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藏中卷
關燈
小
中
大
江西道一禅師嗣法
毗陵芙蓉山大毓禅師
師因行食與龐居士。
士接食次。
師曰。
生心受施。
淨名早呵。
去此一機。
居士還甘不。
士雲。
當時善現。
豈不作家。
師曰。
非關他事。
士雲。
食到口邊被人奪卻。
師乃下食。
士雲。
不消一句。
又問。
馬大師着實為人處。
還分付吾師不。
師曰。
某甲尚未見他。
作麼知佗着實處。
士雲。
隻此見知也無讨處。
師曰。
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說。
士雲。
一向言說師又失宗。
若作兩向三向師還開得口不。
師曰。
直是開口不得可謂實也。
居士撫掌而出。
寶昙曰。
老龐機鋒不可觸者也。
其嘗所往來亦不過石頭馬祖。
二老之門數十人。
非目光射人未易輕合。
今見於芙蓉師者是其冠首。
夫道與機相即猶形影也。
雖時有長短大小不同。
道固自然而機豈不然也。
世亦有道富而機不相副者。
亦有機圓而道未充者。
唯道機相副心眼俱圓。
然後堪與龐公諸師為忘年交為同門友。
不然則提瓶挈水未必爾要也。
蒲州麻谷山寶徹禅師 師一日随馬祖行次。
問。
如何是大涅盤。
祖雲。
急。
師雲。
急個什麼。
祖雲。
看水。
師與丹霞遊山次。
見水中魚以手指之。
霞雲。
天然天然。
師至來日又問丹霞昨日事作麼生。
丹霞放身作卧勢。
師曰。
蒼天蒼天。
又與丹霞行至麻谷山。
師曰。
某甲向這裡住也。
霞雲。
住即且從。
還有那個也無。
師曰。
珍重。
有僧問雲。
十二分教某甲不疑。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乃起立。
以拄杖繞身一匝翹一足雲。
會麼。
僧無對。
師便打。
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嘿然。
耽源問十二面觀音是凡是聖。
師曰。
是聖。
耽源打師一掴。
師曰。
知你不到這個境界。
寶昙曰。
馬祖以鐵如意擊碎珊瑚之枝。
散落諸子之手。
自是而為陶朱猗頓之富者滿前矣。
看水之旨其有是哉。
與丹霞觀魚。
對僧祖意之問。
皆珊瑚枝枝撐着月底時節也。
至十二面觀音境界。
其亦鐵如意用事欤。
杭州鹽官鎮國海昌院齊安禅師 師因大寂行化於龔公山。
乃振錫而造焉。
師有奇相。
大寂一見便器之。
乃命入室密示正法。
僧問。
如何是本身盧舍那。
師雲。
與我過淨瓶來。
僧将淨瓶至。
師曰。
卻安舊處着。
僧複來問。
師曰。
古佛過去久矣。
師問座主而蘊何經論。
曰。
講華嚴經。
師曰。
華嚴經有幾種法界。
主雲。
略而言之有四。
廣說則重重無盡。
師舉拂子曰。
這個是第幾種法界中收。
主良久。
師曰。
思而知慮而解是鬼家活計。
日下孤燈果然失照。
僧問大梅。
如何是西來意。
大梅雲。
西來無意。
師聞乃雲。
一個棺材兩個死漢。
一日喚侍者将犀牛扇子來。
者雲。
破了也。
師曰。
扇子既破。
還我犀牛兒來。
者無對。
師一日謂衆曰。
虛空為鼓須彌為椎。
什麼人打得。
衆無對。
有法空禅師到。
師曰。
禅師到來。
貧道總未得作主人。
法空雲。
請和尚便作主人。
師曰。
今日夜也。
且歸本位安置。
明日卻來。
法空下去。
翌旦師令沙彌屈法空至。
師顧沙彌曰。
咄沙彌不了事。
教屈法空禅師。
卻屈得個守堂家人。
法空無語。
法聽院主來參。
師問。
汝是誰。
曰。
法聽。
師曰。
我不識汝。
聽無語。
寶昙曰。
鹽官老拳。
盤山鐵喙。
二老易地則皆然也。
鹽官擒縱得妙。
盤山博約适中。
合兩季而成一翁。
是為四海天馬駒也。
鹽官失卻古佛。
得個犀牛兒。
遂使虛空須彌亦成曲調。
當時不得王老師。
幾乎打破此鼓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師 師初參大寂。
問如何是佛。
寂曰。
即心是佛。
師即大悟。
唐貞元中居大梅時。
鹽官會下一僧入山。
因采主杖迷路至庵。
問曰。
和尚在此山多少時也。
師曰。
隻見四山青又黃。
又雲。
出山路向什麼處去。
師曰。
随流去。
僧歸說似鹽官。
官曰。
我在江西曾見一僧。
自後不知消息。
莫是此僧麼。
遂令僧去請師。
師有偈曰。
摧殘枯木倚寒林。
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
郢人那得苦追尋。
大寂聞師住山。
令一僧往問雲。
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
師雲。
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
