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

關燈
我得,或戲笑語獨語,若夢中語,欲說此乃說彼,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八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迦留陀夷,時到着衣持缽詣一大長者家,在姑前與兒婦耳語說法。

    姑見已即問婦言:“向比丘說何等事耶?”婦報言:“與我說法。

    ”姑語婦言:“若說法者,當高聲說令我等聞,雲何耳中獨言耶?”其婦報言:“向者語如兄弟語無異,更無餘過失。

    ”時乞食比丘聞已,即呵責迦留陀夷言:“雲何尊者于姑前與兒婦耳語說法耶?”爾時乞食比丘還至僧伽藍中,以此因緣具向諸比丘說。

    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譏嫌迦留陀夷:“雲何尊者在姑前為他兒婦耳語說法耶?”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即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迦留陀夷:“汝實爾于姑前與他兒婦耳語說法耶?”答曰:“實爾。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迦留陀夷:“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汝雲何于姑前為他兒婦耳語說法耶?”呵責迦留陀夷已,告諸比丘:“此迦留陀夷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與女人說法,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有諸女人請諸比丘言:“唯願諸尊與我等說法。

    ”時諸比丘各有畏慎心,世尊制戒比丘不得與女人說法。

    諸比丘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告曰:“自今已去,聽諸比丘與女人五六語說法。

    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為女人說法,過五六語,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諸比丘複有畏慎心,以無有知男子便休,不與女人說法。

    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去有有知男子,聽過五六語與女人說法。

    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與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知男子,波逸提。

    ” 時有諸女人請諸比丘言:“大德!願授我五戒。

    ”時諸比丘有畏慎心,以無有知男子,便不與戒。

    佛言:“自今已去聽無有知男子,與女人受五戒。

    ” 時有女人請諸比丘:“大德!為我說五戒法。

    ”時無有知男子,比丘有畏慎心,不與說五戒法。

    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無有知男子,與女人說五戒法。

    ” 時有諸女人欲受八關齋法,諸比丘有畏慎心,以無有知男子,不與受齋法。

    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無有知男子,與女人受八關齋法。

    ” 時諸女人請諸比丘:“大德!為我說八關齋法。

    ”時無有知男子,比丘畏慎心,不與說八關齋法。

    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無有知男子,與女人說八關齋法。

    ” 爾時諸女人白諸比丘:“大德!我等欲聞八賢聖道法。

    ”時無有知男子,比丘心有畏慎,不與說八聖道法。

    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比丘,無有知男子,與女人說八聖道法。

    ” 時有諸女人白諸比丘言:“大德!為我說十不善法。

    ”時無有知男子,比丘心有畏慎,不與說十不善法。

    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無有知男子,與女人說十不善法。

    ”時有諸女人白諸比丘:“大德!為我等說十善法。

    ”諸比丘有畏慎心,無有知男子,不與說十善法。

    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無有知男子,與女人說十善法。

    ”時有諸女人來問諸比丘義,比丘有畏慎心,以無有知男子,不答諸女人問義。

    佛告比丘:“自今已去聽無有知男子,答諸女人問義。

    若不解當廣為說。

    自今已去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與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知男子,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說。

     女人亦如上說。

     五語者,色無我、受想行識無我。

     六語者,眼無常、耳鼻舌身意無常。

     有知男子者,解粗惡、不粗惡事。

     若比丘為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知男子,說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羅。

    若天女、阿修羅女、龍女、夜叉女、乾闼婆女、餓鬼女、畜生女能變化者,為說過五六語,了了、不了了,突吉羅。

    畜生中有不能變化者,為說過五六語,一切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五六語,有知男子前過說;若無有知男子前,授優婆夷五戒,及說五戒法,與八關齋法,說八齋法,及說八聖道法,為說十不善法,十善法及女人問義,如是無有知男子應答,若不解得廣為說。

    若戲笑語、疾疾語、獨語夢中語、欲說此乃說彼,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九竟)◎ ◎爾時佛在曠野城。

    時六群比丘與佛修治講堂,繞堂周匝自掘地。

    時諸長者見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恥斷他命根,外自稱言:‘我知正法。

    ’如今觀之有何正法?而自掘地斷他命根。

    ”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譏嫌六群比丘言:“雲何為佛修治講堂自掘地,使諸長者譏嫌耶?”諸比丘即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自掘地使諸長者譏嫌耶?”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自手掘地,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爾時六群比丘修治講堂教人掘地言:“掘是、置是。

    ”時諸長者見已譏嫌:“雲何沙門釋子不知慚愧,教人掘地,斷他命無有慈心。

    自稱:‘我知正法。

    ’如今觀之何有正法?”爾時諸比丘聞已,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譏嫌六群比丘:“雲何修治佛講堂教人掘地言:‘掘是、置是。

    ’使諸長者譏嫌耶?”呵責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即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修治講堂,教人掘地言:‘掘是、置是。

    ’使諸長者譏嫌耶?”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若比丘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說。

     地者,已掘地、未掘地。

    若已掘地經四月,被雨漬還如本,若用鋤或以钁斫、或以椎打、或以鐮刀刺,乃至指爪掏傷地,一切波逸提。

    打橛入地者,波逸提。

    地上然火,波逸提。

    地有地想,波逸提。

    若不教言:“看是知是。

    ”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語言:“知是看是。

    ”若曳材木、曳竹,若蓠倒地扶正,若反磚石取牛屎取崩岸土,若取鼠壤土,若除經行處土,若除屋内土,若來往經行,若掃地,若杖築地,若不故掘,一切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竟)◎ 四分律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