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
關燈
小
中
大
度授具足戒,作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羅。
白已,一突吉羅。
白未竟,突吉羅。
未白前與剃頭着衣與受戒,若集衆衆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不知。
若信彼人言、若信可信人語、或信父母語,與受具足戒後生兒,不犯。
若生已,疑不敢捉抱。
佛言:“若未能離母自活,聽一切如母法乳哺長養。
”後有疑不敢與此男兒同室宿。
佛言:“若未能離母宿,聽共一處宿。
”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九)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尼,度他乳兒婦女,留兒在家,後家中送兒還之,此比丘尼抱兒入村乞食。
時諸居士見已皆共譏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慚愧犯不淨行。
外自稱言:‘我修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看此出家人生兒抱行乞食。
”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彼比丘尼言:“汝雲何乃度他乳兒婦女令諸居士譏嫌?”往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
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度他乳兒婦女?”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度他乳兒婦女受具足戒,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時諸比丘尼,不知産乳不産乳,後乃知産乳。
“不知者無犯。
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尼,知婦女乳兒,與授具足戒,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知他婦女有乳兒,度授具足戒,作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羅。
白竟,一突吉羅。
白未竟,突吉羅。
未白前與剃發、與出家、與着衣、與授戒,若集衆衆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不知,信彼人言、信可信人言、或信父母語,而度與授具足戒已,後送兒來,不犯。
其母疑不敢抱養。
佛言:“若未能自活,聽如母法乳養至斷乳止。
”後母與此兒同處宿有疑。
佛言:“自今已去聽未斷乳者無犯。
”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諸比丘尼聞佛制戒得度人,辄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欲心、無欲心,後便與染污心男子共立共語調戲。
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聽度人,汝等雲何乃度小年童女,與染污心人共立共語調戲耶?”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佛。
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乃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染污心無染污心,後與染污心人共立共語調戲耶?”以無數方便呵責比丘尼已,告諸比丘尼言:“汝等谛聽!若欲在寺内剃發者,當語一切尼僧令知,若作白已然後與剃發。
當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某甲欲從某甲求剃發,若僧時到僧忍聽,為某甲剃發。
白如是。
’作如是白已,然後與剃發。
若欲在寺内與出家者,當語一切尼僧。
若作白已與出家,當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求出家,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出家。
白如是。
’作如是白已,然後與出家。
當作如是出家。
與剃發着袈裟已,教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語:‘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于如來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如是第二、第三說。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
我于如來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如是第二、第三說已。
次應與授戒。
‘盡形壽不殺生,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盜,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淫,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妄語,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飲酒,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着華香璎珞,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歌舞伎樂不得往看,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得高廣大床上坐,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非時食,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得捉金銀錢,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是為沙彌尼十戒,盡形壽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自今已去聽年十八童女二歲學戒,年滿二十得受具足戒,白四羯磨當如是說戒。
沙彌尼當詣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禮比丘尼僧足、右膝着地,合掌當作是語:‘大姊僧聽!我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上,願僧與我二歲學戒,慈愍故。
’第二、第三如是說已。
沙彌尼應往離聞處着見處已,比丘尼衆中當差堪能羯磨者如上,應作白:‘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
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
白如是。
’‘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從僧乞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
今僧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
誰諸大姊忍僧與彼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說。
‘衆僧已忍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式叉摩那一切戒應學,除自手取食、授食與他。
彼二歲學戒已,年滿二十當與授具足戒白四羯磨。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年滿十八童女二歲學戒已,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若比丘尼年減二十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時諸比丘尼,不知滿二十不滿二十,後方知不滿二十或作波逸提忏、或有疑者。
“不知者不犯。
自今已去當如是結戒:若比丘尼,知年不滿二十,與授具足戒,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知年不滿二十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二突吉羅。
白已,一突吉羅。
白未竟,一突吉羅。
若未白前集衆衆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年滿十八、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若不知、若自言滿二十,若信可信人語,若信父母語。
若受戒後疑,當數胎中月,當數閏月,數十四日說戒日,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一)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諸比丘尼,聞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羅。
