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七(初分之七)

關燈
一人,不得别衆舍。

    若舍不成舍,突吉羅。

    舍與僧時,往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過三反語索衣,過六反默然立,得衣犯舍堕,今舍與僧。

    ”舍已當忏悔。

    受忏者應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過三反語索衣,過六反默然立,得衣犯舍堕,今舍與僧。

    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此比丘忏。

    白如是。

    ”白已當受忏。

    當語彼比丘言:“自責汝心。

    ”報言:“爾。

    ”僧即當還彼比丘衣,作白二羯磨應如是與。

    僧中應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過三反語索衣,過六反默然立,得衣犯舍堕,今舍與僧。

    若僧時到僧忍聽,還此比丘衣。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過三反語索衣,過六反默然立,得衣犯舍堕,今舍與僧。

    僧今持此衣還此比丘。

    誰諸長老忍僧持此衣還此比丘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與彼某甲比丘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比丘于僧中舍衣竟,不還者,突吉羅。

    若還時有人教言:“莫還。

    ”者,突吉羅。

    若轉作淨施、若自作三衣、若作波利迦羅衣、若遣與人、若數數着壞,盡突吉羅。

     比丘尼,尼薩耆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三反語索得衣,六反默然立得衣。

    若不得衣,從所得衣價處,若自往、若遣使往語言:“汝先遣使與某甲比丘衣,是比丘竟不得,可還取,莫使失。

    ”若彼言:“我不須,即相布施。

    ”是比丘應以時軟語方便索衣,若為作波利迦羅故與,以時索、軟語索、方便索,得者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竟) 爾時佛在曠野國界。

    時六群比丘作新雜野蠶綿卧具,彼索未成綿、或索已成綿,或索已染、未染,或索新者、或索故者,至養蠶家語言:“我等須綿。

    ”彼報言:“小待,須蠶熟時來。

    ”彼六群比丘在邊住待看,彼暴繭時蠶蛹作聲,諸居士見盡共譏嫌言:“沙門釋子無有慚愧,害衆生命,外自稱言:‘我修正法。

    ’如是何有正法?求索蠶繭作新卧具。

    ”以如上事呵責。

    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忏愧者,嫌責六群比丘:“雲何求索蠶繭作新卧具?”如上呵責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諸比丘,呵責六群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六群比丘求索蠶繭作新卧具?”呵責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雜野蠶綿作新卧具,尼薩耆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

     雜者,若毳、若劫貝、拘遮羅、乳葉草、若刍摩、若麻。

     若比丘自用雜野蠶綿,作新卧具成者,尼薩耆波逸提;作而不成,突吉羅。

    若語他人作成者,尼薩耆波逸提;作而不成,突吉羅。

    為他作,成不成,突吉羅。

     此應舍,是中舍者,若以斧、若以斤細,剉斬和泥,若塗壁、若塗埵。

     比丘尼,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得已成者,若以斧斤,剉斬和泥,若塗壁、若塗埵,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一竟) 爾時佛在毗舍離猕猴江側住樓閣舍。

    時毗舍離諸梨車子等多行邪淫,彼作純黑羺羊毛,作氈被體夜行使人不見。

    時六群比丘見已便效,選取純黑羺羊毛作氈卧具。

    時諸梨車見之,皆共語言:“大德!我等在于愛欲、為淫欲故作黑羊毛氈。

    汝等作此純黑羊毛氈何所為耶?”爾時諸比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何故效諸梨車作純黑羺羊毛氈?”呵責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諸比丘,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六群比丘效諸梨車作純黑羺羊毛氈?”時世尊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以新純黑羺羊毛作新卧具,尼薩耆波逸提。

    ” 比丘義如上。

     純黑毛者,或生黑、或染黑。

     若比丘自用純黑羺羊毛作新卧具,成者尼薩耆波逸提;作而不成者,突吉羅。

    教他作,成者,尼薩耆波逸提;作而不成者,突吉羅。

    為他作,成不成,突吉羅。

     此尼薩耆應舍與僧、若衆多人、若一人,不得别衆舍。

    若舍不成舍,突吉羅。

    舍與僧時,往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以純黑羺羊毛作卧具,犯舍堕,今舍與僧。

    ”舍已當忏悔。

    前受忏人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以純黑羺羊毛作卧具,犯舍堕,今舍與僧。

    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某甲比丘忏。

    白如是。

    ”作是白已然後受忏,當語彼比丘言:“自責汝心。

    ”報言:“爾。

    ”僧即應還彼比丘卧具,作白二羯磨應如是與。

    僧中應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以純黑羺羊毛作卧具犯舍堕,今舍與僧。

    若僧時到僧忍聽,還彼某甲比丘卧具。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以純黑羺羊毛作卧具,犯舍堕,今舍與僧。

    僧今持此卧具還此比丘。

    誰諸長老忍僧持此卧具還此比丘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還此某甲比丘卧具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是比丘于僧中舍卧具竟,不還者,突吉羅。

    還時有人教言:“莫還。

    ”若作淨施、若遣與人、若數數敷壞者,盡突吉羅。

     比丘尼,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得已成者,若割截壞、若細薄疊作兩重,若以作褥,若作枕,若作方小坐具,若作卧氈,或作[打-丁+親]缽氈,或作剃刀囊,或作帽,或作襪,或作攝熱巾,或作裹革屣巾,盡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二竟)◎ 四分律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