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藏中卷
關燈
小
中
大
若問何處得來。
但道老僧平日用不盡者。
寶昙曰。
東山五祖曰。
趙州禅隻在口唇皮子上。
正如世人嬉笑怒罵。
不涉思惟。
爾一句來。
我一句去。
大抵皆習氣也。
故菩薩有菩提心習氛。
趙州古佛也有勝義谛習氣。
此勝義谛中有五不可到。
方作沙彌時對南泉瑞像之問。
便能獅子咬人。
是謂種勝。
是一不可到。
求道之切。
師資發機。
如圓音所流。
與如來在時比丘得道無異。
是謂根勝。
是二不可到。
大事既辦。
無爾佛祖。
孰為王老師四顧躊蹰兩目如電。
是謂機勝。
是三不可到。
平居垂示則有曰此事的的。
沒量大人出這裡不得。
至庭前栢樹子。
又曰諸方難見易識。
我這裡易見難識。
又曰金佛不度爐。
木佛不度火。
泥佛不度水。
真佛内裡坐。
至佛即是煩惱。
煩惱即是佛。
又曰未有世界早有此性。
世界壞時此性不壞。
皆烹佛烹祖之手也。
又有機緣如古澗寒泉。
鎮州出大蘿蔔。
狗子無佛性。
吃茶去。
洗缽盂。
話皆煅生煅死之手也。
是謂道勝。
是四不可到。
不下禅床而接趙王。
是謂德勝。
是五不可到。
此五不可到。
古今所未有也。
佛法全盛之旦笃生斯人。
後世寝衰。
其塵垢秕糠将猶陶鑄佛祖。
況親見此老而與之同時也。
所獲讵可量哉。
衢州子湖岩利蹤禅師 師一日上堂雲。
子湖有一隻狗。
上取人頭。
中取人心。
下取人足。
拟議即喪身失命也。
僧問。
如何是子湖一隻狗。
師曰。
嗥嗥。
臨濟下有二僧到參。
方揭簾。
師曰。
看狗。
二僧回顧。
師歸方丈。
師與勝光和尚鋤園。
師蓦按镢頭回視勝光雲。
事即不無。
拟心即差。
光乃禮拜。
拟問。
師與一蹋便歸院。
有一尼到參。
師雲。
汝莫是劉鐵磨不。
尼曰。
不敢。
師曰。
左轉右轉。
尼曰。
和尚莫颠倒。
師便打。
師一日於中夜叫有賊。
衆皆驚走。
師到僧堂後架把住一僧叫雲。
維那捉得也。
捉得也。
僧曰。
不是某甲。
師曰。
是即是。
隻是汝不肯承當。
師有偈曰。
三十年來住子湖。
二時粥飯氣力粗。
每日上山三五轉。
問汝時人會也無。
寶昙曰。
東山五祖之門有南堂元靜師者。
遍參諸方無不投契。
聞五祖門風峭峙。
欲一過之。
遂經三年一日下語。
至子湖看狗處。
語稍遲鈍。
祖即戾轉面皮曰不是不是。
良久曰。
向子湖看狗處下得一轉語。
令子湖無唾咽。
老僧口乾便是。
你了當也。
大抵子湖殺人狗也。
東山活人獅子也。
聞子湖之狗已為膽喪。
不知聞東山師子其将如何。
莫年與勝光劉鐵磨輩葛藤。
不知是時此狗何在。
宣州刺史陸亘大夫 大夫見南泉乃問曰。
肇法師也甚奇怪。
解道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南泉指庭前花召之曰。
大夫。
時人見者一株花。
如夢相似。
大夫罔措。
後到問曰。
古人瓶中養一鵝。
鵝漸漸長大。
出瓶不得。
如今不得毀瓶。
不得損鵝。
和尚作麼生出得。
南泉召曰。
大夫。
陸應諾。
南曰。
出也。
從此開解。
即禮謝。
洎南泉入寂。
院主問曰。
大夫何不哭先師。
陸曰。
院主道得即哭。
院主無對。
寶昙曰。
謂三聖人之道一也。
是未出古今性理之域。
盡卻性理。
乃可造吾佛祖之宮。
佛祖雖曰同宮。
其實各夢。
莊周之言曰。
天地與我并生。
萬物與我為一。
是得老聃之道。
僧肇聖師也。
着書曰。
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雖取周語而能造極。
躐周數等矣。
陸亘儒者。
於肇公之言若有省焉。
一日謂泉曰。
肇法師也甚奇怪。
解道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愚謂非肇公奇怪。
寔亘之奇怪。
使世若無祖師。
則三聖人之道如是而止。
三家之見如是而極。
賴吾南泉裂開面門。
放出三目。
指庭前花謂陸亘曰。
大夫。
時人見此一株花。
如夢相似。
須是此老野狐精也。
三人之見。
譬如椽燭。
南泉猶一豆之火也。
得此火然後三人之見一點俱明。
自是南泉如白日之青天不較矣。
瓶鵝之問。
豈非最後見王老師者欤。
池州甘贽行者 行者一日入南泉設齋。
黃檗為首座。
行者請施财。
座曰。
财法二施等無差别。
甘贽曰。
恁麼道。
争消得某甲嚫。
便将出去。
須臾複入曰。
請施财。
座曰。
财法二施等無差别。
甘乃行嚫。
又一日入寺設粥。
仍請南泉念誦。
泉乃白椎曰。
請大衆為狸奴白牯。
念摩诃般若波羅密多。
甘拂袖便出。
南泉粥後問典座。
行者在甚麼處。
座曰。
當時便去也。
泉便打破鍋子。
雪峰和尚來。
甘閉門召雲。
請和尚入。
雪峰隔籬掉衲衣過去。
甘開門便禮拜。
有住庵僧緣化什物。
甘曰。
有一問。
若道得即施。
乃書心字問。
是什麼字。
曰。
心字。
又問妻。
甚麼字。
妻曰。
心字。
甘曰。
某甲山妻亦合住庵。
其僧無對。
甘亦無施。
又問一僧。
甚麼處來。
曰。
沩山來。
甘曰。
曾有僧問沩山如何是西來意。
沩山舉拂子。
上座作麼生會沩山意。
曰。
借事明心。
