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藏中卷

關燈
坐具。

    師作倒勢。

    濟又打一坐具。

    師雲。

    今日不着便遂歸方丈。

     寶昙曰。

    金牛之機如順風縱燎。

    人多見少利而忘大事。

    故無一人得入其門。

    不知既入其門。

    主人善後之計為如何也。

    當時恨無踞虎頭收虎尾者。

    與之角力。

    使金牛之機獨脫於大方。

    如秦人之金。

    田單之火。

    猶得竦動後世。

     忻州打地禅師 師自江西領旨。

    自晦其名。

    凡學者緻問。

    唯以棒打地示之。

    時謂之打地和尚。

    一日被僧藏卻棒。

    然後問。

    師但張其口。

    僧問門人曰。

    隻如和尚每有人問便打地。

    意旨如何。

    門人即於竈底取一片柴擲釜中。

     寶昙曰。

    蓦地一棒如迅雷之霹靂。

    雷無心於擊抟而有慊者适遭之。

    故雷得以肆其威。

    打地殆類此也。

    方佛法全盛之旦。

    諸方浩浩談禅。

    不無恩怨爾。

    汝於其間我甯負。

    吾不忍負人也。

    擊電之機不容掩耳。

    一時弟子輩亦小黠大癡也。

     潭州華林善覺禅師 師常持錫夜出林麓間。

    七步一振錫。

    一稱觀音名号。

    夾山善會到庵問曰。

    近聞和尚念觀音是否。

    師曰。

    然。

    會雲。

    騎卻頭如何。

    師雲。

    出頭從汝騎。

    不出頭騎甚麼。

    僧來參。

    方展坐具。

    師曰。

    緩緩。

    僧雲。

    和尚見什麼。

    師曰。

    可惜許磕破锺摟。

    其僧從此悟入。

    一日觀察使裴休訪之。

    問曰。

    師還有侍者否。

    師曰。

    有一兩個。

    裴曰。

    在什麼處。

    師乃喚大空小空。

    時二虎自庵後而出。

    裴睹之驚悸。

    師語之曰。

    有客且去。

    二虎哮吼而去。

    裴問曰。

    師作何行業感得如此。

    師良久曰。

    會麼。

    曰。

    不會。

    師曰。

    山僧常念觀音。

     寶昙曰。

    此老夜裡栴檀。

    日中牛糞。

    雖虎狼亦從風而靡。

    況於人乎。

    夾山直欲騎虎頭。

    而其僧便解探虎穴。

    所謂念彼觀音力。

    還着於本人之明驗也。

     袁州楊歧山甄叔禅師 師示衆曰。

    群靈一源假名為佛。

    體竭形消而不滅。

    金流樸散而常存。

    性海無風金波自湧。

    心靈絕待萬像齊照。

    體斯理者不言而徧曆沙界。

    不用而功益玄化。

    如何背覺反合塵勞。

    於陰界中妄自囚執。

    師始登茲山宴處。

    以至成院聚徒。

    演法四十餘年。

     寶昙曰。

    性海無風金波自湧。

    心靈絕待萬像齊照。

    此文殊普賢大人境界。

    甄叔何自得之。

    蓋大寂之門。

    雖文殊普賢亦與列下。

    甄叔敏手也。

    何自容之。

    今人不見古人利病安在。

     洪州水潦禅師 師初參馬祖。

    問如何是西來的的大意。

    祖攔[離-蹂+月]與一踏蹋倒。

    起來撫掌呵呵大笑雲。

    也太奇。

    也太奇。

    百千三昧無量妙義。

    隻向一毛頭上識得根源去。

    便禮拜。

    師住後嘗告衆曰。

    自從一吃馬師蹋。

    直至如今笑不休。

    有僧來參。

    作一圓相。

    以手撮向師身上。

    師乃三撥。

    亦作一圓相。

    卻指其僧。

    僧便禮拜。

    師打雲。

    這虛頭漢。

    僧又問曰。

    如何是沙門行。

    師雲。

    動即影現。

    覺即冰生。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乃撫掌呵呵大笑。

    凡接人大約如此。

     寶昙曰。

    古人箭不虛發。

    雖一豪之力不肯輕用。

    況百解之力哉。