白已,一突吉羅。
白未竟,突吉羅。
未白前與剃頭着衣與受戒,若集衆衆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不知。
若信彼人言、若信可信人語、或信父母語,與受具足戒後生兒,不犯。
若生已,疑不敢捉抱。
佛言:“若未能離母自活,聽一切如母法乳哺長養。
”後有疑不敢與此男兒同室宿。
佛言:“若未能離母宿,聽共一處宿。
”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九)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尼,度他乳兒婦女,留兒在家,後家中送兒還之,此比丘尼抱兒入村乞食。
時諸居士見已皆共譏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慚愧犯不淨行。
外自稱言:‘我修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看此出家人生兒抱行乞食。
”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彼比丘尼言:“汝雲何乃度他乳兒婦女令諸居士譏嫌?”往白諸比丘,諸比丘白佛。
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度他乳兒婦女?”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度他乳兒婦女受具足戒,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時諸比丘尼,不知産乳不産乳,後乃知産乳。
“不知者無犯。
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尼,知婦女乳兒,與授具足戒,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知他婦女有乳兒,度授具足戒,作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竟,二突吉羅。
白竟,一突吉羅。
白未竟,突吉羅。
未白前與剃發、與出家、與着衣、與授戒,若集衆衆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不知,信彼人言、信可信人言、或信父母語,而度與授具足戒已,後送兒來,不犯。
其母疑不敢抱養。
佛言:“若未能自活,聽如母法乳養至斷乳止。
”後母與此兒同處宿有疑。
佛言:“自今已去聽未斷乳者無犯。
”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諸比丘尼聞佛制戒得度人,辄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欲心、無欲心,後便與染污心男子共立共語調戲。
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聽度人,汝等雲何乃度小年童女,與染污心人共立共語調戲耶?”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佛。
佛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乃度小年童女,不知有染污心無染污心,後與染污心人共立共語調戲耶?”以無數方便呵責比丘尼已,告諸比丘尼言:“汝等谛聽!若欲在寺内剃發者,當語一切尼僧令知,若作白已然後與剃發。
當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某甲欲從某甲求剃發,若僧時到僧忍聽,為某甲剃發。
白如是。
’作如是白已,然後與剃發。
若欲在寺内與出家者,當語一切尼僧。
若作白已與出家,當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求出家,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出家。
白如是。
’作如是白已,然後與出家。
當作如是出家。
與剃發着袈裟已,教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語:‘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于如來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如是第二、第三說。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
我于如來法中求出家,和上尼某甲,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如是第二、第三說已。
次應與授戒。
‘盡形壽不殺生,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盜,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持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淫,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妄語,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飲酒,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着華香璎珞,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歌舞伎樂不得往看,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得高廣大床上坐,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非時食,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盡形壽不得捉金銀錢,是沙彌尼戒,汝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是為沙彌尼十戒,盡形壽能持不?’能者答言:‘能。
’自今已去聽年十八童女二歲學戒,年滿二十得受具足戒,白四羯磨當如是說戒。
沙彌尼當詣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禮比丘尼僧足、右膝着地,合掌當作是語:‘大姊僧聽!我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上,願僧與我二歲學戒,慈愍故。
’第二、第三如是說已。
沙彌尼應往離聞處着見處已,比丘尼衆中當差堪能羯磨者如上,應作白:‘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
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
白如是。
’‘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從僧乞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
今僧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
誰諸大姊忍僧與彼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如是第二、第三說。
‘衆僧已忍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和上尼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式叉摩那一切戒應學,除自手取食、授食與他。
彼二歲學戒已,年滿二十當與授具足戒白四羯磨。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年滿十八童女二歲學戒已,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若比丘尼年減二十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尼結戒。
時諸比丘尼,不知滿二十不滿二十,後方知不滿二十或作波逸提忏、或有疑者。
“不知者不犯。
自今已去當如是結戒:若比丘尼,知年不滿二十,與授具足戒,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知年不滿二十授具足戒,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二突吉羅。
白已,一突吉羅。
白未竟,一突吉羅。
若未白前集衆衆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年滿十八、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若不知、若自言滿二十,若信可信人語,若信父母語。
若受戒後疑,當數胎中月,當數閏月,數十四日說戒日,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一)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諸比丘尼,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