附物顯理。
甘曰。
且歸沩山去好。
寶昙曰。
甘贽龐翁。
季孟間人也。
贽簡而峻。
翁辯而富。
觀其禮拜王老師。
則又烈如龐翁。
暨南泉打破粥鍋。
大似賊過後張弓也。
閉門而召雪嶺。
是用定龍蛇擒虎兕之機。
不是雪峰幾遭其手。
龍象蹴蹋。
非驢所堪。
其斯人之謂欤。
永泰靈湍禅師嗣法 五台山秘魔岩和尚 師常持一木叉。
每見僧來禮拜即叉卻頸曰。
那個魔魅教汝出家。
那個魔魅教汝行腳。
道得也叉下死。
道不得也叉下死。
速道速道。
學徒鮮有對得者。
一日霍山通和尚相訪。
才見便撺入懷裡。
師拊通背三下。
通起拍手曰。
師兄三千裡外賺我來。
三千裡外賺我來。
便回。
湖州祇林和尚 師每叱文殊普賢皆為精魅。
手持木劍自謂降魔。
才見僧來參便曰。
魔來也。
魔來也。
以木劍亂揮。
歸方丈。
如是十二年。
後置劍無言。
僧問。
十二年前為甚麼降魔。
師曰。
賊不打貧兒家。
十二年後為甚麼不降魔。
師曰。
賊不打貧兒家。
寶昙曰。
秘魔祇林昆弟也。
見荊州老湍。
湍見馬大師。
大師出弟子一百三十九人。
名字皆見於書。
而機緣可考者七十五人而已。
湍無機緣。
有二子為機緣。
以二子機緣則湍無佛法知見。
可知二老不負其師。
豈忍負學者也。
幽州盤山寶積禅師嗣法 鎮州普化和尚 師事盤山。
授以真訣而佯狂。
出言無度。
乃於城市冢間唯振一铎曰。
明頭來明頭打。
暗頭來暗頭打。
四方八面來旋風打。
虛空來連架打。
一日臨濟令僧捉住曰。
總不恁麼來時如何。
師托開曰。
來日大悲院裡有齋。
僧回舉似臨濟。
濟曰。
我從來疑着者漢。
自是凡見人無高下。
皆振铎一聲。
時号為普化。
或将铎就人耳邊振之。
或拊其背。
有回顧者即展手曰。
乞我一文錢。
非時遇食亦吃嘗。
莫入臨濟院吃生菜。
濟曰。
這漢大似一頭驢。
師便作驢鳴。
濟謂直歲曰。
細抹草料着。
師曰。
少室不識金陵。
又再來曰。
臨濟一隻眼。
到處為人開。
師見馬步使出喝道。
師亦喝道。
作相撲勢。
馬步使令人打五棒。
師曰。
似即似。
是即不是。
師嘗於阛阓間搖铎而唱。
覓個去處不可得。
時道吾遇之。
把住問曰。
汝拟去甚麼處。
師曰。
汝從甚麼處來。
吾無語。
師掣手便去。
臨濟一日與河陽木塔二長老在僧堂前坐。
正說其每日在街市掣風颠。
知他是凡是聖。
師忽入來。
濟便問。
汝是凡是聖。
師曰。
汝道我是凡是聖。
濟便喝。
師以手指曰。
河陽新婦子。
木塔老婆禅。
臨濟小厮兒。
卻具一隻眼。
濟曰。
賊。
師曰。
賊。
賊。
便出去。
寶昙曰。
此老在先師會裡時已有此樣。
始終入過量境界。
世人烏得而知之。
唯臨濟知之。
如雲龍相從。
風虎相依。
堂前驢鳴兩度叫賊。
是用大悲院裡時節也。
至遊戲聚落。
不妨成就逝多國土。
攝取同行衆生。
如世尊言。
唯除命終。
陰有遺付。
此老殆不孤此囑也。
如寒山子拾得豐幹輩。
皆知其為西方聖人。
獨普化不知其自何方而來。
保持密因不肯輕洩。
此又一重身語秘密也。
歸宗常禅師嗣法 新羅大茅和尚 師一日上堂雲。
欲識諸佛師。
向無明心内識取。
欲識常住不凋性。
向萬物遷變處識取。
僧問。
如何是大茅境。
師曰。
不露鋒。
僧曰。
為甚麼不露鋒。
師曰。
無當者。
寶昙曰。
非謂無明心内别有諸佛師。
萬木遷變處别有常住不凋性。
但得無明心破。
則諸佛師自在其中。
見得萬木遷變處分明。
則常住不凋性亦在裡許。
恁麼說話。
喚作死馬醫。
五台智通禅師 師自稱大禅佛。
初在歸宗會下。
忽一夜連叫曰。
我大悟也。
衆駭之。
明日歸宗上堂。
衆方集。
宗曰。
昨夜大悟底僧出來。
師出曰某甲。
宗曰。
汝見甚麼道理便言大悟。
試說看。
師曰。
師姑元是女人作。
宗異之。
師便辭去。
宗門送。
與提笠子。
師接得笠子。
戴頭上便行。
不回顧。
後居台山法華寺。
臨終曰。
舉手攀南鬥。
回身倚北辰。
出頭天外看。
誰是我般人。
寶昙曰。
智通半夜獲賊。
無人究竟。
直得歸宗黎明勘證。
然後并贓獲之。
所謂架上青氈。
吾家舊物。
何為反堕賊手。
乃知今日之賊。
昔日先民也。
何以言之。
舉手攀南鬥。
回身倚北辰。
此豈流俗所能至哉。
學者亦有識賊而不能獲賊。
有能獲賊而又非正賊。
直似智通慶快一回方稱平生。
前沩山靈佑禅師嗣法 袁州仰山慧寂禅師 師初參沩山。
遂升堂奧。
佑問曰。
汝是有主沙彌。
無主沙彌。
師曰。
有主。
佑曰。
在甚麼處。
師從西過東立。
佑器之。
垂示。
師問曰。
如何是真佛住處。
佑曰。
以思無思之妙。
返思靈焰之無窮。
思盡還源。
性相常住。
事理不二。
直佛如如。
師於言下頓悟。
後參岩頭。
頭舉起拂子。
師展坐具。
頭拈起拂子置背後。
師将坐具搭肩上而出。
頭雲。
我不肯汝放。
隻肯汝收。
又參石室。
問曰。
佛與道相去幾何。
室曰。
道如展手。
佛似握拳。
乃辭室。
門送召雲。
子莫一向去。
已後卻來我邊。
韋宙就沩山請一偈。
山雲。
觌面相呈猶是鈍漢。
豈況形於紙筆。
乃就師請。
師於紙上畫圓相。
注雲。
思而知之。
落第二頭。
不思而知。
落第三首。
一日随沩山開田。
問曰。
這頭得恁麼低。
那頭得恁麼高。
佑曰。
水能平物。
但以水平。
