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十三僧殘法之四
◎世尊爾時以無數方便呵責:“汝雲何以五法教諸比丘?廣說如上。
提婆達!汝莫斷四聖種。
何等四?如上所說。
提婆達!汝今莫方便破和合僧,莫方便受破和合僧堅持不舍,汝當與僧和合不鬥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安樂住。
是故提婆達!當知破和合僧甚惡艱難得大重罪,破和合僧在泥犁中一劫受罪不可救。
”時世尊以無數方便令提婆達破僧心暫息。
以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已,告諸比丘:“聽僧與提婆達呵谏,舍此事故,白四羯磨。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提婆達欲方便破和合僧,堅持不舍。
若僧時到僧忍聽與作呵谏,舍此事故:“提婆達!汝莫破和合僧堅持不舍,汝提婆達當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安樂住。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提婆達欲受破和合僧法堅持不舍,今僧與呵谏,舍此事故:“汝莫破和合僧堅持不舍,汝提婆達當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安樂住。
”誰諸長老忍僧與提婆達呵谏舍此事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提婆達呵谏舍此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應作如是呵谏。
” 僧為提婆達作如是呵谏白四羯磨,諸比丘以此事故白世尊。
世尊告言:“若餘比丘,方便欲破和合僧者,亦當以此白四羯磨呵谏。
自今已去為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欲壞和合僧,方便受壞和合僧法,堅持不舍。
彼比丘應谏是比丘:‘大德!莫壞和合僧,莫方便壞和合僧,莫受壞僧法堅持不舍。
大德!應與僧和合,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師學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此事故。
乃至三谏時,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 比丘義如上說。
和合者,同一羯磨、同一說戒。
僧者,四比丘、若五、若十,乃至無數。
破者,破有十八事:法非法、律非律、犯不犯、若輕若重、有殘無殘、粗惡非粗惡、常所行、非常所行、制非制、說非說,是為十八。
住破僧法者,即住此十八事是。
若比丘方便欲破和合僧,受破僧法堅持不舍,彼比丘當谏此比丘言:“大德!莫方便欲破和合僧,莫受破僧法堅持不舍。
大德!當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大德!可舍此事,莫令僧作呵谏而犯重罪。
”若用語者善;若不用語者,複令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王、大臣、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求。
若餘方比丘聞知其人信用言者應來。
若用言者善,若不用言者應作白,作白已應更求:“大德!我已白竟,餘有羯磨在。
汝今可舍此事,莫令僧為汝作羯磨更犯重罪。
”若用語者善,不用語者應作初羯磨。
作初羯磨已應更求:“大德!我已白、作初羯磨竟,餘有二羯磨在。
汝可舍此事,莫令僧更為汝作羯磨而犯重罪。
”若用語者善,不用語者應作第二羯磨。
作第二羯磨已應更求:“大德!我已作白二羯磨竟,餘有一羯磨在。
汝可舍此事,莫令僧更為汝作羯磨而犯重罪。
”若能舍者善,若不舍者與說第三羯磨竟,僧伽婆屍沙。
作白二羯磨竟,舍者,三偷蘭遮。
作白一羯磨竟,舍者,二偷蘭遮。
作白竟,舍者,一偷蘭遮。
若初白未竟舍者,突吉羅。
若一切未白,方便欲破和合僧,受破和合僧法堅持不舍,一切突吉羅。
若僧為破僧人作呵谏羯磨時,有比丘教言:“莫舍。
”此比丘,偷蘭遮。
若不呵谏,突吉羅。
若比丘尼教言:“莫舍。
”尼偷蘭遮。
未作呵谏尼教莫舍,突吉羅。
除比丘、比丘尼,更有餘人教莫舍,盡突吉羅。
比丘尼,僧伽婆屍沙;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初谏便舍,若非法别衆作呵谏、非法和合衆作呵谏,法别衆、法相似别衆、法相似和合衆、非法非律非佛所教。
若一切未作呵谏,若破惡友、惡知識,若破方便欲破僧者遮令不破,若破方便助破僧者,二三人羯磨,若欲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為僧、為塔、為和上、同和上、為阿阇梨、同阿阇梨、為知識,作損減、作無住處破者,是謂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竟) 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時提婆達故執此五法,複往教諸比丘言:“世尊以無數方便常歎說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盡形壽乞食、着糞掃衣、露坐、不食酥鹽、不食魚及肉。
”時諸比丘語提婆達言:“汝莫破和合僧,莫住破僧法堅持不舍。
何以故?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時提婆達伴黨方便助破和合僧比丘,語諸比丘言:“汝莫呵提婆達所說,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諸比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提婆達伴黨比丘:“汝等雲何言:‘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諸比丘嫌責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伴黨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語諸比丘言:‘莫呵提婆達所說,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伴黨比丘已,告諸比丘:“聽僧與提婆達伴黨比丘作呵谏,舍此法故,白四羯磨。
衆中當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提婆達伴黨比丘,順從提婆達,作如是言:“汝等諸比丘莫呵提婆達。
何以故?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提婆達伴黨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汝等莫言:‘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然提婆達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汝莫欲壞和合僧,汝等當助和合僧。
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提婆達伴黨比丘,順從提婆達,作如是語:“汝等諸比丘莫呵提婆達,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
提婆達
提婆達!汝莫斷四聖種。
何等四?如上所說。
