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所說我等忍可。
”僧今為提婆達伴黨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大德!莫作如是語:‘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而提婆達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汝等莫壞和合僧,汝等當助和合僧。
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誰諸長老忍僧呵谏提婆達伴黨比丘令舍此事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呵谏提婆達伴黨比丘令舍此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當作如是呵谏提婆達伴黨比丘白四羯磨。
”諸比丘白佛,佛告諸比丘:“從今已去若有如是伴黨,相助壞和合僧者,亦當作如是呵谏白四羯磨。
自今已去與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有餘伴黨、若一、若二、若三乃至無數,彼比丘語是比丘:‘大德!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彼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說言:“此比丘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然此比丘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
大德!莫欲破壞和合僧,汝等當樂欲和合僧。
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師學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是事故。
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 比丘義如上說。
順從者有二順從:法順從、衣食順從。
法順從者,以法教授,增戒、增心、增慧,諷誦承受。
衣食順從者,給與衣被、飯食、床卧、敷具、病瘦醫藥。
伴黨者,若四、若過四人。
助伴黨語者,若一、若二、若三、若衆多。
若比丘作非法群黨,語諸比丘言:“大德!汝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
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汝莫作是語:‘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
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而此比丘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汝等莫壞和合僧,當助和合僧。
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若不随語者當白。
白已當語彼人言:“我已白,餘有羯磨在,汝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若不随語者當作初羯磨。
作初羯磨已,當語彼人言:“我已白及初羯磨,餘有二羯磨在,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當作第二羯磨。
作第二羯磨已,當語彼人言:“已白二羯磨竟,餘有一羯磨在,汝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作三羯磨。
作三羯磨竟,僧伽婆屍沙。
白竟二羯磨舍者,三偷蘭遮。
白竟一羯磨舍者,二偷蘭遮。
白竟舍者,一偷蘭遮。
作白未竟舍者,突吉羅。
若未白,一切随破僧伴黨,盡突吉羅。
若比丘谏群黨比丘時,更有餘比丘語:“莫舍。
”此比丘,偷蘭遮。
若未作呵谏,突吉羅。
若比丘谏群黨比丘時,比丘尼語:“堅持莫舍。
”者,尼偷蘭遮。
若未作谏,尼言:“莫舍。
”者,突吉羅。
除比丘比丘尼,餘人教言:“莫舍。
”盡突吉羅。
比丘尼,僧伽婆屍沙;式叉磨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初語時舍,非法别衆、非法和合衆、法别衆、法相似别衆、法相似和合衆,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一切未作呵谏,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一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連有二比丘:一名阿濕婆,二名富那婆娑,在?連行惡行污他家,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彼作如是非法行,自種華樹、教人種花樹,自溉灌、教人溉灌,自摘花、教人摘花,自作華鬘、教人作華鬘,自以線貫系、若教人線貫系,自持花、教人持花,自持華鬘與人、教人持華鬘與人。
若彼村落中有婦女、若童女,共同一床坐起,同一器飲食,言語、戲笑,或自歌舞倡伎,或他作已唱和,或俳說,或彈鼓簧、吹貝,作孔雀音或作衆鳥鳴,或走或佯跛行,或嘯、或自作弄身、或受雇戲笑。
時有衆多比丘,從迦屍國漸漸遊行,至?連止宿。
晨朝着衣持缽入村乞食,法服齊整,行步庠序,低目直前,不左右顧視,以次乞食。
時諸居士見已自相謂言:“此是何人低目而行,不左右顧視,亦不言笑,亦不周接,亦不善言問訊,我等不應與其飲食。
我等阿濕婆、富那婆娑二人,亦不低目而行,左右顧視與人周接、善言問訊,應與飲食供養。
”時彼比丘在?連乞食困乃得之,彼自念言:“此住處惡,惡比丘在此住,彼作如是惡乃至受雇戲笑。
”時諸比丘即從?連往至舍衛城,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慰問客比丘言:“汝等住止安樂不?衆僧和合不?不以飲食為苦耶?”諸比丘白世尊:“大德!住止安樂衆僧和合,我曹從迦屍國遊行至?連。
”以上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無數方便遙呵責阿濕婆、富那婆娑二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阿濕婆、富那婆娑,在?連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乃至受雇戲笑。
” 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舍利弗、目連:“汝等二人,往?連與阿濕婆、富那婆娑作羯磨。
何以故?是汝等弟子故。
應作白四羯磨,應如是作:集僧已為彼二人作舉,作舉已為作憶念,作憶念已應與罪。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阿濕婆、富那婆娑在?連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為阿濕婆、富那婆娑作擯羯磨。
“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汝等行惡行,出去,不應在此住。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阿濕婆、富那婆娑在?連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今僧與阿濕婆、富那婆娑作擯羯磨:“此二人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汝等污他家出去,不應在此住。
”誰諸長老忍僧為此二人作擯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此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阿濕