師曰。
水也無憑。
和尚但高處高平。
低處低平。
佑然之。
有施主送絹至。
師問曰。
和尚受施主如是供養。
将何報答。
佑敲禅床示之。
師曰。
何得将衆人物作自己用。
佑忽問師甚麼處來。
師曰。
田中來。
佑曰。
田中多少人。
師插鍬而立。
佑曰。
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
師舉鍬而去。
師牧牛時。
首座問。
百億毛頭獅子現。
師不答。
歸侍立。
首座上問訊。
師舉前話問雲。
适來道百億毛頭獅子現。
豈不首座語。
曰。
是。
師曰。
正當現時。
毛前現。
毛後現。
首座曰。
現時不說前後。
師乃出。
佑曰。
獅子腰折也。
師與沩山行次。
烏銜一紅柿堕前。
沩山将與師。
師接得以水洗了卻與沩山。
山曰。
子什麼處得來。
師曰。
此是和尚道德所感。
沩山曰。
汝也不得空然。
即分半與之。
師後住仰山。
上堂雲。
汝等諸人各回光返顧。
莫記吾言。
汝無始劫來背明投暗。
妄想根深。
卒難頓拔。
所以假設方便奪汝粗識。
如将黃葉止小兒啼。
有什麼是處。
亦如人将百種貨物與金寶作一鋪貨賣。
秖拟輕重來機。
所以道石頭是真金鋪。
我這裡是雜貨鋪。
有人來覓鼠糞。
我亦拈與它。
來覓真金。
我亦拈與它。
時有僧問。
鼠糞即不要。
請和尚真金。
師雲。
齧镞拟開口。
驢年亦不會。
僧無對。
師雲。
索喚則有交易。
不索喚則無。
我若說禅宗。
身邊要一人相伴亦無。
豈況有五百七百衆耶。
我若東說西說。
則争頭向前采拾。
如将空拳诳小兒都無實處。
我今分明向汝說聖邊事。
且莫将心湊泊。
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
不要三明六通。
何以故。
此是聖末邊事。
如今且要識心達本。
但得其本不愁其末。
他時後日自具去在。
若未得本。
縱饒将情學他亦不得。
汝豈不聞沩山和尚雲。
凡聖情盡體露真常。
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因歸沩山省觐。
佑問曰。
子稱善知識。
争辨得諸方來者知有不知有。
有師承無師承。
是義學是玄學。
子試說看。
師曰。
慧寂有驗處。
但見諸方僧來便豎起拂子問伊。
諸方還說這個不說。
又雲。
這個且置。
諸方老宿意作麼生。
佑歎曰。
此是從上宗門中爪牙。
佑問。
大地衆生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子作麼生知得它有之與無。
師曰。
慧寂有驗處。
時有一僧從面前過。
師召之曰阇黎。
其僧回首。
師曰。
和尚。
這個便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佑曰。
此是獅子一滴乳。
迸散六斛驢乳。
僧問。
法身還解說法也無。
師曰。
我說不得。
别有一人說得。
僧曰。
說得底人在甚麼處。
師推出枕子。
沩山聞雲。
寂子用劍上事。
師一日從沩山法堂前過。
沩山見曰。
若是百丈先師子。
須吃痛棒始得。
寶昙曰。
宗通說通真佛祖位中事。
沩仰父子親執一臂而至此已。
複欲左提右挈而超佛祖之外。
豈不偉哉。
雖然亦當論天資剛建純粹之何如。
自古粹能保家。
剛能破家。
是理之必然也。
德山臨濟乃破家之子。
沩仰父子真保家之兒。
保則不免骎骎而入於微。
破則然後能有所建立。
此勢之必然也。
仰山一日自沩山法堂前過。
沩曰。
若是百丈先師子。
須吃痛棒甚矣。
似吾德山臨濟及其父子。
相與窮诘則又複返其宗。
究其平生奔轶絕塵。
如田中插鍬。
推出枕子。
是皆用劍刃上事。
餘皆不出信位人位中也。
寂據師位。
歸觐其師。
父子辯論。
善知識為人端倪。
有從上宗門中爪牙。
師子一滴乳之旨。
亦萬世不拔之論也。
父之愛子。
自幼稚而至成立。
锺愛之心未嘗斯須或忘。
至是則可使保家。
雖瞑目無憾矣。
愚有所感激。
故於沩仰父子而發之雲。
鄧州香嚴智閑禅師 師初參沩山。
佑禅師欲發其智光遂謂曰。
吾不問汝平生學解及冊子上記得者。
汝未出胞胎未辨東西時本分事。
試道一句來。
吾要記汝。
師懵然無對。
沉吟久之進數語陳其見解。
佑皆不許。
師曰卻請和尚為說。
佑曰。
吾說得是吾見解。
於汝眼目何有益乎。
師遂歸堂徧撿所集無一句可将對。
乃自歎曰。
畫餅不可充饑。
於是盡焚之曰。
此生不學佛法也。
且作個長行粥飯僧。
免役心神。
遂泣辭沩山。
抵南陽忠國師遺迹憩焉。
一日因山中芟除草木。
以瓦礫擊竹作聲。
俄失笑間廓然自省遽歸。
沐浴焚香遙禮沩山贊雲。
和尚大悲恩逾父母。
當時若與我說卻。
何有今日事也。
乃述偈曰。
一擊忘所知。
更不假修治。
處處無蹤迹。
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
鹹言上上機。
後住香嚴。
上堂雲。
道由悟達。
不在言語。
況見密密堂堂曾無間隔。
不勞心意。
暫爾回光。
日用全功。
迷徒自背。
有問。
如何是香嚴境。
師曰。
花木不滋。
問。
如何是仙陀婆。
師敲禅床曰。
過這裡來。
問。
