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
關燈
小
中
大
世尊制戒年十八、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
彼非是十八、不二歲學戒,年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阙二歲學戒,彼受具足戒已,不知當學何戒?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二歲學戒,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汝雲何非是年十八,不二歲學戒,年二十便與授具足戒,阙二歲學戒而不知當學何戒耶?”時諸比丘尼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世尊制戒年十八與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
汝雲何非是年十八,不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
阙二歲學戒,受具足戒已,不知當學何戒耶?”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諸比丘尼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不與二歲學戒,年滿二十便與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若年十八童女,不二歲學戒,便與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二突吉羅。
白已,一突吉羅。
白未竟,突吉羅。
未白前集衆及衆滿者,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歲學戒,滿二十與授具足戒,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二)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諸比丘尼聞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彼不與六法,便與授具足戒。
彼學戒時,作不淨行、盜取五錢、斷人命、自稱得上人法、過中食、飲酒。
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汝雲何不教六法事授具足戒,犯梵行、盜五錢乃至飲酒?”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汝等比丘尼應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而雲何不與六法,令犯淫乃至飲酒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不與六法,滿二十便與授具足戒,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若式叉摩那犯淫,應滅擯。
若有染污心與染污心男子身相觸,缺戒,應更與戒。
若偷五錢過五錢,應滅擯。
若減五錢,缺戒,應更與戒。
若斷人命,應滅擯。
若斷畜生命,缺戒,應更與戒。
若自言得上人法者,應滅擯。
若在衆中故妄語者,缺戒,應更與戒。
若非時食,缺戒,應更與戒。
若飲酒,缺戒,應更與戒。
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不與六法,滿二十便與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尼和上,波逸提。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二突吉羅。
白已,一突吉羅。
白未竟,一突吉羅。
未白前集衆及衆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歲學戒,與六法已受具足戒,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三)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諸比丘尼聞世尊制戒,年滿十八童女,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時諸比丘尼,便度盲瞎癃躄、跛聾喑啞及餘種種病者,毀辱衆僧。
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汝雲何乃度盲瞎及諸病者,毀辱衆僧?”時比丘尼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比丘尼應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汝雲何乃度盲瞎及諸病人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與比丘尼豎立具足戒白四羯磨。
當作如是與。
安受戒人離聞處着見處已,是中戒師,應作白差教授師。
當作如是白:‘大姊僧聽!彼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
白如是。
’彼人當往受戒人所語言:‘妹!此是安陀會、此是郁多羅僧、此是僧伽梨、此是僧祇支、此是覆肩衣、此是缽。
此衣缽是汝有不?妹聽!今是真誠時、實語時,我今問汝,實當言實、不實當言不實。
汝字何等?和上字誰?年滿二十未?衣缽具足不?父母聽汝不?夫主聽汝不?汝不負債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諸病,癞、癰疽、白癞、幹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唾常流出,汝有如此病不?’若言:‘無。
’當複語言:‘如我向問汝事,在衆中亦當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衆僧中亦當如是答。
’時教授師問已,如常威儀還來入衆中,舒手相及處立,作如是白:‘大姊僧聽!彼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
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已教授竟聽使來。
白如是。
’彼即應語言:‘汝來!’來已。
教授師應為捉衣缽,教禮尼僧足已,在戒師前,右膝着地合掌。
教授師教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我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我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衆僧慈愍故,拔濟我。
’如是第二、第三說。
戒師應作白:‘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
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
白如是。
’彼當語言:‘妹谛聽!今是真誠時,我今問汝,實當言實、不實當言不實。
汝字何等?和上字誰?年滿二十不?衣缽具足不?父母聽汝不?夫主聽汝不?汝不負債耶?汝非婢耶?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諸病:癞、癰疽、白癞、幹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唾常流出。
汝有如是病不?’若言:‘無。
’當作白。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
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衣缽具足。
若僧時到僧忍聽,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
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衣缽具足。
今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
誰諸大姊忍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者默然,若不忍者說。
此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衆僧已忍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
