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阇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

關燈
昧,自現在小兒中,現白衣居士中,現菩薩、聲聞中,天上、人中、人非人等、尊劣、長幼、下賤、伎樂、宮女、酒食随所欲度而往生,如是所示現處不可計不可數。

    衆會中有發心念,誰為适是怛薩阿竭種姓真子者,等知正見不斷三寶,護七覺意随所樂而化,是曹之人真佛之子。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為佛作真子,當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

    ” 說是語時,王後宮列女二十五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

    時千天子,聞女無愁憂師子吼,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同時發聲言:“我是當來佛、過去佛之上子。

    ”發心已雨于天華,遍覆羅閱祇大城中,以供養女無愁憂。

     時,無愁憂于金床下,前趣諸尊聲聞。

    無愁憂女問諸尊聲聞:“為曉分衛法不?” 諸尊聲聞答女言:“以曉。

    ” “雲何曉?” 答曰:“身有四神從因緣生,常覆蓋順化懼有壞敗,以故當飯食之。

    是身以飯食得立,無飯食則不得安隐。

    是身譬如弊壞之車,須脂膏而得所安,所以時食欲護身故。

    不自貢高行乞,不以為色相,不以為貪,亦以欲破貪故。

    ” 女無愁憂,聞諸尊聲聞各各說是事,聞所說亦不喜亦不憂:“如是身為災患勤苦若此。

    ”即以時請諸聲聞,供養以百味飯。

    具飯食訖,竟皆揖讓,便還耆阇崛山中,聽怛薩阿竭說法。

     “我曹亦俱當往。

    ”無愁憂女食後,與父母、兄弟、宗親、後宮、列女、群臣、人民俱,出城到耆阇崛山中,前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繞佛三匝卻坐一面。

    諸尊聲聞從禅覺亦皆悉來,為佛作禮坐一面。

     舍利弗從坐起,正衣服,下右膝,叉手白佛言:“是女無愁憂,所說甚難入深法要,以權行立人不可勝數,所問種種悉能報答。

    ” 佛告舍利弗:“是女無愁憂,以供養九十二億佛作功德,常不離漚和拘舍羅。

    ” 舍利弗白佛:“是女何故不棄女人?” 佛告舍利弗:“若諸聲聞謂此無愁憂是女人耶!若等不深入般若波羅蜜,不見人根觀本迹,然便等視于所行。

    菩薩咨所樂喜以權道示現有男女,其限無所挂礙,欲度男女故。

    ” 無愁憂女欲決舍利弗之狐疑,現身立願:“使大衆中悉見我是男子。

    ”作是念已,即諸大衆見無愁憂身為男子,不複見女人像。

    無愁憂于時踴在虛空中,去地七十丈住止空中。

     佛告舍利弗:“見是無愁憂為男子,踴在虛空中去地七十丈,若見不?” 舍利弗白佛:“唯然,已見。

    ” 佛告舍利弗:“是無愁憂,卻後七百阿僧祇劫當作佛,佛名鞞竭俞怛薩阿竭阿羅诃三耶三佛,刹名鞞末拘遼害,其壽十萬劫。

    佛般泥洹後,經法留止十劫不斷絕。

    是刹中地皆如細琉璃。

    其刹土八方方有一道,是佛所遊行處,以七寶為樹,以衆寶為欄楯,以天缯為華蓋,以名香而香之,無穢惡石沙瓦礫,純以珠寶為萬物。

    刹中無有泥犁、禽獸、薜荔,但有菩薩及天與人,譬如忉利天王所居宮。

    ” 爾時,大衆及王阿阇世歡喜踴躍,皆言:“善哉!善哉!” 王阿阇世正殿夫人,字旃羅廅,于坐起叉手自嗟歎心,白佛言:“既得為人難,我複懷養是菩薩益倍踴躍,因是功德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耶三佛,發心立願:今佛授無愁憂菩薩慧,卻後當作佛劫盡,願令我乘其第得作佛于彼刹土中。

    ” 爾時,佛知王婦月明心所願,佛告舍利弗:“見王婦月明不?” 舍利弗言:“見。

    ” “王婦月明,持是功德所作,當棄女人身得男子已,當生忉利天上,作天名寶第一。

    彌勒佛來下,有國王名呵,當為作太子,字終好。

    當供養彌勒盡壽命,卻後當為彌勒作沙門,上法亦持,中法亦持,下法亦持,總供養是颰陀劫中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

    又行菩薩法,是離愁怛薩阿竭得作佛已,寶第一當于是刹作遮迦越王,名寶豐。

    當供養承事怛薩阿竭,盡形壽當承其佛第得作佛,名普明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

    當教授是無垢濁炎明刹土本刹故,事如離憂怛薩阿竭所治處等無有異。

    ” 王婦月明聞佛說是莂,益倍踴躍自嗟歎,其身以珠摩尼直百萬兩金用上佛。

    從王阿闇世,求持五戒,别治一處,離淫欲之行,令一切皆修清淨。

     無愁憂菩薩,始從虛空中來下,叉手住佛前:“願我作佛時令我刹中諸菩薩,自然化生長大法座,袈裟自然著身,等無老少如年二十之容色。

    今自願身為沙門,自然被法衣。

    ”尋時作彼示現。

     無愁憂菩薩白王:“法無堅固,從空而立,從空而坐,于念不念,于中立意不散,無所錄在,所作為無所屬,王見是不?是一日之中,我為女人變為男子形,複現比丘僧。

    何者審為谛?是處餘處人身中有三毒,以三藥療焦盡諸毒。

    知是法故,大王不當作非法行,當數數詣佛。

    文殊師利童男菩薩,所能除人垢增益功德,度不度者。

    王國中多事,欲去随意。

    ” 佛告阿難:“無愁憂菩薩受莂解谛能持能說,當為一切廣說經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佛道,正使是三千大千刹土持七寶滿其中,持施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不如聞是經信不诽謗,其功德不可計,何況奉行盡形壽,供養缯華、幢蓋、旗幡,其功德無能計數者!” 諸比丘受教,無愁憂菩薩歡喜,王阿阇世、王婦月明,阿難尊比丘,一切大衆諸天、龍、神、阿須倫,聞佛說經皆歡喜,前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