如何是見在學。
師以扇子旋轉示曰。
見麼。
僧無語。
問。
如何是正命食。
師以手撮而示之。
問。
如何是無表戒。
師曰。
待阇黎作俗即說。
問。
如何是聲色外相見一句。
師曰。
某甲未住香嚴時道在什麼處。
僧曰。
恁麼時亦不敢道有所在。
師曰。
如幻人心心所法。
僧問。
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
師曰。
萬機休罷。
千聖不攜。
疎山在衆作嘔聲曰。
是何言欤。
師問。
阿誰。
衆曰。
師叔。
師曰。
不諾老僧那。
疎山出曰。
是。
師曰。
汝莫道得。
曰。
道得。
師曰。
汝試道看。
曰。
若教某甲道。
須還師資禮始得。
師乃下座禮拜。
蹑前問。
疎山雲。
何不道肯重不得全。
師雲。
饒汝恁麼。
也須三十年倒屙。
設住山無柴燒近水無水吃。
分明記取。
後住疎山。
果如師記。
至二十七年病愈。
自雲。
香嚴師兄記我三十年倒屙。
今少三年。
每食畢以手抉而吐之。
以應前記。
僧問。
如何是聲前句。
師曰。
大德未問時即答。
僧問。
即是如何。
師曰。
即時問也。
僧曰。
如何是直截根源佛所印。
師抛下柱杖散手而去。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今年霜降早。
喬麥總不收。
問。
如何是西來。
師以手入懷。
出拳展開與之。
僧乃跪膝以兩手作受勢。
師曰。
是什麼。
僧無對。
問。
如何是道。
師曰。
枯木龍吟。
曰。
學人不會。
師曰。
髑髅裡眼睛。
一日謂衆曰。
如人在千赤懸崖。
口銜樹枝。
腳無所蹋。
手無所攀。
忽有人問如何是西來意。
若開口答即喪身失命。
若不答又違它所問。
當恁麼時且作麼生。
時有招上座出曰。
上樹時即不問。
未上樹時如何。
師笑而已。
寶昙曰。
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
悞将聞持佛。
佛何不自聞聞。
此文殊大士為慶喜言之也。
閑之多聞不逮慶喜。
而未聞道之失小大略同。
閑在百丈時方英妙之年。
問一答十問十答百。
雖燭照數計皆它人之珍也。
一旦業風吹上沩峤。
平生活計掃地俱空。
即奮然下洞庭曆襄漢。
蔔南陽遺地居焉。
山雲往來野鳥啁哳。
無複故時敗人意事。
自是饑餐渴飲。
全承渠力。
它日擊竹戛然作聲。
父母未生已前消息呈露。
於是稽首沩山而作偈雲。
一擊忘所知。
更不假修治之語。
自是如來禅祖師禅流布諸方矣。
如來禅阃内之事也。
祖師禅阃外之事也。
故曰。
阃以内。
天子制之。
阃以外。
将軍制之。
暮年上樹之機。
又非如來禅祖師禅之所牢籠也。
杭州徑山洪諲禅師 師初參雲岩。
機緣不契。
造沩山。
蒙滞頓釋。
自會昌沙汰以還。
鹹通六年為徑山第三祖。
僧問。
掩息如灰時如何。
師曰。
猶是時人功幹。
僧曰。
幹後如何。
師曰。
耕人田不種。
僧曰。
畢竟如何。
師曰。
禾熟不臨場。
僧問。
龍門不假風雷勢。
便透得者如何。
師曰。
猶是一品二品。
僧曰。
此既是階級。
向上事如何。
師曰。
吾不知汝有龍門。
僧問。
如霜如雪時如何。
師曰。
猶是污染。
曰。
不污染時如何。
師曰。
不全色。
許州全明上座曾問石霜一毫穿衆穴時如何。
石霜雲。
直須萬年後。
問。
萬年後如何。
石霜雲。
登科任汝登科。
拔萃任汝拔華。
後問師雲。
一豪穿衆穴時如何。
師曰。
光靴任汝光靴。
結果任汝結果。
僧問。
如何是長。
師雲。
千聖不能量。
問。
如何是短。
師雲。
蟭螟眼裡着不滿。
其僧不肯便去。
舉似石霜。
霜雲。
隻為太近實頭。
僧雲。
如何是長。
霜雲。
不屈曲。
雲。
如何是短。
霜雲。
雙六盤中不喝采。
佛日長老訪師問曰。
伏承長老獨化一方。
何以薦遊峰頂。
佛日曰。
朗月當空挂。
冰霜不自寒。
師曰。
莫便是長老家風否。
佛日曰。
峭峙萬重關。
於中含寶月。
師曰。
此猶是文言。
作麼生是長老家風。
曰。
今日賴遇佛日。
佛日卻問隐密。
全真時人知有道不得。
大省無辜時人知有道得。
於此二途猶是時人升降處。
未審長老親道自道如何道。
師曰。
我家道處無個道。
佛日曰。
如來路上無私曲。
便請玄音和一場。
師曰。
任汝二輪更互照。
碧潭雲外不相關。
佛日曰。
為報白頭無限衆。
此回年少莫歸鄉。
師曰。
老少同輪無向背。
我家玄路勿參差。
佛日曰。
一言定天下。
四句為誰留。
師曰。
汝言有三四。
我道其中一也無。
後得其子米嶺。
垂示曰。
莫過於此。
僧問。
未審是什麼物莫過於此。
米曰。
不出是。
其僧後問長慶。
為什麼不出是。
長慶雲。
汝拟喚作什麼。
寶昙曰。
機輪是不撥而自轉者也。
古人以虛空大地為機輪。
斡旋自在。
以金圈栗棘為機輪。
遊戲吐吞。
故機輪是運載學者至佛法大海之具。
是推毂迷流出生死道徑之具。
故機輪不可一日無也。
或曰。
如俱胝打地輩。
又安用機輪哉。
是殆不知二老機輪如幹将如镆铘。
其鋒不可當。
當者必死。
是此機輪也。
諲公向上關棙撥最初機輪。
如旋風如火輪。
不知當時死於其手者幾何人哉。
獨其子米嶺師有一語見於書已。
無諲之手難哉。
