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藏中卷
關燈
小
中
大
見桃花啟悟乃曰。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逢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沩山覽偈。
诘其所以然。
與之符契。
沩山曰。
從緣悟達。
永無退失。
善自護持。
後僧舉到玄沙。
沙曰。
谛當甚谛當。
敢保老兄未徹。
衆疑此語。
玄沙以問地藏。
恁麼道汝作麼生會。
地藏雲。
不是桂琛即走殺天下人。
師返閩川示衆曰。
諸仁者。
所有長短盡至不常。
且觀四時草木葉落花開。
何況塵劫來天人七趣。
地水火風成壞轉輪。
因果将盡三惡道苦。
毛發不添減。
唯根帶神識常存。
上根者遇善友。
申明當處解脫。
便是道場。
中下癡愚不能覺照。
沉迷三界流轉生死。
釋尊為伊天上人間設教證明顯發智道。
汝等還會麼。
時有僧問。
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
師曰。
青山元不動。
浮雲蜚去來。
問。
君王出陣時如何。
師曰。
春明門外不問長安。
僧曰。
如何觐得天子。
師曰。
盲鶴下清池。
魚從腳下過。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驢事未去。
馬事到來。
問。
未輸玄旨再請垂示。
師曰。
彩氣夜常動。
精靈日少逢。
長生問。
混沌未分時。
含生何來。
師曰。
如露柱懷兒。
曰。
分後如何。
師曰。
如片雲點太清。
曰。
未審太清還受點也無。
師不答。
曰。
恁麼即含生不來也。
師又不答。
曰。
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
師曰。
猶是真常流注。
曰。
如何是真常流注。
師曰。
如鏡長明。
問。
向上更有事在否。
師曰。
有。
問。
如何是向上事。
師曰。
打破鏡來與汝相見。
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
井底種林檎。
問。
學人不會。
師曰。
今年桃李貴。
一顆直千金。
問。
摩尼珠不随衆色。
未審作什麼色。
師曰。
白色。
恁麼即随衆色也。
師曰。
趙璧本無瑕。
相如诳秦主。
問。
君王出陣時如何。
師曰。
呂才葬龍耳。
問。
其事如何。
師曰。
坐見白衣天。
曰。
王今何在。
師曰。
莫觸龍顔。
寶昙曰。
或雲靈雲見桃花悟道亦适然耳。
愚嘗誦其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葉落又抽枝之語。
知其得道艱苦倍於常人。
不學者以為苟然。
唯學者然後知其難也。
對長生混沌未分之問。
道眼精瑩如克家者流。
嚴而少恩所以正名定分者。
毫厘不可忽。
愚於兩不對之旨故有是言。
或曰聞聲悟道見色明心。
為靈雲之旨。
是刻人糞為旃檀形也。
殊不知一笑粲中。
虛空為之撲落。
須彌為之起舞。
玄沙雲谛當甚谛當。
敢保老兄未徹在。
盡大地人性命總在此老手裡。
今時人昧卻。
當陽一箭。
不為玄沙礙塞。
卻被桃花熱瞞。
所謂癡人面前不得說夢。
晉州霍山和尚 師因仰山一僧到。
自稱集雲峰下四藤條。
天下大禅佛。
參。
師乃喚維那打锺。
着大禅佛。
驟步而去。
師聞五台秘魔岩和尚凡有僧到禮拜以木叉叉着。
師一日訪之。
才見不禮拜。
便撺入秘魔懷裡。
秘魔拊師背三下。
師起拍手雲。
師兄一千裡地賺我來。
便回。
寶昙曰。
走大禅佛。
勘秘魔岩。
便有折沖千裡氣象。
秘魔叉下死卻多少英衲。
才放下叉子便不奈一僧何。
重新拈起叉子來。
盡大地人卻不奈一霍山何也。
襄州王敬初常侍 常侍視事次。
米和尚至。
常侍乃舉筆。
米曰。
還判得虛空否。
常侍擲筆入廳更不出。
米緻疑。
至明日憑鼓山供養主入探其意。
米随之潛立屏蔽間偵伺。
供養主才坐便問。
昨日米和尚有甚麼言句便不得見。
常侍曰。
獅子咬人。
韓盧逐塊。
米師聞得即省前謬。
遽出朗笑曰。
我會也我會也。
後令僧去問仰山雲。
今時還假悟也無。
仰山雲。
悟即不無。
争奈落在第二頭。
米然之。
又令僧去問洞山雲。
那個究竟作麼生。
洞山雲。
卻須問他始得。
米亦然之。
常侍問一僧雲。
一切衆生還有佛性也無。
僧曰。
盡有。
常侍指壁間畫狗子雲。
者個還有也無。
僧無對。
常侍自代雲。
看咬着。
寶昙曰。
常侍見沩山又見臨濟。
勘米和尚似臨濟不似沩山。
古人亦有得道於斯而取法於彼者。
米師求端於供養主亦甚窘矣。
及其勘仰山洞山何其直截。
如斯是亦親見常侍之力欤。
常侍偉人洞見米師隐情。
宜為世出世間之敏手也。
前福州長慶大安禅師嗣法 益州大随法真禅師 師因僧問。
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未審此個還壞也無。
師雲。
壞。
僧雲。
恁麼則随他去也。
師雲。
随他去。
問。
如何是大人相。
師雲。
肚上不帖榜。
一日問僧。
什麼處去。
僧雲。
西山住庵去。
師雲。
我向東山頭喚汝。
汝便來得麼。
僧雲。
即不然。
師雲。
汝住庵未得。
問。
生死到來時如何。
