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傳記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京兆崇福寺僧沙門法藏集·書寫第九
·雜述第十
書寫第九
·魏安豐王延明中山王凞
·釋德圓
·釋法誠
·釋修德
·唐朝散大夫孫思邈
·居士康阿祿山
魏安豐王延明中山王熙。
并以宗室。
博古學文。
俱立道場。
齋講相續。
以香汁和墨。
寫華嚴經一百部。
素書金字華嚴一部。
皆五香廚。
四寶函盛。
靜夜良辰。
清齋行道。
每放五色神光。
照耀台宇。
衆皆共觀。
倍更發心。
釋德圓。
不知氏族。
天水人也。
少出家。
常以華嚴為業。
讀誦禅思。
用為恒準。
周遊講肆。
妙該宗極。
欽惟奧典。
希展殷誠。
遂修一淨園。
樹諸谷楮。
并種香草雜華。
洗濯入園。
溉灌香水。
楮生三載。
馥氣氛氲。
别造淨屋。
香泥壁地。
潔檀淨器浴具新衣。
匠人齊戒。
易服入出。
必盥[口*敕]熏香。
剝楮取皮。
浸以沉水。
護淨造紙。
畢歲方成。
别築淨基。
更造新室。
乃至材梁椽瓦。
并濯以香湯。
每事嚴潔。
堂中安施文柏牙座。
周布香華。
上懸缯寶蓋。
垂諸鈴佩。
雜以流蘇白檀紫沈。
以為經案。
并充筆管。
經生日受齋戒。
香湯三浴。
華冠淨服。
狀類天人。
将入經室。
必夾路焚香。
梵呗先引。
圓亦形服嚴淨。
執爐恭導。
散華供養。
方乃書寫。
圓跪運想。
住目傾心。
才寫數行。
每字皆放光明。
照于一院。
舉衆同見。
莫不悲感。
久之方歇。
複感神人執戟現形警衛。
圓與書生同見。
餘人則不睹焉。
又有青衣梵童子。
無何而至。
手執天華。
忽申供養。
前後靈感。
雜沓相仍。
迄經二歲。
書寫方畢。
盛以香函。
置諸寶帳。
安彼淨堂。
每申頂谒。
後因轉讀。
函發異光。
至于潔敬。
事絕今古。
若茲征瑞蓋亦罕俦。
此經遽相付授。
至今五師。
後人入淨轉讀。
時有靈應。
今在西大原寺僧賢首處。
守護供養焉。
釋法誠。
俗姓焚氏。
雍州萬年縣人。
幼出家。
每以誦華嚴為業。
因遇慧超禅師。
隐居藍谷。
高山仰止。
竊有庶幾。
遂屏嚣煩。
披誠請益。
後于寺南嶺。
造華嚴堂。
添潔中外。
方就抄寫。
其堂瓦及泥。
并用香水。
皆誠自[跳-兆+丞]踏。
莊嚴既畢。
乃潔淨圖畫七處八會之像。
又訪召當時工書之人。
弘文館學士張靜。
每事清淨。
敬寫此經。
誠亦親執香爐。
專精供養。
乃至一點一書。
住目傾心。
然施慧殷重。
紙。
酬錢五百。
便感瑞鳥。
形色非常。
銜華入堂。
徘徊旋繞。
下至經案。
複上香爐。
其經寫未終。
後方更續。
更續之日。
鳥又飛來。
複造寶帳香函。
瑩飾周修。
自爾精心轉讀者。
多蒙感祐矣。
唐定州中山禅師釋修德者。
不知氏族。
苦節成性。
守道山林。
依華嚴經及起信論。
安心結業。
攝念修禅。
于永徽四年。
誠方廣。
因發大心。
至精抄寫。
故别于淨院。
植楮樹凡曆三年。
兼之華藥。
灌以香水。
潔淨造紙。
複别築淨台。
于上起屋。
召善書人妫州王恭。
别院齋戒洗。
浴淨衣。
焚香布華。
懸諸幡蓋。
禮經忏悔。
方升座焉。
下筆含香。
舉筆吐氣。
每日恒然精勤無怠。
禅師躬自入淨。
運想燒香。
筆翰之間。
并專心目。
因修若是。
迄于終始。
每寫一卷。
施缣十匹。
迄成一部。
總施六百餘段。
恭因發心。
并皆不受。
勞誠竭慮。
筋力都盡。
寫經才畢。
俄從永化。
德以經成。
設齋慶集。
大衆同請。
希心禮見。
禅師于衆前。
燒香散華。
發發弘誓願。
才開經藏。
放大光明。
周七十餘裡。
照定州城。
城中士女。
