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

關燈
羯磨舍者,二偷蘭遮。

    若白竟舍者,一偷蘭遮。

    若初白未竟舍者,突吉羅。

    若未白前言:“僧有愛、有恚、有怖、有癡。

    ”一切突吉羅。

    若僧作呵谏時,更有餘比丘教莫舍,此比丘偷蘭遮。

    若未作呵谏者,突吉羅。

    若僧作呵谏時,有比丘尼教言:“莫舍。

    ”者,尼偷蘭遮。

    若未作呵谏前教者,尼突吉羅。

    除比丘比丘尼,餘人教莫舍,呵不呵盡突吉羅。

    若不看書持往,突吉羅。

    若為白衣作信使,突吉羅。

     比丘尼,僧伽婆屍沙;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初語時舍,非法别衆、非法和合衆,法别衆、法相似别衆、法相似和合衆,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一切未作呵谏前,若與父母、若與病人、與小兒、與妊娠婦女、與牢獄系人、與寺中客作者,不犯。

    若種花樹複教人種供養佛法僧,教人取花供養佛法僧,自造花鬘教人造供養佛法僧,自以線貫花教人貫供養佛法僧,自持花教人持花供養佛法僧,自以線貫華鬘教人貫持供養佛法僧,皆不犯。

    若人舉手欲打,若被賊、若象、熊罴、師子、虎狼來恐難之處,若擔刺棘來于中走避者,不犯。

    若渡河溝、渠坑,跳踯者,不犯。

    若同伴行在後,還顧不見而嘯喚者,不犯。

    若為父母病、若閉在獄、若為笃信優婆塞有病、若閉在獄看書往、若為塔、為僧、為病比丘事持書往返者,一切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二竟)◎ ◎爾時佛在拘睒毗國瞿師羅園,時尊者闡陀比丘惡性不受人語,語諸比丘言:“汝莫語我若好若惡,我亦不語諸大德若好若惡。

    諸大德止!莫有所說。

    何用教我為?我應教諸大德!何以故?我聖主得正覺故,譬如大水初來漂諸草木積在一處,諸大德亦複如是,種種姓、種種名、種種家出家,集在一處。

    亦如大風吹諸草木集在一處,諸大德亦如是,種種姓、種種名、種種家出家,集在一處。

    是故諸大德,不應教我,我應教諸大德!何以故?我聖主得正覺故。

    ”時諸比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闡陀比丘:“雲何惡性不受人語,語諸比丘言:‘諸大德!莫語我若好若惡,我亦不語諸大德若好若惡。

    諸大德且止,莫有所說。

    何用教授我為?我應教諸大德!何以故?我聖主得正覺故。

    譬如大水初來漂諸草木集在一處,亦如大風吹諸草木聚在一處,諸大德亦複如是,種種姓、種種名、種種家出家,集在一處。

    是故我應教諸大德,諸大德不應教我。

    何以故?我聖主得正覺故。

    ’”諸比丘往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以無數方便呵責闡陀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闡陀惡性不受人語,廣說如上,乃至我聖主得正覺。

    ”時世尊呵責闡陀已,告諸比丘:“聽僧與闡陀比丘作呵谏白四羯磨。

    如是呵谏。

    僧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闡陀比丘惡性不受人語,諸比丘以戒律如法教授,自作不可共語,語諸比丘言:“大德!莫語我若好若惡,我亦不語諸大德若好若惡。

    大德且止,不須教我。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闡陀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汝闡陀莫自作不可共語,當作可共語。

    闡陀汝應如法谏諸比丘,諸比丘亦當如法谏汝,如是佛弟子衆得增益,展轉相教、展轉相谏、展轉忏悔。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闡陀比丘惡性不受人語,諸比丘以戒律如法教授,自作不可共語,語諸比丘言:“大德!莫語我若好若惡,我亦不語諸大德若好若惡。

    大德且止,不須教我。

    ”今僧為闡陀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汝闡陀莫自作不可共語,當作可共語。

    汝當如法谏諸比丘,諸比丘亦當如法谏汝。

    如是佛弟子衆得增益,展轉相教、展轉相谏、展轉忏悔。

    ”誰諸長老忍僧為闡陀比丘作呵谏舍此事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闡陀比丘作呵谏舍此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當如是呵谏。

    ”僧與闡陀比丘作呵谏白四羯磨,令舍此事已。

    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餘比丘,惡性不受人語者,僧亦當與作如是呵谏白四羯磨。

    自今已去,與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惡性不受人語,于戒法中諸比丘如法谏已,自身不受谏,語言:‘諸大德!莫向我說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

    諸大德且止,莫谏我。

    ’彼比丘谏是比丘言:‘大德!莫自身不受谏語,大德!自身當受谏語。

    大德如法谏諸比丘,諸比丘亦如法谏大德!如是佛弟子衆得增益,展轉相谏、展轉相教、展轉忏悔。

    ’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是事故。

    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 比丘義如上說。

     惡性不受語者,不忍、不受人教誨。

     以戒律如法教授者,有七犯聚:波羅夷、僧伽婆屍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突吉羅、惡說。

     如法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若比丘惡性不受人語,諸比丘以戒律如法教授,自身作不可共語:“大德莫語我若好若惡,我亦不語諸大德若好若惡。

    大德!且止,不須谏我。

    ”彼比丘谏此比丘言:“大德莫自作不可共語,當作可共語。

    大德如法谏諸比丘,諸比丘亦當如法谏大德!如是佛弟子衆得增益,展轉相教、展轉相谏、展轉忏悔。

    大德,可舍此事,莫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應作白。

    作白已應更求:“大德!我已作白竟,餘有三羯磨在。

    大德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作初羯磨。

    作初羯磨已應更求:“大德!已作白初羯磨竟,餘有二羯磨在。

    大德!可舍此事,勿為僧所诃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為說第二羯磨。

    說第二羯磨已,應更求:“大德!我已作白第二羯磨竟,餘有一羯磨在。

    大德!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為說第三羯磨。

    說第三羯磨竟,僧伽婆屍沙。

    白二羯磨舍者,三偷蘭遮。

    白一羯磨舍者,二偷蘭遮。

    白已舍者,一偷蘭遮。

    作白未竟舍者,突吉羅。

    未白前惡性不受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