彼非是十八、不二歲學戒,年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阙二歲學戒,彼受具足戒已,不知當學何戒?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二歲學戒,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汝雲何非是年十八,不二歲學戒,年二十便與授具足戒,阙二歲學戒而不知當學何戒耶?”時諸比丘尼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世尊制戒年十八與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
汝雲何非是年十八,不二歲學戒,滿二十受具足戒。
阙二歲學戒,受具足戒已,不知當學何戒耶?”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諸比丘尼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不與二歲學戒,年滿二十便與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彼比丘尼若年十八童女,不二歲學戒,便與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和上尼,波逸提。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二突吉羅。
白已,一突吉羅。
白未竟,突吉羅。
未白前集衆及衆滿者,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歲學戒,滿二十與授具足戒,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二)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諸比丘尼聞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彼不與六法,便與授具足戒。
彼學戒時,作不淨行、盜取五錢、斷人命、自稱得上人法、過中食、飲酒。
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汝雲何不教六法事授具足戒,犯梵行、盜五錢乃至飲酒?”即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汝等比丘尼應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而雲何不與六法,令犯淫乃至飲酒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不與六法,滿二十便與授具足戒,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若式叉摩那犯淫,應滅擯。
若有染污心與染污心男子身相觸,缺戒,應更與戒。
若偷五錢過五錢,應滅擯。
若減五錢,缺戒,應更與戒。
若斷人命,應滅擯。
若斷畜生命,缺戒,應更與戒。
若自言得上人法者,應滅擯。
若在衆中故妄語者,缺戒,應更與戒。
若非時食,缺戒,應更與戒。
若飲酒,缺戒,應更與戒。
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不與六法,滿二十便與授具足戒,唱三羯磨竟,尼和上,波逸提。
白二羯磨竟,三突吉羅。
白一羯磨,二突吉羅。
白已,一突吉羅。
白未竟,一突吉羅。
未白前集衆及衆滿,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年十八童女,二歲學戒,與六法已受具足戒,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十三) 爾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諸比丘尼聞世尊制戒,年滿十八童女,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時諸比丘尼,便度盲瞎癃躄、跛聾喑啞及餘種種病者,毀辱衆僧。
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諸比丘尼言:“世尊制戒,年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與六法,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汝雲何乃度盲瞎及諸病者,毀辱衆僧?”時比丘尼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諸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比丘尼應十八童女,與二歲學戒,滿二十與授具足戒。
汝雲何乃度盲瞎及諸病人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與比丘尼豎立具足戒白四羯磨。
當作如是與。
安受戒人離聞處着見處已,是中戒師,應作白差教授師。
當作如是白:‘大姊僧聽!彼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
白如是。
’彼人當往受戒人所語言:‘妹!此是安陀會、此是郁多羅僧、此是僧伽梨、此是僧祇支、此是覆肩衣、此是缽。
此衣缽是汝有不?妹聽!今是真誠時、實語時,我今問汝,實當言實、不實當言不實。
汝字何等?和上字誰?年滿二十未?衣缽具足不?父母聽汝不?夫主聽汝不?汝不負債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諸病,癞、癰疽、白癞、幹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唾常流出,汝有如此病不?’若言:‘無。
’當複語言:‘如我向問汝事,在衆中亦當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衆僧中亦當如是答。
’時教授師問已,如常威儀還來入衆中,舒手相及處立,作如是白:‘大姊僧聽!彼某甲,從某甲求受具足戒。
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已教授竟聽使來。
白如是。
’彼即應語言:‘汝來!’來已。
教授師應為捉衣缽,教禮尼僧足已,在戒師前,右膝着地合掌。
教授師教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我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我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衆僧慈愍故,拔濟我。
’如是第二、第三說。
戒師應作白:‘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
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
白如是。
’彼當語言:‘妹谛聽!今是真誠時,我今問汝,實當言實、不實當言不實。
汝字何等?和上字誰?年滿二十不?衣缽具足不?父母聽汝不?夫主聽汝不?汝不負債耶?汝非婢耶?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諸病:癞、癰疽、白癞、幹痟、瘨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唾常流出。
汝有如是病不?’若言:‘無。
’當作白。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
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衣缽具足。
若僧時到僧忍聽,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
白如是。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
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衣缽具足。
今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
誰諸大姊忍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者默然,若不忍者說。
此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衆僧已忍授某甲具足戒,某甲尼為和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