師雲。
遇茶吃茶。
遇飯吃飯。
僧雲。
誰受供養。
師雲。
合取缽盂。
師庵側有一龜。
僧問。
一切衆生皮裹骨。
這個衆生為什麼骨裹皮。
師拈鞋履覆龜背上。
僧無語。
問。
如何是諸佛法要。
師舉拂子雲。
會麼。
僧雲。
不會。
師雲。
麈尾拂子。
問。
如何是學人自己。
師雲。
是我自己。
僧雲。
為什麼卻是和尚自己。
師雲。
是汝自己。
問。
如何是無縫塔。
師雲。
高五赤。
僧雲。
學人不會。
師雲。
鹘侖磚。
問。
和尚百年後法付何人。
師雲。
露柱火爐。
僧雲。
還受也無。
師雲。
火爐露柱。
有行者領衆到。
師問。
參得底人喚東作什麼對。
曰。
不可喚作東。
師咄雲。
臭驢漢。
不喚作東。
喚作什麼。
行者無語。
衆遂散。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
赤土畫簸箕。
僧雲。
如何是赤土畫簸箕。
師曰。
簸箕有唇米跳不出。
師問一僧。
講甚麼教法。
僧雲。
百法論。
師拈杖子雲。
從何而起。
對雲。
從緣而起。
師雲。
苦哉苦哉。
師問僧。
什麼處去。
雲。
禮普賢去。
師舉拂子雲。
文殊普賢總在這裡。
僧作圓相抛向背後乃展兩手。
師雲。
取一貼茶與這僧。
一日衆僧參次。
師作口患風勢。
乃雲。
還有人醫得吾口麼。
時有僧俗多送藥至。
皆不受。
七日後。
師自掴口正雲。
如許多時鼓這兩片皮。
至今無人醫得吾口也。
寶昙曰。
蜀自古非法窟。
雖有抱負奇偉之士。
皆犇走而南。
國朝神照時三百僧叢林。
尚無一人有衲僧氣息。
劫火洞然語。
真古今本色。
鉗錘時。
一衆嘩然不肯此語。
神照曰。
盡大地人不肯老僧。
猶較些子。
後僧舉到投子。
投子炷香大展曰。
大随古佛。
真善知識。
卻顧謂其僧曰。
我此間無如是法與汝說。
汝亟歸悔過。
僧歸而神照已化去。
卻還投子。
而投子亦寂然。
神照赫日也。
盲者不見於日。
何傷日常住世間。
後世益複不見。
可哀也已。
或謂此老為定光古佛示現。
其自稱見六十餘員善知識。
其間具大眼目那無一二。
其知見如此。
非古佛而何。
在沩山造飯七年。
洞山負薪三年。
苦處先登。
力量如此。
非古佛而何。
其誠實為人之詞。
如百千年海岸之沉激。
射齧蝕之餘徒有骨立耳。
未有證悟者。
固所不免已。
有證悟者。
亦安所遁逃哉。
愚嘗反複其言。
一唱三歎。
雖使馬祖百丈複出。
不易斯旨。
嘗恨此書不載其全。
使後世叢林若冥行無異。
學者能踐其旨。
無媿於大随。
所謂大随蓋龜。
大随大人相。
大随家風不勞而辦矣。
韶州靈樹如敏禅師 師因僧問。
佛法至理如何。
師展兩手而已。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雲。
千年田。
八百主。
僧雲。
如何是千年田八百主。
師雲。
郎當屋舍勿人修。
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雲。
童子莫傜兒。
僧雲。
乞指示。
師雲。
汝從虔州來。
問。
是什麼得恁麼難會。
師雲。
火官頭上風車子。
有尼送瓷缽與師。
師托起問雲。
這個出在什麼處。
尼雲。
出在定州。
師乃撲破。
尼無對。
人問和尚年多少。
師雲。
今日生明日死。
又問。
和尚生緣在什麼處。
師雲。
日出東。
月落西。
師住院不請首座。
或問其故則曰。
我首座生也。
又曰。
行腳也悟道也。
今日至也。
果得雪峰之子雲門偃公為首座。
因廣主興兵入山請師決臧否。
師已先知。
怡然坐化。
主怒知事以謂師何時得疾。
主事對曰。
師不曾得疾。
适封一函子令俟主至呈之。
主發函得帖子。
書之人天眼目堂中上座。
主悟師旨遂寝兵。
乃召第一座開堂說法住持也。
寶昙曰。
靈樹之靈未暇窮诘也。
獨顧其千年田八百主與火官頭上風車子之語。
足以識雲門於未生之年。
況其已生也。
善知識眼佛眼有所不到。
阿那律曰。
吾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
殆小器易盈耳。
淨名曰。
有佛世尊具真天眼。
正好吃靈樹拄杖。
要識靈樹眼麼瞎。
泉州國歡慧日大師 師少為福州候官縣獄卒。
往往棄役。
至神光靈觀和尚處。
及西院大安禅師處。
吏不能禁。
後谒萬歲談空禅師落發。
不披袈裟不受具戒。
唯以五彩為挂子。
複至觀和尚處。
觀曰。
我非汝師。
汝往禮西院去。
師攜一小青竹杖入西院法堂。
安公遙見而笑曰。
入涅盤堂去。
師應諾。
遂輪竹杖而入。
時有五百許僧染時疾。
師以杖次第點之。
各随點而起。
閩王敬禮。
起國觀院以居之。
寶昙曰。
此黃涅盤也。
入西院涅盤堂故号涅盤。
常住辟支岩。
亦号辟支。
見靈觀大安而卒。
師譚空以五彩為衣。
青竹為策。
何待别機緣也。
雪峰領徒南遊。
盤預知其至。
杖策迎之。
邂逅姑蘇。
峰問。
近離甚處。
曰。
辟支岩。
峰曰。
岩中有主麼。
盤以竹杖扣峰轎。
峰出相見。
盤曰。
曾郎萬福。
峰遽設丈夫拜。
盤作女人拜。
峰曰。
莫是女人麼。
盤又兩拜。
以竹杖劃地。
繞峰轎三匝。
雪峰印之。
即為入山。
而盤便億備具異哉。
吾不知其為聖為凡也。
但知其與雪峰相見。
用衲僧巴鼻非三界内外所能拘攝。
殆寒拾二子之流亞欤。
不然則汩聖泥凡未易脫屣。
非吾衲僧所當拟議也。
台州浮江和尚 師因雪峰和尚領衆到。
