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七(二分之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諸比丘白佛,佛言:“應用。
”佛既聽用,彼不洗腳、不拭腳用,作襯體衣。
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不應不洗腳、不拭腳及作襯體衣。
”諸比丘畏慎以此白佛,佛言:“不應用作襯體衣。
”故不敢手腳觸。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膝已上、腋已下,不得襯體,手腳觸無苦。
”時諸檀越有布施諸比丘襯體衣,諸比丘畏慎不敢受,佛不聽用襯體衣。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随檀越施意。
” 若治房舍竟,先此房卧具,不還移來本處。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若治房舍竟,應還移卧具着本處,不者應如法治。
” 彼比丘移此寺定卧具着餘寺,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移此寺定卧具着餘寺。
”若有恐怖、若有怨家、若人民反叛、若國邑荒壞、人民破喪,住處亦壞,諸比丘畏慎,佛不聽移此寺定卧具着彼寺。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若有恐怖怨家、若反叛國邑荒壞、人民破喪、住處亦壞,聽移餘處移卧具。
”時諸比丘畏慎,佛教不聽以僧卧具襯體故不得好覆藏。
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随宜覆藏應移。
若有餘比丘來索,不應索亦不應與,除可信後必還得者應與。
”後國邑還靜,人民還複,寺舍還成,不還卧具。
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若國邑已靜,人民還複、寺舍已成,應還卧具,若不還者應如法治。
” 爾時有住處,四方衆僧大得不定卧具、繩床、木床、粗細褥枕???毹地敷、澡瓶、杖扇,諸比丘,不知雲何處分?以此事白佛,佛言:“聽房中無卧具者付與,若有餘從上座付爾。
” 時舍利弗、目連,欲共世尊安居,十五日從所住處往,十七日乃至,不知當雲何?即白諸比丘。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後安居。
有二種安居:有前安居、有後安居。
若在前安居應住前三月,若後安居應住後三月。
”前安居者欲自恣,後安居者不知得自恣不?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受自恣,住待日足。
”前安居人自恣已數歲,後安居人不知得數歲不?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三月未足便數歲。
”前安居者自恣竟,驅遣後安居者,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遣亦不應去。
”前安居人自恣竟分夏所得物,後安居者畏慎不敢受分,佛不聽我等三月未竟乞求受物。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比丘受,餘日應足令滿。
”前安居者自恣竟分卧具,後安居者畏慎不敢受,以夏三月日未滿故。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為未來故受。
” 爾時諸比丘,露處安居,得風飄日曝,形體黑瘦皮膚剝裂,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世尊知而故問:“汝等何故形體黑瘦皮膚剝裂耶?”諸比丘白佛言:“在露地安居故爾。
”佛言:“不應在露地安居。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作覆障處安居。
” 爾時諸比丘樹上安居,即在樹上大小便利。
時樹神瞋嫌,伺其便欲斷命根。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聽比丘在樹上安居,亦不應上樹。
除齊人頭,不應繞樹左右大小便利澆濽污樹。
” 爾時諸比丘,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道有惡獸。
時諸比丘,上樹過人,畏慎還下,佛不聽我等上樹過人,遂為惡獸所害。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為命難、淨行難故得上樹過人頭。
諸比丘欲取樹上幹薪,聽作鈎鈎取、聽作梯取、若繩罥取。
”後諸比丘畏慎,不敢上幹樹上,佛言:“若樹通身幹,聽上。
” 爾時諸比丘,欲于樹下安居,往白佛。
佛言:“自今已去,聽在樹下安居,若樹高過人頭者,枝葉足覆蔭一坐。
” 時六群比丘,用蠟蜜塗帳坐中安居,彼作如是心:“我等夜在中宿,朝則藏舉,其有見者,當謂我等得神通人。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聽以蠟蜜塗帳在中安居,亦不得谄曲為身故改常威儀。
” 爾時比丘欲在小屋内安居,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在小屋内安居,起不礙頭坐趣容膝,亦足障水雨。
” 爾時比丘,欲在山窟中安居,即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在山窟中安居,起不礙頭坐趣容膝,亦足障水雨。
” 爾時比丘,欲于自然山窟中安居,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比丘在自然山窟中安居,起不礙頭坐趣容膝,亦足障水雨。
” 爾時比丘,欲于樹空中安居,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在樹空中安居,起不礙頭坐趣容膝,亦足障水雨。
