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四(初分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問目連言:“汝意雲何?如迦休天子所言實爾無錯耶?”目連白佛言:“實爾。
世尊!”世尊告目連:“莫作是說,我不見諸天、世人、諸魔梵王、沙門、婆羅門所說如實無違,唯除如來言不虛也。
”佛告目連:“世有五事最尊。
”(如後所說) 爾時提婆達往至太子阿阇世所,以神通力飛在空中,或現身說法、或隐身說法、或現半身說法、或不現半身說法,或身出煙、或身出火,或變身作嬰孩,身着璎珞在太子抱上轉側欶太子指,時太子阿阇世見此變恐懼身毛為豎。
時提婆達知太子恐懼,即語言:“勿懷恐懼!勿懷恐懼!”太子問曰:“汝是何人?”答言:“我是提婆達。
”太子言:“汝實是提婆達者,還複汝身。
”尋複其身。
見已即增信樂,既信樂已更增所供養。
時阿阇世日日将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并供五百釜飲食。
時諸比丘聞阿阇世日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提婆達,并供養五百釜飲食,即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告諸比丘:“汝等各自攝心,莫生貪着提婆達利養也。
何以故?正使阿阇世日日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并供五百釜飲食,正可增益提婆達惡心。
譬如男子打惡狗鼻,而令彼狗更增兇惡。
比丘當知此亦如是,正使阿阇世日日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提婆達,并供五百釜飲食,正可增提婆達惡心耳。
”時摩竭國王瓶沙聞阿阇世,日日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提婆達,并供五百釜飲食。
時王瓶沙日将從七百乘車,朝暮問訊世尊,并供七百釜飲食。
爾時提婆達聞瓶沙王将從七百乘車,朝暮問訊世尊并供七百釜飲食,聞已以利養故生嫉妒心即失神通,便作是念:“我今當伺候佛大衆集時,往至佛所求哀請言:‘世尊年已老邁,壽過于人,學道亦久,宜居閑靜默然自守。
世尊是諸法之主,宜可以僧付囑于我,我當将護。
’”爾時提婆達伺大衆集,即如所念具白世尊。
佛告言:“我尚不以僧付舍利弗、目連,況汝癡人涕唾之身,豈可付囑。
”時提婆達生此念:“今世尊于大衆中乃言我愚癡涕唾之身。
”即生不忍心。
此是提婆達于此生中,最初于世尊所生不忍心。
時提婆達往阿阇世所語言:“王以正法治者得長壽,汝父死後乃得作王,年已老耄不得久在五欲中而自娛樂。
汝可殺父、我當殺佛,于摩竭國界有新王、新佛,治國教化不亦樂耶?”王子報言:“可爾。
”即問提婆達:“汝須何等?”答言:“我須人衆。
”即便與人。
時提婆達即遣二人往欲害佛,教言:“汝往殺佛已,更從餘道來。
”遣二人去後,複更遣四人,語言:“汝逆彼二人,若得便殺,更從餘道來。
”後複更遣八人,語言:“汝逆彼四人,若于道路得便殺之,更從餘道來。
”如是轉倍遣人乃至六十四人。
如是根本斷滅,不可分别、不知誰害世尊。
世尊爾時在豬坎窟中坐,從此窟出于山岩下經行。
佛自念言:“昔我所作緣對,期在今日。
”時二人受提婆達教,即着铠執持刀杖往趣世尊,彼二人心念:“我欲害佛。
”适生此念,即時不能得前,念言:“世尊有大神德、威力無量,正使弟子亦有神力,我等豈能得害世尊?”适生此念即便得往,遙見世尊顔貌端正,諸根寂定得上調伏第一寂滅,諸根堅固如調龍象,意不錯亂,猶水澄清,内外清徹。
見已發歡喜心,即舍刀杖置在一處,前詣世尊所,頭面作禮在一面坐。
世尊漸漸為二人說微妙法,使發歡喜勸令修善,說施、說戒、說生天福,呵欲不淨、贊歎出離。
二人即于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白佛言:“自今已去受三自歸,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作優婆塞。
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時世尊告二人言:“汝欲還者乃更從彼道去,莫從此道。