    故其發時無不中之理。

    中時無不斃之道。

    馬祖蹋倒水潦。

    是此百斛之力也。

    水潦起來呵呵大笑曰。

    百千法門無量妙義。

    隻向一豪頭上識得根源去。

    便自顯其百斛之力也。

    後來示衆但雲。

    自從一吃馬師蹋。

    直至如今笑不休。

    是此箭卻欲着人也。

    不知末上一交。

    畢竟何時拔本。

     浮杯禅師 師因淩行婆來作禮問曰。

    盡力道不得底句。

    分付阿誰。

    師曰。

    浮杯無剩語。

    婆曰。

    未到浮杯不妨疑着。

    師曰。

    别有長處不妨拈出。

    婆斂手哭雲。

    蒼天中更添冤苦。

    師無語。

    婆雲。

    語不知偏正。

    理不識倒邪。

    為人即禍生。

    後僧舉似南泉。

    泉雲。

    苦哉浮杯。

    被這老婆摧折一上。

    婆聞。

    哭雲。

    王老師猶少機關在。

    時有幽州澄一禅客。

    乃問婆曰。

    南泉為什麼少機關。

    婆哭雲。

    可悲可痛。

    澄一罔措。

    婆問雲。

    會麼。

    澄一合掌而立。

    婆雲。

    伎死禅和如麻似粟。

    後澄一舉似趙州。

    州雲。

    我若見這臭老婆。

    問教口啞。

    澄一雲。

    未審和尚作麼生問他。

    州便打。

    澄一雲。

    為什麼卻打某甲。

    州雲。

    似者伎死禅和。

    不打更待何時。

    婆聞卻雲。

    趙州合吃婆手中棒。

    州聞哭雲。

    可悲可痛。

    婆聞乃歎雲。

    趙州眼光。

    爍破四天下。

    州令人去問雲。

    如何是趙州眼。

    婆乃豎起拳。

    州聞乃作頌送雲。

    當機觌面提。

    觌面當機疾。

    報你淩行婆。

    哭聲何得失。

    婆答雲。

    哭聲師已曉。

    已曉複誰知。

    當時摩竭國。

    幾喪目前機。

     寶昙曰。

    淩行婆不知幾生善知識。

    向來宗乘中亦有女子烈丈夫。

    未可與斯人并轍。

    淨杯一轉語遂為古今戰略。

    王老師是坐籌帷幄者。

    婆與趙州可謂騎射絕倫。

    澄一通身是箭。

    可憐方郝翁挽弓。

    而淩媪箭發。

    身橫馬轉而兩箭相值。

    及其勘證各有私識。

    旁觀者為之失色。

    古有娘子軍。

    非老師宿将不足以當之。

    淩行婆出處始終不見於書。

    唯浮杯一轉語。

    僅能載此。

    恨不多見。

     潭州龍山禅師(亦名隐山) 師問僧什麼處來。

    僧雲。

    老宿處來。

    師雲。

    老宿有何言句。

    僧雲。

    說即千句萬句。

    不說即一字也無。

    師曰。

    恁麼即繩子放卵。

    僧禮拜。

    師便打。

    洞山與密師伯行腳時迷路到山。

    師問。

    此山無路。

    阇黎向什麼處來。

    山雲。

    和尚從何而入。

    師曰。

    我不雲水。

    山雲。

    和尚住此山多少時。

    師曰。

    春秋不涉。

    山雲。

    和尚先住。

    此山先住。

    師曰。

    不知。

    山雲。

    為甚不知。

    師曰。

    我不為人天來。

    山雲。

    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

    師曰。

    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

    直至如今無消息。

    山卻問。

    何如是賓中主。

    師雲。

    長年不出戶。

    山問。

    如何是主中賓。

    師曰。

    青山覆白雲。

    山問。

    賓主相去幾何。

    師曰。

    長江水上波。

    山問。

    賓主相見有何言說。

    師曰。

    清風拂明月。

    師有頌雲。

    三間茆屋從來住。

    一道神光萬境閑。

    莫把是非來辨我。

    浮生阱鑿不相關。

