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三(二分之十二)

關燈
有意樂者,自随所樂修行。

    ”時迦葉即往弟子所告言:“汝等知不?我今欲從沙門瞿昙所修梵行。

    汝等心所樂者,各自随意。

    ”諸弟子白言:“我等久已有信心于彼沙門所,唯待師耳。

    ”爾時五百弟子,即持螺髻事火具、淨衣、澡瓶,往擲尼連禅水中已,來詣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時世尊與五百人漸次為說勝法,勸令發歡喜心。

    所謂法者,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贊歎出離為樂。

    五百人即于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果證。

    前白佛言:“我等欲于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言:“來比丘!于我法中快修梵行得盡苦際,即名為受具足戒。

    ” 時迦葉中弟,名那提迦葉,在尼連禅水下流居,有三百弟子,于中最為尊上,為衆人師首。

    時彼衆中有一弟子,至尼連禅水上看,見水中有事火具及發澡瓶,有淨衣為水所漂。

    見已疾疾來至那提迦葉所語言:“師當知,此尼連禅水中,有發事火具淨衣澡瓶,為水所漂。

    不審上流大師,将無為惡人所害?”時郁鞞羅迦葉小弟,名伽耶迦葉,居象頭山中,有二百弟子,于中為師首。

    時那提迦葉語一弟子言:“汝速往至象頭山中,到已語伽耶迦葉言:‘知不?今尼連禅水中,有事火具諸物盡為水所漂。

    汝速來,可共往看兄将無為惡人所害耶?’”時弟子受那提迦葉語已,往伽耶迦葉所:“小師知不?師有此語:‘尼連禅水中,有澡瓶淨衣發諸事火具,為尼連禅水所漂。

    速來,共往看大兄将無為惡人所害耶?’”時小弟聞其語已,即将二百弟子,詣那提迦葉所。

    到已,那提迦葉、伽耶迦葉複語一弟子言:“汝速往至大兄所看,将無為惡人所害耶?”時彼弟子受二師語已,即往看大兄。

    到已問言:“雲何大師,從此大沙門學修梵行為勝耶?”迦葉報言:“汝等當知!我從世尊出家學道,極為勝妙。

    ”時彼弟子,還至二師所語言:“諸師當知!我大師已将諸弟子,詣大沙門所出家修梵行。

    ”時二師念言:“從家舍家從彼學梵行者必不虛。

    何以故?我兄聰明垢薄多有智慧,而将諸弟子從彼受學,必思量得所故爾耳,而況我等不從受學。

    ”時那提迦葉、伽耶迦葉各将諸弟子詣大兄所,到已白兄言:“大兄!此處勝耶?”兄報二弟言:“此處極勝,從家舍家,從大沙門修梵行者,乃為勝妙。

    ”二弟白兄言:“我等亦欲從大沙門學修梵行。

    ”爾時郁鞞羅迦葉,将二弟并五百弟子,往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時郁鞞羅迦葉,前白佛言:“我有中弟,名那提迦葉,在尼連禅水邊住,常教授三百弟子,為人師首。

    次第三弟,在象頭山中住,教授二百弟子,為人師首。

    今各來集,欲從世尊求修梵行。

    唯願世尊聽出家受具足得修梵行。

    ”世尊即聽,漸次為說勝法。

    所謂法者,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贊歎出離為樂。

    即于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果證。

    各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欲從如來法中出家修梵行。

    ”佛言:“來比丘!于我法中快得修梵行得盡苦際,即名為受具足戒。

    ” 時世尊度此千梵志授具足已,将至象頭山中。

    于象頭山中有千比丘僧,以三事教化:一者神足教化,二者憶念教化,三者說法教化。

    彼神足教化者,或化一作無數,或無數還為一,内外通達、石壁皆過,如遊虛空無所妨礙;于虛空中結跏趺坐,亦如飛鳥周旋往來;入地如水出沒自在,履水如地而不沒溺;身放煙火如大火聚;日月有大神德靡所不照,能以手扪摸,身至梵天往來無礙,是謂世尊神足教化千比丘。