福州靈雲志勤禅師 師初在沩山。
因
但道老僧平日用不盡者。
寶昙曰。
東山五祖曰。
趙州禅隻在口唇皮子上。
正如世人嬉笑怒罵。
不涉思惟。
爾一句來。
我一句去。
大抵皆習氣也。
故菩薩有菩提心習氛。
趙州古佛也有勝義谛習氣。
此勝義谛中有五不可到。
方作沙彌時對南泉瑞像之問。
便能獅子咬人。
是謂種勝。
是一不可到。
求道之切。
師資發機。
如圓音所流。
與如來在時比丘得道無異。
是謂根勝。
是二不可到。
大事既辦。
無爾佛祖。
孰為王老師四顧躊蹰兩目如電。
是謂機勝。
是三不可到。
平居垂示則有曰此事的的。
沒量大人出這裡不得。
至庭前栢樹子。
又曰諸方難見易識。
我這裡易見難識。
又曰金佛不度爐。
木佛不度火。
泥佛不度水。
真佛内裡坐。
至佛即是煩惱。
煩惱即是佛。
又曰未有世界早有此性。
世界壞時此性不壞。
皆烹佛烹祖之手也。
又有機緣如古澗寒泉。
鎮州出大蘿蔔。
狗子無佛性。
吃茶去。
洗缽盂。
話皆煅生煅死之手也。
是謂道勝。
是四不可到。
不下禅床而接趙王。
是謂德勝。
是五不可到。
此五不可到。
古今所未有也。
佛法全盛之旦笃生斯人。
後世寝衰。
其塵垢秕糠将猶陶鑄佛祖。
況親見此老而與之同時也。
所獲讵可量哉。
衢州子湖岩利蹤禅師 師一日上堂雲。
子湖有一隻狗。
上取人頭。
中取人心。
下取人足。
拟議即喪身失命也。
僧問。
如何是子湖一隻狗。
師曰。
嗥嗥。
臨濟下有二僧到參。
方揭簾。
師曰。
看狗。
二僧回顧。
師歸方丈。
師與勝光和尚鋤園。
師蓦按镢頭回視勝光雲。
事即不無。
拟心即差。
光乃禮拜。
拟問。
師與一蹋便歸院。
有一尼到參。
師雲。
汝莫是劉鐵磨不。
尼曰。
不敢。
師曰。
左轉右轉。
尼曰。
和尚莫颠倒。
師便打。
師一日於中夜叫有賊。
衆皆驚走。
師到僧堂後架把住一僧叫雲。
維那捉得也。
捉得也。
僧曰。
不是某甲。
師曰。
是即是。
隻是汝不肯承當。
師有偈曰。
三十年來住子湖。
二時粥飯氣力粗。
每日上山三五轉。
問汝時人會也無。
寶昙曰。
東山五祖之門有南堂元靜師者。
遍參諸方無不投契。
聞五祖門風峭峙。
欲一過之。
遂經三年一日下語。
至子湖看狗處。
語稍遲鈍。
祖即戾轉面皮曰不是不是。
良久曰。
向子湖看狗處下得一轉語。
令子湖無唾咽。
老僧口乾便是。
你了當也。
大抵子湖殺人狗也。
東山活人獅子也。
聞子湖之狗已為膽喪。
不知聞東山師子其将如何。
莫年與勝光劉鐵磨輩葛藤。
不知是時此狗何在。
宣州刺史陸亘大夫 大夫見南泉乃問曰。
肇法師也甚奇怪。
解道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南泉指庭前花召之曰。
大夫。
時人見者一株花。
如夢相似。
大夫罔措。
後到問曰。
古人瓶中養一鵝。
鵝漸漸長大。
出瓶不得。
如今不得毀瓶。
不得損鵝。
和尚作麼生出得。
南泉召曰。
大夫。
陸應諾。
南曰。
出也。
從此開解。
即禮謝。
洎南泉入寂。
院主問曰。
大夫何不哭先師。
陸曰。
院主道得即哭。
院主無對。
寶昙曰。
謂三聖人之道一也。
是未出古今性理之域。
盡卻性理。
乃可造吾佛祖之宮。
佛祖雖曰同宮。
其實各夢。
莊周之言曰。
天地與我并生。
萬物與我為一。
是得老聃之道。
僧肇聖師也。
着書曰。
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雖取周語而能造極。
躐周數等矣。
陸亘儒者。
於肇公之言若有省焉。
一日謂泉曰。
肇法師也甚奇怪。
解道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愚謂非肇公奇怪。
寔亘之奇怪。
使世若無祖師。
則三聖人之道如是而止。
三家之見如是而極。
賴吾南泉裂開面門。
放出三目。
指庭前花謂陸亘曰。
大夫。
時人見此一株花。
如夢相似。
須是此老野狐精也。
三人之見。
譬如椽燭。
南泉猶一豆之火也。
得此火然後三人之見一點俱明。
自是南泉如白日之青天不較矣。
瓶鵝之問。
豈非最後見王老師者欤。
池州甘贽行者 行者一日入南泉設齋。
黃檗為首座。
行者請施财。
座曰。
财法二施等無差别。
甘贽曰。
恁麼道。
争消得某甲嚫。
便将出去。
須臾複入曰。
請施财。
座曰。
财法二施等無差别。
甘乃行嚫。
又一日入寺設粥。
仍請南泉念誦。
泉乃白椎曰。
請大衆為狸奴白牯。
念摩诃般若波羅密多。
甘拂袖便出。
南泉粥後問典座。
行者在甚麼處。
座曰。
當時便去也。
泉便打破鍋子。
雪峰和尚來。
甘閉門召雲。
請和尚入。
雪峰隔籬掉衲衣過去。
甘開門便禮拜。
有住庵僧緣化什物。
甘曰。
有一問。
若道得即施。
乃書心字問。
是什麼字。
曰。
心字。
又問妻。
甚麼字。
妻曰。
心字。
甘曰。
某甲山妻亦合住庵。
其僧無對。
甘亦無施。
又問一僧。
甚麼處來。
曰。
沩山來。
甘曰。
曾有僧問沩山如何是西來意。
沩山舉拂子。
上座作麼生會沩山意。
曰。
借事明心。
附物顯理。
甘曰。
且歸沩山去好。
寶昙曰。
甘贽龐翁。
季孟間人也。
贽簡而峻。
翁辯而富。
觀其禮拜王老師。