問曰。
即今有二百人寄院過夏得也無。
師将拄杖劃地一下雲。
着不得即道。
雪峰無語。
潞州渌水和尚 師因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雲。
曾見庭前花藥欄麼。
僧無語。
寶昙曰。
千說萬說不如親面一見。
見底終是别也。
雪峰二百人氣浩浩地。
不消浮江一劃。
當下納款。
渌水花藥欄何以多為。
今時人徒費繁詞。
終不到古人田地。
病在甚處。
前趙州從谂禅師嗣法 洪州新興嚴陽尊者 師因僧問。
如何是佛。
師曰。
土塊。
曰。
如何是法。
師曰。
地動也。
曰。
如何是僧。
師曰。
吃粥吃飯。
僧問。
如何是新興水。
師曰。
面前江裡。
僧問。
如何是應物現形。
師曰。
與我拈床子過來。
師常有一蛇一虎随從左右。
手中與之食。
寶昙曰。
子有酷肖其父甚矣。
嚴陽之似趙州也。
嚴之機緣不過此數語。
而雄渾峻拔有佛祖骨律。
如其胸中無佛祖。
何置之趙州錄中。
其何以辨之。
大凡所謂殺活手者。
必以金剛王寶劍用事嚴陽鐵橛子也。
以殺於人中者必死。
不中者其去瓦礫幾希。
楊州光孝院慧覺禅師 師因僧問。
覺華才綻徧滿娑婆。
祖師西來合譚何事。
師曰。
情生智隔。
僧曰。
此是教意。
師曰。
汝披什麼衣服。
僧問。
一棒打破虛空時如何。
師曰。
困即歇去。
師問宋齊丘還會麼。
宋曰。
道也着不得。
師曰。
有着不得。
無着不得。
宋曰。
總不恁麼。
師曰。
着不得底聻。
宋無語。
師領衆出。
見露柱。
師合掌曰。
不審世尊。
一僧雲。
和尚。
是露柱。
師雲。
啼得血流無用處。
不如緘口過殘春。
僧曰。
遠遠投師。
師意如何。
師曰。
官家嚴切。
不許安排。
曰。
豈無方便。
師曰。
且向火倉裡一宿。
張居士問。
争奈老何。
師曰。
年多少。
張曰八十也。
師曰。
可謂老也。
曰。
究竟如何。
師曰。
直至千歲也未住。
有人問。
某甲平生要殺牛還有罪否。
師曰。
無罪。
曰。
為什麼無罪。
師曰。
殺一個。
還一個。
寶昙曰。
此覺鐵觜也。
用處如電而霹靂随之。
其能起龍蛇渙雲雨。
與法眼相見是也。
至於擊蛟破柱。
使人有揜耳不及之歎。
與宋齊丘及衲僧輩問答是也。
覺至法眼處有莫謗先師之語。
愚謂法眼放過鐵觜。
所以成謗趙州。
鐵觜不識趙州。
所以成诳法眼。
今時學者要見古人。
切忌自謗。
隴州國清院奉禅師 師因僧問。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師曰。
雨滋三草秀。
春風不裹頭。
僧曰。
畢究是一是二。
師曰。
祥雲競起。
岩洞不虧。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
台盤椅子火爐窗牖。
問。
如何是出家人。
師曰。
銅頭鐵額。
鳥觜鹿身。
問。
如何是出家人本分事。
師曰。
早起不審。
夜間珍重。
僧問。
牛頭未見四祖時為什麼鳥獸銜花。
師曰。
如陝府人送錢财與鐵牛。
問曰。
見後為什麼不銜花。
師曰。
木馬投明行八百。
問。
十二時中如何降伏其心。
師曰。
敲氷求火。
論劫不逢。
問。
十二分教是止啼之義。
離卻止啼請師一句。
師曰。
孤峰頂上雙角女。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釋迦是牛頭獄卒。
祖師是馬面阿旁。
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雲。
東壁打西壁。
問。
如何是撲不破底句。
師曰。
不隔毫厘。
時人遠向。
寶昙曰。
國清對牛頭四祖之問最為卓絕。
古今對此問者非一。
大率皆自對也。
殆非牛頭懶融時事。
唯南泉一人為真得之。
愚嘗於懶融傳中槩言之矣。
至是則愛國清語。
而複發明之古人鼻直眼橫。
非有抑揚褒貶於其間也。
清之奇轶不下覺鐵觜。
而機語亦遠到。
如對佛法大意與西來意。
皆可以起王老師正宗。
後世因是而入流。
決不虛生浪死。
杭州多福和尚 師因僧問。
如何是多福一叢竹。
師曰。
一莖兩莖斜。
曰。
學人不會。
師曰。
三莖四莖曲。
僧問。
如何是衲衣下事。
師曰。
大有人疑在。
曰。
為什麼如是。
師曰。
月裡藏頭。
寶昙曰。
一莖兩莖斜。
三莖四莖曲。
今人隻作答話會卻。
豈不聞晦堂老師從是而入。
後因過村寺夜聞童子誦普門品。
至應以此身得度者即現此身而為說法。
遂大徹去乃知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
決非言語文字。
雖風動塵起雞鳴犬吠。
皆吾發機處也。
學者識之。
益州西睦和尚 師因上堂。
有一俗士舉手雲。
和尚便是一頭驢。
師曰。
老僧被汝騎。
彼無語。
去後三日再來。
自言。
某甲三日前着賊。
師拈拄杖趂出。
師有時蓦喚待者。
侍者應諾。
師曰。
更深夜靜共伊商量。
寶昙曰。
異時全蜀亦有此。
俗士自知三日前着賊。
元不俗也。
不知者以為西睦善學柳下惠。
殊不知此老手能殺人亦能活人。
後世徒有此驢而不複見茲士。
遂使光明種子俱斷。
吾盧如聚墨。
是誠可憐。
前衢州子湖岩利蹤禅師嗣法 台州勝光和尚 師因學人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