     寶昙曰。

    譬如行客投寄旅亭。

    若實主人自無攸往。

    釋迦老子時已有客主之論矣。

    而洞山首發其端。

    不知其自[離-蹂+月]襟流出邪。

    抑祖述祗園邪。

    豈古人亦有此旨而未見於書也。

    曾未見之旨。

    而龍山對之。

    不疑異時山林有此道人。

    不因洞山則與草木俱腐。

    後世不複聞此不思議之旨。

    賓主之設。

    實以勘證學者。

    洞山嘗謂僧曰。

    汝賓中主尚未會。

    況主中主邪。

    後世學者有如龍山泥牛沒海之時。

    則賓主之機不須更問人也。

     襄州龐蘊居士 居士初谒石頭和尚。

    忘言會旨後與丹霞為友。

    一日石頭問曰。

    子自見老僧來。

    日用事作麼生。

    士曰。

    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

    複呈一偈雲。

    日用事無别。

    唯吾事偶諧。

    頭頭非取舍。

    處處勿張乖。

    朱紫誰為号。

    青山絕點埃。

    神通并妙用。

    運水及搬柴。

    石頭然之曰。

    子以缁邪素邪。

    士曰。

    願從所慕。

    遂不剃染。

    至江西參馬祖。

    問曰。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祖雲。

    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

    即向汝道。

    居士於言下領旨。

    乃留參承經涉二載。

    問祖曰。

    不昧本來人。

    請師高着眼。

    祖直下觑。

    士雲。

    一種沒弦琴。

    唯師彈得妙。

    祖直上觑。

    士乃作禮。

    祖歸方丈。

    士随之雲。

    弄巧成拙。

    居士一日向丹霞前叉手立。

    少時出去。

    霞不顧。

    士卻來坐。

    霞乃向居士前叉手立。

    少時便入方丈。

    士曰。

    汝入我出。

    未有事在。

    霞雲。

    者老翁出出入入。

    有甚了期。

    士曰。

    略無些子慈心。

    霞雲。

    引得這漢到這田地。

    士雲。

    把什麼引。

    霞乃拈起居士幞頭雲。

    卻似個老師僧。

    士卻拈幞頭安霞頭上雲。

    一似個少年俗人。

    霞應諾三聲。

    士曰。

    猶有些子氣息在。

    霞乃抛下幞頭雲。

    大似個烏紗巾。

    士應諾三聲。

    霞雲。

    昔日氣息争忘得。

    士彈指三下曰。

    動天動地。

    居士因辭藥山。

    山命十人禅客相送。

    至門首。

    士乃指空中雪雲。

    好雪片片不落别處。

    時有全禅客雲。

    落在什麼處。

    居士遂與一掌。

    全雲。

    居士也不得草草。

    士曰。

    恁麼稱禅客。

    閻羅老子未放你在。

    全雲。

    居士作麼生。

    士又與一掌雲。

    眼見如盲。

    口說如啞。

    士一日見丹霞來。

    遂不語亦不起。

    霞乃拈起手中拂子。

    士便拈起錘子。

    霞雲。

    隻恁麼。

    别更有在。

    士曰。

    此回見兄。

    不似於前。

    霞雲。

    不妨減人聲價。

    士曰。

    本來要折倒汝一上。

    霞雲。

    恁麼則啞卻天然口也。

    士曰。

    汝啞卻本分。

    猶累我啞卻。

    霞乃擲卻拂子去。

    士曰。

    然阇黎。

    然阇黎。

    霞不顧。

    士曰。

    不唯患啞兼亦患聾。

    一日見大同濟禅師。

    乃拈起漉籬雲。

    大同師。

    濟不應。

    士曰。

    石頭一宗到師處冰消瓦解。

    濟雲。

    不得龐翁舉。

    灼然如此。

    士抛下漉籬雲。

    甯知不直一文錢。

    濟雲。

    雖不直一錢。

    欠它又争得。

    士作舞而去。

    濟提起漉籬雲。

    居士。