我便向這裡住。
僧雲。
馬師今日佛法又别。
師雲。
作麼生。
僧雲。
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師雲。
這老漢惑亂人家男女未有了日在。
任汝非心非佛。
我自即心即佛。
其僧回舉似馬祖。
祖曰。
大梅梅子熟也。
龐居士訪師問曰。
久向大梅。
未審梅子熟也未。
師雲。
你向什麼處下口。
士雲。
百雜碎。
師展手雲。
還我核子來。
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雲。
蒲花柳絮竹針麻線。
夾山與定山同行言話次。
夾山雲。
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
定山雲。
生死中無佛即無生死。
二人往返不決。
上山參禮夾山。
便舉前話問師。
未審那個親。
師雲。
一親一踈。
夾山雲。
那個親。
師雲。
且去。
明日來。
夾山明日再上問。
師雲。
親者不問。
問者不親。
忽一日謂其徒曰。
來莫可拒。
去莫可追。
從容複聞鼯鼠聲。
師雲。
即此物。
非它物。
汝等諸人善自護持。
吾今逝矣。
寶昙曰。
得道而隐何如古人。
以艱難得之故以艱難守之。
至有避人如避仇。
避世如避秦者。
大梅曰。
剛被世人知住處。
更移茅舍入深居是也。
一旦扃鐍不密為人所知。
任汝非心非佛我隻即心之言。
雖江西馬祖自來亦未易覓其住處。
開示之要。
深得其師三昧。
蒲花柳絮竹針麻線。
大有跨竈之機。
最後聞鼯鼠聲。
真不負夾山定山之禱矣。
湖南東寺如會禅師 此折床會也。
自大寂去世。
常患門人以即心即佛之談誦憶不已。
且謂佛於何住。
而曰即心。
心如畫師。
而雲即佛。
一日示衆曰。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劍去久矣爾方刻舟。
而号東寺為禅窟焉。
相國崔公郡出為湖南觀察使。
見師問曰。
師以何得。
師曰。
見性得。
師方病眼。
公戲之曰。
既雲見性。
其奈眼何。
師曰。
見性非眼。
眼病何害。
公稽首謝之。
師問南泉近離甚處。
雲。
江西。
師雲。
将得馬師真來不。
泉雲。
隻這是。
師曰。
背後底[妳-女+口]。
泉無對。
崔公入寺見鳥雀糞于佛頭上。
乃問師曰。
鳥雀還有佛性也無。
師雲。
有。
崔雲。
因甚麼向佛頭上糞。
師曰。
是伊何不向鹞子頭上放。
仰山來參。
師雲。
已相見了。
更不用上來。
仰雲。
恁麼相見莫不當不。
師歸方丈閉卻門。
仰山歸舉似沩山。
沩山雲。
寂子是什麼心行。
仰山雲。
若不恁麼。
争識得它。
複有人問雲。
某甲拟請和尚開堂得不。
師曰。
待你将物裹石頭暖即得。
彼無語。
寶昙曰。
即心即佛之旨。
想見一時雷動風行。
雖無隙可乘無間得入。
譬之曹公飲鸩。
日慣一日不複殺人矣。
故諸師相與匡救之。
東寺曰。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隻此一語自然扶得。
馬師一時衲子。
如南泉如仰山。
皆在席下。
仰山稱東寺師叔若在某甲不緻寂寥。
時人指為折床會。
其道固塞乎天壤矣。
廬山歸宗寺智常禅師 師上堂雲。
從上古德不是無知解。
他高尚之士不同流。
今時不能自成自立。
虛度時光。
諸子莫錯用心。
無人替汝。
亦無汝用心處。
莫就佗覓。
從前隻是依他作解。
發言皆滞。
光不透脫。
隻為目前有物。
僧問。
如何是玄旨。
師曰。
去無汝用心處。
僧雲。
豈無方便門令學人得入。
師雲。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僧雲。
如何觀音妙智力。
師敲鼎蓋三下雲。
子還聞不。
僧雲。
聞。
師雲。
我何不聞。
僧無語。
師以棒趂下。
師嘗與南泉同行。
忽一日相别。
煎茶次南泉問雲。
從前與師兄商量語句。
彼此已知。
此去或有人問畢竟事。
作麼生答他。
師曰。
者一片地大好卓庵。
泉雲。
卓庵且置。
畢竟事作麼生。
師乃打卻茶铫便起。
泉雲。
師兄吃茶了。
普願未曾吃茶。
師雲。
作者個語話。
滴水也消不得。
有座主來參。
值師鋤草次。
忽見一條蛇。
師以鋤便镢。
主雲。
久向歸宗。
到來隻見個粗行沙門。
師雲。
你粗我粗。
主雲。
如何是粗。
師豎起鋤頭。
主雲。
如何是細。
師作斬蛇勢。
主雲。
恁麼則依而行之。
師雲。
依而行之則且置。
你什麼處見我斬蛇。
主無語。
江州刺史李渤問。
教中有言。
須彌納芥子渤即不疑。
芥子納須彌莫是妄譚不。
師曰。
人傳使君讀萬卷書是不。
李曰。
是。
師曰。
身如椰子大。
萬卷書向甚處着。
李俛首而已又問。
一大藏教明什麼邊事。
師舉拳示之曰。
會麼。
李雲。
不會。
師曰。
者措大。
拳頭也不識。
李雲。