    憶念教化者,教言:“汝當思惟是,莫思惟是。

    當念是,莫念是。

    當滅是,當成就是。

    ”是謂世尊憶念教授千比丘。

    說法教化者,一切熾然,何等一切熾然?眼熾然、色熾然、眼識熾然、眼觸熾然。

    若複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亦名為熾然。

    何等為熾然?熾然者,欲火、恚火、癡火也。

    複雲何名熾然?熾然者,生老病死愁憂苦惱熾然,我說此苦所生處,乃至意亦如是。

    爾時世尊,以此三事教授千比丘。

    爾時千比丘,受此三事教授已,即時無漏心解脫、無礙解脫智生。

     爾時世尊化此千比丘已便作是念:“我先許瓶沙王請,若我成佛得一切智,先來至羅閱城。

    我今應往見瓶沙王。

    ”即正衣服,将大比丘千人,皆是舊學螺髻梵志,皆已得定調柔永得解脫,從摩竭國界遊化漸至杖林中。

    爾時世尊于杖林中善住尼拘律樹王下坐。

    時瓶沙王聞沙門瞿昙出自釋種出家學道,将千弟子遊行摩竭界,皆是舊學螺髻梵志,皆已得定調柔永得解脫,從摩竭界遊行來至杖林中,止善住尼拘律樹王下坐。

    彼沙門瞿昙有大名稱,靡所不聞。

    所謂名稱者,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于天及世間人、魔若魔天,及梵天衆、沙門、婆羅門衆中,自知得神通智證,常自娛樂。

    與人說法,上中下言悉善,義味深邃,具足演布,修諸梵行。

    “善哉!乃得見如是阿羅漢。

    我今甯可自往見大沙門瞿昙。

    ”時王瓶沙駕萬二千乘車,将八萬四千人前後圍繞,以王威勢出羅閱城,欲見世尊。

    時王瓶沙往杖林中,齊車所至處,即下車步進入林。

    遙見世尊顔貌殊特猶如紫金,便發歡喜心,于如來所前頭面禮足已在一面坐。

    時摩竭國人,或有禮足而坐者,或有舉手相問訊而坐者,或有稱姓名而坐者,或有叉手合掌向如來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

    時摩竭國人作是念:“為大沙門從郁鞞羅迦葉學梵行耶?為郁鞞羅迦葉并弟子衆,從大沙門瞿昙學梵行耶?”時世尊知其國人心中所念,即以偈向郁鞞羅迦葉說: “汝等見何變? 舍諸事火具? 吾今問迦葉, 雲何舍火具?” 爾時迦葉複以偈報世尊言: “飲食諸美味, 愛欲女及祀; 我見如是垢, 故舍事火具。

    ” 世尊複以偈問迦葉言: “飲食諸美味, 于中無所樂; 天上及世間, 今說樂何處。

    ” 迦葉複以偈報世尊言 “我見迹休息, 三界無所礙; 不異不可異, 不樂事火祀。

    ” 時摩竭國人複生是念:“大沙門說二偈,郁鞞羅迦葉亦說二偈,我等猶故未别,為大沙門從迦葉受學耶?為迦葉及弟子從大沙門受學耶?”時世尊知摩竭國人心中所念已,告迦葉言:“汝起為吾扇背。

    ”答言:“爾。

    ”時迦葉受佛教已,即從坐起上升虛空,還下禮世尊足,以手摩扪如來足,以口嗚之自稱姓字:“世尊是我師,我是弟子。

    ”即持扇在如來後而扇。

    時摩竭國人自相謂言:“大沙門瞿昙不從迦葉學梵行,迦葉及弟子衆從大沙門瞿昙學梵行。

    ”爾時世尊知摩竭國人無有疑故,漸次為說法,勸令發歡喜心。

    所謂法者,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贊歎出離為樂。

    時摩竭國人瓶沙王為首,八萬四千人十二那由他天,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自知得果證。

    前白佛言:“我等歸依佛法僧,聽為優波塞,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瓶沙王見法得法,前白佛言:“自念昔日,為太子時,心生六願:一者、若父壽終我登位為王。

    二者、當我治國時願佛出世。

    三者、使我身見世尊。

    四者、設我見佛已生歡喜心于如來所。

    五者、已發歡喜心得聞正法。

    六者、聞法已尋得信解。

    今我父王已命終,得登位為王。

    然我治國,正值佛出世。

    今複自見佛,見佛已發歡喜心,于佛所已發歡喜心,便得聞法,聞法已便得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