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五(二分之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共集在一處者,同羯磨集在一處,應與欲者受欲來,現前應呵者不呵,是故言應集在一處。
谛聽善心念者,端意專心聽法,故曰谛聽善心念之。
有犯者,所作犯事未忏悔。
無犯者不犯。
若犯已忏悔。
若有他問亦如是答者。
譬如一一比丘相問答。
故妄語,佛說障道法者,障何等道?障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無相無願,障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忏悔則安樂。
得何等安樂?得初禅乃至四禅、空無相無願,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故曰忏悔則安樂。
時諸比丘,欲歌詠聲說戒,佛言:“聽歌詠聲說戒。
”時諸比丘,日日說戒疲惓,佛言:“不應日日說戒。
自今已去,聽布薩日說戒。
”時諸長者,問比丘言:“今日是何日?”比丘言:“不知。
”皆慚愧。
時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自今已去當數日。
”既數日而多忘。
佛言:“當作數法。
”時諸比丘以寶作數法,佛言:“不應爾。
聽以骨、牙、角,若銅、鐵、鉛、錫、白镴、石、泥丸作。
”諸比丘患數法零落。
佛言:“聽作孔以繩縷貫,置僧常大食少食處、夜集處、說戒處、若置杙上、若龍牙杙上,若一日過。
”一時諸長者來問比丘言:“今日是黑月、是白月耶?”諸比丘不知,皆懷慚愧,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聽作三十數法。
十五屬黑月,十五屬白月。
”時諸比丘用數法錯亂,黑月數法堕白月數法中,白月數法堕黑月數法中,佛言:“自今已去聽黑月數法染使黑,白月數法染使白。
”若患數法相雜破壞者,佛言:“聽中間安隔。
”時諸比丘,欲十四日、若十五日說戒,佛言:“若王或改日,随王者法。
”時諸比丘,不知為今日說戒、為明日說戒,往白佛,佛言:“聽上座布薩日唱言:‘今日衆僧說戒。
’”時諸比丘不知何時?佛言:“聽作時若量影時、若作破竹聲、若打地聲、若作煙、若吹貝、若打鼓、若打揵稚、若告語言:‘諸大德!布薩說戒時到。
’” 時六群比丘聞世尊聽說戒,便于園中若别房中,與和尚阿阇梨、和同尚同阿阇梨、同意親厚知識,别部說戒。
時諸比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雲何聞世尊聽說戒,便自于園中、若别房中,與和尚阿阇梨、若同和尚同阿阇梨、親厚知識,别部說戒耶?”爾時大迦賓?在仙人住處黑石山側,在靜處思惟,而作是念:“我今若往說戒、若不往,我常第一清淨。
”爾時世尊,知長老大迦賓?心中所念,譬如力士屈申臂頃,從耆阇崛山忽然不現,乃在仙人住處黑石山側,在迦賓?前敷座而坐。
時迦賓?禮世尊足已在一面坐。
時世尊知而故問:“汝在此閑靜處思惟,心作是念:‘我今若往說戒若不往,我常第一清淨。
’為爾已不?”答言:“爾。
”佛言:“如是!如是!迦賓?,如汝所言:‘汝若往就說戒、若不往,汝常第一清淨。
’然迦賓?!說戒法當應恭敬尊重承事,若汝不恭敬布薩尊重承事者,誰當恭敬尊重承事?是故汝應往說戒,不應不往。
應當步往,不應乘神足往。
我亦當往。
”爾時迦賓?,默然受佛教敕。
時世尊以此因緣告迦賓?已,譬如力士屈申臂頃沒仙人住處黑石山,還耆阇崛山就座而坐。
爾時諸比丘,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事白佛。
佛具以上事為說已,佛告諸比丘:“我聽諸比丘,一住處和合說戒。
汝等雲何與和尚、阿阇梨、同和尚、阿阇梨、親厚知識别部說戒?若一住處不和合說戒者,得突吉羅。
自今已去,聽集一處說戒。
” 爾時諸比丘知世尊聽一處說戒,或在仙人所住山黑石處相待、或在毗呵勒山七葉樹窟相待、或在冢間相待、或在溫泉水邊相待、或在竹園迦蘭陀所相待、或在耆阇崛山相待,或在大堂、食堂、經行堂、河邊、樹下、生軟草處相待而疲惓。
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随所住處人多少,共集一處說戒。
”諸比丘不知,當于何處說戒?佛言:“聽作說戒堂,白二羯磨。
作如是白,當稱名處所、大堂、若閣上堂、經行堂、若河側、若樹下、若石側、若生草處。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在某甲處作說戒堂。
白如是。
’‘大德僧聽!今衆僧在某甲處作說戒堂。