則又烈如龐翁。
暨南泉打破粥鍋。
大似賊過後張弓也。
閉門而召雪嶺。
是用定龍蛇擒虎兕之機。
不是雪峰幾遭其手。
龍象蹴蹋。
非驢所堪。
其斯人之謂欤。
永泰靈湍禅師嗣法 五台山秘魔岩和尚 師常持一木叉。
每見僧來禮拜即叉卻頸曰。
那個魔魅教汝出家。
那個魔魅教汝行腳。
道得也叉下死。
道不得也叉下死。
速道速道。
學徒鮮有對得者。
一日霍山通和尚相訪。
才見便撺入懷裡。
師拊通背三下。
通起拍手曰。
師兄三千裡外賺我來。
三千裡外賺我來。
便回。
湖州祇林和尚 師每叱文殊普賢皆為精魅。
手持木劍自謂降魔。
才見僧來參便曰。
魔來也。
魔來也。
以木劍亂揮。
歸方丈。
如是十二年。
後置劍無言。
僧問。
十二年前為甚麼降魔。
師曰。
賊不打貧兒家。
十二年後為甚麼不降魔。
師曰。
賊不打貧兒家。
寶昙曰。
秘魔祇林昆弟也。
見荊州老湍。
湍見馬大師。
大師出弟子一百三十九人。
名字皆見於書。
而機緣可考者七十五人而已。
湍無機緣。
有二子為機緣。
以二子機緣則湍無佛法知見。
可知二老不負其師。
豈忍負學者也。
幽州盤山寶積禅師嗣法 鎮州普化和尚 師事盤山。
授以真訣而佯狂。
出言無度。
乃於城市冢間唯振一铎曰。
明頭來明頭打。
暗頭來暗頭打。
四方八面來旋風打。
虛空來連架打。
一日臨濟令僧捉住曰。
總不恁麼來時如何。
師托開曰。
來日大悲院裡有齋。
僧回舉似臨濟。
濟曰。
我從來疑着者漢。
自是凡見人無高下。
皆振铎一聲。
時号為普化。
或将铎就人耳邊振之。
或拊其背。
有回顧者即展手曰。
乞我一文錢。
非時遇食亦吃嘗。
莫入臨濟院吃生菜。
濟曰。
這漢大似一頭驢。
師便作驢鳴。
濟謂直歲曰。
細抹草料着。
師曰。
少室不識金陵。
又再來曰。
臨濟一隻眼。
到處為人開。
師見馬步使出喝道。
師亦喝道。
作相撲勢。
馬步使令人打五棒。
師曰。
似即似。
是即不是。
師嘗於阛阓間搖铎而唱。
覓個去處不可得。
時道吾遇之。
把住問曰。
汝拟去甚麼處。
師曰。
汝從甚麼處來。
吾無語。
師掣手便去。
臨濟一日與河陽木塔二長老在僧堂前坐。
正說其每日在街市掣風颠。
知他是凡是聖。
師忽入來。
濟便問。
汝是凡是聖。
師曰。
汝道我是凡是聖。
濟便喝。
師以手指曰。
河陽新婦子。
木塔老婆禅。
臨濟小厮兒。
卻具一隻眼。
濟曰。
賊。
師曰。
賊。
賊。
便出去。
寶昙曰。
此老在先師會裡時已有此樣。
始終入過量境界。
世人烏得而知之。
唯臨濟知之。
如雲龍相從。
風虎相依。
堂前驢鳴兩度叫賊。
是用大悲院裡時節也。
至遊戲聚落。
不妨成就逝多國土。
攝取同行衆生。
如世尊言。
唯除命終。
陰有遺付。
此老殆不孤此囑也。
如寒山子拾得豐幹輩。
皆知其為西方聖人。
獨普化不知其自何方而來。
保持密因不肯輕洩。
此又一重身語秘密也。
歸宗常禅師嗣法 新羅大茅和尚 師一日上堂雲。
欲識諸佛師。
向無明心内識取。
欲識常住不凋性。
向萬物遷變處識取。
僧問。
如何是大茅境。
師曰。
不露鋒。
僧曰。
為甚麼不露鋒。
師曰。
無當者。
寶昙曰。
非謂無明心内别有諸佛師。
萬木遷變處别有常住不凋性。
但得無明心破。
則諸佛師自在其中。
見得萬木遷變處分明。
則常住不凋性亦在裡許。
恁麼說話。
喚作死馬醫。
五台智通禅師 師自稱大禅佛。
初在歸宗會下。
忽一夜連叫曰。
我大悟也。
衆駭之。
明日歸宗上堂。
衆方集。
宗曰。
昨夜大悟底僧出來。
師出曰某甲。
宗曰。
汝見甚麼道理便言大悟。
試說看。
師曰。
師姑元是女人作。
宗異之。
師便辭去。
宗門送。
與提笠子。
師接得笠子。
戴頭上便行。
不回顧。
後居台山法華寺。
臨終曰。
舉手攀南鬥。
回身倚北辰。
出頭天外看。
誰是我般人。
寶昙曰。
智通半夜獲賊。
無人究竟。
直得歸宗黎明勘證。
然後并贓獲之。
所謂架上青氈。
吾家舊物。
何為反堕賊手。
乃知今日之賊。
昔日先民也。
何以言之。
舉手攀南鬥。
回身倚北辰。
此豈流俗所能至哉。
學者亦有識賊而不能獲賊。
有能獲賊而又非正賊。
直似智通慶快一回方稱平生。
前沩山靈佑禅師嗣法 袁州仰山慧寂禅師 師初參沩山。
遂升堂奧。
佑問曰。
汝是有主沙彌。
無主沙彌。
師曰。
有主。
佑曰。
在甚麼處。
師從西過東立。
佑器之。
垂示。
師問曰。
如何是真佛住處。
佑曰。
以思無思之妙。
返思靈焰之無窮。
思盡還源。
性相常住。
事理不二。
直佛如如。
師於言下頓悟。
後參岩頭。
頭舉起拂子。
師展坐具。
頭拈起拂子置背後。
師将坐具搭肩上而出。
頭雲。
我不肯汝放。
隻肯汝收。
又參石室。
問曰。
佛與道相去幾何。
室曰。
道如展手。
佛似握拳。
乃辭室。
門送召雲。
子莫一向去。
已後卻來我邊。
韋宙就沩山請一偈。
山雲。
觌面相呈猶是鈍漢。
豈況形於紙筆。
乃就師請。
師於紙上畫圓相。
注雲。
思而知之。
落第二頭。
不思而知。
落第三首。
一日随沩山開田。
問曰。
這頭得恁麼低。
那頭得恁麼高。
佑曰。
水能平物。
但以水平。
師曰。
水也無憑。
和尚但高處高平。
低處低平。
佑然之。
有施主送絹至。
師問曰。
和尚受施主如是供養。
将何報答。
