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阇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問須菩提:“甯聞山中大呼有響聲來應不?一切法悉如是。
信不言,信是響,有慧無慧本無慧,是響因聲而合成。
”女問須菩提:“是響出為有響像無?” 報女言:“響無形像,響因空而有名。
一切法如響,因空而出生。
” 女報須菩提:“一切法法所說從空生。
” 須菩提問女言:“若一切法從空生,何以故佛說世間當來佛如恒沙數?” 女報須菩提:“欲得知法所生處耶?” 答言:“欲知。
” “所生處無所生,無所生是生處。
須菩提,恒沙等,不見從如來去,亦無所至。
所以作佛者,何法不從發意,亦不止意。
” 須菩提報女言:“是說為第一未生未起。
” 女報須菩提:“所說皆第一,若說若不說亦第一,一切無所生不可說,不可說不離佛法。
” 須菩提報女言:“甚難!居家為道,乃有此辯,博覽衆要深入微妙。
” 女報須菩提:“菩薩亦無居家,亦無出家,亦無沙門,亦無不沙門。
所以者何?以心意為行,行者以智為上,以黠為善。
” 須菩提問:“菩薩有幾處止?願聞其說。
” 女報須菩提:“菩薩持八法住,是故止處在所止,無所不止,聲聞中第一。
何等為八法?往菩薩常行善意,至心求佛無轉誨一;以大慈救護天上天下人二;不舍大哀,離世間法于身命無所著三;行漚和拘舍羅不可計智,皆發意求佛四;常行勇猛,不厭見聞求諸法五;悉知菩薩行處六;悉救一切人意七;其智不從他人受,一切法自證得忍八。
如是,須菩提,持是八法行在所止處,過諸羅漢、辟支佛上。
”于是須菩提默然。
爾時,尊者羅雲問無愁憂女:“乃作是解,曉了衆要總持智慧,何故自坐金床穢濁,無謙卑恭敬之心,自處高床,與大比丘難說經法?吾曾聞佛說,人無疾病,不得處高床及卧聽而說經法。
” 女報尊者羅雲:“甯知世間以何為淨?何等不淨?” 羅雲報女言:“世間有持戒信受不犯者,是則為淨;若有犯者,則為不淨。
” 女報羅雲:“且止!未曉未了。
所以者何?羅雲,持戒信受不犯者,是則不淨;其犯戒者,是為淨。
所以者何?不倚淨慧則有淨不淨,本無無淨不淨,諸阿羅漢所見如是。
其犯戒者為淨。
所以者何?羅雲,以離于戒不複學可至無極慧,遠離惡道過于世間,是故謂為離戒。
” 羅雲報女:“其人立願、不立願,有異無?” 女報言:“尊者羅雲,譬如紫磨黃金,持作衆物珠環璎鎖,已作、未作,前色、後色,有異無?” 報言:“無異。
” “如是,羅雲,何故嫌處高床不恭敬謙?苦者,意行是本。
羅雲,昔菩薩以草蓐于地為座,過于聲聞座、梵天座。
” 羅雲複問:“雲何座得過于聲聞座、梵天座?” “仁者羅雲,菩薩于樹下以草為座,三千世界刹土釋、梵、四天王及世間,上至三十三天,其中人民大鬼神皆來問訊菩薩。
中有頭面禮菩薩足者,有跪拜者,有揖讓者,中有叉手者,為爾不羅雲?” 羅雲答言:“有是,有是。
” “羅雲當知,菩薩處意高下非謂床座,是故過聲聞座、梵天座,當作是知。
” 爾時,王阿阇世告女無愁憂:“汝不知耶?尊者羅雲,是遮迦越王種尊第一,信用道德故少小棄家,行作沙門,棄遮迦越國。
是佛釋迦文子,持戒第一。
汝雲何反輕戲,不以禮敬?” 女白王:“止!莫說是語,甯可以神丹之珠比之于水精?王曾見師子當生蟲狐?遮迦王子豈當為小國王?” 王言:“不爾。
” 女複白王:“當知是因緣,彼羅雲不從怛薩阿竭為父母胞胎生。