    士回首。

    濟作舞而去。

    士拊掌雲。

    歸去來歸去來。

    居士又一日因丹霞才見便作走勢。

    士曰。

    猶是抛身勢。

    作麼生是嚬呻勢。

    霞便坐。

    士向前。

    以主扙畫一個七字。

    霞遂於下畫個一字。

    士曰。

    因七見一。

    見一忘七。

    霞便起。

    士曰。

    更坐少時。

    猶有第二句在。

    霞雲。

    向者裡着語得麼。

    士哭出去。

    凡所至處。

    與老宿往複問答。

    随機應響。

    非格量軌轍之可拘也。

     寶昙曰。

    居士見石頭固已氣分相投矣。

    卻将石頭處所得氣分。

    并為一問以問馬師。

    不消馬師謦欬一聲。

    當下冰消瓦解。

    自此父子夫婦窮亦快活也。

    沉錢一事古今所難。

    嘗謂今人要學龐翁勿學其餘。

    姑學其沉錢西江。

    鬻竹摝籬。

    亦可鞭策佛祖矣。

    自謂了事凡夫其信然與。

    粵自毗耶之有淨名。

    涅盤之有廣額。

    其間千有餘載寂寥無聞。

    至是則如優昙缽花時一現耳。

    彼上人者難為酬對。

    愚於龐翁亦雲。

    若靈照則七賢月上之。

    流一門而四佛出興。

    可謂希有也。

     百丈懷海禅師嗣法 潭州沩山靈佑禅師 師一日侍百丈次。

    丈問。

    誰。

    師曰。

    靈佑。

    丈雲。

    汝撥爐中有火否。

    師撥之無火。

    丈躬自深撥得粟火。

    舉以似師雲。

    你道無。

    者個聻。

    師忽然契悟。

    遂禮拜。

    陳其所解。

    丈雲。

    此乃暫時歧路耳。

    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至。

    如迷忽悟。

    如忘忽憶。

    方省己物不從它得。

    故祖師雲。

    悟了同未悟。

    無心亦無法。

    隻是無虛妄凡聖等心。

    本來心法元自具足。

    汝今既是。

    善自護持。

    師為典座。

    百丈因召入室。

    囑住沩山。

    上首憾之。

    丈雲。

    若對衆下得一轉語出格。

    當與住山。

    即指淨瓶問雲。

    不得喚作淨瓶。

    汝喚作什麼。

    桦林雲。

    不可喚作木揬也。

    丈不肯。

    乃問師。

    師踢倒淨瓶。

    百丈笑雲。

    第一座輸卻山子也。

    遂遣師往。

    是山峭絕敻無人煙。

    草食猿友後成梵宇。

    勑同慶寺。

    示衆曰。

    夫道人之心。

    質直無僞。

    無背無面。

    無詐妄心行。

    一切時中視聽尋常。

    更無委曲。

    亦不閉目塞耳。

    但情不附物。

    即得從上諸聖隻說濁邊過患。

    若無許多惡覺情見想習之事。

    譬如秋水澄渟清淨無為澹濘無礙。

    喚他作道人。

    亦名無事人。

    時有僧問。

    頓悟之人更有修否。

    若真悟得本。

    他自知時。

    修與不修是兩頭語。

    如今初心雖從緣得。

    一念頓悟自理。

    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

    須教渠淨除見業流識。

    即是修也。

    不道别有法教渠衆行趣向。

    從聞入理。

    聞理深妙。

    心自圓明。

    不居惑地。

    縱有百千妙義抑揚當時。

    此乃得坐披衣。

    自解作活計。

    以要言之。

    則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萬行門中不舍一法若也。

    單刀直入則凡聖情盡。

    體露真常理事不二。

    即如如佛。

    仰山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

    大好燈籠。

    山雲。

    莫隻這便是否。

    師曰。

    這個是什麼。

    山曰。

    大好燈籠。

    師曰。