佑敲禅床示之。
師曰。
何得将衆人物作自己用。
佑忽問師甚麼處來。
師曰。
田中來。
佑曰。
田中多少人。
師插鍬而立。
佑曰。
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
師舉鍬而去。
師牧牛時。
首座問。
百億毛頭獅子現。
師不答。
歸侍立。
首座上問訊。
師舉前話問雲。
适來道百億毛頭獅子現。
豈不首座語。
曰。
是。
師曰。
正當現時。
毛前現。
毛後現。
首座曰。
現時不說前後。
師乃出。
佑曰。
獅子腰折也。
師與沩山行次。
烏銜一紅柿堕前。
沩山将與師。
師接得以水洗了卻與沩山。
山曰。
子什麼處得來。
師曰。
此是和尚道德所感。
沩山曰。
汝也不得空然。
即分半與之。
師後住仰山。
上堂雲。
汝等諸人各回光返顧。
莫記吾言。
汝無始劫來背明投暗。
妄想根深。
卒難頓拔。
所以假設方便奪汝粗識。
如将黃葉止小兒啼。
有什麼是處。
亦如人将百種貨物與金寶作一鋪貨賣。
秖拟輕重來機。
所以道石頭是真金鋪。
我這裡是雜貨鋪。
有人來覓鼠糞。
我亦拈與它。
來覓真金。
我亦拈與它。
時有僧問。
鼠糞即不要。
請和尚真金。
師雲。
齧镞拟開口。
驢年亦不會。
僧無對。
師雲。
索喚則有交易。
不索喚則無。
我若說禅宗。
身邊要一人相伴亦無。
豈況有五百七百衆耶。
我若東說西說。
則争頭向前采拾。
如将空拳诳小兒都無實處。
我今分明向汝說聖邊事。
且莫将心湊泊。
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
不要三明六通。
何以故。
此是聖末邊事。
如今且要識心達本。
但得其本不愁其末。
他時後日自具去在。
若未得本。
縱饒将情學他亦不得。
汝豈不聞沩山和尚雲。
凡聖情盡體露真常。
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因歸沩山省觐。
佑問曰。
子稱善知識。
争辨得諸方來者知有不知有。
有師承無師承。
是義學是玄學。
子試說看。
師曰。
慧寂有驗處。
但見諸方僧來便豎起拂子問伊。
諸方還說這個不說。
又雲。
這個且置。
諸方老宿意作麼生。
佑歎曰。
此是從上宗門中爪牙。
佑問。
大地衆生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子作麼生知得它有之與無。
師曰。
慧寂有驗處。
時有一僧從面前過。
師召之曰阇黎。
其僧回首。
師曰。
和尚。
這個便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佑曰。
此是獅子一滴乳。
迸散六斛驢乳。
僧問。
法身還解說法也無。
師曰。
我說不得。
别有一人說得。
僧曰。
說得底人在甚麼處。
師推出枕子。
沩山聞雲。
寂子用劍上事。
師一日從沩山法堂前過。
沩山見曰。
若是百丈先師子。
須吃痛棒始得。
寶昙曰。
宗通說通真佛祖位中事。
沩仰父子親執一臂而至此已。
複欲左提右挈而超佛祖之外。
豈不偉哉。
雖然亦當論天資剛建純粹之何如。
自古粹能保家。
剛能破家。
是理之必然也。
德山臨濟乃破家之子。
沩仰父子真保家之兒。
保則不免骎骎而入於微。
破則然後能有所建立。
此勢之必然也。
仰山一日自沩山法堂前過。
沩曰。
若是百丈先師子。
須吃痛棒甚矣。
似吾德山臨濟及其父子。
相與窮诘則又複返其宗。
究其平生奔轶絕塵。
如田中插鍬。
推出枕子。
是皆用劍刃上事。
餘皆不出信位人位中也。
寂據師位。
歸觐其師。
父子辯論。
善知識為人端倪。
有從上宗門中爪牙。
師子一滴乳之旨。
亦萬世不拔之論也。
父之愛子。
自幼稚而至成立。
锺愛之心未嘗斯須或忘。
至是則可使保家。
雖瞑目無憾矣。
愚有所感激。
故於沩仰父子而發之雲。
鄧州香嚴智閑禅師 師初參沩山。
佑禅師欲發其智光遂謂曰。
吾不問汝平生學解及冊子上記得者。
汝未出胞胎未辨東西時本分事。
試道一句來。
吾要記汝。
師懵然無對。
沉吟久之進數語陳其見解。
佑皆不許。
師曰卻請和尚為說。
佑曰。
吾說得是吾見解。
於汝眼目何有益乎。
師遂歸堂徧撿所集無一句可将對。
乃自歎曰。
畫餅不可充饑。
於是盡焚之曰。
此生不學佛法也。
且作個長行粥飯僧。
免役心神。
遂泣辭沩山。
抵南陽忠國師遺迹憩焉。
一日因山中芟除草木。
以瓦礫擊竹作聲。
俄失笑間廓然自省遽歸。
沐浴焚香遙禮沩山贊雲。
和尚大悲恩逾父母。
當時若與我說卻。
何有今日事也。
乃述偈曰。
一擊忘所知。
更不假修治。
處處無蹤迹。
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
鹹言上上機。
後住香嚴。
上堂雲。
道由悟達。
不在言語。
況見密密堂堂曾無間隔。
不勞心意。
暫爾回光。
日用全功。
迷徒自背。
有問。
如何是香嚴境。
師曰。
花木不滋。
問。
如何是仙陀婆。
師敲禅床曰。
過這裡來。
問。
如何是見在學。
師以扇子旋轉示曰。
見麼。
僧無語。
問。
如何是正命食。
師以手撮而示之。
問。
如何是無表戒。
師曰。