怛薩阿竭師子行,皆降伏九十六種道,神通之智,悉具足為大聖猛,一切諸法悉了知,無所挂礙,等知一切人心所念,知當來過去今在悉曉知,為大醫王療人苦痛,常勸助一切轉法輪。
舍利弗、摩诃目揵連、摩诃迦葉、須菩提、蠡越、羅雲、阿難,如是輩聞法皆奉行,猶非是佛之子。
” 爾時,諸尊聲聞在大衆中,女為說經法。
女白王:“過去阿僧祇劫,有佛名提和竭羅。
時婆羅門女,字須羅陀。
複有婆羅門子,字鞞多衛提和竭羅怛薩阿竭,時持華五莖散佛上。
時賣華女發心願:‘欲世世為夫婦,乃至于得佛。
’複發心求摩诃衍,乃爾時過去阿僧祇劫作功德,發願世世相随,欲救諸下劣,是故從佛求願。
從佛求願終無有空!俱夷者釋種女,大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心,漚和拘舍羅行勸一切菩薩,示現有妻子、男女、奴婢、象馬、金、銀、珍寶、摩尼珠。
所以者何?護九十六種道,不欲使诽謗菩薩:‘非男子王,為生黃門,世有何特而言忍勤苦?’設作是念當堕泥犁中,晝夜苦痛不可言。
菩薩乃從提和竭羅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藐三佛以來,菩薩受别無有色思想。
” 女白王:“爾時婆羅門子鞞多衛,從提和竭羅怛薩阿竭阿羅诃三耶三佛,得慧明六萬三昧門,逮得無盡明恒沙數陀憐尼法。
受是莂時,前所願所為盡悉棄除,從得忍。
有言羅雲是佛之子,從父母胞胎中生者,是為謗如來。
菩薩于妻子國城不以樂色故,菩薩離愛欲,于世間法無所沾污。
” 女白王:“大海中求火尚可得,菩薩貪淫嗔恚不可得。
王當知是法,尊者羅雲為化生,不從父母胞胎生,所化現皆佛威神。
菩薩随習俗而教化,護一切癡意,如幻現形,一切所作常不離三
信不言,信是響,有慧無慧本無慧,是響因聲而合成。
”女問須菩提:“是響出為有響像無?” 報女言:“響無形像,響因空而有名。
一切法如響,因空而出生。
” 女報須菩提:“一切法法所說從空生。
” 須菩提問女言:“若一切法從空生,何以故佛說世間當來佛如恒沙數?” 女報須菩提:“欲得知法所生處耶?” 答言:“欲知。
” “所生處無所生,無所生是生處。
須菩提,恒沙等,不見從如來去,亦無所至。
所以作佛者,何法不從發意,亦不止意。
” 須菩提報女言:“是說為第一未生未起。
” 女報須菩提:“所說皆第一,若說若不說亦第一,一切無所生不可說,不可說不離佛法。
” 須菩提報女言:“甚難!居家為道,乃有此辯,博覽衆要深入微妙。
” 女報須菩提:“菩薩亦無居家,亦無出家,亦無沙門,亦無不沙門。
所以者何?以心意為行,行者以智為上,以黠為善。
” 須菩提問:“菩薩有幾處止?願聞其說。
” 女報須菩提:“菩薩持八法住,是故止處在所止,無所不止,聲聞中第一。
何等為八法?往菩薩常行善意,至心求佛無轉誨一;以大慈救護天上天下人二;不舍大哀,離世間法于身命無所著三;行漚和拘舍羅不可計智,皆發意求佛四;常行勇猛,不厭見聞求諸法五;悉知菩薩行處六;悉救一切人意七;其智不從他人受,一切法自證得忍八。
如是,須菩提,持是八法行在所止處,過諸羅漢、辟支佛上。
”于是須菩提默然。
爾時,尊者羅雲問無愁憂女:“乃作是解,曉了衆要總持智慧,何故自坐金床穢濁,無謙卑恭敬之心,自處高床,與大比丘難說經法?吾曾聞佛說,人無疾病,不得處高床及卧聽而說經法。