    果然不識。

    一日師謂衆曰。

    如許多人。

    隻得大機不得大用。

    仰山舉此話問山下庵主雲。

    和尚恁麼道。

    意旨如何。

    主雲。

    更舉看。

    山拟舉。

    被庵主蹋倒。

    山歸舉似師。

    師大笑。

    一日火頭聞擊木魚。

    擲下火抄撫堂大笑。

    師雲。

    衆中也有恁麼人。

    喚來。

    問。

    作麼生。

    火頭雲。

    某甲不吃飯肚饑所以歡喜。

    師乃點頭。

    因普請摘茶次。

    師謂仰山曰。

    終日隻聞子聲不見子形。

    仰山撼茶樹。

    師曰。

    子隻得其用。

    不得其體。

    仰山雲。

    未審和尚如何。

    師良久。

    山雲。

    和尚隻得其體。

    不得其用。

    師曰。

    放子三十棒。

    師上堂。

    有僧出雲。

    請和尚為衆說法。

    師曰。

    我為汝得徹困也。

    僧禮拜。

    師謂仰山曰。

    寂子速道。

    莫入陰界。

    山雲。

    慧寂信亦不立。

    師曰。

    子信了不立。

    不信了不立。

    山雲。

    隻是慧寂。

    更信阿誰。

    師雲。

    若如此即是定性聲聞。

    山雲。

    佛亦不見。

    師一日問雲岩。

    聞汝久在藥山是否。

    岩雲。

    是。

    師曰。

    藥山大人相如何。

    岩雲。

    涅盤後有。

    師曰。

    涅盤後有作麼生。

    岩雲。

    水灑不着。

    雲岩卻問師。

    百丈大人相如何。

    師曰。

    巍巍堂堂。

    炜炜煌煌。

    聲前非聲。

    色後非色。

    蚊子上鐵牛。

    無汝下觜處。

    師問。

    仰山何處來。

    山雲。

    田中來。

    師曰。

    禾好刈也未。

    山雲。

    好刈也。

    師曰。

    作青見。

    作黃見。

    作不青不黃見。

    山雲。

    和尚背後是什麼。

    師曰。

    子還見麼。

    山拈起禾穗雲。

    和尚何曾問這個。

    師曰。

    此是鵝王擇乳。

    師見劉鐵磨來。

    師曰。

    老牸牛來也。

    磨雲。

    來日台山大會。

    和尚還去麼。

    師乃放身作卧勢。

    磨便出去。

    師因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豎起拂子。

    後僧見王常侍。

    侍問。

    沩山近日有何言句。

    僧舉前話。

    侍雲。

    彼中兄弟如何商量。

    僧雲。

    借色明心。

    附物顯理。

    侍雲。

    不是這個道理。

    上座快回山去好。

    某甲寄一書與和尚。

    僧得書便回。

    與師開。

    見中書二圓相。

    内寫日字。

    師曰。

    誰知千裡外有個知音。

    仰山侍次乃雲。

    雖然如此。

    也秖是個俗漢。

    師曰。

    子又作麼生。

    仰山卻畫一圓相。

    於中書個日字。

    以腳抹卻。

    師乃大笑。

    師嘗坐次見仰山從方丈前過。

    師曰。

    若是百丈先師子。

    須吃痛棒始得。

    仰雲。

    今事作麼生。

    師曰。

    合取兩片皮有分。

    仰雲。

    此恩難報。

    師曰。

    非子不才。

    老僧年邁。

    仰雲。

    即今親見百丈師翁。

    師曰。

    子向什麼向中見先師。

    仰雲。

    不道見。

    隻是無别。

    師曰。

    始終作家。

    師泥壁次李軍容來。

    具公裳至背後端簡而立。

    師回首見便側泥盤。

    作接泥勢。

    軍容便轉笏作進泥勢。

    師遂抛下泥盤與軍容歸方丈。

    示衆雲。

    老僧百年後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

    左脅書五字雲。