福州荔枝。
泉州刺桐。
問。
如何是佛法兩字。
師曰。
□便道。
僧曰。
請師道。
師曰。
穿耳胡僧笑點頭。
龍華照和尚來。
師把住雲。
作麼生。
照雲。
莫錯。
師乃放手。
照雲。
久向勝光。
師默然。
照乃辭。
師門送雲。
自此一别什麼處相見。
照呵呵而去。
漳州浮石和尚 師因上堂雲。
山僧開個蔔鋪。
能斷人貧富。
定人生死。
時有僧出雲。
離卻生死貧富。
不落五行。
請師直道。
師雲。
金木水火土。
紫桐和尚 師因僧問。
如何是紫桐境。
師雲。
阿你眼裡着砂得麼。
僧曰。
大好紫桐境也不識。
師曰。
老僧不諱此事。
其僧出去。
師下禅床擒住雲。
今日好個公案。
老僧未得分文入手。
僧曰。
賴某甲是僧。
師曰。
禍不單行。
日容和尚 師因奯上座來參。
師拊掌三下雲。
猛虎當軒。
誰是敵者。
奯曰。
俊鹞沖天。
阿誰捉得。
師曰。
彼此難當。
師曰。
且休未斷者公案。
師将拄杖舞歸方丈。
奯無語。
師曰死卻者漢也。
寶昙曰。
先德謂子湖以第二機接人。
真本色知言也。
然猶得勝光已下四人。
皆從上宗門中爪牙。
如通都大邑巨商富賈之所自出。
從衡出沒各具子湖之一體。
向使子湖師子以第一機也。
盡大地無覓四子處。
況子湖者耶。
天龍和尚嗣法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 師初住庵。
有尼實際到庵。
戴笠子執錫繞師三匝雲。
道得師拈下笠子。
三問師皆無對。
尼便去。
師雲。
日勢稍晚且留一宿。
尼曰。
道得即宿。
師又無對。
尼去後歎曰。
我雖處丈夫之形。
而無丈夫之氣。
拟棄庵往諸方參尋。
其夜山神告曰。
不須離此山。
将有大乘菩薩來為和尚說法也。
果旬日天龍和尚到庵。
師乃迎禮具陳前事。
天龍豎一指而示之。
師當下大悟。
自此凡有學者到。
師唯豎一指無别提唱。
有一童子庵外被人诘曰。
和尚說何法要。
童子亦豎一指。
歸以告其師。
師以刀斷其指。
童子叫喚走出。
師召雲童子。
遂回首。
師豎一指示之。
童子豁然領解。
師将順世謂衆曰。
吾得天龍一指頭禅。
一生用之不盡。
言訖而往。
寶昙曰。
俱胝一指。
其力萬鈞。
方其折困於女子比丘。
便能撼動山靈。
是此指未發之力猶若此也。
見天龍有所悟入。
不易絲毫頭而此指放光。
童子一刀是為左驗。
是此指已發之力所當然也。
逮其将終則曰。
吾得天龍一指頭禅。
一生用不盡。
是盡舉此指之力以向人。
畢竟俱胝用不盡底即今安在。
前關南道常禅師嗣法 襄州關南道吾和尚 師始經林墅聞巫者樂神雲。
識神無。
師忽然省悟。
後參常禅師印其所解。
複參德山法味彌着。
凡遇上堂示徒。
必戴蓮華笠子。
披襕執簡。
擊鼓吹笛。
口稱魯三郎。
有時雲。
打動關南鼓。
唱起德山歌。
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以簡揖雲。
諾。
師有時執木劍橫在肩上作舞。
僧問。
手中劍什麼處得來。
師擲劍於地。
僧卻置師手中。
師曰。
什麼處得來。
僧無對。
師曰。
容汝三日内下取一語。
僧亦無對。
師自拈劍於肩上作舞曰。
恁麼始得。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下禅床作女人拜雲。
謝子遠來都無祗待。
師問灌溪作麼生。
灌溪雲。
無位。
師雲。
莫同虛空麼。
灌溪雲。
這屠兒。
師。
雲有生可殺即不倦。
同門有璋州羅漢和尚見常公於一拳下大悟。
乃為師曰歌。
鹹通七載初參道。
到處逢言不識言。
心裡疑團若栲栳。
三春不樂止林泉。
忽遇法王氈上坐。
便陳疑懇向師前。
師從氈上那伽起。
袒膊當胸打一拳。
駭散疑團獦狙落。
舉頭看見日初圓。
從茲蹬蹬以碣碣。
直至如今常快活。
隻聞肚裡飽膨脝。
更不東西去持缽。
又述偈曰。
宇内無閑客。
人中作野僧。
任從他笑我。
随處自騰騰。
寶昙曰。
從緣入者是謂真入。
古人不以自印而以印於其師。
如印印泥。
所印既真。
卻從諸萬求印其師之所印。
如印印水。
所印既破。
然後乃佩如空之印。
如印印空。
故能間見層施。
神出鬼沒。
傍觀隻眨得眼。
所謂擊動關南鼓。
唱起德山歌。
勘證将來猶欠悟在。
至與灌溪相見。
果然隻在這裡。
同門有羅漢師者。
一拳識得痛癢。
快活直是快活。
若是佛法。
更疑三十年。
前高安大愚禅師嗣法 筠州末山尼了然禅師 師因灌溪閑和尚遊方到山先雲。
若相當即住。
不然則推倒禅床。
遂入堂内。
師遣侍者問。
上座遊山來為佛法來。
閑雲。
為佛法來。
師乃升坐。
閑上參。
師問。
上座今日離何處。
閑雲。
離路口。
師雲。
何不蓋卻。
閑無對。
始禮拜。
問。
如何是末山。
師雲。
不露頂。
閑雲。
如何是末山主。
師雲。
非男女相。
閑乃喝雲。
何不變去。
師雲。
不是神不是鬼。
變個什麼。
閑於伏膺。
作園頭三載。
僧到參。
師雲。
太褴縷生。
僧雲。
雖然如此。
且是獅子兒。
師雲。
既是獅兒。
為什麼被文殊騎。
僧無對。
僧問。
如何是古佛心。
師雲。
世界傾壞。
僧雲。
世界為什麼傾壞。
師雲。
甯無我身。
寶昙曰。
大愚刀圭。
用活臨濟。
末山蓋舐鼎而仙者。
古今所謂仙骨。
甯丈夫女子。
無女子丈夫也。
灌溪與道吾隐若敵國。
至末山之手。
不覺倒戈。
後世有是女子比丘。
吾當為之除糞。
