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

關燈
加。

     若比丘罵餘比丘言:“汝生卑賤家、汝業卑、伎術卑,汝犯、汝結使、汝秃瞎。

    ”如是等若面罵、若喻罵、若自比罵。

     面罵者,言:“汝是旃陀羅家生、除糞家生、竹師種、車師種,拘湊、拘屍婆蘇晝、迦葉、阿提梨夜、婆羅堕種。

    ”若本非卑姓習卑伎術即是卑姓,汝是販賣人、殺牛豬羊人,汝是作賊捕賊人,汝是守城知刑獄人,汝是鍛作、木作、瓦陶作、皮韋作、剃發作人。

    汝是犯波羅夷、僧伽婆屍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突吉羅、惡說人,汝是從瞋恚結人,乃至五百結人,汝是盲瞎、秃、躄跛、啞聾,及衆患所加人。

     喻罵者,汝似旃陀羅種、汝似除糞種、汝似竹師種、汝似車師種、汝似拘湊、汝似拘屍婆蘇晝種、汝似迦葉種、汝似阿提梨夜種、汝似婆羅堕種,汝似販賣豬羊人、汝似殺牛人、汝似放鷹鹞人、汝似網魚獵人、汝似作賊者、捕賊者、汝似守城知刑獄人、汝似鍛作人、汝似木作人、汝似瓦陶作人、汝似皮韋作人、汝似剃發人,汝似犯波羅夷人、汝似犯僧伽婆屍沙人、汝似犯波逸提人、汝似犯波羅提提舍尼人、汝似犯偷蘭遮人、汝似犯突吉羅人、汝似犯惡說人、汝似結使人、汝似盲瞎人、汝似秃人、汝似躄跛人、汝似啞聾人。

     自比罵者,我非旃陀羅種、我非除糞種、我非竹師種、我非車師種、我非拘湊、拘屍婆蘇晝、迦葉、阿提梨夜、婆羅堕、販賣豬羊、殺牛人、放鷹鹞人、網魚獵人、作賊人、捕賊、守城、知刑獄人、鍛作人、木作人、竹作人、車作人、瓦陶作人、皮韋作人、剃發人,我非犯波羅夷人、僧伽婆屍沙人、波逸提人、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突吉羅、惡說人,我非結使、我非盲瞎、秃、跛躄、啞聾人。

     若比丘如上說種類毀呰者,波逸提。

    若種類毀呰語了了,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羅。

     若以說善法而面罵、若喻罵、自比罵。

    說善法者,阿蘭若、乞食、補納衣,乃至坐禅人。

     說善法面罵者,汝是阿蘭若乃至坐禅人。

     喻罵者,汝似阿練若乃至坐禅人。

     自比罵者,我非是阿練若,乃至我非坐禅人。

     若比丘說善法,面罵、人喻罵、自比罵,說而了了者,突吉羅;說不了了者,亦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相利故說、為法故說、為律故說、為教授故說、為親友故說、或戲笑故說、或因語次失口說、或在獨處說、或于夢中語、或欲說此而誤說彼,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二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六群比丘傳彼此語,傳此屏語向彼說,傳彼屏語向此說,如是不息,遂至衆中未有鬥事而生鬥事,已有鬥事而不滅。

    諸比丘各作是念:“衆僧以何因緣,本無鬥诤而有此诤,已有诤事而不能滅耶?”諸比丘自知此六群比丘傳彼此語,遂至僧中鬥诤,先未有诤事而生诤事,已有诤事而不能滅。

    時衆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六群比丘言:“雲何汝等傳彼此語,遂至僧中先未有诤事而生诤事,已有诤事而不能滅?”諸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雲何汝等傳彼此語,遂至僧中先未有诤事而生诤事,已有诤事而不滅耶?”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汝等當聽,古昔有兩惡獸為伴,一名善牙師子,二名善博虎,晝夜伺捕衆鹿。

    時有一野幹逐彼二獸後,食其殘肉以自全命。

    時彼野幹竊自生念:‘我今不能久與相逐,當以何方便鬥亂彼二獸令不複相随。

    ’時野幹即往善牙師子所,如是語善牙:‘善博虎有如是語言:“我生處勝、種姓勝、形色勝汝、力勢勝汝。

    何以故?我日日得好美食。

    善牙師子逐我後,食我殘肉以自全命。

    ”’即說偈言:“‘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複勝; 善牙不能善。

     善博如是語。

    ’ “善牙問野幹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獸共集一處相見自知。

    ’爾時野幹竊語善牙已,便往語善博虎言:‘汝知不?善牙有如是語:“而我今日種姓、生處悉皆勝汝,力勢亦勝。

    何以故?我常食好肉。

    善博虎食我殘肉而自活命。

    ”’即說偈言:“‘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複勝; 善博不能善。

     善牙如是語。

    ’ “善博問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獸共集一處相見自知。

    ’後二獸共集一處,瞋眼相視,善牙師子便作是念:‘我不應不問便先下手打彼。

    ’爾時善牙師子向善博虎而說偈問:“‘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複勝; 善牙不如我。

     善博說是耶?’ “彼自念言:‘必是野幹鬥亂我等。

    ’善博虎說偈答善牙師子言:“‘善博不說是,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複勝, 善牙不能善。

     若受無利言, 信他彼此語; 親厚自破壞, 便成于冤家。

     若以知真實, 當滅除瞋惱; 今可至誠說, 令身得利益。

     今當善降伏, 除滅惡知識; 可殺此野幹, 鬥亂我等者。

    ’ “即打野幹殺,二獸還和合。

    ” 爾時佛告諸比丘:“此二獸為彼所破,共集一處相見不悅;況複于人,為人所破心能不惱?雲何六群比丘鬥亂彼此,先無诤事而生诤事,已有诤事而不能滅。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兩舌語,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說。

     兩舌者,比丘鬥亂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及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

    比丘尼還鬥亂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及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比丘。

    式叉摩那還鬥亂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及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比丘、比丘尼。

    沙彌還鬥亂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及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

    沙彌尼還鬥亂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及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

    優婆塞還鬥亂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及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

    優婆夷還鬥亂優婆夷、國王及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

    國王還鬥亂國王及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

    大臣還鬥亂大臣、外道、異學沙門、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

    種種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