并皆同見。
中山齋衆。
既睹希奇。
得未曾有。
投身宛轉。
悲嗥忏悔。
禅師又勒石。
寫涅槃法華經各一部。
初移入龛之際。
石涅槃法華。
并放光明
并以宗室。
博古學文。
俱立道場。
齋講相續。
以香汁和墨。
寫華嚴經一百部。
素書金字華嚴一部。
皆五香廚。
四寶函盛。
靜夜良辰。
清齋行道。
每放五色神光。
照耀台宇。
衆皆共觀。
倍更發心。
釋德圓。
不知氏族。
天水人也。
少出家。
常以華嚴為業。
讀誦禅思。
用為恒準。
周遊講肆。
妙該宗極。
欽惟奧典。
希展殷誠。
遂修一淨園。
樹諸谷楮。
并種香草雜華。
洗濯入園。
溉灌香水。
楮生三載。
馥氣氛氲。
别造淨屋。
香泥壁地。
潔檀淨器浴具新衣。
匠人齊戒。
易服入出。
必盥[口*敕]熏香。
剝楮取皮。
浸以沉水。
護淨造紙。
畢歲方成。
别築淨基。
更造新室。
乃至材梁椽瓦。
并濯以香湯。
每事嚴潔。
堂中安施文柏牙座。
周布香華。
上懸缯寶蓋。
垂諸鈴佩。
雜以流蘇白檀紫沈。
以為經案。
并充筆管。
經生日受齋戒。
香湯三浴。
華冠淨服。
狀類天人。
将入經室。
必夾路焚香。
梵呗先引。
圓亦形服嚴淨。
執爐恭導。
散華供養。
方乃書寫。
圓跪運想。
住目傾心。
才寫數行。
每字皆放光明。
照于一院。
舉衆同見。
莫不悲感。
久之方歇。
複感神人執戟現形警衛。
圓與書生同見。
餘人則不睹焉。
又有青衣梵童子。
無何而至。
手執天華。
忽申供養。
前後靈感。
雜沓相仍。
迄經二歲。
書寫方畢。
盛以香函。
置諸寶帳。
安彼淨堂。
每申頂谒。
後因轉讀。
函發異光。
至于潔敬。
事絕今古。
若茲征瑞蓋亦罕俦。
此經遽相付授。
至今五師。
後人入淨轉讀。
時有靈應。
今在西大原寺僧賢首處。
守護供養焉。
釋法誠。
俗姓焚氏。
雍州萬年縣人。
幼出家。
每以誦華嚴為業。
因遇慧超禅師。
隐居藍谷。
高山仰止。
竊有庶幾。
遂屏嚣煩。
披誠請益。
後于寺南嶺。
造華嚴堂。
添潔中外。
方就抄寫。
其堂瓦及泥。
并用香水。
皆誠自[跳-兆+丞]踏。
莊嚴既畢。
乃潔淨圖畫七處八會之像。
又訪召當時工書之人。
弘文館學士張靜。
每事清淨。
敬寫此經。
誠亦親執香爐。
專精供養。
乃至一點一書。
住目傾心。
然施慧殷重。
紙。
酬錢五百。
便感瑞鳥。
形色非常。
銜華入堂。
徘徊旋繞。
下至經案。
複上香爐。
其經寫未終。
後方更續。
更續之日。
鳥又飛來。
複造寶帳香函。
瑩飾周修。
自爾精心轉讀者。
多蒙感祐矣。
唐定州中山禅師釋修德者。
不知氏族。
苦節成性。
守道山林。
依華嚴經及起信論。
安心結業。
攝念修禅。
于永徽四年。
誠方廣。
因發大心。
至精抄寫。
故别于淨院。
植楮樹凡曆三年。
兼之華藥。
灌以香水。
潔淨造紙。
複别築淨台。
于上起屋。
召善書人妫州王恭。
别院齋戒洗。
浴淨衣。
焚香布華。
懸諸幡蓋。
禮經忏悔。
方升座焉。
下筆含香。
舉筆吐氣。
每日恒然精勤無怠。
禅師躬自入淨。
運想燒香。
筆翰之間。
并專心目。
因修若是。
迄于終始。
每寫一卷。
施缣十匹。
迄成一部。
總施六百餘段。
恭因發心。
并皆不受。
勞誠竭慮。
筋力都盡。
寫經才畢。
俄從永化。
德以經成。
設齋慶集。
大衆同請。
希心禮見。
禅師于衆前。
燒香散華。
發發弘誓願。
才開經藏。
放大光明。
周七十餘裡。
照定州城。
城中士女。
并皆同見。
中山齋衆。
既睹希奇。
得未曾有。
投身宛轉。
悲嗥忏悔。
禅師又勒石。
寫涅槃法華經各一部。
初移入龛之際。
石涅槃法華。
并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