” 女報尊者羅雲:“甯知世間以何為淨?何等不淨?” 羅雲報女言:“世間有持戒信受不犯者,是則為淨;若有犯者,則為不淨。
” 女報羅雲:“且止!未曉未了。
所以者何?羅雲,持戒信受不犯者,是則不淨;其犯戒者,是為淨。
所以者何?不倚淨慧則有淨不淨,本無無淨不淨,諸阿羅漢所見如是。
其犯戒者為淨。
所以者何?羅雲,以離于戒不複學可至無極慧,遠離惡道過于世間,是故謂為離戒。
” 羅雲報女:“其人立願、不立願,有異無?” 女報言:“尊者羅雲,譬如紫磨黃金,持作衆物珠環璎鎖,已作、未作,前色、後色,有異無?” 報言:“無異。
” “如是,羅雲,何故嫌處高床不恭敬謙?苦者,意行是本。
羅雲,昔菩薩以草蓐于地為座,過于聲聞座、梵天座。
” 羅雲複問:“雲何座得過于聲聞座、梵天座?” “仁者羅雲,菩薩于樹下以草為座,三千世界刹土釋、梵、四天王及世間,上至三十三天,其中人民大鬼神皆來問訊菩薩。
中有頭面禮菩薩足者,有跪拜者,有揖讓者,中有叉手者,為爾不羅雲?” 羅雲答言:“有是,有是。
” “羅雲當知,菩薩處意高下非謂床座,是故過聲聞座、梵天座,當作是知。
” 爾時,王阿阇世告女無愁憂:“汝不知耶?尊者羅雲,是遮迦越王種尊第一,信用道德故少小棄家,行作沙門,棄遮迦越國。
是佛釋迦文子,持戒第一。
汝雲何反輕戲,不以禮敬?” 女白王:“止!莫說是語,甯可以神丹之珠比之于水精?王曾見師子當生蟲狐?遮迦王子豈當為小國王?” 王言:“不爾。
” 女複白王:“當知是因緣,彼羅雲不從怛薩阿竭為父母胞胎生。
怛薩阿竭師子行,皆降伏九十六種道,神通之智,悉具足為大聖猛,一切諸法悉了知,無所挂礙,等知一切人心所念,知當來過去今在悉曉知,為大醫王療人苦痛,常勸助一切轉法輪。
舍利弗、摩诃目揵連、摩诃迦葉、須菩提、蠡越、羅雲、阿難,如是輩聞法皆奉行,猶非是佛之子。
” 爾時,諸尊聲聞在大衆中,女為說經法。
女白王:“過去阿僧祇劫,有佛名提和竭羅。
時婆羅門女,字須羅陀。
複有婆羅門子,字鞞多衛提和竭羅怛薩阿竭,時持華五莖散佛上。
時賣華女發心願:‘欲世世為夫婦,乃至于得佛。
’複發心求摩诃衍,乃爾時過去阿僧祇劫作功德,發願世世相随,欲救諸下劣,是故從佛求願。
從佛求願終無有空!俱夷者釋種女,大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心,漚和拘舍羅行勸一切菩薩,示現有妻子、男女、奴婢、象馬、金、銀、珍寶、摩尼珠。
所以者何?護九十六種道,不欲使诽謗菩薩:‘非男子王,為生黃門,世有何特而言忍勤苦?’設作是念當堕泥犁中,晝夜苦痛不可言。
菩薩乃從提和竭羅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藐三佛以來,菩薩受别無有色思想。
” 女白王:“爾時婆羅門子鞞多衛,從提和竭羅怛薩阿竭阿羅诃三耶三佛,得慧明六萬三昧門,逮得無盡明恒沙數陀憐尼法。
受是莂時,前所願所為盡悉棄除,從得忍。
有言羅雲是佛之子,從父母胞胎中生者,是為謗如來。
菩薩于妻子國城不以樂色故,菩薩離愛欲,于世間法無所沾污。
” 女白王:“大海中求火尚可得,菩薩貪淫嗔恚不可得。
王當知是法,尊者羅雲為化生,不從父母胞胎生,所化現皆佛威神。
菩薩随習俗而教化,護一切癡意,如幻現形,一切所作常不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