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卷第二(初分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往斷其命者,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求男子者,“是中誰知有如是人能用刀,有方便久習學不恐怖、不退、能斷某甲人命?”彼使即往斷其命者,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教求男子者,教人求“是中誰知有如是人能用刀、有方便、久學習、不恐怖、不退、能斷某甲人命?”彼使即往斷其命,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求持刀者,自求:“誰勇健能持刀斷某甲命?”彼即往殺者,波羅夷;不殺,偷蘭遮。
教求持刀者亦如是。
身現相者,身作相殺,令堕水火中,從上堕谷底,令象踏殺,令惡獸食毒蛇螫,彼因此現身相故自殺者,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口說者,或作是說:“汝所作惡無仁慈、懷毒意,不作衆善行。
汝不作救護,汝生便受罪多,不如死。
”若複作是語:“汝不作惡暴、有仁慈、不懷毒意。
汝已作衆善行,汝已作功德,汝已作救護,汝生便受衆苦,汝若死當生天。
”若彼因此言故便自殺者,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身口現相亦如是。
遣使者,若遣使往彼:“汝所作善惡廣說如上。
”承此使口歎死,自殺者,波羅夷;方便不死,偷蘭遮。
遣書殺者,執書言:“汝所作善惡如是。
”廣說亦如上。
遣使書者亦如是。
坑陷者,審知彼所行道必從是來往,當于道中鑿深坑,着火、若刀、若毒蛇、若尖橛、若以毒塗刺,若堕中死者,波羅夷;方便不死,偷蘭遮。
倚發者,知彼人必當倚發彼處,若樹、若牆、若栅,于彼外若着火、若刀、若橛、若毒蛇、若毒塗刺,機發使堕中死者,波羅夷;方便不死,偷蘭遮。
藥者,知彼人病,與非藥、或雜毒、或過限與種種藥使死,波羅夷;與藥不死,偷蘭遮。
安殺具者,先知彼人本來患厭身命穢賤此身,即持刀毒若繩及餘死具置之于前,若彼用一一物自殺者,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若作如此比及餘方便殺具死者,波羅夷;方便不死,偷蘭遮。
若天子、若龍子、阿須羅子、揵闼婆子、夜叉、餓鬼,若畜生中有智解人語者,若複有能變形者,方便求殺,殺者偷蘭遮;方便不死,突吉羅。
畜生不能變形,若殺,波夜提;方便不殺,突吉羅。
實人人想殺,波羅夷;人疑,偷蘭遮;人非人想,偷蘭遮。
非人人想,偷蘭遮;非人疑,偷蘭遮。
比丘尼,波羅夷;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滅擯。
此是犯。
不犯者,若擲刀杖、瓦石誤着彼身死者,不犯。
若營事作房舍,誤堕塹石、材木、椽柱殺人,不犯。
重病人扶起,若扶卧、浴時、服藥時,從涼處至熱處,從熱處至涼處,入房、出房、向廁往返,一切無害心而死,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不犯。
(三竟) 爾時世尊遊于毗舍離猕猴江邊高閣講堂,時世谷貴人民饑餓乞食難得。
時世尊告阿難:“諸有在毗舍離比丘,盡令集在講堂。
”阿難即承佛教敕,諸比丘集會講堂。
衆僧集已,頭面禮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毗舍離比丘已集講堂,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即詣講堂在大衆中坐,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今時世谷貴,人民饑餓,乞食難得。
汝等諸有同和上、同師、随親友知識,各共于此毗舍離左右,随所宜安居,我亦當于此處安居。
何以故?飲食難得,令衆疲苦。
”時諸比丘聞世尊教已,即各随同和上、同師親友知識,于毗舍離左右安居,世尊于毗舍離城内安居。
時有衆多比丘,于婆裘河邊僧伽藍中安居者,作是念:“如今此國谷貴,人民饑餓,乞食難得。
我等作何方便,不以飲食為苦。
”尋即念言:“我今當至諸居士家語言:‘我得上人法!我是阿羅漢,得禅、得神通、知他心,并複歎彼某甲得阿羅漢,得禅、得神通、知他心。
’中有信樂居士,所有飲食不敢自啖、不與妻子,當持供養我等。
彼諸居士亦當稱歎我等:‘此諸比丘真是福田可尊敬者。
’我等于是可得好美飲食,可得安樂住,不為乞食所苦。
”爾時婆裘河邊諸比丘作是念已,即往至諸居士家,自說:“我得上人法,是阿羅漢,得禅、得神通、知他心。
”并複歎彼某甲比丘得阿羅漢,得禅、得神通、知他心。
時諸信樂居士信受其言,即以所有飲食、妻子之分不食,盡持供養諸比丘言:“此是世間可尊敬者。
”此諸比丘受諸居士供養,顔色光澤和悅氣力充足。
諸餘比丘在毗舍離安居者,顔色憔悴,形體枯燥,衣服弊壞。
安居竟攝持衣缽,往世尊所頭面作禮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慰問諸比丘言:“汝等住止和合安樂不?不以飲食為苦耶?”諸比丘白佛言:“我等住止和合安樂。
”時世谷貴,人民饑餓,乞食難得以此為苦,在婆裘河邊僧伽藍中,安居諸比丘,顔色光澤和悅,氣力充足。
安居竟,攝衣持缽往世尊所,到已頭面作禮在一面坐。
時世尊慰問諸比丘:“汝等住止和合安樂不?不以飲食為苦耶?”諸比丘白佛言:“我等住止和合安樂,不以飲食為苦。
