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
關燈
小
中
大
與發爪語言:“汝等持此往彼作福禮敬供養。
”時賈人雖得發爪,不能至心供養,言:“此發爪,世人所賤除棄之法,雲何世尊持與我等供養?”時世尊知賈人心中所念,即語賈人言:“汝等莫于如來發爪所生毛發許懈慢心,亦莫言世人所賤,雲何如來使我供養?賈人當知!普天世界魔衆、梵衆、沙門、婆羅門、衆天及人,于如來發爪興供養恭敬,令一切諸天世人魔衆、梵衆,及沙門婆羅門衆,得其功德不可稱計。
”賈人白佛言:“設供養此發爪,有何證驗?”佛告賈人言:“過去久遠世時,有王名曰勝怨,統領閻浮提。
爾時閻浮提内,米谷豐熟人民熾盛,土地極樂。
有八萬四千城郭,有五十五億村,有六萬小國土。
時勝怨王所住治城,名蓮花,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豐熟,米谷平賤,人民熾盛,國土安樂,園林茂盛,城塹牢固,浴池清涼,衆事具足,街陌相當。
賈人當知!時王勝怨,有婆羅門為大臣,名曰提閻浮婆提。
是王少小周旋,極相親厚。
後于異時,王即分半國與此大臣。
時彼大臣所得國分,即于中更起城郭,東西長十二由旬,南北廣七由旬,米谷豐賤人民熾盛,國土安樂園林茂盛,城塹牢固浴池清涼,衆事具足街陌相當。
城名提婆跋提,勝彼蓮花城邑。
“賈人當知!其王無有繼嗣。
以無嗣故,向諸神祀泉流、山原、河水、浴池,滿善神、寶善神,日月、帝釋、梵天、火神、風神、水神、魔醯首羅神、園神、林神、市神、四徼巷神、鬼子母城神、天祀福神祀,所在求請:‘願生男兒。
’于異時王第一夫人懷妊,婦人有三種智慧,如實不虛:一自知有娠,二自知從某甲許得,三知男子有愛心于我。
時彼夫人,往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懷妊。
’王報言:‘大善!’即敕左右,供給供養第一飲食衣服卧具,一切所須皆加一倍。
至十月滿已生一男兒,端正無比世之希有。
始生在地無人扶侍,自行七步而說此言:‘我于天上世間最上最尊,我當度一切衆生生老病死苦。
’即号曰定光菩薩。
賈人當知!爾時國王,即命婆羅門中善明相法者告言:‘汝等當知,我夫人生一男兒,顔貌端正世之希有,始生出胎無人扶侍,自行七步而說此言:“我于天上世間最上最尊,能度一切衆生生老病死苦。
”汝等善明相法,與我占相。
’時相師白王言:‘願王出此兒令我等相之。
’王即自入宮抱兒出見之令相。
諸相師相已,白王言:‘王生此兒,有大威神,有大功德,福願具足。
若此王子,在家者應作刹利水澆頂轉輪王,七寶具足領四天下,千子滿足勇健雄猛,能卻衆敵,以法治化,不加刀杖。
若出家者,成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天及人魔、若魔天、梵天、沙門、婆羅門,身自作證而自遊戲,彼當說法,上善中善下善,有義有味,具足修梵行。
’ “賈人當知!爾時王賞賜婆羅門已,差四乳母,扶侍瞻視定光菩薩:一者肢節乳母、二者洗浴乳母、三者與乳乳母、四者遊戲乳母。
肢節乳母者,抱持案摩支節回戾令政。
洗浴乳母者,洗身浣濯衣服。
與乳乳母者,随時與乳。
遊戲乳母者,諸童子等,乘象、乘馬、乘車、乘輿,諸雜寶器樂器轉機關,作如是種種供養之具,供養娛樂定光菩薩,擎孔雀蓋從之。
“賈人當知!定光菩薩年向八歲九歲時,王教菩薩學種種技術,書、算數、印畫、戲笑、歌舞、鼓弦、乘象、乘馬、乘車、射禦、捔力,一切技術無不貫練。
“賈人當知!定光轉年至十五十六時,王即為設三時殿,冬夏春給二萬婇女,使娛樂之。
