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二十四(二分之三明尼戒法)

關燈
衣,正使檀越施與,猶應知足。

    ”即持衣與已,如是言:“若我往者,自足辦事,乃不失此衣。

    ”時有跋陀迦毗羅比丘尼,還至親裡家就座而坐。

    時居士問言:“阿姨!欲須何物?”報言:“且止!便為供養我已。

    ”複言:“但說無苦,欲須何物?”報言:“止不須說,正使欲有所須,俱不見與。

    ”報言:“當與,非為不與,欲須何物?”即指示直五百張疊輕衣言:“我須此衣。

    ”時彼居士譏嫌言:“此比丘尼受取無厭,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是有何正法?乃索直五百張疊輕衣,正使檀越施與,猶應知足。

    ”即與衣已便言:“比丘尼何用此貴價衣為?”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迦羅跋陀迦毗羅比丘尼:“雲何乃從彼索直五百張疊輕衣?”時諸比丘尼往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迦羅跋陀迦毗羅比丘尼:“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汝等比丘尼,乃從彼索價直五百張疊輕衣?”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迦羅跋陀迦毗羅比丘尼!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欲乞輕衣,極至價直兩張半疊,過者尼薩耆波逸提。

    ” 比丘尼義如上。

     輕衣者,障熱衣。

     衣者,有十種如上。

     若比丘尼乞輕衣時極至齊十條,若比丘尼乞輕衣過二張半疊,尼薩耆波逸提。

    此尼薩耆應舍與僧如上。

    舍竟忏悔如上法。

    僧即應還彼舍衣,白二羯磨還如上。

    若不還,若受作五衣乃至作非衣數數着,一切突吉羅如上。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乞價直兩張半疊、若減二張半、若從出家者乞、若為他乞、他為己乞、不乞而得,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三十竟) 一百七十八單提法之一 爾時婆伽婆在釋翅搜迦維羅衛國尼俱律園中。

    時世尊以此因緣集諸比丘告言:“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 “若比丘尼,故妄語者,波逸提。

    (一) “若比丘尼,毀呰語,波逸提。

    (二) “若比丘尼,兩舌語,波逸提。

    (三) “若比丘尼,與男子同室宿者,波逸提。

    (四) “若比丘尼,共未受戒女人同一室宿,若過三宿,波逸提。

    (五) “若比丘尼,與未受具戒人共誦法者,波逸提。

    (六) “若比丘尼,知他有粗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除僧羯磨,波逸提。

    (七) “若比丘尼,向未受大戒人說過人法言:‘我知是、我見是。

    ’實者,波逸提。

    (八) “若比丘尼,與男子說法過五六語,除有智女人,波逸提。

    (九) “若比丘尼,自掘地若教人掘,波逸提(十)。

     “若比丘尼,壞鬼神村,波逸提。

    (十一) “若比丘尼,妄作異語惱他者,波逸提。

    (十二) “若比丘尼,嫌罵者,波逸提。

    (十三) “若比丘尼,取僧繩床、若木床、若卧具、坐褥,露地自敷、若教人敷舍去,不自舉、不教人舉,波逸提。

    (十四) “若比丘尼,于僧房中取僧卧具,自敷、若教人敷,在中若坐、若卧、從彼處舍去,不自舉、不教人舉者,波逸提。

    (十五)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先住處,後來于中間敷卧具止宿,念言:‘彼若嫌迮者,自當避我去。

    ’作如是因緣非餘非威儀,波逸提。

    (十六) “若比丘尼,瞋他比丘尼不喜,衆僧房中自牽出、若教人索出者,波逸提。

    (十七) “若比丘尼,若在重閣上,脫腳繩床、若木床,若坐、若卧,波逸提。

    (十八) “若比丘尼,知水有蟲,自用澆泥、若草,若教人澆者,波逸提。

    (十九) “若比丘尼,作大房戶扉窗牖及餘莊飾具,指授覆苫齊二三節,若過者,波逸提。

    (二十)。

     “若比丘尼,施一食處,無病比丘尼應一食。

    若過受者,波逸提。

    (二十一) “若比丘尼,别衆食,除餘時,波逸提。

    餘時者,病時、作衣時、若施衣時、行道時、船上時、大會時、沙門施食時,此是時。

    (二十二) “若比丘尼,至檀越家殷勤請與餅麨食,比丘尼欲須者,二、三缽應受,持至寺内分與餘比丘尼食;若比丘尼無病過三缽受,持至寺中不分與餘比丘尼食者,波逸提。

    (二十三) “若比丘尼,非時食者,波逸提。

    (二十四) “若比丘尼,殘宿食啖,波逸提。

    (二十五) “若比丘尼,不受食及藥,着口中,除水、楊枝,波逸提。

    (二十六) “若比丘尼,先受請已,若前食後食行詣餘家,不囑餘比丘尼,除餘時,波逸提。

    餘時者,病時、作衣時、施衣時,此是時。

    (二十七) “若比丘尼,食家中有寶,強安坐者,波逸提。

    (二十八) “若比丘尼,食家中有寶,在屏處坐者,波逸提。

    (二十九) “若比丘尼,獨與男子露地一處共坐者,波逸提。

    (三十)。

     “若比丘尼,語比丘尼,如是言:‘大姊!共汝至聚落,當與汝食。

    ’彼比丘尼竟不教與是比丘尼食,如是言:‘大姊去!我與汝一處共坐共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

    ’以是因緣非餘方便遣去,波逸提。

    (三十一) “若比丘尼,四月與藥,無病比丘尼應受。

    若過受,除常請、更請、分請、盡形請,波逸提。

    (三十二) “若比丘尼,往觀軍陣,除時因緣,波逸提。

    (三十三) “若比丘尼,有因緣至軍中,若二宿、三宿,過者,波逸提。

    (三十四) “若比丘尼,軍中若二宿、三宿,或時觀軍陣鬥戰、若觀遊軍象馬勢力,波逸提。

    (三十五) “若比丘尼,飲酒,波逸提。

    (三十六) “若比丘尼,水泥中戲者,波逸提。

    (三十七) “若比丘尼,以指擊攊他比丘尼者,波逸提(三十八) “若比丘尼,不受谏者,波逸提。

    (三十九) “若比丘尼,恐他比丘尼者,波逸提。

    (四十) “若比丘尼,半月洗浴,無病比丘尼應受。

    若過受,除餘時,波逸提。

    餘時者,熱時、病時、作時、大風時、雨時、遠行來時,此是時。

    (四十一) “若比丘尼,無病為炙故露地然火、若教人然,除餘時,波逸提。

    (四十二) “若比丘尼,藏比丘尼若缽、若衣、若坐具、針筒,自藏、教人藏,下至戲笑,波逸提。

    (四十三)◎ 四分律卷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