提婆達!汝今莫方便破和合僧,莫方便受破和合僧堅持不舍,汝當與僧和合不鬥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安樂住。
是故提婆達!當知破和合僧甚惡艱難得大重罪,破和合僧在泥犁中一劫受罪不可救。
”時世尊以無數方便令提婆達破僧心暫息。
以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已,告諸比丘:“聽僧與提婆達呵谏,舍此事故,白四羯磨。
衆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提婆達欲方便破和合僧,堅持不舍。
若僧時到僧忍聽與作呵谏,舍此事故:“提婆達!汝莫破和合僧堅持不舍,汝提婆達當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安樂住。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提婆達欲受破和合僧法堅持不舍,今僧與呵谏,舍此事故:“汝莫破和合僧堅持不舍,汝提婆達當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安樂住。
”誰諸長老忍僧與提婆達呵谏舍此事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僧已忍與提婆達呵谏舍此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應作如是呵谏。
” 僧為提婆達作如是呵谏白四羯磨,諸比丘以此事故白世尊。
世尊告言:“若餘比丘,方便欲破和合僧者,亦當以此白四羯磨呵谏。
自今已去為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欲壞和合僧,方便受壞和合僧法,堅持不舍。
彼比丘應谏是比丘:‘大德!莫壞和合僧,莫方便壞和合僧,莫受壞僧法堅持不舍。
大德!應與僧和合,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師學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是比丘如是谏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谏,舍此事故。
乃至三谏時,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屍沙。
” 比丘義如上說。
和合者,同一羯磨、同一說戒。
僧者,四比丘、若五、若十,乃至無數。
破者,破有十八事:法非法、律非律、犯不犯、若輕若重、有殘無殘、粗惡非粗惡、常所行、非常所行、制非制、說非說,是為十八。
住破僧法者,即住此十八事是。
若比丘方便欲破和合僧,受破僧法堅持不舍,彼比丘當谏此比丘言:“大德!莫方便欲破和合僧,莫受破僧法堅持不舍。
大德!當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大德!可舍此事,莫令僧作呵谏而犯重罪。
”若用語者善;若不用語者,複令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王、大臣、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求。
若餘方比丘聞知其人信用言者應來。
若用言者善,若不用言者應作白,作白已應更求:“大德!我已白竟,餘有羯磨在。
汝今可舍此事,莫令僧為汝作羯磨更犯重罪。
”若用語者善,不用語者應作初羯磨。
作初羯磨已應更求:“大德!我已白、作初羯磨竟,餘有二羯磨在。
汝可舍此事,莫令僧更為汝作羯磨而犯重罪。
”若用語者善,不用語者應作第二羯磨。
作第二羯磨已應更求:“大德!我已作白二羯磨竟,餘有一羯磨在。
汝可舍此事,莫令僧更為汝作羯磨而犯重罪。
”若能舍者善,若不舍者與說第三羯磨竟,僧伽婆屍沙。
作白二羯磨竟,舍者,三偷蘭遮。
作白一羯磨竟,舍者,二偷蘭遮。
作白竟,舍者,一偷蘭遮。
若初白未竟舍者,突吉羅。
若一切未白,方便欲破和合僧,受破和合僧法堅持不舍,一切突吉羅。
若僧為破僧人作呵谏羯磨時,有比丘教言:“莫舍。
”此比丘,偷蘭遮。
若不呵谏,突吉羅。
若比丘尼教言:“莫舍。
”尼偷蘭遮。
未作呵谏尼教莫舍,突吉羅。
除比丘、比丘尼,更有餘人教莫舍,盡突吉羅。
比丘尼,僧伽婆屍沙;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
不犯者,初谏便舍,若非法别衆作呵谏、非法和合衆作呵谏,法别衆、法相似别衆、法相似和合衆、非法非律非佛所教。
若一切未作呵谏,若破惡友、惡知識,若破方便欲破僧者遮令不破,若破方便助破僧者,二三人羯磨,若欲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為僧、為塔、為和上、同和上、為阿阇梨、同阿阇梨、為知識,作損減、作無住處破者,是謂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十竟) 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時提婆達故執此五法,複往教諸比丘言:“世尊以無數方便常歎說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盡形壽乞食、着糞掃衣、露坐、不食酥鹽、不食魚及肉。
”時諸比丘語提婆達言:“汝莫破和合僧,莫住破僧法堅持不舍。
何以故?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時提婆達伴黨方便助破和合僧比丘,語諸比丘言:“汝莫呵提婆達所說,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諸比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提婆達伴黨比丘:“汝等雲何言:‘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諸比丘嫌責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伴黨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雲何語諸比丘言:‘莫呵提婆達所說,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伴黨比丘已,告諸比丘:“聽僧與提婆達伴黨比丘作呵谏,舍此法故,白四羯磨。
衆中當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提婆達伴黨比丘,順從提婆達,作如是言:“汝等諸比丘莫呵提婆達。
何以故?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提婆達伴黨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汝等莫言:‘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提婆達所說我等忍可。
’然提婆達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汝莫欲壞和合僧,汝等當助和合僧。
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提婆達伴黨比丘,順從提婆達,作如是語:“汝等諸比丘莫呵提婆達,提婆達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
提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