大光明藏中卷
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逢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
直至如今更不疑。
沩山覽偈。
诘其所以然。
與之符契。
沩山曰。
從緣悟達。
永無退失。
善自護持。
後僧舉到玄沙。
沙曰。
谛當甚谛當。
敢保老兄未徹。
衆疑此語。
玄沙以問地藏。
恁麼道汝作麼生會。
地藏雲。
不是桂琛即走殺天下人。
師返閩川示衆曰。
諸仁者。
所有長短盡至不常。
且觀四時草木葉落花開。
何況塵劫來天人七趣。
地水火風成壞轉輪。
因果将盡三惡道苦。
毛發不添減。
唯根帶神識常存。
上根者遇善友。
申明當處解脫。
便是道場。
中下癡愚不能覺照。
沉迷三界流轉生死。
釋尊為伊天上人間設教證明顯發智道。
汝等還會麼。
時有僧問。
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
師曰。
青山元不動。
浮雲蜚去來。
問。
君王出陣時如何。
師曰。
春明門外不問長安。
僧曰。
如何觐得天子。
師曰。
盲鶴下清池。
魚從腳下過。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驢事未去。
馬事到來。
問。
未輸玄旨再請垂示。
師曰。
彩氣夜常動。
精靈日少逢。
長生問。
混沌未分時。
含生何來。
師曰。
如露柱懷兒。
曰。
分後如何。
師曰。
如片雲點太清。
曰。
未審太清還受點也無。
師不答。
曰。
恁麼即含生不來也。
師又不答。
曰。
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
師曰。
猶是真常流注。
曰。
如何是真常流注。
師曰。
如鏡長明。
問。
向上更有事在否。
師曰。
有。
問。
如何是向上事。
師曰。
打破鏡來與汝相見。
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
井底種林檎。
問。
學人不會。
師曰。
今年桃李貴。
一顆直千金。
問。
摩尼珠不随衆色。
未審作什麼色。
師曰。
白色。
恁麼即随衆色也。
師曰。
趙璧本無瑕。
相如诳秦主。
問。
君王出陣時如何。
師曰。
呂才葬龍耳。
問。
其事如何。
師曰。
坐見白衣天。
曰。
王今何在。
師曰。
莫觸龍顔。
寶昙曰。
或雲靈雲見桃花悟道亦适然耳。
愚嘗誦其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葉落又抽枝之語。
知其得道艱苦倍於常人。
不學者以為苟然。
唯學者然後知其難也。
對長生混沌未分之問。
道眼精瑩如克家者流。
嚴而少恩所以正名定分者。
毫厘不可忽。
愚於兩不對之旨故有是言。
或曰聞聲悟道見色明心。
為靈雲之旨。
是刻人糞為旃檀形也。
殊不知一笑粲中。
虛空為之撲落。
須彌為之起舞。
玄沙雲谛當甚谛當。
敢保老兄未徹在。
盡大地人性命總在此老手裡。
今時人昧卻。
當陽一箭。
不為玄沙礙塞。
卻被桃花熱瞞。
所謂癡人面前不得說夢。
晉州霍山和尚 師因仰山一僧到。
自稱集雲峰下四藤條。
天下大禅佛。
參。
師乃喚維那打锺。
着大禅佛。
驟步而去。
師聞五台秘魔岩和尚凡有僧到禮拜以木叉叉着。
師一日訪之。
才見不禮拜。
便撺入秘魔懷裡。
秘魔拊師背三下。
師起拍手雲。
師兄一千裡地賺我來。
便回。
寶昙曰。
走大禅佛。
勘秘魔岩。
便有折沖千裡氣象。
秘魔叉下死卻多少英衲。
才放下叉子便不奈一僧何。
重新拈起叉子來。
盡大地人卻不奈一霍山何也。
襄州王敬初常侍 常侍視事次。
米和尚至。
常侍乃舉筆。
米曰。
還判得虛空否。
常侍擲筆入廳更不出。
米緻疑。
至明日憑鼓山供養主入探其意。
米随之潛立屏蔽間偵伺。
供養主才坐便問。
昨日米和尚有甚麼言句便不得見。
常侍曰。
獅子咬人。
韓盧逐塊。
米師聞得即省前謬。
遽出朗笑曰。
我會也我會也。
後令僧去問仰山雲。
今時還假悟也無。
仰山雲。
悟即不無。
争奈落在第二頭。
米然之。
又令僧去問洞山雲。
那個究竟作麼生。
洞山雲。
卻須問他始得。
米亦然之。
常侍問一僧雲。
一切衆生還有佛性也無。
僧曰。
盡有。
常侍指壁間畫狗子雲。
者個還有也無。
僧無對。
常侍自代雲。
看咬着。
寶昙曰。
常侍見沩山又見臨濟。
勘米和尚似臨濟不似沩山。
古人亦有得道於斯而取法於彼者。
米師求端於供養主亦甚窘矣。
及其勘仰山洞山何其直截。
如斯是亦親見常侍之力欤。
常侍偉人洞見米師隐情。
宜為世出世間之敏手也。
前福州長慶大安禅師嗣法 益州大随法真禅師 師因僧問。
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未審此個還壞也無。
師雲。
壞。
僧雲。
恁麼則随他去也。
師雲。
随他去。
問。
如何是大人相。
師雲。
肚上不帖榜。
一日問僧。
什麼處去。
僧雲。
西山住庵去。
師雲。
我向東山頭喚汝。
汝便來得麼。
僧雲。
即不然。
師雲。
汝住庵未得。
問。
生死到來時如何。
師雲。
遇茶吃茶。
遇飯吃飯。
僧雲。
誰受供養。
師雲。
合取缽盂。
師庵側有一龜。
僧問。
一切衆生皮裹骨。
