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二十(初分之二十)

關燈
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當系缽想食,式叉迦羅尼。

    ” 比丘義如上。

     不系缽想者,左右顧視也。

     若比丘故作不系缽想食,犯應忏突吉羅。

    以故作故,犯非威儀突吉羅;若不故作,犯突吉羅。

     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或比坐比丘病、若眼闇,為受取,瞻看淨不淨、得未得、受未受,或看日時,或命難、梵行難,欲逃避左右看視者,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三十五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居士請諸比丘欲設種種多美飲食,即夜辦具已,晨朝往白時到。

    諸比丘着衣持缽往居士家就座而坐。

    時居士手自斟酌飲食,六群比丘大抟飯食令口不受。

    居士見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受取無厭,如似豬狗、駱駝、驢牛、烏鳥食。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雲何大抟飯食乃如是也?”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汝等大抟飯食?”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不得大抟飯食,式叉迦羅尼。

    ” 比丘義如上。

     大抟飯者,口不容受。

     若比丘故作大抟飯食,犯應忏突吉羅。

    以故作故,犯非威儀突吉羅;若不故作,犯突吉羅。

     比丘尼乃至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或有如是病,或日時欲過,或命難、梵行難,疾疾食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三十六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居士請諸比丘欲供設種種好食,即夜辦具,明日往白時到。

    諸比丘着衣持缽詣居士家就座而坐,居士手自斟酌飯食。

    六群比丘受食,食未至先大張口。

    居士見已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受取無厭。

    雲何食未至先大張口,如似豬狗、駱駝、牛驢、烏鳥?”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汝等雲何大張口待食?”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汝等大張口待食?”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不得大張口待飯食,式叉迦羅尼。

    ” 大張口者,飯抟未至先大張口待。

     若比丘故作大張口待飯者,犯應忏突吉羅。

    以故作故,犯非威儀突吉羅;若不故作,犯突吉羅。

     比丘尼乃至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或日時欲過,或命難、梵行難,疾疾食,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三十七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居士請衆僧欲設羹飯種種好食,即夜辦具已,明日往白時到。

    諸比丘着衣持缽往居士家就座而坐,居士手自斟酌飯食供養。

    時六群比丘,受食食含飯語,居士見已譏嫌言:“此沙門釋子不知慚愧、受取無厭。

    雲何含飯語?似如豬狗駱駝烏鳥食。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汝等雲何含飯語?”諸比丘往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汝等含飯語?”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不得含飯語,式叉迦羅尼。

    ” 彼含飯語者,飯在口中語不可了令人不解。

     若比丘故作含飯語者,犯應忏突吉羅。

    以故作故,犯非威儀突吉羅;若不故作,犯突吉羅。

     比丘尼乃至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或時噎而索水,或命難、梵行難,作聲食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三十八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居士請諸比丘欲設羹飯種種好食供養,即夜辦具,明日往白時到。

    諸比丘着衣持缽往至其家就座而坐,居士手自斟酌飲食。

    六群比丘抟飯遙擲口中,居士見已譏嫌言:“此沙門釋子不知慚愧、受取無厭,如似幻師。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如上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如上呵責六群比丘,乃至最初犯戒已,告諸比丘言:“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不得抟飯遙擲口中,式叉迦羅尼。

    ” 若比丘故作遙擲飯抟口中者,犯應忏突吉羅。

    以故作故,犯非威儀突吉羅;若不故作,犯突吉羅。

     比丘尼乃至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若被系縛擲口中食者,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三十九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居士請諸比丘欲設羹飯種種好食供養,即夜辦具,明日往白時到。

    諸比丘着衣持缽往至其家就座而坐,居士手自斟酌飯食。

    時六群比丘受食不如法,手把飯抟齧半食,居士見已譏嫌言:“此沙門釋子不知慚愧、受無厭足,食如似豬狗、駱駝、驢牛、烏鳥。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無數方便如上呵責六群比丘,乃至最初犯戒已,告諸比丘言:“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不得遺落飯食,式叉迦羅尼。

    ” 是中遺落者,半入口半在手中。

     若比丘故作手把飯抟食半留半者,犯應忏突吉羅。

    以故作故,犯非威儀突吉羅;若不故作,犯突吉羅。

     比丘尼乃至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或時有如是病,啖薄餅燋飯,或時啖肉、若芥甘蔗,啖菜、庵婆羅果、梨閻蔔果、蒱桃、蕊葉心,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四十竟) 四分律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