”爾時比丘,欲依牧牛者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依牧牛者安居,安居中移徙随牧牛者所去處應去。
” 爾時諸比丘欲依客壓麻油人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依壓油人安居,安居中移徙随壓油人所去處應去。
” 爾時比丘,欲于船上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在船上安居,安居中移徙随船所去處應去。
” 爾時比丘,欲依斫材人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依斫材人安居,安居中移徙随斫材人所去處應去。
” 爾時比丘,欲依聚落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依聚落安居。
安居中若聚落分為二分,随所供給所須具足處住,安居中移徙随所去處應去。
” 爾時有檀越,請比丘言:“我欲布施及房舍。
”彼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得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因緣得去。
”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受七日去,不應專為飲食故受七日去,除餘因緣,若為衣缽、坐具、針筒乃至藥草,至第七日應還。
” 爾時諸比丘,請餘比丘長老來:“我等得僧殘,為我治覆藏法、本日治、摩那埵出罪。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得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因緣去。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比丘尼,請比丘長老來:“我等得僧殘,為我作摩那埵出罪。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我等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有式叉摩那,請比丘言:“長老來!我等犯戒,為我等忏悔更受戒若受大戒。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有沙彌請比丘:“長老來!我欲受戒。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有沙彌尼,請比丘:“大德來!我欲受六法。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得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有不信樂大臣,請比丘:“大德來!我欲相見。
”比丘自念
”佛既聽用,彼不洗腳、不拭腳用,作襯體衣。
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不應不洗腳、不拭腳及作襯體衣。
”諸比丘畏慎以此白佛,佛言:“不應用作襯體衣。
”故不敢手腳觸。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膝已上、腋已下,不得襯體,手腳觸無苦。
”時諸檀越有布施諸比丘襯體衣,諸比丘畏慎不敢受,佛不聽用襯體衣。
諸比丘白佛,佛言:“聽随檀越施意。
” 若治房舍竟,先此房卧具,不還移來本處。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若治房舍竟,應還移卧具着本處,不者應如法治。
” 彼比丘移此寺定卧具着餘寺,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移此寺定卧具着餘寺。
”若有恐怖、若有怨家、若人民反叛、若國邑荒壞、人民破喪,住處亦壞,諸比丘畏慎,佛不聽移此寺定卧具着彼寺。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若有恐怖怨家、若反叛國邑荒壞、人民破喪、住處亦壞,聽移餘處移卧具。
”時諸比丘畏慎,佛教不聽以僧卧具襯體故不得好覆藏。
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随宜覆藏應移。
若有餘比丘來索,不應索亦不應與,除可信後必還得者應與。
”後國邑還靜,人民還複,寺舍還成,不還卧具。
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若國邑已靜,人民還複、寺舍已成,應還卧具,若不還者應如法治。
” 爾時有住處,四方衆僧大得不定卧具、繩床、木床、粗細褥枕???毹地敷、澡瓶、杖扇,諸比丘,不知雲何處分?以此事白佛,佛言:“聽房中無卧具者付與,若有餘從上座付爾。
” 時舍利弗、目連,欲共世尊安居,十五日從所住處往,十七日乃至,不知當雲何?即白諸比丘。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後安居。
有二種安居:有前安居、有後安居。
若在前安居應住前三月,若後安居應住後三月。
”前安居者欲自恣,後安居者不知得自恣不?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受自恣,住待日足。
”前安居人自恣已數歲,後安居人不知得數歲不?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三月未足便數歲。
”前安居者自恣竟,驅遣後安居者,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不應遣亦不應去。
”前安居人自恣竟分夏所得物,後安居者畏慎不敢受分,佛不聽我等三月未竟乞求受物。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比丘受,餘日應足令滿。
