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

關燈
沙門、婆羅門還鬥亂種種外道、沙門、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

     鬥亂者,某甲說是言:“汝是旃陀羅種、除糞種、竹師種、車師種、拘湊、拘屍婆、蘇晝種、迦葉、阿提梨夜、婆羅堕,販賣豬羊、殺牛、放鷹、網魚、獵師、作賊、捕賊、守城刑獄、鍛作、陶師、皮師、剃發師,汝犯波羅夷、僧伽婆屍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突吉羅、惡說。

    結使者,從瞋恚乃至五百結,秃、盲瞎、跛躄、聾啞。

    ” 若有比丘破皆是比丘鬥亂,說而了了者,波逸提;說而不了了者,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破惡知識、破惡伴黨、破方便壞僧者、破助壞僧者、破二人三人作羯磨者。

    破若作非法羯磨、非律羯磨者,破若僧、若塔、若廟、若和上、同和上、若阿阇梨、同阿阇梨、若知識、若親友、若數數語者、無義無利、欲方便作無義無利,破如是人者,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三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那律從舍衛國向拘薩羅國中,路至無比丘住處村,問言:“誰與我住處?”聞彼有一淫女家,常安止賓客在門屋下住。

    時阿那律即往至彼淫女家語言:“大妹!欲寄止一宿可得爾不?”淫女答曰:“可住,門下寬廣随意止宿。

    ”阿那律即入門下,自敷草蓐坐具結加趺坐,一心思惟系念在前。

    爾時拘薩羅國諸長者有行緣之便,亦投彼村求覓宿處,亦複聞彼淫女家常止賓客,即便往其家求寄宿言:“欲于此寄一宿可爾不?”淫女答言:“我已先聽一沙門宿,君可問彼沙門,可得共宿者便可止宿。

    ”其人即往阿那律所語言:“我向語主人求宿即見聽許,今欲共宿不相妨耶?”阿那律答言:“我草蓐敷竟,門屋寬大,可随意宿,勿疑也。

    ”時諸長者即入門屋下,長者伴多坐相逼近。

    時淫女見已即生愍念心言:“此阿那律是豪貴子孫,習樂來久不能忍苦。

    今諸長者共相逼近。

    ”即至阿那律所語言:“尊者習樂來久不能忍苦,今諸長者共相逼近,尊者能入我舍内宿不?”即報言:“可。

    ”爾時尊者阿那律即便入舍,在其坐處結加趺坐系念在前。

    時淫女室中然燈燭竟夕不絕,彼淫女于初夜來往阿那律所語言:“近有諸長者婆羅門種,多諸财寶,皆來語我言:‘可與我作婦。

    ’我即語彼諸長者言:‘汝等醜陋,不能為汝等作婦,若是端正者我今當為其作婦。

    ’我觀尊者形貌端正,可為我作夫耶?”時尊者阿那律雖聞此語,默然不答,亦不觀視。

    何以故?由尊者得無上二俱解脫故。

    到後夜末明相欲出,時複語阿那律言:“諸婆羅門長者種皆多财寶語我言:‘為我作婦。

    ’我即不許。

    然阿那律顔貌端政,可為我作夫耶?”阿那律複默然不答,亦不觀視。

    何以故?由是尊者得無上二俱解脫故。

    爾時此淫女即脫衣來前捉之,時阿那律以神足力踴身在空中。

    淫女見之慚愧,裸身蹲住,即疾疾取衣着已,叉手合掌,仰面空中向阿那律言:“忏悔!忏悔!”如是至三。

    “願尊者還來在本處坐。

    ”阿那律即下在本處坐。

    此女人禮阿那律足已卻坐一面,阿那律為說種種微妙法,所謂施義、戒義、生天之義,呵欲不淨、度有漏縛,稱贊出離為樂、增益解脫。

    時淫女即于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時淫女見法得法已:“唯願聽許為優婆夷,歸依佛法僧,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願尊者今日受我請食。

    ”阿那律默然受之。

    彼淫女知阿那律默然受請已,即辦具種種甘膳飲食而供養之,食已取一小床在阿那律前坐。

    阿那律為說種種法,勸喻令其心喜,為說法已從坐而去。

    還僧伽藍中,以此因緣具向諸比丘說。

    時衆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譏嫌阿那律言:“雲何阿那律!與婦女同室宿耶?”諸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即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知而故問阿那律言:“汝實與女人獨同室宿不?”答言:“實爾。

    ”佛無數方便呵責阿那律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阿那律!與婦女同室宿?”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阿那律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與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與婦女同室宿者,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說。

     婦女者,人女、有知、命根不斷。

     室者,有四周牆壁,障上有覆,或前敞而無壁,或有四壁上無覆,或有雖覆而不遍,或有雖覆遍而有開處,是謂室。

     若比丘先宿、婦女後至,或婦女先至、比丘後到,或二人俱至,若亞卧随脅着地,波逸提。

    随轉側,波逸提。

    若天女、阿修羅女、若龍女、夜叉女、餓鬼女同室宿者,突吉羅。

    與畜生女能變化、不能變化者同室宿,突吉羅。

    若與黃門、二根人同室宿,突吉羅。

    晝日婦女立,比丘卧者,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比丘不知彼室内有婦女而宿;若比丘先至而婦女後至,比丘不知;若屋有覆而無四邊障,或盡覆而半障,或盡覆而少障,或盡障而不覆,或有盡障而少覆,或半覆半障,或少覆少障,或不覆不障露地,無犯。

    此室中若行若坐,無犯。

    若頭眩倒地、若病卧,無犯。

    或為強力所捉、若為人所縛、若命難、淨行難,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四竟) 爾時世尊在曠野城。

    六群比丘與諸長者共在講堂止住,時六群中有一人散亂心睡眠無所覺知,小轉側形體發露。

    時有比丘以衣覆已,複更轉側露形,一比丘複以衣覆之。

    尋複轉側而形起。

    時諸長者見已,便生譏嫌大笑調弄。

    時眠比丘心懷慚愧無顔,諸比丘亦慚愧。

    其中有少欲知足、知慚愧、行頭陀、樂學戒者,譏嫌此比丘言:“雲何六群比丘與諸長者共止宿耶?”時諸比丘即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諸比丘,呵責六群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六群比丘!與諸長者共止宿耶?”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言:“此六群比丘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與未受大戒人共宿,波逸提。

    ”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爾時佛在拘睒毗國,諸比丘如是言:“佛不聽我曹與未受大戒人共宿,當遣羅雲出去。

    ”時羅雲無屋住往廁上宿,時佛知之,往詣廁所作謦欬聲。

    時羅雲亦複謦欬,世尊知而故問:“此中有誰?”羅雲答言:“我是羅雲。

    ”複問:“汝在此中作何等耶?”答言:“諸比丘言:‘不得與未受具戒人共宿。

    ’驅我出。

    ”世尊即便言:“雲何愚癡比丘無有慈心,乃驅小兒出?是佛子不護我意耶?”即便授指與之令捉,将來自入住房共止一宿。

    明日清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