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二十二(二分之一明尼戒法)

關燈
波羅夷不犯,後乃知犯波羅夷;或有言犯波羅夷者,或有疑者。

    佛言:“不知者無犯。

    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犯波羅夷,不自發露、不語衆人、不白大衆。

    若于異時,彼比丘尼,或命終、或衆中舉、或休道、或入外道衆,後作是言:‘我先知有如是如是罪。

    ’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覆藏重罪故。

    ” 比丘尼義如上。

     知者,我知犯如是如是罪。

     僧者,一羯磨、一說戒。

     大衆者,或四人或過四人。

     休道者,出此法外。

     滅擯者,僧與作白四羯磨除去。

     遮者,衆中斷決罪時遮不聽入衆。

     入外道者,受外道法。

     重罪者,八波羅夷,于八法中犯一一罪。

     彼比丘尼,知是比丘尼犯波羅夷,前食時知、後食時說,偷蘭遮。

    後食時知、初夜說,偷蘭遮。

    初夜知、中夜說,偷蘭遮。

    中夜知、後夜說,偷蘭遮。

    後夜知、不說至明相出,波羅夷。

    除八波羅夷法,覆餘罪不說者,随所犯自覆重罪,偷蘭遮。

    除比丘、比丘尼,覆餘人罪,突吉羅。

     比丘,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不知、若向人說、若無人可向說、意欲說而未說明相出;若說者,有命難、有梵行難,不得說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七竟)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瞿師羅園中。

    時尊者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

    時有比丘尼,名尉次,往返承事闡陀比丘。

    諸比丘尼語言:“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汝莫順從。

    ”尉次答言:“諸大姊!此是我兄,今日不供養,更待何時?”猶故随順不止。

    時諸比丘尼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尉次比丘尼言:“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

    汝今雲何故順從也?”爾時諸比丘尼語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諸比丘僧,呵責尉次比丘尼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

    雲何故順從?”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聽僧與尉次比丘尼作呵責白四羯磨。

    當作如是呵責,尼衆中應差堪能人,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律,堪能作羯磨者作如是白:‘大姊僧聽!是尉次比丘尼,知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而順從闡陀比丘。

    諸比丘尼語言:“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汝莫順從。

    ”而故順從。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尉次比丘尼作呵責,舍此事故。

    “大姊!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

    汝莫随順。

    ”白如是。

    ’‘大姊僧聽!是尉次比丘尼,知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而順從闡陀比丘。

    諸比丘尼語言:“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汝莫随順。

    ”而故随順。

    僧今與尉次比丘尼作呵責,舍此事故。

    “闡陀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汝莫随順。

    ”誰諸大姊忍僧與尉次比丘尼作呵責舍此事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與尉次比丘尼作呵責舍此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當作如是呵責。

    ”尉次比丘尼,僧與作白四羯磨已,白諸比丘,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言:“若有如此比丘尼順從為僧所舉比丘者,僧亦應如是與作呵責白四羯磨。

    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知比丘僧為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而順從。

    諸比丘尼語言:‘大姊!此比丘,為僧所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汝莫順從。

    ’如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時,是事堅持不舍,彼比丘尼應乃至第二、第三谏,令舍此事故。

    若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犯随舉。

    ” 比丘尼義如上。

     僧者如上。

     舉者,為僧所舉,白四羯磨是也。

     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不順從者,不順治罪法。

     不忏悔者,所犯罪未忏悔清淨。

     僧未與作共住者,僧未與解罪羯磨。

     随順者,有二種:一法,二衣食。

    法随順者,教增戒、增心、增慧,教語學問、誦經。

    衣食者,與飲食、衣服、床、卧具、病瘦醫藥。

     若比丘尼,知比丘為僧所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随順、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而随順。

    諸比丘尼語言:“此比丘,僧與作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順從、不忏悔,僧未與作共住,汝莫随順,可舍此事,莫為僧所舉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當作白。

    白已當複語言:“妹!當知我白已,餘有羯磨在,汝舍此事,莫為僧所舉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當作初羯磨。

    作初羯磨已,當語言:“妹!我已與汝作白初羯磨竟,餘有二羯磨在。

    汝可舍此事,莫為僧所舉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當作第二羯磨。

    作第二羯磨已,當複語言:“妹知不?我已作白二羯磨竟,餘有一羯磨在,汝舍此事,莫為僧所舉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作第三羯磨竟,波羅夷。

    白二羯磨竟舍者,三偷蘭遮。

    白一羯磨竟舍者,二偷蘭遮。

    白竟舍者,一偷蘭遮。

    若作白未竟舍者,突吉羅。

    若未白前随順所舉比丘者,一切突吉羅。

    若僧為随舉比丘尼作呵責時,有比丘教言:“汝莫舍。

    ”若僧與作呵責,偷蘭遮。

    若不呵責,突吉羅。

    若比丘尼語言:“莫舍。

    ”若僧與呵責,偷蘭遮。

    若不呵責,突吉羅。

    除比丘、比丘尼,餘人教:“莫舍。

    ”呵責不呵責,一切突吉羅。

    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初谏時舍,非法别衆、非法和合衆、法别衆、似法别衆、似法和合衆、異法異毗尼異佛所教,一切未作呵責前,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八竟)◎◎ 十七僧殘法之初 爾時世尊在羅閱城耆阇崛山中。

    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與比丘尼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尼媒嫁,持男語語女、持女語語男,若為成婦事、若為私通,乃至須臾間,是比丘尼犯初法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