作方便欲破僧。

    時彼自念言:“破僧事重,甚為醜惡,莫為我故破僧。

    我當雲何?”即白諸比丘。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若比丘于住處安居,見有比丘勤方便欲破僧,時彼作如是念:‘破僧事重,甚為醜惡,莫為我故破僧。

    ’彼比丘即應以此事去。

    ” 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見有比丘尼勤方便欲破僧,彼如是念:“破僧事重,甚為醜惡,莫為我故破僧。

    ”彼即應以此事去。

    若比丘于住處,安居時聞有比丘勤方便欲破僧,彼如是念:“破僧事重甚為醜惡,莫為我故破僧。

    ”彼即應以此事去。

    若比丘于住處安居。

    聞有比丘尼欲方便破僧,彼如是念:“破僧事重甚為醜惡,莫為我故破僧。

    ”彼即應以此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