    沩山僧某甲。

    此時若喚作沩山僧。

    又是水牯牛。

    喚作水牯牛。

    又雲沩山僧。

    且道喚作什麼即得。

    師敷揚宗教不可以紀錄而盡。

     寶昙曰。

    沩仰一宗多論體用。

    體即百丈處所得火種是也。

    用即一生光明煥發是也。

    火以熱為體以明為用。

    火炙手可熱而不可把玩。

    火能化諸物而不為物所化。

    火能入諸火種而不為火種所攝。

    是故火之體即火之用。

    火之用即火之體。

    惟道亦然。

    道能火煩惱薪而不為薪所燼。

    能破無明暗夜而不為夜所奪。

    能灰分别諸劫而不為劫所遷。

    能燒惑習世間而不為世所變。

    道用若此。

    體亦如之。

    故沩山雲。

    夫道人之心質直無僞。

    此體也。

    道以靜為體。

    以動為用。

    動靜俱泯。

    體用兼收。

    火即道也。

    道即火也。

    又曰。

    從上諸聖隻說濁邊過患此。

    去火害者也。

    水能溺火。

    濕薪亦能賊火。

    甕盎灰沙之倫亦能覆火。

    火無如是之害則熾然光明未嘗蔽虧。

    是故謂之火光三昧。

    煩惱廢道。

    無明害道。

    分别惑習妨道。

    道無如是之害則常寂光熾然現前。

    謂之無事道人。

    縱有百千法門。

    無量妙義。

    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計。

    體用活法也。

    惟腳蹋實地方活。

    信位人位俱顯方活。

    得大機明大用方活。

    活與未活切須識取沩山。

     洪州黃檗希運禅師 師參百丈問曰。

    從上宗乘如何指示。

    百丈良久。

    師曰。

    不可教後人斷絕去也。

    百丈曰。

    将謂汝是個人。

    乃起入方丈。

    師曰。

    某甲特來。

    乃随後入。

    丈曰。

    若是則他後不得孤負吾。

    百丈問師。

    什麼處去來。

    師曰。

    大雄山下采菌子來。

    丈雲。

    還見大蟲麼。

    師便作虎聲。

    百丈拈斧作斫勢。

    師打百丈一掴。

    百丈唫吟而笑便歸。

    上堂謂衆曰。

    山下有一大蟲。

    汝等出入好看。

    老漢今日親遭一口。

    師在鹽官會下。

    大中帝為沙彌。

    師於佛殿禮拜。

    沙彌雲。

    不着佛求。

    不着法求。

    不着衆求。

    長老禮拜當何所求。

    師雲。

    不着佛求。

    不着法求。

    不着衆求。

    常禮如是事。

    沙彌雲。

    用禮何為。

    師便掌。

    沙彌雲。

    太粗生。

    師曰。

    這裡是什麼所在。

    說粗說細。

    随後又掌沙彌。

    便走。

    師寓洪州開元寺。

    裴相國入寺。

    見壁間畫像。

    乃問寺主。

    畫者是什麼。

    主雲。

    高僧。

    裴雲。

    形容在這裡。

    高僧在什麼處。

    主無對。

    裴雲。

    此間有禅僧否。

    主雲。

    有一人。

    裴遂訪之。

    乃舉前話問師。

    師召雲。

    裴休。

    休譍諾。

    師雲。

    高僧在什麼處。

    裴於言下有省。

    師示衆雲。

    汝等盡是噇酒糟漢。

    與麼行腳何處有。

    今日還知大唐國裡無禅師麼。

    時有僧出問。

    隻如諸方匡從領衆又作麼生。

    師雲。

    不道無禅。

    隻是無師。

    裴相國一日捧一尊佛跪師前曰。

    請師安名。

    師召雲。

    裴休。

    休應諾。

    師曰。

    與汝安名竟。

    裴禮拜。

    一日上詩一章。

    師接坐之乃問。

    會麼。

    裴雲。

    不會。

    師雲。

    不會卻較些子。

    若形於紙墨。

    何有吾宗。

    詩雲。

    自從大士傳心印。

    額有圓珠七尺身。

    挂錫十年栖蜀水。