”僧今為提婆達伴黨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大德!莫作如是語:‘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而提婆達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汝等莫壞和合僧,汝等當助和合僧。
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誰諸長老忍僧呵谏提婆達伴黨比丘令舍此事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呵谏提婆達伴黨比丘令舍此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當作如是呵谏提婆達伴黨比丘白四羯磨。
”諸比丘白佛,佛告諸比丘:“從今已去若有如是伴黨,相助壞和合僧者,亦當作如是呵谏白四羯磨。
自今已去與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有餘伴黨、若一、若二、若三乃至無數,彼比丘語是比丘:‘大德!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彼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說言:“此比丘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然此比丘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
大德!莫欲破壞和合僧,汝等當樂欲和合僧。
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師學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是事故。
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 比丘義如上說。
順從者有二順從:法順從、衣食順從。
法順從者,以法教授,增戒、增心、增慧,諷誦承受。
衣食順從者,給與衣被、飯食、床卧、敷具、病瘦醫藥。
伴黨者,若四、若過四人。
助伴黨語者,若一、若二、若三、若衆多。
若比丘作非法群黨,語諸比丘言:“大德!汝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
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汝莫作是語:‘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
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而此比丘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汝等莫壞和合僧,當助和合僧。
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若不随語者當白。
白已當語彼人言:“我已白,餘有羯磨在,汝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若不随語者當作初羯磨。
作初羯磨已,當語彼人言:“我已白及初羯磨,餘有二羯磨在,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當作第二羯磨。
作第二羯磨已,當語彼人言:“已白二羯磨竟,餘有一羯磨在,汝可舍此事,勿為僧所呵更犯重罪。
”若随語者善,不随語者作三羯磨。
作三羯磨竟,僧伽婆屍沙。
白竟二羯磨舍者,三偷蘭遮。
白竟一羯磨舍者,二偷蘭遮。
白竟舍者,一偷蘭遮。
作白未竟舍者,突吉羅。
若未白,一切随破僧伴黨,盡突吉羅。
若比丘谏群黨比丘時,更有餘比丘語:“莫舍。
”此比丘,偷蘭遮。
若未作呵谏,突吉羅。
若比丘谏群黨比丘時,比丘尼語:“堅持莫舍。
”者,尼偷蘭遮。
若未作谏,尼言:“莫舍。
”者,突吉羅。
除比丘比丘尼,餘人教言:“莫舍。
”盡突吉羅。
比丘尼,僧伽婆屍沙;式叉磨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初語時舍,非法别衆、非法和合衆、法别衆、法相似别衆、法相似和合衆,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一切未作呵谏,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一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連有二比丘:一名阿濕婆,二名富那婆娑,在?連行惡行污他家,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彼作如是非法行,自種華樹、教人種花樹,自溉灌、教人溉灌,自摘花、教人摘花,自作華鬘、教人作華鬘,自以線貫系、若教人線貫系,自持花、教人持花,自持華鬘與人、教人持華鬘與人。
若彼村落中有婦女、若童女,共同一床坐起,同一器飲食,言語、戲笑,或自歌舞倡伎,或他作已唱和,或俳說,或彈鼓簧、吹貝,作孔雀音或作衆鳥鳴,或走或佯跛行,或嘯、或自作弄身、或受雇戲笑。
時有衆多比丘,從迦屍國漸漸遊行,至?連止宿。
晨朝着衣持缽入村乞食,法服齊整,行步庠序,低目直前,不左右顧視,以次乞食。
時諸居士見已自相謂言:“此是何人低目而行,不左右顧視,亦不言笑,亦不周接,亦不善言問訊,我等不應與其飲食。
我等阿濕婆、富那婆娑二人,亦不低目而行,左右顧視與人周接、善言問訊,應與飲食供養。
”時彼比丘在?連乞食困乃得之,彼自念言:“此住處惡,惡比丘在此住,彼作如是惡乃至受雇戲笑。
”時諸比丘即從?連往至舍衛城,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慰問客比丘言:“汝等住止安樂不?衆僧和合不?不以飲食為苦耶?”諸比丘白世尊:“大德!住止安樂衆僧和合,我曹從迦屍國遊行至?連。
”以上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無數方便遙呵責阿濕婆、富那婆娑二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阿濕婆、富那婆娑,在?連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乃至受雇戲笑。
” 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舍利弗、目連:“汝等二人,往?連與阿濕婆、富那婆娑作羯磨。
何以故?是汝等弟子故。
應作白四羯磨,應如是作:集僧已為彼二人作舉,作舉已為作憶念,作憶念已應與罪。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阿濕婆、富那婆娑在?連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為阿濕婆、富那婆娑作擯羯磨。
“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汝等行惡行,出去,不應在此住。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阿濕婆、富那婆娑在?連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今僧與阿濕婆、富那婆娑作擯羯磨:“此二人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
汝等污他家出去,不應在此住。
”誰諸長老忍僧為此二人作擯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此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阿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