”佛問言:“今世谷貴,人民饑馑,乞食難得,汝等以何方便,不以飲食為苦耶?”諸比丘即以上因緣具白世尊,以是故不以飲食為苦
求男子者,“是中誰知有如是人能用刀,有方便久習學不恐怖、不退、能斷某甲人命?”彼使即往斷其命者,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教求男子者,教人求“是中誰知有如是人能用刀、有方便、久學習、不恐怖、不退、能斷某甲人命?”彼使即往斷其命,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求持刀者,自求:“誰勇健能持刀斷某甲命?”彼即往殺者,波羅夷;不殺,偷蘭遮。
教求持刀者亦如是。
身現相者,身作相殺,令堕水火中,從上堕谷底,令象踏殺,令惡獸食毒蛇螫,彼因此現身相故自殺者,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口說者,或作是說:“汝所作惡無仁慈、懷毒意,不作衆善行。
汝不作救護,汝生便受罪多,不如死。
”若複作是語:“汝不作惡暴、有仁慈、不懷毒意。
汝已作衆善行,汝已作功德,汝已作救護,汝生便受衆苦,汝若死當生天。
”若彼因此言故便自殺者,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身口現相亦如是。
遣使者,若遣使往彼:“汝所作善惡廣說如上。
”承此使口歎死,自殺者,波羅夷;方便不死,偷蘭遮。
遣書殺者,執書言:“汝所作善惡如是。
”廣說亦如上。
遣使書者亦如是。
坑陷者,審知彼所行道必從是來往,當于道中鑿深坑,着火、若刀、若毒蛇、若尖橛、若以毒塗刺,若堕中死者,波羅夷;方便不死,偷蘭遮。
倚發者,知彼人必當倚發彼處,若樹、若牆、若栅,于彼外若着火、若刀、若橛、若毒蛇、若毒塗刺,機發使堕中死者,波羅夷;方便不死,偷蘭遮。
藥者,知彼人病,與非藥、或雜毒、或過限與種種藥使死,波羅夷;與藥不死,偷蘭遮。
安殺具者,先知彼人本來患厭身命穢賤此身,即持刀毒若繩及餘死具置之于前,若彼用一一物自殺者,波羅夷;方便不殺,偷蘭遮。
若作如此比及餘方便殺具死者,波羅夷;方便不死,偷蘭遮。
若天子、若龍子、阿須羅子、揵闼婆子、夜叉、餓鬼,若畜生中有智解人語者,若複有能變形者,方便求殺,殺者偷蘭遮;方便不死,突吉羅。
畜生不能變形,若殺,波夜提;方便不殺,突吉羅。
實人人想殺,波羅夷;人疑,偷蘭遮;人非人想,偷蘭遮。
非人人想,偷蘭遮;非人疑,偷蘭遮。
比丘尼,波羅夷;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滅擯。
此是犯。
不犯者,若擲刀杖、瓦石誤着彼身死者,不犯。
若營事作房舍,誤堕塹石、材木、椽柱殺人,不犯。
重病人扶起,若扶卧、浴時、服藥時,從涼處至熱處,從熱處至涼處,入房、出房、向廁往返,一切無害心而死,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不犯。
(三竟) 爾時世尊遊于毗舍離猕猴江邊高閣講堂,時世谷貴人民饑餓乞食難得。
時世尊告阿難:“諸有在毗舍離比丘,盡令集在講堂。
”阿難即承佛教敕,諸比丘集會講堂。
衆僧集已,頭面禮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毗舍離比丘已集講堂,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即詣講堂在大衆中坐,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今時世谷貴,人民饑餓,乞食難得。
汝等諸有同和上、同師、随親友知識,各共于此毗舍離左右,随所宜安居,我亦當于此處安居。
何以故?飲食難得,令衆疲苦。
”時諸比丘聞世尊教已,即各随同和上、同師親友知識,于毗舍離左右安居,世尊于毗舍離城内安居。
時有衆多比丘,于婆裘河邊僧伽藍中安居者,作是念:“如今此國谷貴,人民饑餓,乞食難得。
我等作何方便,不以飲食為苦。
”尋即念言:“我今當至諸居士家語言:‘我得上人法!我是阿羅漢,得禅、得神通、知他心,并複歎彼某甲得阿羅漢,得禅、得神通、知他心。
’中有信樂居士,所有飲食不敢自啖、不與妻子,當持供養我等。
彼諸居士亦當稱歎我等:‘此諸比丘真是福田可尊敬者。
’我等于是可得好美飲食,可得安樂住,不為乞食所苦。
”爾時婆裘河邊諸比丘作是念已,即往至諸居士家,自說:“我得上人法,是阿羅漢,得禅、得神通、知他心。
”并複歎彼某甲比丘得阿羅漢,得禅、得神通、知他心。
時諸信樂居士信受其言,即以所有飲食、妻子之分不食,盡持供養諸比丘言:“此是世間可尊敬者。
”此諸比丘受諸居士供養,顔色光澤和悅氣力充足。
諸餘比丘在毗舍離安居者,顔色憔悴,形體枯燥,衣服弊壞。
安居竟攝持衣缽,往世尊所頭面作禮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慰問諸比丘言:“汝等住止和合安樂不?不以飲食為苦耶?”諸比丘白佛言:“我等住止和合安樂。
”時世谷貴,人民饑餓,乞食難得以此為苦,在婆裘河邊僧伽藍中,安居諸比丘,顔色光澤和悅,氣力充足。
安居竟,攝衣持缽往世尊所,到已頭面作禮在一面坐。
時世尊慰問諸比丘:“汝等住止和合安樂不?不以飲食為苦耶?”諸比丘白佛言:“我等住止和合安樂,不以飲食為苦。
”佛問言:“今世谷貴,人民饑馑,乞食難得,汝等以何方便,不以飲食為苦耶?”諸比丘即以上因緣具白世尊,以是故不以飲食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