這個衆生為什麼骨裹皮。
師拈鞋履覆龜背上。
僧無語。
問。
如何是諸佛法要。
師舉拂子雲。
會麼。
僧雲。
不會。
師雲。
麈尾拂子。
問。
如何是學人自己。
師雲。
是我自己。
僧雲。
為什麼卻是和尚自己。
師雲。
是汝自己。
問。
如何是無縫塔。
師雲。
高五赤。
僧雲。
學人不會。
師雲。
鹘侖磚。
問。
和尚百年後法付何人。
師雲。
露柱火爐。
僧雲。
還受也無。
師雲。
火爐露柱。
有行者領衆到。
師問。
參得底人喚東作什麼對。
曰。
不可喚作東。
師咄雲。
臭驢漢。
不喚作東。
喚作什麼。
行者無語。
衆遂散。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
赤土畫簸箕。
僧雲。
如何是赤土畫簸箕。
師曰。
簸箕有唇米跳不出。
師問一僧。
講甚麼教法。
僧雲。
百法論。
師拈杖子雲。
從何而起。
對雲。
從緣而起。
師雲。
苦哉苦哉。
師問僧。
什麼處去。
雲。
禮普賢去。
師舉拂子雲。
文殊普賢總在這裡。
僧作圓相抛向背後乃展兩手。
師雲。
取一貼茶與這僧。
一日衆僧參次。
師作口患風勢。
乃雲。
還有人醫得吾口麼。
時有僧俗多送藥至。
皆不受。
七日後。
師自掴口正雲。
如許多時鼓這兩片皮。
至今無人醫得吾口也。
寶昙曰。
蜀自古非法窟。
雖有抱負奇偉之士。
皆犇走而南。
國朝神照時三百僧叢林。
尚無一人有衲僧氣息。
劫火洞然語。
真古今本色。
鉗錘時。
一衆嘩然不肯此語。
神照曰。
盡大地人不肯老僧。
猶較些子。
後僧舉到投子。
投子炷香大展曰。
大随古佛。
真善知識。
卻顧謂其僧曰。
我此間無如是法與汝說。
汝亟歸悔過。
僧歸而神照已化去。
卻還投子。
而投子亦寂然。
神照赫日也。
盲者不見於日。
何傷日常住世間。
後世益複不見。
可哀也已。
或謂此老為定光古佛示現。
其自稱見六十餘員善知識。
其間具大眼目那無一二。
其知見如此。
非古佛而何。
在沩山造飯七年。
洞山負薪三年。
苦處先登。
力量如此。
非古佛而何。
其誠實為人之詞。
如百千年海岸之沉激。
射齧蝕之餘徒有骨立耳。
未有證悟者。
固所不免已。
有證悟者。
亦安所遁逃哉。
愚嘗反複其言。
一唱三歎。
雖使馬祖百丈複出。
不易斯旨。
嘗恨此書不載其全。
使後世叢林若冥行無異。
學者能踐其旨。
無媿於大随。
所謂大随蓋龜。
大随大人相。
大随家風不勞而辦矣。
韶州靈樹如敏禅師 師因僧問。
佛法至理如何。
師展兩手而已。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雲。
千年田。
八百主。
僧雲。
如何是千年田八百主。
師雲。
郎當屋舍勿人修。
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雲。
童子莫傜兒。
僧雲。
乞指示。
師雲。
汝從虔州來。
問。
是什麼得恁麼難會。
師雲。
火官頭上風車子。
有尼送瓷缽與師。
師托起問雲。
這個出在什麼處。
尼雲。
出在定州。
師乃撲破。
尼無對。
人問和尚年多少。
師雲。
今日生明日死。
又問。
和尚生緣在什麼處。
師雲。
日出東。
月落西。
師住院不請首座。
或問其故則曰。
我首座生也。
又曰。
行腳也悟道也。
今日至也。
果得雪峰之子雲門偃公為首座。
因廣主興兵入山請師決臧否。
師已先知。
怡然坐化。
主怒知事以謂師何時得疾。
主事對曰。
師不曾得疾。
适封一函子令俟主至呈之。
主發函得帖子。
書之人天眼目堂中上座。
主悟師旨遂寝兵。
乃召第一座開堂說法住持也。
寶昙曰。
靈樹之靈未暇窮诘也。
獨顧其千年田八百主與火官頭上風車子之語。
足以識雲門於未生之年。
況其已生也。
善知識眼佛眼有所不到。
阿那律曰。
吾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
殆小器易盈耳。
淨名曰。
有佛世尊具真天眼。
正好吃靈樹拄杖。
要識靈樹眼麼瞎。
泉州國歡慧日大師 師少為福州候官縣獄卒。
往往棄役。
至神光靈觀和尚處。
及西院大安禅師處。
吏不能禁。
後谒萬歲談空禅師落發。
不披袈裟不受具戒。
唯以五彩為挂子。
複至觀和尚處。
觀曰。
我非汝師。
汝往禮西院去。
師攜一小青竹杖入西院法堂。
安公遙見而笑曰。
入涅盤堂去。
師應諾。
遂輪竹杖而入。
時有五百許僧染時疾。
師以杖次第點之。
各随點而起。
閩王敬禮。
起國觀院以居之。
寶昙曰。
此黃涅盤也。
入西院涅盤堂故号涅盤。
常住辟支岩。
亦号辟支。
見靈觀大安而卒。
師譚空以五彩為衣。
青竹為策。
何待别機緣也。
雪峰領徒南遊。
盤預知其至。
杖策迎之。
邂逅姑蘇。
峰問。
近離甚處。
曰。
辟支岩。
峰曰。
岩中有主麼。
盤以竹杖扣峰轎。
峰出相見。
盤曰。
曾郎萬福。
峰遽設丈夫拜。
盤作女人拜。
峰曰。
莫是女人麼。
盤又兩拜。
以竹杖劃地。
繞峰轎三匝。
雪峰印之。
即為入山。
而盤便億備具異哉。
吾不知其為聖為凡也。
但知其與雪峰相見。
用衲僧巴鼻非三界内外所能拘攝。
殆寒拾二子之流亞欤。
不然則汩聖泥凡未易脫屣。
非吾衲僧所當拟議也。
台州浮江和尚 師因雪峰和尚領衆到。
問曰。
即今有二百人寄院過夏得也無。
師将拄杖劃地一下雲。
着不得即道。
雪峰無語。