與作園池,縱廣二十由旬,現閻浮提一切華樹果樹香樹,諸奇異樹,盡殖之于園。
“賈人當知!首陀會天日來侍衛,作是念言:‘今菩薩在家已久,我今甯可為作厭離。
菩薩得厭離已,早得出家,剃除須發着袈裟,修無上道耶?’伺菩薩入後園時,即往化作四人: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四者出家作沙門。
時菩薩見此四人已,極懷愁憂,厭患世苦,觀世如是有何可貪。
“賈人當知!爾時菩薩得厭離已,即日出家即日成無上道。
賈人當知!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遍觀一切,未見有應度可為轉無上法輪者。
時定光如來,去提婆跋提城不遠,化作一大城,高廣妙好,懸缯幢幡,處處克镂,作衆鳥獸形。
周匝淨妙浴池園果,勝于提婆跋提城,化作人民顔貌形色,亦勝彼國人民,使己國人民共與往來交接為親友。
“賈人當知!定光如來觀察提婆跋提城人民諸根純熟,即使化城忽爾火然。
時提婆跋提城人見此已,極懷愁憂厭離心生。
定光如來,于七日之中度六十六那由他人,五十五億聲聞。
賈人當知!爾時定光如來,有大名稱,流布十方,莫不聞知,皆共稱言:‘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普天世界,魔、若魔天、梵衆、沙門、婆羅門天及人,自身作證而自娛樂,與人說法,上中下言悉善,有義有味,具足修梵行。
’ “賈人當知!定光如來凡常身光照一百由旬。
諸佛世尊常法光照無量,還攝光照餘光七尺。
賈人當知!時勝怨王聞王提閻婆提宮中生一太子,福德威神衆相具足,即日出家即日成無上正真等正覺道,名聞遠布,皆共稱言:‘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乃至具足修梵行。
’勝怨王即遣使往,與提閻婆提王:‘相聞知卿生太子,福德威神衆相具足,即日出家即日成道,乃至具足修梵行,有大名稱流布十方,今可遣來吾欲看之。
若卿不遣來者,吾當身自往。
’彼時提閻婆提王聞此使語已,即懷愁憂,集諸群臣語言:‘汝等思惟,當以何報、作何等方宜稱可彼意?’諸臣答言:‘當問定光如來,随佛有所言教,我等當順從行之。
’時王提閻婆提與諸群臣,即往定光佛所,頭面禮足,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告王言:‘今且止!勿懷愁憂,我自當往彼。
’ “賈人當知!時王提閻婆提,自于其國七日供養定光如來,衣服、飲食、床卧具、病苦醫藥,及比丘僧,不令有乏。
“賈人當知!定光如來過七日後,與諸比丘人間遊行,迳詣藥山龍王池邊。
賈人當知!此龍王宮,縱廣五百由旬。
爾時定光如來及比丘僧,在彼住止。
時定光如來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刹土,晝夜不别,若憂缽缽頭摩、鸠勿頭、分陀利華等合,鳥獸不鳴,則知是夜;若憂缽諸花開,及諸衆鳥獸鳴者,則知是晝。
如是經曆十二年中,晝夜不别。
時勝怨王即集諸大臣告言:‘自憶昔日有晝有夜,如今何故無晝無夜?若憂缽衆華開,及衆鳥獸鳴,則知是晝;若花合鳥不鳴,則知是夜。
為世有非法,為我行有阙?汝等有過耶?以誠言告我。
’諸臣白言:‘王亦無咎,國無非法,我等無過。
今定光如來,在呵梨陀山龍王宮,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刹土,是其威神,令晝夜不别。
欲知晝夜者,花合鳥不鳴,則知是夜;若花開鳥鳴者,則知是晝。