待阇黎作俗即說。
問。
如何是聲色外相見一句。
師曰。
某甲未住香嚴時道在什麼處。
僧曰。
恁麼時亦不敢道有所在。
師曰。
如幻人心心所法。
僧問。
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
師曰。
萬機休罷。
千聖不攜。
疎山在衆作嘔聲曰。
是何言欤。
師問。
阿誰。
衆曰。
師叔。
師曰。
不諾老僧那。
疎山出曰。
是。
師曰。
汝莫道得。
曰。
道得。
師曰。
汝試道看。
曰。
若教某甲道。
須還師資禮始得。
師乃下座禮拜。
蹑前問。
疎山雲。
何不道肯重不得全。
師雲。
饒汝恁麼。
也須三十年倒屙。
設住山無柴燒近水無水吃。
分明記取。
後住疎山。
果如師記。
至二十七年病愈。
自雲。
香嚴師兄記我三十年倒屙。
今少三年。
每食畢以手抉而吐之。
以應前記。
僧問。
如何是聲前句。
師曰。
大德未問時即答。
僧問。
即是如何。
師曰。
即時問也。
僧曰。
如何是直截根源佛所印。
師抛下柱杖散手而去。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今年霜降早。
喬麥總不收。
問。
如何是西來。
師以手入懷。
出拳展開與之。
僧乃跪膝以兩手作受勢。
師曰。
是什麼。
僧無對。
問。
如何是道。
師曰。
枯木龍吟。
曰。
學人不會。
師曰。
髑髅裡眼睛。
一日謂衆曰。
如人在千赤懸崖。
口銜樹枝。
腳無所蹋。
手無所攀。
忽有人問如何是西來意。
若開口答即喪身失命。
若不答又違它所問。
當恁麼時且作麼生。
時有招上座出曰。
上樹時即不問。
未上樹時如何。
師笑而已。
寶昙曰。
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
悞将聞持佛。
佛何不自聞聞。
此文殊大士為慶喜言之也。
閑之多聞不逮慶喜。
而未聞道之失小大略同。
閑在百丈時方英妙之年。
問一答十問十答百。
雖燭照數計皆它人之珍也。
一旦業風吹上沩峤。
平生活計掃地俱空。
即奮然下洞庭曆襄漢。
蔔南陽遺地居焉。
山雲往來野鳥啁哳。
無複故時敗人意事。
自是饑餐渴飲。
全承渠力。
它日擊竹戛然作聲。
父母未生已前消息呈露。
於是稽首沩山而作偈雲。
一擊忘所知。
更不假修治之語。
自是如來禅祖師禅流布諸方矣。
如來禅阃内之事也。
祖師禅阃外之事也。
故曰。
阃以内。
天子制之。
阃以外。
将軍制之。
暮年上樹之機。
又非如來禅祖師禅之所牢籠也。
杭州徑山洪諲禅師 師初參雲岩。
機緣不契。
造沩山。
蒙滞頓釋。
自會昌沙汰以還。
鹹通六年為徑山第三祖。
僧問。
掩息如灰時如何。
師曰。
猶是時人功幹。
僧曰。
幹後如何。
師曰。
耕人田不種。
僧曰。
畢竟如何。
師曰。
禾熟不臨場。
僧問。
龍門不假風雷勢。
便透得者如何。
師曰。
猶是一品二品。
僧曰。
此既是階級。
向上事如何。
師曰。
吾不知汝有龍門。
僧問。
如霜如雪時如何。
師曰。
猶是污染。
曰。
不污染時如何。
師曰。
不全色。
許州全明上座曾問石霜一毫穿衆穴時如何。
石霜雲。
直須萬年後。
問。
萬年後如何。
石霜雲。
登科任汝登科。
拔萃任汝拔華。
後問師雲。
一豪穿衆穴時如何。
師曰。
光靴任汝光靴。
結果任汝結果。
僧問。
如何是長。
師雲。
千聖不能量。
問。
如何是短。
師雲。
蟭螟眼裡着不滿。
其僧不肯便去。
舉似石霜。
霜雲。
隻為太近實頭。
僧雲。
如何是長。
霜雲。
不屈曲。
雲。
如何是短。
霜雲。
雙六盤中不喝采。
佛日長老訪師問曰。
伏承長老獨化一方。
何以薦遊峰頂。
佛日曰。
朗月當空挂。
冰霜不自寒。
師曰。
莫便是長老家風否。
佛日曰。
峭峙萬重關。
於中含寶月。
師曰。
此猶是文言。
作麼生是長老家風。
曰。
今日賴遇佛日。
佛日卻問隐密。
全真時人知有道不得。
大省無辜時人知有道得。
於此二途猶是時人升降處。
未審長老親道自道如何道。
師曰。
我家道處無個道。
佛日曰。
如來路上無私曲。
便請玄音和一場。
師曰。
任汝二輪更互照。
碧潭雲外不相關。
佛日曰。
為報白頭無限衆。
此回年少莫歸鄉。
師曰。
老少同輪無向背。
我家玄路勿參差。
佛日曰。
一言定天下。
四句為誰留。
師曰。
汝言有三四。
我道其中一也無。
後得其子米嶺。
垂示曰。
莫過於此。
僧問。
未審是什麼物莫過於此。
米曰。
不出是。
其僧後問長慶。
為什麼不出是。
長慶雲。
汝拟喚作什麼。
寶昙曰。
機輪是不撥而自轉者也。
古人以虛空大地為機輪。
斡旋自在。
以金圈栗棘為機輪。
遊戲吐吞。
故機輪是運載學者至佛法大海之具。
是推毂迷流出生死道徑之具。
故機輪不可一日無也。
或曰。
如俱胝打地輩。
又安用機輪哉。
是殆不知二老機輪如幹将如镆铘。
其鋒不可當。
當者必死。
是此機輪也。
諲公向上關棙撥最初機輪。
如旋風如火輪。
不知當時死於其手者幾何人哉。
獨其子米嶺師有一語見於書已。
無諲之手難哉。
福州靈雲志勤禅師 師初在沩山。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