潞州渌水和尚 師因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雲。
曾見庭前花藥欄麼。
僧無語。
寶昙曰。
千說萬說不如親面一見。
見底終是别也。
雪峰二百人氣浩浩地。
不消浮江一劃。
當下納款。
渌水花藥欄何以多為。
今時人徒費繁詞。
終不到古人田地。
病在甚處。
前趙州從谂禅師嗣法 洪州新興嚴陽尊者 師因僧問。
如何是佛。
師曰。
土塊。
曰。
如何是法。
師曰。
地動也。
曰。
如何是僧。
師曰。
吃粥吃飯。
僧問。
如何是新興水。
師曰。
面前江裡。
僧問。
如何是應物現形。
師曰。
與我拈床子過來。
師常有一蛇一虎随從左右。
手中與之食。
寶昙曰。
子有酷肖其父甚矣。
嚴陽之似趙州也。
嚴之機緣不過此數語。
而雄渾峻拔有佛祖骨律。
如其胸中無佛祖。
何置之趙州錄中。
其何以辨之。
大凡所謂殺活手者。
必以金剛王寶劍用事嚴陽鐵橛子也。
以殺於人中者必死。
不中者其去瓦礫幾希。
楊州光孝院慧覺禅師 師因僧問。
覺華才綻徧滿娑婆。
祖師西來合譚何事。
師曰。
情生智隔。
僧曰。
此是教意。
師曰。
汝披什麼衣服。
僧問。
一棒打破虛空時如何。
師曰。
困即歇去。
師問宋齊丘還會麼。
宋曰。
道也着不得。
師曰。
有着不得。
無着不得。
宋曰。
總不恁麼。
師曰。
着不得底聻。
宋無語。
師領衆出。
見露柱。
師合掌曰。
不審世尊。
一僧雲。
和尚。
是露柱。
師雲。
啼得血流無用處。
不如緘口過殘春。
僧曰。
遠遠投師。
師意如何。
師曰。
官家嚴切。
不許安排。
曰。
豈無方便。
師曰。
且向火倉裡一宿。
張居士問。
争奈老何。
師曰。
年多少。
張曰八十也。
師曰。
可謂老也。
曰。
究竟如何。
師曰。
直至千歲也未住。
有人問。
某甲平生要殺牛還有罪否。
師曰。
無罪。
曰。
為什麼無罪。
師曰。
殺一個。
還一個。
寶昙曰。
此覺鐵觜也。
用處如電而霹靂随之。
其能起龍蛇渙雲雨。
與法眼相見是也。
至於擊蛟破柱。
使人有揜耳不及之歎。
與宋齊丘及衲僧輩問答是也。
覺至法眼處有莫謗先師之語。
愚謂法眼放過鐵觜。
所以成謗趙州。
鐵觜不識趙州。
所以成诳法眼。
今時學者要見古人。
切忌自謗。
隴州國清院奉禅師 師因僧問。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師曰。
雨滋三草秀。
春風不裹頭。
僧曰。
畢究是一是二。
師曰。
祥雲競起。
岩洞不虧。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
台盤椅子火爐窗牖。
問。
如何是出家人。
師曰。
銅頭鐵額。
鳥觜鹿身。
問。
如何是出家人本分事。
師曰。
早起不審。
夜間珍重。
僧問。
牛頭未見四祖時為什麼鳥獸銜花。
師曰。
如陝府人送錢财與鐵牛。
問曰。
見後為什麼不銜花。
師曰。
木馬投明行八百。
問。
十二時中如何降伏其心。
師曰。
敲氷求火。
論劫不逢。
問。
十二分教是止啼之義。
離卻止啼請師一句。
師曰。
孤峰頂上雙角女。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釋迦是牛頭獄卒。
祖師是馬面阿旁。
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雲。
東壁打西壁。
問。
如何是撲不破底句。
師曰。
不隔毫厘。
時人遠向。
寶昙曰。
國清對牛頭四祖之問最為卓絕。
古今對此問者非一。
大率皆自對也。
殆非牛頭懶融時事。
唯南泉一人為真得之。
愚嘗於懶融傳中槩言之矣。
至是則愛國清語。
而複發明之古人鼻直眼橫。
非有抑揚褒貶於其間也。
清之奇轶不下覺鐵觜。
而機語亦遠到。
如對佛法大意與西來意。
皆可以起王老師正宗。
後世因是而入流。
決不虛生浪死。
杭州多福和尚 師因僧問。
如何是多福一叢竹。
師曰。
一莖兩莖斜。
曰。
學人不會。
師曰。
三莖四莖曲。
僧問。
如何是衲衣下事。
師曰。
大有人疑在。
曰。
為什麼如是。
師曰。
月裡藏頭。
寶昙曰。
一莖兩莖斜。
三莖四莖曲。
今人隻作答話會卻。
豈不聞晦堂老師從是而入。
後因過村寺夜聞童子誦普門品。
至應以此身得度者即現此身而為說法。
遂大徹去乃知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
決非言語文字。
雖風動塵起雞鳴犬吠。
皆吾發機處也。
學者識之。
益州西睦和尚 師因上堂。
有一俗士舉手雲。
和尚便是一頭驢。
師曰。
老僧被汝騎。
彼無語。
去後三日再來。
自言。
某甲三日前着賊。
師拈拄杖趂出。
師有時蓦喚待者。
侍者應諾。
師曰。
更深夜靜共伊商量。
寶昙曰。
異時全蜀亦有此。
俗士自知三日前着賊。
元不俗也。
不知者以為西睦善學柳下惠。
殊不知此老手能殺人亦能活人。
後世徒有此驢而不複見茲士。
遂使光明種子俱斷。
吾盧如聚墨。
是誠可憐。
前衢州子湖岩利蹤禅師嗣法 台州勝光和尚 師因學人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
福州荔枝。
泉州刺桐。
問。
如何是佛法兩字。
師曰。
□便道。
僧曰。
請師道。
師曰。
穿耳胡僧笑點頭。