    浮杯今日渡漳濱。

    一千龍象随高步。

    萬裡香花結勝因。

    願欲與師為弟子。

    不知将法付何人。

    師答雲。

    心如大海無邊際。

    口吐紅蓮養病身。

    雖有一雙窮相手。

    未曾祇揖等閑人。

     寶昙曰。

    大雄峰下一掴臨濟。

    三領端自三日耳聾。

    中來人徒見其疾風震雷而有臨濟睦州。

    而不見其先興大雲彌布七日。

    待諸衆生作務究竟然後降澍。

    而有心要法說也。

    又能一手揜盡河漢。

    思彼中下之機則布雷雨。

    兩楹詞曰。

    汝等盡是噇酒糟漢。

    恁麼行腳何處有。

    今日還知大唐國裡無禅師麼。

    不道無禅隻是無師。

    政如獅子一滴乳。

    迸散六斛驢乳。

    許可之際尤難其人。

    百丈之門乃有此兒。

    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

    景叔諸郎豚犬耳。

     杭州大慈寰中禅師 師結茅南嶽。

    因南泉至問如何是庵中主。

    師曰。

    蒼天蒼天。

    泉雲。

    蒼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師曰。

    會即便會。

    不會莫忉忉。

    泉便出。

    師後住大慈。

    示衆雲。

    山僧不解答話。

    隻是識病。

    時有僧出。

    師便歸方丈。

    師因掃地趙州來問。

    般若以何為體。

    師曰。

    般若以何為體。

    州大笑。

    明日見趙州卻問。

    般若以何為體。

    州置掃帚拊掌大笑。

    師歸方丈示衆雲。

    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赤。

    說得一赤不如行取一寸。

    洞山雲。

    說取行不得底。

    行取說不得底。

    雲居雲。

    行時無說路。

    說時無行路。

    不說不行時。

    合行什麼路。

    洛浦雲。

    行說俱到即本事無。

    行說俱不到即本事在。

    有僧辭。

    師問。

    什麼處去。

    僧雲。

    江西去。

    師雲。

    我勞汝一件事得否。

    僧雲。

    和尚有什麼事。

    師雲。

    将取老僧去。

    僧雲。

    更有過和尚者亦不将去。

    師便休。

    其僧舉到洞山。

    山雲。

    阇黎争合恁麼道。

    僧雲。

    和尚作麼生。

    洞山雲。

    得法眼。

    别雲。

    和尚若去。

    某甲提笠子。

     寶昙曰。

    老大慈通身是眼。

    許伊識病。

    不知佛祖出來亦是病否。

    竟日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枞然在前亦是病否。

    若總是病。

    又安用大慈眼。

    若謂非病。

    其如此僧病何。

    畢竟此僧與蠢動含靈其病為同為異。

     天台平田普岸禅師 師示衆雲。

    神光不昧萬古徽猷。

    入此門來莫存知解。

    有僧到參。

    師打一主杖。

    其僧近前把住主杖。

    師曰。

    老僧适來造次。

    僧卻打師一主杖。

    師曰。

    作家作家。

    僧禮拜。

    師把住曰。

    卻是阇黎造次。

    僧大笑。

    師曰。

    這個師僧今日大敗也。

    嘗訪茂源和尚。

    源才起迎。

    師近前把住雲。

    開口即失。

    閉口即喪。

    去此二塗。

    請師别道。

    源以手掩鼻。

    師放開雲。

    一步較易。

    兩步較難。

    源雲。

    着甚死急。

    師雲。

    若不是師。

    不免諸方撿點。

    師有偈雲。

    大道虛曠恒一真心。

    善惡莫思神清物表。

    随緣飲喙更有何事。

     寶昙曰。

    神光不昧萬古徽猷。

    入此門來莫存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