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三十(二分之九明尼戒法)

關燈
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六群比丘尼:“汝雲何被擯而不去?”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被擯而不去?”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被擯不去者,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若比丘尼被擯應去而不去,波逸提。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被擯即去,若随順不逆、下意悔過、求解擯羯磨,或得病、或無伴去、或水陸道斷、或賊難、或惡獸難、或大水瀑漲、或為強力者所執、若被系閉、或命難、梵行難,被擯而不去者,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七十一)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安隐比丘尼大智慧問諸比丘義,彼諸比丘被問已不能答皆慚愧。

    時諸比丘尼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安隐比丘尼言:“汝雲何有大智慧而問諸比丘義使不能答令慚愧耶?”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安隐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有大智慧而問諸比丘義令諸比丘不能答有慚愧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問比丘義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時諸比丘尼,教授日不知從誰求教授,有疑不知當何從問義。

    佛言:“自今已去若欲問義者,當先求聽已然後問。

    自今已去當如是結戒:若比丘尼欲問比丘義,先不求而問者,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問比丘義,先不求而問,說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先求而後問,若先常聽問,若先是親厚,若親厚者語言:“汝但問,我當為汝求請。

    ”若彼從此受,若二人俱從他受,若彼問此答,二人共誦,或戲笑語、或疾疾語、或屏處語、或夢中語、或欲說此乃錯說彼,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七十二)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六群比丘尼,先住後至、後至先住,欲惱亂彼故,在前經行、若立、若坐、若卧。

    爾時諸比丘尼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雲何在先住後至比丘尼前,欲惱亂故,若經行、若立、若坐、若卧耶?”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汝等,先住後至比丘尼前,欲惱亂故,若經行、若立、若坐、若卧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六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先住後至、後至先住,欲惱亂彼故,在前經行、若立、若坐、若卧,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彼比丘尼,不知先住、不先住,後至、不後至,後乃知,或作波逸提忏者、有疑者。

    “不知者無犯。

    若比丘尼,知先住後至、後至先住,欲惱彼故,在前經行、若立、若坐、若卧,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知先住後至、後至先住,欲惱彼故,在前經行、若立、若坐、若卧者,波逸提。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先不知若問,若先聽經行,若是上座,若更互經行,若次經行,若是親厚,若親厚者語言:“汝但經行,我當為汝語。

    ”若病倒地,若強力者所執,或被系縛,若命難、若梵行難,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七十三)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舍衛城中有一多知識比丘尼命終,時諸比丘尼在比丘僧伽藍中立塔,彼處處取大僧洗足石破用壘塔。

    有客比丘來,不知是比丘尼塔,便向禮拜。

    時諸比丘尼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諸比丘尼言:“雲何乃在大僧僧伽藍中立塔,令客比丘來不知而禮拜耶?”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比丘尼,乃于大僧僧伽藍中立塔,令客比丘不知而向禮拜?”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在比丘僧伽藍内起塔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時諸比丘尼,在故壞無比丘僧伽藍中起塔疑。

    佛言:“無犯。

    自今已去當如是結戒:若比丘尼,在有比丘僧伽藍内起塔,波逸提。

    ”彼比丘尼,不知有比丘無比丘,後乃知,或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

    佛言:“不知,無犯。

    自今已去應如是結戒:若比丘尼,知有比丘僧伽藍中起塔,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若比丘尼,知有比丘僧伽藍中起塔,随所取洗足石,若團泥若草團多少,一一波逸提。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先不知,若故壞僧伽藍,若先起塔後作僧伽藍,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七十四)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世尊制戒聽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當起迎逆禮拜、恭敬問訊、與敷坐具。

    然彼諸比丘尼,不起迎逆禮拜恭敬問訊。

    諸比丘尼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雲何世尊制戒聽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應起迎逆、恭敬禮拜問訊、與敷坐具。

    雲何不起迎逆耶?”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汝等,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不起迎逆禮拜、恭敬問訊、與敷坐具?”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