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三(二分之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佛言:“自今已去舍三語授具足戒,自今已去聽滿十人當授具足戒。
白四羯磨,當如是授具足戒。
欲受戒者詣僧中,偏露右臂脫革屣禮僧足,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
我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
願僧濟度我,慈愍故!’如是第二、第三說。
衆中當差堪能羯磨者如上,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
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
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此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與某甲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諸比丘知世尊制戒聽授人具足戒。
新學比丘辄授人具足戒,不能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小食大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彼比丘言:“世尊制戒聽授人具足戒,雲何汝等新受戒比丘辄授人具足戒,而不能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小食大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時尊者婆先始二歲,将一歲弟子,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已,在一面坐。
世尊知而故問:“此是何等比丘?”報言:“世尊!是我弟子。
”問言:“汝今幾歲?”報言:“二歲。
”複問言:“汝弟子幾歲?”報言:“一歲。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婆先!汝自身未斷乳,應受人教授,雲何教授人?”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言:“向者婆先比丘二歲,将一歲弟子來至我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一面坐已,我知而故問:‘此是何等比丘?’報言:‘是我弟子。
’問言:‘汝幾歲?’報言:‘二歲。
’‘汝弟子幾歲?’報言:‘一歲。
’我即以無數方便呵責:‘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婆先!汝自未斷乳,應受人教授,雲何教授人?’佛既聽授人具足戒,而汝新受戒比丘,辄便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十歲比丘授人具足戒。
” 彼諸比丘聞世尊制戒聽十歲比丘得授人具足戒。
十歲愚癡比丘辄授人具足戒,而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彼比丘言:“世尊制戒,聽十歲比丘得授人具足戒。
汝雲何十歲愚癡比丘辄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諸比丘僧,以無數方便呵責彼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世尊制戒,聽十歲比丘授人具足戒。
雲何汝十歲愚癡比丘辄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十歲智慧比丘授人具足戒。
” 時諸比丘聞世尊制戒,聽十歲智慧比丘得授人具足戒,便自言:“我十歲智慧得授人具足戒。
”而辄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彼比丘言:“世尊制戒,聽十歲智慧比丘得授人具足戒。
汝雲何自言智慧,辄授人具足戒,而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佛制戒聽十歲智慧比丘得授人具足戒。
雲何汝等自言智慧,辄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制和尚使行和尚法。
和尚于弟子所,當作如是法,應如是行。
若弟子衆僧欲為作羯磨、作呵責、作擯、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舉,和尚當于中如法料理,令僧不與弟子作羯磨,若作令如法。
複次若僧,與弟子作羯磨、作呵責、作擯、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舉,和尚于中當如法料理,令弟子順從于僧,不違逆求除罪,令僧疾與解羯磨。
複次若弟子犯僧殘,和尚當如法料理,若應與波利婆沙,當與波利婆沙;應與本日治,當與本日治;應與摩那埵,當與摩那埵;應與出罪,當與出罪。
複次弟子得病,和尚當瞻視,若令餘人看,乃至差若命終。
弟子若不樂住處,當自移若教人移。
弟子若有疑事,當以法以律、如佛所教、如法教除之。
若惡見生,當教令舍惡見住善見,當以二事将護,以法、以衣食将護。
是中法将護者,應教增戒、增心、增慧、教學問、誦經。
是中衣食将護者,當與衣、食、床、卧具、病瘦醫藥,随力所堪為辦。
自今已去制和尚法如是,和尚應行,若不行如法治。
” 時和尚于弟子所行和尚法,弟子于和尚所不行弟子法,不白和尚入村入白衣家、或從餘比丘、或将餘比丘為伴、或與或受、或時佐助衆事、或時受他佐助、或時為他剃發、或受他剃發,或不白和尚入浴室、或時為他揩摩身、或時受他揩摩身,或時不白和尚至晝日住處房、或至冢間、或至界外、或至他方。
爾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彼諸比丘言:“雲何和尚于弟子所行和尚法,而弟子于和尚所不行弟子法,而不白和尚入村入白衣家,乃至不白至他方?”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和尚于弟子所行和尚法,弟子于和尚所不行弟子法,不白和尚入村入白衣家,乃至不白至他方?”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彼比丘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制弟子,如弟子所行法,使弟子于和上所行弟子法,作如是行。
若和尚,衆僧為作羯磨、作呵責、作擯、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舉,弟子當如法料理,令僧不與和尚作羯磨,若作令輕。
複次若僧與和尚作羯磨,作呵責乃至作舉,弟子當于中如法料理,令和尚順從于僧,不違逆求除罪,令僧疾疾與解羯磨。
複次
白四羯磨,當如是授具足戒。
