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初分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衆,若提婆達所為事者,則非佛法僧事,是提婆達所作。
應作白二羯磨,當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差舍利弗比丘向諸白衣大衆說,提婆達所為事者非佛法僧事,當知是提婆達所作。
白如是。
’‘大德僧聽!僧今差舍利弗比丘向諸白衣大衆說,提婆達所作事非佛法僧事,是提婆達所作。
誰諸長老忍僧差舍利弗向諸白衣大衆說,提婆達所作非佛法僧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差舍利弗向諸白衣大衆說提婆達所作事,非佛法僧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舍利弗聞此語已心疑,即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當雲何在白衣衆中說其惡?何以故?我本向諸白衣贊歎其善言,大姓出家、聰明、有大神力、顔貌端正。
”佛告舍利弗:“汝先贊歎提婆達聰明、有大神力、大姓出家,實爾以不?”答言:“大德!實爾。
”“是故舍利弗!汝今應往至白衣大衆中語言:‘提婆達先時如是,今日如是。
當知提婆達所作非佛法僧,是提婆達所作。
’”爾時舍利弗承佛教已,往白衣大衆中,語言:“提婆達先時如是,今日如是。
當知提婆達所作者非佛法僧,是提婆達所作。
”時大衆中忍可提婆達者即言:“沙門釋子以供養故生嫉妒心,不喜提婆達得供養故,便于大衆中說言:‘提婆達所作非佛法僧,是提婆達所作耳。
’”中有信樂佛者便作此言:“提婆達或能已作,或方當作。
” 時阿阇世密自衣裹帶刀,疾疾入宮欲害其父。
時守門者發覺搜求身上得刀,問言:“執此刀欲作何等?”報言:“我欲入宮害王。
”守門者問言:“誰教汝乃生此心耶?”答言:“提婆達教我。
”時守門者即将詣諸大臣所語言:“阿阇世欲害王。
”時諸大臣問言:“誰教汝?”答言:“提婆達教我。
”衆中有臣言:“沙門釋子皆作此事,盡應當殺。
”或有臣言:“諸沙門釋子不盡為惡,不應盡殺,唯是王子提婆達所作,今當殺之。
”或有臣言:“此沙門釋子不盡為惡,但提婆達、阿阇世所作雖應死,不應殺。
何以故?王是法王,聞必不悅。
”時即衛守将詣瓶沙王所,白王言:“此阿阇世欲害于王。
”王問:“誰教汝耶?”答言:“是提婆達。
”中有大臣言:“沙門釋子一切皆惡,盡應殺之。
”王聞此言心甚不悅。
中有臣言:“沙門釋子不盡為惡,不應盡殺。
但提婆達、阿阇世所作,王應殺之。
”王聞此言心亦不悅。
中有大臣言:“沙門釋子不盡為惡,不應盡殺。
是提婆達、阿阇世所作,今雖應死,不應殺。
何以故?王是法王,恐聞必不悅。
”時王瓶沙悅可此語,告諸臣言:“此一切沙門釋子不必皆惡,是故不應盡殺。
是提婆達、阿阇世所作,亦不應殺。
何以故?佛先命舍利弗在大衆中說言:‘提婆達所作者非佛法僧,是提婆達所作耳。
’是故不應殺。
”時父王呵責太子阿阇世已,告諸大臣:“可恕太子阿阇世。
”尋即放去。
時諸大臣皆共高聲言:“阿阇世所為事大應死,雲何小爾呵責便放去耶?” 爾時提婆達既教人害佛,複教阿阇世害父,惡名流布,利養斷絕。
時提婆達通己五人家家乞食:一名三聞達多,二名骞荼達婆,三名拘婆離,四名迦留羅提舍,及其身為五。
時諸比丘聞提婆達教人害佛,複教阿阇世害父,惡名流布,利養斷絕,通己五人家家乞食,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即集大衆,知而故問提婆達言:“汝實将四人家家乞食耶?”答言:“如是。
世尊!”世尊爾時以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汝雲何别将四人家家乞食耶?我無數方便說,應慈愍白衣家,汝今雲何别将四人家家乞食?”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已,即告諸比丘:“自今已去,不得别衆食,聽齊三人食。
所以然者,有二事利故:為攝難調故,為慈愍白衣家故。
何以故?恐彼難調人故,自結别衆以惱衆僧。
” 提婆達即生此念:“未曾有!瞿昙沙門乃斷人口食。