誰諸長老忍僧在某甲處作說戒堂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聽在某甲處作說戒堂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于耆阇崛山中先立說戒堂,複欲于迦蘭陀竹園立說戒堂。
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解前說戒堂然後更結,白二羯磨解。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解某處說戒堂。
白如是。
’‘大德僧聽!今僧解某處說戒堂。
誰諸長老忍僧解某處說戒堂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聽解某處說戒堂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一住處作二說戒堂,經營者二人共诤,二人各言:“衆僧應先于我堂說戒。
”時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二人更互,從上座為始。
”爾時有住處,布薩日大衆集,而說戒堂小,不相容受。
諸比丘念言:“世尊制戒,不結說戒堂,不得說戒。
今當雲何?”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僧得自在若結、若不結,得說戒。
”時上座比丘先至說戒堂,掃灑敷座、具淨水瓶、具洗足瓶、然燈具、舍羅,疲極。
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年少比丘應作。
年少比丘于布薩日,應先至說戒堂中,掃灑敷座具、具淨水瓶、洗足瓶、然燈火具、舍羅。
若年少比丘不知者,上座當教。
若上座不教者,突吉羅。
若不随上座教者,亦突吉羅。
”時上座說戒竟,在後自收攝床座、水瓶、洗足瓶,及燈火具、舍羅複本處,疲極。
時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說戒竟,年少比丘,應攝水瓶、洗足瓶、燈火及舍羅複本處。
若年少不知,上座當教。
上座不教者,突吉羅。
不随上座教者,亦突吉羅。
” 時六群比丘于說戒日,與諸白衣言語問訊,作羯磨說戒說法。
爾時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此是上座應作。
”爾時有一住處,癡和先為上座,彼不能于說戒日與白衣言談、問訊、作羯磨說戒說法。
爾時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聽請能作者作,若上座不請能者,突吉羅。
若不受上座請,突吉羅。
”時諸白衣問比丘,說戒時有幾人?問已不知數,有慚愧。
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聽數比丘。
”雖數猶複忘,佛言:“當具舍羅。
”彼以寶作,佛言:“不得以寶作,當用骨牙、若角、銅、鐵、白镴、鉛、錫、葦、若竹、若木作。
”患零落,佛言:“當繩纏。
”雖纏猶故零落,佛言:“當作函筒盛。
”彼用寶作筒,佛言:“不應爾。
當用骨、牙、角、銅、鐵、白镴、鉛、錫、葦、竹、木。
”若從筒中出,佛言:“當作蓋。
”彼用寶作蓋,佛言:“不應爾。
當以骨、牙、角、銅、鐵、白镴、鉛、錫、葦、竹、木。
”不知安筒何處?佛言:“安着繩床、若木床下、若懸着杙上、若龍牙杙上、衣架上。
” 爾時諸比丘,聞佛聽諸比丘詣羅閱城說戒。
在諸方聞者,來集說戒疲極。
時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随所住處、若村、若邑境界處說戒。
聽結界白二羯磨,當作如是結唱界方相,若空處、若樹下、若山、若谷、若岩窟、若露地、若草?處、若近園邊、若冢間、若水澗、若石積所、若樹杌、若荊蕀邊、若汪水、若渠側、若池、若糞聚所、若村、若村界。
彼稱四方相已,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當作白:‘大德僧聽!如所說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
白如是。
’‘大德僧聽!如所說界相,僧今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
誰諸長老忍僧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自今已去,聽結界應如是結,當敷座,當打揵稚,盡共集一處,不聽受欲。