王亦無咎,國無非法,
”時賈人雖得發爪,不能至心供養,言:“此發爪,世人所賤除棄之法,雲何世尊持與我等供養?”時世尊知賈人心中所念,即語賈人言:“汝等莫于如來發爪所生毛發許懈慢心,亦莫言世人所賤,雲何如來使我供養?賈人當知!普天世界魔衆、梵衆、沙門、婆羅門、衆天及人,于如來發爪興供養恭敬,令一切諸天世人魔衆、梵衆,及沙門婆羅門衆,得其功德不可稱計。
”賈人白佛言:“設供養此發爪,有何證驗?”佛告賈人言:“過去久遠世時,有王名曰勝怨,統領閻浮提。
爾時閻浮提内,米谷豐熟人民熾盛,土地極樂。
有八萬四千城郭,有五十五億村,有六萬小國土。
時勝怨王所住治城,名蓮花,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豐熟,米谷平賤,人民熾盛,國土安樂,園林茂盛,城塹牢固,浴池清涼,衆事具足,街陌相當。
賈人當知!時王勝怨,有婆羅門為大臣,名曰提閻浮婆提。
是王少小周旋,極相親厚。
後于異時,王即分半國與此大臣。
時彼大臣所得國分,即于中更起城郭,東西長十二由旬,南北廣七由旬,米谷豐賤人民熾盛,國土安樂園林茂盛,城塹牢固浴池清涼,衆事具足街陌相當。
城名提婆跋提,勝彼蓮花城邑。
“賈人當知!其王無有繼嗣。
以無嗣故,向諸神祀泉流、山原、河水、浴池,滿善神、寶善神,日月、帝釋、梵天、火神、風神、水神、魔醯首羅神、園神、林神、市神、四徼巷神、鬼子母城神、天祀福神祀,所在求請:‘願生男兒。
’于異時王第一夫人懷妊,婦人有三種智慧,如實不虛:一自知有娠,二自知從某甲許得,三知男子有愛心于我。
時彼夫人,往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懷妊。
’王報言:‘大善!’即敕左右,供給供養第一飲食衣服卧具,一切所須皆加一倍。
至十月滿已生一男兒,端正無比世之希有。
始生在地無人扶侍,自行七步而說此言:‘我于天上世間最上最尊,我當度一切衆生生老病死苦。
’即号曰定光菩薩。
賈人當知!爾時國王,即命婆羅門中善明相法者告言:‘汝等當知,我夫人生一男兒,顔貌端正世之希有,始生出胎無人扶侍,自行七步而說此言:“我于天上世間最上最尊,能度一切衆生生老病死苦。
”汝等善明相法,與我占相。
’時相師白王言:‘願王出此兒令我等相之。
’王即自入宮抱兒出見之令相。
諸相師相已,白王言:‘王生此兒,有大威神,有大功德,福願具足。
若此王子,在家者應作刹利水澆頂轉輪王,七寶具足領四天下,千子滿足勇健雄猛,能卻衆敵,以法治化,不加刀杖。
若出家者,成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天及人魔、若魔天、梵天、沙門、婆羅門,身自作證而自遊戲,彼當說法,上善中善下善,有義有味,具足修梵行。
’ “賈人當知!爾時王賞賜婆羅門已,差四乳母,扶侍瞻視定光菩薩:一者肢節乳母、二者洗浴乳母、三者與乳乳母、四者遊戲乳母。
肢節乳母者,抱持案摩支節回戾令政。
洗浴乳母者,洗身浣濯衣服。
與乳乳母者,随時與乳。
遊戲乳母者,諸童子等,乘象、乘馬、乘車、乘輿,諸雜寶器樂器轉機關,作如是種種供養之具,供養娛樂定光菩薩,擎孔雀蓋從之。
“賈人當知!定光菩薩年向八歲九歲時,王教菩薩學種種技術,書、算數、印畫、戲笑、歌舞、鼓弦、乘象、乘馬、乘車、射禦、捔力,一切技術無不貫練。
“賈人當知!定光轉年至十五十六時,王即為設三時殿,冬夏春給二萬婇女,使娛樂之。
與作園池,縱廣二十由旬,現閻浮提一切華樹果樹香樹,諸奇異樹,盡殖之于園。
“賈人當知!首陀會天日來侍衛,作是念言:‘今菩薩在家已久,我今甯可為作厭離。