龍華照和尚來。
師把住雲。
作麼生。
照雲。
莫錯。
師乃放手。
照雲。
久向勝光。
師默然。
照乃辭。
師門送雲。
自此一别什麼處相見。
照呵呵而去。
漳州浮石和尚 師因上堂雲。
山僧開個蔔鋪。
能斷人貧富。
定人生死。
時有僧出雲。
離卻生死貧富。
不落五行。
請師直道。
師雲。
金木水火土。
紫桐和尚 師因僧問。
如何是紫桐境。
師雲。
阿你眼裡着砂得麼。
僧曰。
大好紫桐境也不識。
師曰。
老僧不諱此事。
其僧出去。
師下禅床擒住雲。
今日好個公案。
老僧未得分文入手。
僧曰。
賴某甲是僧。
師曰。
禍不單行。
日容和尚 師因奯上座來參。
師拊掌三下雲。
猛虎當軒。
誰是敵者。
奯曰。
俊鹞沖天。
阿誰捉得。
師曰。
彼此難當。
師曰。
且休未斷者公案。
師将拄杖舞歸方丈。
奯無語。
師曰死卻者漢也。
寶昙曰。
先德謂子湖以第二機接人。
真本色知言也。
然猶得勝光已下四人。
皆從上宗門中爪牙。
如通都大邑巨商富賈之所自出。
從衡出沒各具子湖之一體。
向使子湖師子以第一機也。
盡大地無覓四子處。
況子湖者耶。
天龍和尚嗣法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 師初住庵。
有尼實際到庵。
戴笠子執錫繞師三匝雲。
道得師拈下笠子。
三問師皆無對。
尼便去。
師雲。
日勢稍晚且留一宿。
尼曰。
道得即宿。
師又無對。
尼去後歎曰。
我雖處丈夫之形。
而無丈夫之氣。
拟棄庵往諸方參尋。
其夜山神告曰。
不須離此山。
将有大乘菩薩來為和尚說法也。
果旬日天龍和尚到庵。
師乃迎禮具陳前事。
天龍豎一指而示之。
師當下大悟。
自此凡有學者到。
師唯豎一指無别提唱。
有一童子庵外被人诘曰。
和尚說何法要。
童子亦豎一指。
歸以告其師。
師以刀斷其指。
童子叫喚走出。
師召雲童子。
遂回首。
師豎一指示之。
童子豁然領解。
師将順世謂衆曰。
吾得天龍一指頭禅。
一生用之不盡。
言訖而往。
寶昙曰。
俱胝一指。
其力萬鈞。
方其折困於女子比丘。
便能撼動山靈。
是此指未發之力猶若此也。
見天龍有所悟入。
不易絲毫頭而此指放光。
童子一刀是為左驗。
是此指已發之力所當然也。
逮其将終則曰。
吾得天龍一指頭禅。
一生用不盡。
是盡舉此指之力以向人。
畢竟俱胝用不盡底即今安在。
前關南道常禅師嗣法 襄州關南道吾和尚 師始經林墅聞巫者樂神雲。
識神無。
師忽然省悟。
後參常禅師印其所解。
複參德山法味彌着。
凡遇上堂示徒。
必戴蓮華笠子。
披襕執簡。
擊鼓吹笛。
口稱魯三郎。
有時雲。
打動關南鼓。
唱起德山歌。
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以簡揖雲。
諾。
師有時執木劍橫在肩上作舞。
僧問。
手中劍什麼處得來。
師擲劍於地。
僧卻置師手中。
師曰。
什麼處得來。
僧無對。
師曰。
容汝三日内下取一語。
僧亦無對。
師自拈劍於肩上作舞曰。
恁麼始得。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下禅床作女人拜雲。
謝子遠來都無祗待。
師問灌溪作麼生。
灌溪雲。
無位。
師雲。
莫同虛空麼。
灌溪雲。
這屠兒。
師。
雲有生可殺即不倦。
同門有璋州羅漢和尚見常公於一拳下大悟。
乃為師曰歌。
鹹通七載初參道。
到處逢言不識言。
心裡疑團若栲栳。
三春不樂止林泉。
忽遇法王氈上坐。
便陳疑懇向師前。
師從氈上那伽起。
袒膊當胸打一拳。
駭散疑團獦狙落。
舉頭看見日初圓。
從茲蹬蹬以碣碣。
直至如今常快活。
隻聞肚裡飽膨脝。
更不東西去持缽。
又述偈曰。
宇内無閑客。
人中作野僧。
任從他笑我。
随處自騰騰。
寶昙曰。
從緣入者是謂真入。
古人不以自印而以印於其師。
如印印泥。
所印既真。
卻從諸萬求印其師之所印。
如印印水。
所印既破。
然後乃佩如空之印。
如印印空。
故能間見層施。
神出鬼沒。
傍觀隻眨得眼。
所謂擊動關南鼓。
唱起德山歌。
勘證将來猶欠悟在。
至與灌溪相見。
果然隻在這裡。
同門有羅漢師者。
一拳識得痛癢。
快活直是快活。
若是佛法。
更疑三十年。
前高安大愚禅師嗣法 筠州末山尼了然禅師 師因灌溪閑和尚遊方到山先雲。
若相當即住。
不然則推倒禅床。
遂入堂内。
師遣侍者問。
上座遊山來為佛法來。
閑雲。
為佛法來。
師乃升坐。
閑上參。
師問。
上座今日離何處。
閑雲。
離路口。
師雲。
何不蓋卻。
閑無對。
始禮拜。
問。
如何是末山。
師雲。
不露頂。
閑雲。
如何是末山主。
師雲。
非男女相。
閑乃喝雲。
何不變去。
師雲。
不是神不是鬼。
變個什麼。
閑於伏膺。
作園頭三載。
僧到參。
師雲。
太褴縷生。
僧雲。
雖然如此。
且是獅子兒。
師雲。
既是獅兒。
為什麼被文殊騎。
僧無對。
僧問。
如何是古佛心。
師雲。
世界傾壞。
僧雲。
世界為什麼傾壞。
師雲。
甯無我身。
寶昙曰。
大愚刀圭。
用活臨濟。
末山蓋舐鼎而仙者。
古今所謂仙骨。
甯丈夫女子。
無女子丈夫也。
灌溪與道吾隐若敵國。
至末山之手。
不覺倒戈。
後世有是女子比丘。
吾當為之除糞。
大光明藏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