是中舊住比丘應唱大界四方相,若東方有山稱山、有塹稱塹、若村、若城、若疆畔、若園、若林、若池、若樹、若石、若垣牆、若神祀舍,如東方相,餘
谛聽善心念者,端意專心聽法,故曰谛聽善心念之。
有犯者,所作犯事未忏悔。
無犯者不犯。
若犯已忏悔。
若有他問亦如是答者。
譬如一一比丘相問答。
故妄語,佛說障道法者,障何等道?障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無相無願,障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忏悔則安樂。
得何等安樂?得初禅乃至四禅、空無相無願,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故曰忏悔則安樂。
時諸比丘,欲歌詠聲說戒,佛言:“聽歌詠聲說戒。
”時諸比丘,日日說戒疲惓,佛言:“不應日日說戒。
自今已去,聽布薩日說戒。
”時諸長者,問比丘言:“今日是何日?”比丘言:“不知。
”皆慚愧。
時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自今已去當數日。
”既數日而多忘。
佛言:“當作數法。
”時諸比丘以寶作數法,佛言:“不應爾。
聽以骨、牙、角,若銅、鐵、鉛、錫、白镴、石、泥丸作。
”諸比丘患數法零落。
佛言:“聽作孔以繩縷貫,置僧常大食少食處、夜集處、說戒處、若置杙上、若龍牙杙上,若一日過。
”一時諸長者來問比丘言:“今日是黑月、是白月耶?”諸比丘不知,皆懷慚愧,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聽作三十數法。
十五屬黑月,十五屬白月。
”時諸比丘用數法錯亂,黑月數法堕白月數法中,白月數法堕黑月數法中,佛言:“自今已去聽黑月數法染使黑,白月數法染使白。
”若患數法相雜破壞者,佛言:“聽中間安隔。
”時諸比丘,欲十四日、若十五日說戒,佛言:“若王或改日,随王者法。
”時諸比丘,不知為今日說戒、為明日說戒,往白佛,佛言:“聽上座布薩日唱言:‘今日衆僧說戒。
’”時諸比丘不知何時?佛言:“聽作時若量影時、若作破竹聲、若打地聲、若作煙、若吹貝、若打鼓、若打揵稚、若告語言:‘諸大德!布薩說戒時到。
’” 時六群比丘聞世尊聽說戒,便于園中若别房中,與和尚阿阇梨、和同尚同阿阇梨、同意親厚知識,别部說戒。
時諸比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雲何聞世尊聽說戒,便自于園中、若别房中,與和尚阿阇梨、若同和尚同阿阇梨、親厚知識,别部說戒耶?”爾時大迦賓?在仙人住處黑石山側,在靜處思惟,而作是念:“我今若往說戒、若不往,我常第一清淨。
”爾時世尊,知長老大迦賓?心中所念,譬如力士屈申臂頃,從耆阇崛山忽然不現,乃在仙人住處黑石山側,在迦賓?前敷座而坐。
時迦賓?禮世尊足已在一面坐。
時世尊知而故問:“汝在此閑靜處思惟,心作是念:‘我今若往說戒若不往,我常第一清淨。
’為爾已不?”答言:“爾。
”佛言:“如是!如是!迦賓?,如汝所言:‘汝若往就說戒、若不往,汝常第一清淨。
’然迦賓?!說戒法當應恭敬尊重承事,若汝不恭敬布薩尊重承事者,誰當恭敬尊重承事?是故汝應往說戒,不應不往。
應當步往,不應乘神足往。
我亦當往。
”爾時迦賓?,默然受佛教敕。
時世尊以此因緣告迦賓?已,譬如力士屈申臂頃沒仙人住處黑石山,還耆阇崛山就座而坐。
爾時諸比丘,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事白佛。
佛具以上事為說已,佛告諸比丘:“我聽諸比丘,一住處和合說戒。
汝等雲何與和尚、阿阇梨、同和尚、阿阇梨、親厚知識别部說戒?若一住處不和合說戒者,得突吉羅。
自今已去,聽集一處說戒。
” 爾時諸比丘知世尊聽一處說戒,或在仙人所住山黑石處相待、或在毗呵勒山七葉樹窟相待、或在冢間相待、或在溫泉水邊相待、或在竹園迦蘭陀所相待、或在耆阇崛山相待,或在大堂、食堂、經行堂、河邊、樹下、生軟草處相待而疲惓。
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随所住處人多少,共集一處說戒。
”諸比丘不知,當于何處說戒?佛言:“聽作說戒堂,白二羯磨。
作如是白,當稱名處所、大堂、若閣上堂、經行堂、若河側、若樹下、若石側、若生草處。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在某甲處作說戒堂。
白如是。
’‘大德僧聽!今衆僧在某甲處作說戒堂。
誰諸長老忍僧在某甲處作說戒堂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聽在某甲處作說戒堂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爾時于耆阇崛山中先立說戒堂,複欲于迦蘭陀竹園立說戒堂。