”前安居者自恣竟分卧具,後安居者畏慎不敢受,以夏三月日未滿故。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為未來故受。
” 爾時諸比丘,露處安居,得風飄日曝,形體黑瘦皮膚剝裂,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世尊知而故問:“汝等何故形體黑瘦皮膚剝裂耶?”諸比丘白佛言:“在露地安居故爾。
”佛言:“不應在露地安居。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作覆障處安居。
” 爾時諸比丘樹上安居,即在樹上大小便利。
時樹神瞋嫌,伺其便欲斷命根。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聽比丘在樹上安居,亦不應上樹。
除齊人頭,不應繞樹左右大小便利澆濽污樹。
” 爾時諸比丘,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道有惡獸。
時諸比丘,上樹過人,畏慎還下,佛不聽我等上樹過人,遂為惡獸所害。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為命難、淨行難故得上樹過人頭。
諸比丘欲取樹上幹薪,聽作鈎鈎取、聽作梯取、若繩罥取。
”後諸比丘畏慎,不敢上幹樹上,佛言:“若樹通身幹,聽上。
” 爾時諸比丘,欲于樹下安居,往白佛。
佛言:“自今已去,聽在樹下安居,若樹高過人頭者,枝葉足覆蔭一坐。
” 時六群比丘,用蠟蜜塗帳坐中安居,彼作如是心:“我等夜在中宿,朝則藏舉,其有見者,當謂我等得神通人。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聽以蠟蜜塗帳在中安居,亦不得谄曲為身故改常威儀。
” 爾時比丘欲在小屋内安居,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在小屋内安居,起不礙頭坐趣容膝,亦足障水雨。
” 爾時比丘,欲在山窟中安居,即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在山窟中安居,起不礙頭坐趣容膝,亦足障水雨。
” 爾時比丘,欲于自然山窟中安居,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比丘在自然山窟中安居,起不礙頭坐趣容膝,亦足障水雨。
” 爾時比丘,欲于樹空中安居,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在樹空中安居,起不礙頭坐趣容膝,亦足障水雨。
”爾時比丘,欲依牧牛者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依牧牛者安居,安居中移徙随牧牛者所去處應去。
” 爾時諸比丘欲依客壓麻油人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依壓油人安居,安居中移徙随壓油人所去處應去。
” 爾時比丘,欲于船上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在船上安居,安居中移徙随船所去處應去。
” 爾時比丘,欲依斫材人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依斫材人安居,安居中移徙随斫材人所去處應去。
” 爾時比丘,欲依聚落安居,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依聚落安居。
安居中若聚落分為二分,随所供給所須具足處住,安居中移徙随所去處應去。
” 爾時有檀越,請比丘言:“我欲布施及房舍。
”彼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得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因緣得去。
”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受七日去,不應專為飲食故受七日去,除餘因緣,若為衣缽、坐具、針筒乃至藥草,至第七日應還。
” 爾時諸比丘,請餘比丘長老來:“我等得僧殘,為我治覆藏法、本日治、摩那埵出罪。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得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因緣去。
”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比丘尼,請比丘長老來:“我等得僧殘,為我作摩那埵出罪。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我等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有式叉摩那,請比丘言:“長老來!我等犯戒,為我等忏悔更受戒若受大戒。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有沙彌請比丘:“長老來!我欲受戒。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有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有沙彌尼,請比丘:“大德來!我欲受六法。
”比丘自念:“彼處遠不得及即日還,佛未聽有如是事去。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如是事受七日去及七日還。
” 爾時有不信樂大臣,請比丘:“大德來!我欲相見。
”比丘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