”即從坐起,頭面禮佛繞三匝而去。
到提婆達所語言:“世尊有大神德威力,無量弟子亦有神力,我等豈能害世尊耶?”時提婆達報言:“汝出去!滅去!何用汝為?雲何二人不能殺一人?”提婆達乘此恚意,自往耆阇崛山,手執大石遙擲世尊。
時有天即接石置山頂上,從彼石邊有小迸石片,來打佛足指傷皮血出。
時世尊即右顧猶如大龍,作如是言:“未曾有瞿昙乃作是事。
”時世尊即還入窟,自襞僧伽梨四疊,右脅卧猶如師子,腳腳相累極患疼痛一心忍之。
時衆多比丘聞提婆達遣人害佛,各各皆執杖石繞窟高聲大喚。
佛從窟出,語諸比丘:“汝等何為執此杖石繞窟大喚?如捕魚者得魚喚聲。
”諸比丘白佛言:“向聞提婆達欲來害佛,是故我等手執杖石來至窟所,恐怨家來害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各還所止專意修道,諸佛常法無所覆護。
何以故?已勝諸怨故。
汝等比丘,當知轉輪聖王若為外怨所害,無有是處。
如來亦複如是,若有衆惡來害,無有是處。
”告諸比丘:“世有五種尊。
何謂五?或有尊,戒不清淨,自稱言:‘我戒清淨。
’諸弟子親近如實知之,言:‘今我師戒不清淨,自稱我戒清淨,我若向諸白衣說彼即不喜。
若彼不喜則不應說,置令受人施,後自當知。
’如是諸比丘,彼世間尊法,弟子為戒生護,師求弟子護。
二者,諸比丘!或有命不清淨,自稱言:‘我命清淨。
’如上說。
三者,諸比丘!或有見慧不清淨,而自稱:‘我見慧清淨。
’如上說。
四者,或有言說不清淨,自稱言:‘我言說清淨。
’如上說。
五者,或有在法律外,而自稱言:‘我在法律内清淨。
’如上說。
如是諸比丘!世有是五種以為尊法。
諸比丘!我今持戒清淨,亦自稱言:‘我持戒清淨。
’不令弟子護我,我亦不求弟子護。
如是諸比丘!我命清淨,自稱言:‘我命清淨。
’如上說。
如是諸比丘!我見慧清淨,自稱言:‘我見慧清淨。
’如上說。
諸比丘!我言說清淨,自稱言:‘我言說清淨。
’如上說。
諸比丘!我在法律内,自稱言:‘我在法律内。
’如上說。
” 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可差舍利弗使告諸白衣大
世尊問目連言:“汝意雲何?如迦休天子所言實爾無錯耶?”目連白佛言:“實爾。
世尊!”世尊告目連:“莫作是說,我不見諸天、世人、諸魔梵王、沙門、婆羅門所說如實無違,唯除如來言不虛也。
”佛告目連:“世有五事最尊。
”(如後所說) 爾時提婆達往至太子阿阇世所,以神通力飛在空中,或現身說法、或隐身說法、或現半身說法、或不現半身說法,或身出煙、或身出火,或變身作嬰孩,身着璎珞在太子抱上轉側欶太子指,時太子阿阇世見此變恐懼身毛為豎。
時提婆達知太子恐懼,即語言:“勿懷恐懼!勿懷恐懼!”太子問曰:“汝是何人?”答言:“我是提婆達。
”太子言:“汝實是提婆達者,還複汝身。
”尋複其身。
見已即增信樂,既信樂已更增所供養。
時阿阇世日日将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并供五百釜飲食。
時諸比丘聞阿阇世日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提婆達,并供養五百釜飲食,即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告諸比丘:“汝等各自攝心,莫生貪着提婆達利養也。
何以故?正使阿阇世日日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并供五百釜飲食,正可增益提婆達惡心。
譬如男子打惡狗鼻,而令彼狗更增兇惡。
比丘當知此亦如是,正使阿阇世日日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提婆達,并供五百釜飲食,正可增提婆達惡心耳。
”時摩竭國王瓶沙聞阿阇世,日日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提婆達,并供五百釜飲食。
時王瓶沙日将從七百乘車,朝暮問訊世尊,并供七百釜飲食。
爾時提婆達聞瓶沙王将從七百乘車,朝暮問訊世尊并供七百釜飲食,聞已以利養故生嫉妒心即失神通,便作是念:“我今當伺候佛大衆集時,往至佛所求哀請言:‘世尊年已老邁,壽過于人,學道亦久,宜居閑靜默然自守。