菩薩得厭離已,早得出家,剃除須發着袈裟,修無上道耶?’伺菩薩入後園時,即往化作四人: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四者出家作沙門。
時菩薩見此四人已,極懷愁憂,厭患世苦,觀世如是有何可貪。
“賈人當知!爾時菩薩得厭離已,即日出家即日成無上道。
賈人當知!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遍觀一切,未見有應度可為轉無上法輪者。
時定光如來,去提婆跋提城不遠,化作一大城,高廣妙好,懸缯幢幡,處處克镂,作衆鳥獸形。
周匝淨妙浴池園果,勝于提婆跋提城,化作人民顔貌形色,亦勝彼國人民,使己國人民共與往來交接為親友。
“賈人當知!定光如來觀察提婆跋提城人民諸根純熟,即使化城忽爾火然。
時提婆跋提城人見此已,極懷愁憂厭離心生。
定光如來,于七日之中度六十六那由他人,五十五億聲聞。
賈人當知!爾時定光如來,有大名稱,流布十方,莫不聞知,皆共稱言:‘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普天世界,魔、若魔天、梵衆、沙門、婆羅門天及人,自身作證而自娛樂,與人說法,上中下言悉善,有義有味,具足修梵行。
’ “賈人當知!定光如來凡常身光照一百由旬。
諸佛世尊常法光照無量,還攝光照餘光七尺。
賈人當知!時勝怨王聞王提閻婆提宮中生一太子,福德威神衆相具足,即日出家即日成無上正真等正覺道,名聞遠布,皆共稱言:‘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乃至具足修梵行。
’勝怨王即遣使往,與提閻婆提王:‘相聞知卿生太子,福德威神衆相具足,即日出家即日成道,乃至具足修梵行,有大名稱流布十方,今可遣來吾欲看之。
若卿不遣來者,吾當身自往。
’彼時提閻婆提王聞此使語已,即懷愁憂,集諸群臣語言:‘汝等思惟,當以何報、作何等方宜稱可彼意?’諸臣答言:‘當問定光如來,随佛有所言教,我等當順從行之。
’時王提閻婆提與諸群臣,即往定光佛所,頭面禮足,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告王言:‘今且止!勿懷愁憂,我自當往彼。
’ “賈人當知!時王提閻婆提,自于其國七日供養定光如來,衣服、飲食、床卧具、病苦醫藥,及比丘僧,不令有乏。
“賈人當知!定光如來過七日後,與諸比丘人間遊行,迳詣藥山龍王池邊。
賈人當知!此龍王宮,縱廣五百由旬。
爾時定光如來及比丘僧,在彼住止。
時定光如來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刹土,晝夜不别,若憂缽缽頭摩、鸠勿頭、分陀利華等合,鳥獸不鳴,則知是夜;若憂缽諸花開,及諸衆鳥獸鳴者,則知是晝。
如是經曆十二年中,晝夜不别。
時勝怨王即集諸大臣告言:‘自憶昔日有晝有夜,如今何故無晝無夜?若憂缽衆華開,及衆鳥獸鳴,則知是晝;若花合鳥不鳴,則知是夜。
為世有非法,為我行有阙?汝等有過耶?以誠言告我。
’諸臣白言:‘王亦無咎,國無非法,我等無過。
今定光如來,在呵梨陀山龍王宮,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刹土,是其威神,令晝夜不别。
欲知晝夜者,花合鳥不鳴,則知是夜;若花開鳥鳴者,則知是晝。
王亦無咎,國無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