欲受戒者詣僧中,偏露右臂脫革屣禮僧足,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
我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
願僧濟度我,慈愍故!’如是第二、第三說。
衆中當差堪能羯磨者如上,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
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
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此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與某甲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諸比丘知世尊制戒聽授人具足戒。
新學比丘辄授人具足戒,不能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小食大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彼比丘言:“世尊制戒聽授人具足戒,雲何汝等新受戒比丘辄授人具足戒,而不能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小食大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時尊者婆先始二歲,将一歲弟子,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已,在一面坐。
世尊知而故問:“此是何等比丘?”報言:“世尊!是我弟子。
”問言:“汝今幾歲?”報言:“二歲。
”複問言:“汝弟子幾歲?”報言:“一歲。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婆先!汝自身未斷乳,應受人教授,雲何教授人?”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言:“向者婆先比丘二歲,将一歲弟子來至我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一面坐已,我知而故問:‘此是何等比丘?’報言:‘是我弟子。
’問言:‘汝幾歲?’報言:‘二歲。
’‘汝弟子幾歲?’報言:‘一歲。
’我即以無數方便呵責:‘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婆先!汝自未斷乳,應受人教授,雲何教授人?’佛既聽授人具足戒,而汝新受戒比丘,辄便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十歲比丘授人具足戒。
” 彼諸比丘聞世尊制戒聽十歲比丘得授人具足戒。
十歲愚癡比丘辄授人具足戒,而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彼比丘言:“世尊制戒,聽十歲比丘得授人具足戒。
汝雲何十歲愚癡比丘辄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諸比丘僧,以無數方便呵責彼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世尊制戒,聽十歲比丘授人具足戒。
雲何汝十歲愚癡比丘辄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十歲智慧比丘授人具足戒。
” 時諸比丘聞世尊制戒,聽十歲智慧比丘得授人具足戒,便自言:“我十歲智慧得授人具足戒。
”而辄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彼比丘言:“世尊制戒,聽十歲智慧比丘得授人具足戒。
汝雲何自言智慧,辄授人具足戒,而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佛制戒聽十歲智慧比丘得授人具足戒。
雲何汝等自言智慧,辄授人具足戒,不知教授。
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着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缽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制和尚使行和尚法。
和尚于弟子所,當作如是法,應如是行。
若弟子衆僧欲為作羯磨、作呵責、作擯、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舉,和尚當于中如法料理,令僧不與弟子作羯磨,若作令如法。
複次若僧,與弟子作羯磨、作呵責、作擯、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舉,和尚于中當如法料理,令弟子順從于僧,不違逆求除罪,令僧疾與解羯磨。
複次若弟子犯僧殘,和尚當如法料理,若應與波利婆沙,當與波利婆沙;應與本日治,當與本日治;應與摩那埵,當與摩那埵;應與出罪,當與出罪。
複次弟子得病,和尚當瞻視,若令餘人看,乃至差若命終。
弟子若不樂住處,當自移若教人移。
弟子若有疑事,當以法以律、如佛所教、如法教除之。
若惡見生,當教令舍惡見住善見,當以二事将護,以法、以衣食将護。
是中法将護者,應教增戒、增心、增慧、教學問、誦經。
是中衣食将護者,當與衣、食、床、卧具、病瘦醫藥,随力所堪為辦。
自今已去制和尚法如是,和尚應行,若不行如法治。
” 時和尚于弟子所行和尚法,弟子于和尚所不行弟子法,不白和尚入村入白衣家、或從餘比丘、或将餘比丘為伴、或與或受、或時佐助衆事、或時受他佐助、或時為他剃發、或受他剃發,或不白和尚入浴室、或時為他揩摩身、或時受他揩摩身,或時不白和尚至晝日住處房、或至冢間、或至界外、或至他方。
爾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彼諸比丘言:“雲何和尚于弟子所行和尚法,而弟子于和尚所不行弟子法,而不白和尚入村入白衣家,乃至不白至他方?”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和尚于弟子所行和尚法,弟子于和尚所不行弟子法,不白和尚入村入白衣家,乃至不白至他方?”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彼比丘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制弟子,如弟子所行法,使弟子于和上所行弟子法,作如是行。
若和尚,衆僧為作羯磨、作呵責、作擯、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舉,弟子當如法料理,令僧不與和尚作羯磨,若作令輕。
複次若僧與和尚作羯磨,作呵責乃至作舉,弟子當于中如法料理,令和尚順從于僧,不違逆求除罪,令僧疾疾與解羯磨。
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