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解前說戒堂然後更結,白二羯磨解。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解某處說戒堂。
白如是。
’‘大德僧聽!今僧解某處說戒堂。
誰諸長老忍僧解某處說戒堂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聽解某處說戒堂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一住處作二說戒堂,經營者二人共诤,二人各言:“衆僧應先于我堂說戒。
”時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二人更互,從上座為始。
”爾時有住處,布薩日大衆集,而說戒堂小,不相容受。
諸比丘念言:“世尊制戒,不結說戒堂,不得說戒。
今當雲何?”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僧得自在若結、若不結,得說戒。
”時上座比丘先至說戒堂,掃灑敷座、具淨水瓶、具洗足瓶、然燈具、舍羅,疲極。
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年少比丘應作。
年少比丘于布薩日,應先至說戒堂中,掃灑敷座具、具淨水瓶、洗足瓶、然燈火具、舍羅。
若年少比丘不知者,上座當教。
若上座不教者,突吉羅。
若不随上座教者,亦突吉羅。
”時上座說戒竟,在後自收攝床座、水瓶、洗足瓶,及燈火具、舍羅複本處,疲極。
時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說戒竟,年少比丘,應攝水瓶、洗足瓶、燈火及舍羅複本處。
若年少不知,上座當教。
上座不教者,突吉羅。
不随上座教者,亦突吉羅。
” 時六群比丘于說戒日,與諸白衣言語問訊,作羯磨說戒說法。
爾時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此是上座應作。
”爾時有一住處,癡和先為上座,彼不能于說戒日與白衣言談、問訊、作羯磨說戒說法。
爾時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聽請能作者作,若上座不請能者,突吉羅。
若不受上座請,突吉羅。
”時諸白衣問比丘,說戒時有幾人?問已不知數,有慚愧。
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聽數比丘。
”雖數猶複忘,佛言:“當具舍羅。
”彼以寶作,佛言:“不得以寶作,當用骨牙、若角、銅、鐵、白镴、鉛、錫、葦、若竹、若木作。
”患零落,佛言:“當繩纏。
”雖纏猶故零落,佛言:“當作函筒盛。
”彼用寶作筒,佛言:“不應爾。
當用骨、牙、角、銅、鐵、白镴、鉛、錫、葦、竹、木。
”若從筒中出,佛言:“當作蓋。
”彼用寶作蓋,佛言:“不應爾。
當以骨、牙、角、銅、鐵、白镴、鉛、錫、葦、竹、木。
”不知安筒何處?佛言:“安着繩床、若木床下、若懸着杙上、若龍牙杙上、衣架上。
” 爾時諸比丘,聞佛聽諸比丘詣羅閱城說戒。
在諸方聞者,來集說戒疲極。
時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随所住處、若村、若邑境界處說戒。
聽結界白二羯磨,當作如是結唱界方相,若空處、若樹下、若山、若谷、若岩窟、若露地、若草?處、若近園邊、若冢間、若水澗、若石積所、若樹杌、若荊蕀邊、若汪水、若渠側、若池、若糞聚所、若村、若村界。
彼稱四方相已,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當作白:‘大德僧聽!如所說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
白如是。
’‘大德僧聽!如所說界相,僧今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
誰諸長老忍僧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自今已去,聽結界應如是結,當敷座,當打揵稚,盡共集一處,不聽受欲。
是中舊住比丘應唱大界四方相,若東方有山稱山、有塹稱塹、若村、若城、若疆畔、若園、若林、若池、若樹、若石、若垣牆、若神祀舍,如東方相,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