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十九(初分之十九)

關燈
八十六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世尊不受請檀越送食,諸佛常法,若不受請遍行房舍,見異處以衆僧卧具敷在露地不淨所污。

    時天大暴雨,世尊即以神力令衆僧卧具不為雨漬。

    諸比丘還,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我向者遍行房舍,看見有異處敷衆僧卧具,在露地不淨所污。

    時天大雨,我以神力使雨不漬。

    當知此污,是有欲人非是無欲人,是瞋恚人非是無瞋恚人,是癡人非是無癡人也。

    若離欲外道仙人離欲者無有此事,況阿羅漢。

    若比丘念不散亂而睡眠者無有此事,況阿羅漢。

    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為障身、障衣、障卧具故作尼師壇。

    ” 世尊既聽作尼師壇,六群比丘便多作廣長尼師壇。

    時諸比丘見問言:“世尊制戒,聽畜三衣不得過長,此是何衣?”六群比丘報言:“是我等尼師壇。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雲何汝等多作廣長尼師壇?”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汝等作廣長尼師壇?”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言:“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作尼師壇當應量作。

    此中量者,長佛二搩手、廣一搩手半。

    過者裁竟,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尊者迦留陀夷體大,尼師壇小不得坐,知世尊從此道來,便在道邊手挽尼師壇欲令廣大。

    世尊見迦留陀夷手挽尼師壇已,知而故問言:“汝何故挽此尼師壇?”答言:“欲令廣大是故挽耳。

    ”爾時世尊以此事與諸比丘随順說法,贊歎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諸比丘更益廣長各半搩手。

    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作尼師壇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二搩手、廣一搩手半,更增廣長各半搩手。

    若過裁竟,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

     尼師壇者,敷下坐。

     若比丘作尼師壇,長中過量、廣中不過量;若廣中過量、長中不過量;廣長俱過量。

    自作成者,波逸提;不成者,突吉羅。

    教他使作成者,波逸提;不成者,突吉羅。

    為他作,成不成,盡突吉羅。

     比丘尼,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應量作,或減量作,若從他得已成者,裁割如量,若疊作兩重,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八十七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諸比丘患癰、瘡疥、種種瘡病,膿血流出,污身、污衣、污卧具。

    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畜覆瘡衣。

    ”時諸比丘覆瘡衣粗,多毛着瘡舉衣時患痛。

    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以大價細軟衣覆瘡上着涅槃僧。

    若至白衣家請坐時,應語言:‘我有患。

    ’若主人語言:‘但坐。

    ’當褰上涅槃僧,以此衣覆瘡而坐。

    ”時六群比丘聞世尊聽作覆瘡衣,便多作廣長覆瘡衣。

    諸比丘見即問言:“世尊制戒,畜三衣不得過長,此是何衣?”六群比丘報言:“是我等覆瘡衣。

    ”諸比丘聞,嫌責六群比丘:“雲何汝等多作廣長覆瘡衣?”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汝等多作廣長覆瘡衣?”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言:“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作覆瘡衣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四搩手、廣二搩手,裁竟過者,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

     覆瘡衣者,有種種瘡病持用覆身。

     若長中應量廣中不應量,廣中應量長中不應量,若廣長俱不應量,自作成者,波逸提;不成者,突吉羅。

    教人作成者,波逸提;不成,突吉羅。

    若為他作,成不成者,盡突吉羅。

     比丘尼,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應量作,或減量作,若從他得裁割如量,如疊作兩重,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八十八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毗舍佉母聞如來聽諸比丘作雨浴衣,即大作雨浴衣,遣人持詣僧伽藍中與諸比丘。

    諸比丘得便分,佛言:“此衣不應分,自今已去若得雨浴衣,随上坐次付與。

    若不足者憶次,更得,續次與使遍彼。

    ”時得貴價衣,續次與,佛言:“不應爾,應與上座易之。

    以上座先得者,轉次與下座。

    若不遍者,當以僧可分衣物與之令遍。

    ”時六群比丘聞如來制戒,聽諸比丘作雨浴衣,辄自多作廣大雨浴衣。

    諸比丘見已即問言:“如來制戒畜三衣不得過長,此是誰衣?”六群比丘報言:“是我等雨浴衣。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汝等雲何乃多作廣大雨浴衣?”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汝等多作廣大雨浴衣?”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作雨浴衣應量作。

    是中量者,長佛六搩手、廣二搩手半。

    過者裁竟,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

     雨浴衣者,諸比丘着在雨中洗浴。

     若比丘作雨浴衣,長中不應量、廣中應量,若廣中不應量、長中應量,若廣長俱不應量,自作而成,波逸提;不成,突吉羅。

    若教人作成,波逸提;不成,突吉羅。

    若為他作,成不成,盡突吉羅。

     比丘尼,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應量作,減量作,若從他得裁割如量,若疊作兩重,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八十九竟) 爾時佛在釋翅搜尼拘類園中。

    爾時尊者難陀短佛四指,諸比丘遙見難陀來,皆謂是佛來,即起奉迎,至乃知是難陀。

    諸比丘皆懷慚愧,時難陀亦懷慚愧。

    爾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