我甯可破彼僧輪,我身滅後可得名稱言:‘沙門瞿昙有大神力、智慧無礙,而提婆達能破彼僧輪。
’”時提婆達即往伴比丘所語言:“我等今可共破彼僧輪,我等死後可得名稱言:‘沙門瞿昙有大神力、智慧無礙,而提婆達能破彼僧輪。
’”時提婆達伴,名三聞達多,智慧高才,即報言:“沙門瞿昙有大神力,及其弟子徒衆亦複如是,我等何能得破彼僧輪?”提婆達言:“如來常稱說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我今有五法,亦是頭陀勝法,少欲知足、樂出離者:盡形壽乞食、盡形壽着糞掃衣、盡形壽露坐、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壽不食魚及肉。
我今持此五法,教諸比丘足令信樂,當語諸比丘言:‘世尊無數方便歎譽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
我等今有五法,亦是頭陀勝法:盡形壽乞食,乃至不食魚及肉,可共行之。
’年少比丘必多受教,上座比丘恐不信受,由此方便故得破其僧輪。
”時三聞達多語提婆達言:“若作如是,足得破彼僧輪。
”時提婆達即以五法教諸比丘言:“世尊無數方便歎譽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
我等今有五法,亦是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勝法:我等盡形壽乞食、盡形壽着糞掃衣、盡形壽露坐、盡形壽不食酥鹽魚及肉。
”爾時衆多比丘聞提婆達以五法如是教諸比丘令其信樂,廣說如上。
諸比丘聞已,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佛告諸比丘:“提婆達今日欲斷四聖種。
何等四?我常以無數方便說衣服趣得知足,我亦歎說衣服趣得知足,我亦以無數方便說飲食、床、卧具、病瘦醫藥趣得知足,亦歎說飲食、床、卧具、病瘦醫藥趣得知足。
比丘當知,提婆達今日欲斷四聖種。
”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知而故問提婆達言:“汝審欲以五法教諸比丘不?”廣說如上。
對曰:“如是。
世尊!”◎ 四分律卷第四
應作白二羯磨,當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差舍利弗比丘向諸白衣大衆說,提婆達所為事者非佛法僧事,當知是提婆達所作。
白如是。
’‘大德僧聽!僧今差舍利弗比丘向諸白衣大衆說,提婆達所作事非佛法僧事,是提婆達所作。
誰諸長老忍僧差舍利弗向諸白衣大衆說,提婆達所作非佛法僧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已忍差舍利弗向諸白衣大衆說提婆達所作事,非佛法僧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 時舍利弗聞此語已心疑,即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當雲何在白衣衆中說其惡?何以故?我本向諸白衣贊歎其善言,大姓出家、聰明、有大神力、顔貌端正。
”佛告舍利弗:“汝先贊歎提婆達聰明、有大神力、大姓出家,實爾以不?”答言:“大德!實爾。
”“是故舍利弗!汝今應往至白衣大衆中語言:‘提婆達先時如是,今日如是。
當知提婆達所作非佛法僧,是提婆達所作。
’”爾時舍利弗承佛教已,往白衣大衆中,語言:“提婆達先時如是,今日如是。
當知提婆達所作者非佛法僧,是提婆達所作。
”時大衆中忍可提婆達者即言:“沙門釋子以供養故生嫉妒心,不喜提婆達得供養故,便于大衆中說言:‘提婆達所作非佛法僧,是提婆達所作耳。
’”中有信樂佛者便作此言:“提婆達或能已作,或方當作。
” 時阿阇世密自衣裹帶刀,疾疾入宮欲害其父。
時守門者發覺搜求身上得刀,問言:“執此刀欲作何等?”報言:“我欲入宮害王。
”守門者問言:“誰教汝乃生此心耶?”答言:“提婆達教我。
”時守門者即将詣諸大臣所語言:“阿阇世欲害王。
”時諸大臣問言:“誰教汝?”答言:“提婆達教我。
”衆中有臣言:“沙門釋子皆作此事,盡應當殺。
”或有臣言:“諸沙門釋子不盡為惡,不應盡殺,唯是王子提婆達所作,今當殺之。
”或有臣言:“此沙門釋子不盡為惡,但提婆達、阿阇世所作雖應死,不應殺。