世尊是諸法之主,宜可以僧付囑于我,我當将護。
’”爾時提婆達伺大衆集,即如所念具白世尊。
佛告言:“我尚不以僧付舍利弗、目連,況汝癡人涕唾之身,豈可付囑。
”時提婆達生此念:“今世尊于大衆中乃言我愚癡涕唾之身。
”即生不忍心。
此是提婆達于此生中,最初于世尊所生不忍心。
時提婆達往阿阇世所語言:“王以正法治者得長壽,汝父死後乃得作王,年已老耄不得久在五欲中而自娛樂。
汝可殺父、我當殺佛,于摩竭國界有新王、新佛,治國教化不亦樂耶?”王子報言:“可爾。
”即問提婆達:“汝須何等?”答言:“我須人衆。
”即便與人。
時提婆達即遣二人往欲害佛,教言:“汝往殺佛已,更從餘道來。
”遣二人去後,複更遣四人,語言:“汝逆彼二人,若得便殺,更從餘道來。
”後複更遣八人,語言:“汝逆彼四人,若于道路得便殺之,更從餘道來。
”如是轉倍遣人乃至六十四人。
如是根本斷滅,不可分别、不知誰害世尊。
世尊爾時在豬坎窟中坐,從此窟出于山岩下經行。
佛自念言:“昔我所作緣對,期在今日。
”時二人受提婆達教,即着铠執持刀杖往趣世尊,彼二人心念:“我欲害佛。
”适生此念,即時不能得前,念言:“世尊有大神德、威力無量,正使弟子亦有神力,我等豈能得害世尊?”适生此念即便得往,遙見世尊顔貌端正,諸根寂定得上調伏第一寂滅,諸根堅固如調龍象,意不錯亂,猶水澄清,内外清徹。
見已發歡喜心,即舍刀杖置在一處,前詣世尊所,頭面作禮在一面坐。
世尊漸漸為二人說微妙法,使發歡喜勸令修善,說施、說戒、說生天福,呵欲不淨、贊歎出離。
二人即于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白佛言:“自今已去受三自歸,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作優婆塞。
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時世尊告二人言:“汝欲還者乃更從彼道去,莫從此道。
”即從坐起,頭面禮佛繞三匝而去。
到提婆達所語言:“世尊有大神德威力,無量弟子亦有神力,我等豈能害世尊耶?”時提婆達報言:“汝出去!滅去!何用汝為?雲何二人不能殺一人?”提婆達乘此恚意,自往耆阇崛山,手執大石遙擲世尊。
時有天即接石置山頂上,從彼石邊有小迸石片,來打佛足指傷皮血出。
時世尊即右顧猶如大龍,作如是言:“未曾有瞿昙乃作是事。
”時世尊即還入窟,自襞僧伽梨四疊,右脅卧猶如師子,腳腳相累極患疼痛一心忍之。
時衆多比丘聞提婆達遣人害佛,各各皆執杖石繞窟高聲大喚。
佛從窟出,語諸比丘:“汝等何為執此杖石繞窟大喚?如捕魚者得魚喚聲。
”諸比丘白佛言:“向聞提婆達欲來害佛,是故我等手執杖石來至窟所,恐怨家來害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各還所止專意修道,諸佛常法無所覆護。
何以故?已勝諸怨故。
汝等比丘,當知轉輪聖王若為外怨所害,無有是處。
如來亦複如是,若有衆惡來害,無有是處。
”告諸比丘:“世有五種尊。
何謂五?或有尊,戒不清淨,自稱言:‘我戒清淨。
’諸弟子親近如實知之,言:‘今我師戒不清淨,自稱我戒清淨,我若向諸白衣說彼即不喜。
若彼不喜則不應說,置令受人施,後自當知。
’如是諸比丘,彼世間尊法,弟子為戒生護,師求弟子護。
二者,諸比丘!或有命不清淨,自稱言:‘我命清淨。
’如上說。
三者,諸比丘!或有見慧不清淨,而自稱:‘我見慧清淨。
’如上說。
四者,或有言說不清淨,自稱言:‘我言說清淨。
’如上說。
五者,或有在法律外,而自稱言:‘我在法律内清淨。
’如上說。
如是諸比丘!世有是五種以為尊法。
諸比丘!我今持戒清淨,亦自稱言:‘我持戒清淨。
’不令弟子護我,我亦不求弟子護。
如是諸比丘!我命清淨,自稱言:‘我命清淨。
’如上說。
如是諸比丘!我見慧清淨,自稱言:‘我見慧清淨。
’如上說。
諸比丘!我言說清淨,自稱言:‘我言說清淨。
’如上說。
諸比丘!我在法律内,自稱言:‘我在法律内。
’如上說。
” 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可差舍利弗使告諸白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