何以故?王是法王,聞必不悅。
”時即衛守将詣瓶沙王所,白王言:“此阿阇世欲害于王。
”王問:“誰教汝耶?”答言:“是提婆達。
”中有大臣言:“沙門釋子一切皆惡,盡應殺之。
”王聞此言心甚不悅。
中有臣言:“沙門釋子不盡為惡,不應盡殺。
但提婆達、阿阇世所作,王應殺之。
”王聞此言心亦不悅。
中有大臣言:“沙門釋子不盡為惡,不應盡殺。
是提婆達、阿阇世所作,今雖應死,不應殺。
何以故?王是法王,恐聞必不悅。
”時王瓶沙悅可此語,告諸臣言:“此一切沙門釋子不必皆惡,是故不應盡殺。
是提婆達、阿阇世所作,亦不應殺。
何以故?佛先命舍利弗在大衆中說言:‘提婆達所作者非佛法僧,是提婆達所作耳。
’是故不應殺。
”時父王呵責太子阿阇世已,告諸大臣:“可恕太子阿阇世。
”尋即放去。
時諸大臣皆共高聲言:“阿阇世所為事大應死,雲何小爾呵責便放去耶?” 爾時提婆達既教人害佛,複教阿阇世害父,惡名流布,利養斷絕。
時提婆達通己五人家家乞食:一名三聞達多,二名骞荼達婆,三名拘婆離,四名迦留羅提舍,及其身為五。
時諸比丘聞提婆達教人害佛,複教阿阇世害父,惡名流布,利養斷絕,通己五人家家乞食,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即集大衆,知而故問提婆達言:“汝實将四人家家乞食耶?”答言:“如是。
世尊!”世尊爾時以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随順行,所不應為。
汝雲何别将四人家家乞食耶?我無數方便說,應慈愍白衣家,汝今雲何别将四人家家乞食?”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提婆達已,即告諸比丘:“自今已去,不得别衆食,聽齊三人食。
所以然者,有二事利故:為攝難調故,為慈愍白衣家故。
何以故?恐彼難調人故,自結别衆以惱衆僧。
” 提婆達即生此念:“未曾有!瞿昙沙門乃斷人口食。
我甯可破彼僧輪,我身滅後可得名稱言:‘沙門瞿昙有大神力、智慧無礙,而提婆達能破彼僧輪。
’”時提婆達即往伴比丘所語言:“我等今可共破彼僧輪,我等死後可得名稱言:‘沙門瞿昙有大神力、智慧無礙,而提婆達能破彼僧輪。
’”時提婆達伴,名三聞達多,智慧高才,即報言:“沙門瞿昙有大神力,及其弟子徒衆亦複如是,我等何能得破彼僧輪?”提婆達言:“如來常稱說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我今有五法,亦是頭陀勝法,少欲知足、樂出離者:盡形壽乞食、盡形壽着糞掃衣、盡形壽露坐、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壽不食魚及肉。
我今持此五法,教諸比丘足令信樂,當語諸比丘言:‘世尊無數方便歎譽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
我等今有五法,亦是頭陀勝法:盡形壽乞食,乃至不食魚及肉,可共行之。
’年少比丘必多受教,上座比丘恐不信受,由此方便故得破其僧輪。
”時三聞達多語提婆達言:“若作如是,足得破彼僧輪。
”時提婆達即以五法教諸比丘言:“世尊無數方便歎譽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
我等今有五法,亦是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勝法:我等盡形壽乞食、盡形壽着糞掃衣、盡形壽露坐、盡形壽不食酥鹽魚及肉。
”爾時衆多比丘聞提婆達以五法如是教諸比丘令其信樂,廣說如上。
諸比丘聞已,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佛告諸比丘:“提婆達今日欲斷四聖種。
何等四?我常以無數方便說衣服趣得知足,我亦歎說衣服趣得知足,我亦以無數方便說飲食、床、卧具、病瘦醫藥趣得知足,亦歎說飲食、床、卧具、病瘦醫藥趣得知足。
比丘當知,提婆達今日欲斷四聖種。
”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知而故問提婆達言:“汝審欲以五法教諸比丘不?”廣說如上。
對曰:“如是。
世尊!”◎ 四分律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