請師指示。
師曰。
遇人即塗中受用。
不遇即世谛流布。
師以目有重瞳。
将藥手摩令俱赤。
寶昙曰。
歸宗斬蛇與對李萬卷須彌芥子之問。
真大寂之門文武韬略兼全者也。
南泉曰。
馬祖出八十四員善知識。
唯有歸宗較些子。
蓋其用處如風如火如鈎如錐。
有大敵如南泉。
方顯其機也。
論光不透脫之旨。
後世惟雲門知之。
謂法身有三種病二種光。
其論實本於斯也。
太史公曰。
舜重瞳子。
項羽亦重瞳子。
豈其苗裔者也。
厥後亦有赤眼重瞳子雲。
汾州無業禅師 師凡有學者緻問。
答曰。
莫妄想。
唐憲宗遣使征诏不赴。
穆宗即位。
命兩街僧錄靈阜等赍诏迎請。
曰此度恩旨不同常時。
願順天心不可言疾也。
師微笑曰。
貧道何德屢煩世主。
且請前行。
吾從别道來矣。
乃沐浴剃發。
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
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太虛同等不生不滅。
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
迷者不了而為境惑。
一為境惑流轉不窮。
汝等當知心性本自有之。
非因造作。
猶如金剛不可破壞。
一切諸法如景如響無有實者。
故經雲。
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常了一切空。
無一物當情。
是祖佛用心處。
汝等勤而行之。
言訖而逝。
寶昙曰。
無業奇厖。
福艾似馬祖。
聞道似南嶽。
真一代耆傑也。
古人治病之要。
先定其膏盲。
然後砭針以起九死。
所謂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馬師之接無業是也。
故其平生多示人曰莫妄想。
是其已試之藥。
猶恨老死不能萬全。
故口疏為萬金之方。
炮制之宜。
佐使之法。
無不畢具。
人能依此服餌。
不患不為無業人也。
豈複後世酸寒之患哉。
池州南泉普願禅師 師一日示衆雲。
道個如如早是變也。
今時師僧須向異類中行。
歸宗雲。
雖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報。
師雲。
孟八郎漢又恁麼去也。
師有時雲。
文殊普賢昨夜三更相打。
每人與二十棒趂出院也。
趙州出衆雲。
和尚棒教誰吃。
師雲。
王老師過在什麼處。
州乃作禮。
師一日至莊。
莊主乃預備。
師問莊主。
争知老僧來。
排辨如此。
莊主雲。
昨夜土地神報。
師雲。
王老師修行無力。
被鬼神觑見。
侍者便問。
和尚既是大善知識。
為甚被鬼神觑見。
師雲。
土地前更下一分飯。
示衆雲。
江西馬祖說即心即佛。
王老師不與麼。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麼道還有過麼。
趙州出衆禮拜了去。
有僧問州曰。
上座禮拜了去。
意作麼生。
師曰。
他卻領得老僧意。
師一日捧缽上堂。
黃檗在第一座坐。
見師不起。
師問曰。
長老甚麼年中行道。
檗雲。
威音王已前。
師曰。
猶是王老師師孫在下去。
師一日問黃檗。
黃金為城。
白銀為壁。
是甚麼人居止處。
檗雲。
是聖人居止處。
師曰。
更有一人居何國土。
黃檗叉手而立。
師曰。
道不得。
何不問王老師。
檗便問。
更有一人居何國土。
師曰。
可惜許。
又僧問師。
居丈室将何指南。
師曰。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師因東西兩堂争貓兒。
師乃提起貓兒雲。
道得即不斬。
道不得即斬卻。
皆無對。
師即斬之。
趙州自外歸。
師舉前話。
州乃脫草鞋戴頭上而出。
師曰。
子若在即殺得貓兒。
示衆雲。
王老師賣身去也。
還有人買麼。
時有僧出衆雲。
某甲買。
師雲。
不作貴。
不作賤。
你作麼生買。
僧無對。
師與歸宗麻谷同去參觀南陽國師。
師於路上畫一圓相雲。
道得即去。
歸宗便於圓相中坐。
麻谷作女人拜。
師雲。
恁麼則不去也。
歸宗雲。
是什麼心行。
師於是相喚回歸。
師上堂次。
陸大夫雲。
請和尚為衆說法。
師曰。
教老僧作麼生說。
陸雲。
和尚豈無方便。
師曰。
道他欠少個什麼。
陸雲。
為什麼有六道四生。
師曰。
老僧不教他。
又問。
弟子家中有一片石。
有時坐有時卧。
如今拟镌作佛還得不。
師曰。
得。
陸曰。
還不得麼。
師曰。
不得不得。
師雲。
佛九十日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時優填王思佛。
請目連運神通三轉。
攝天匠往彼。
欲雕佛像。
隻雕得三十一相。
為什麼梵音相雕不得。
院主便問。
如何是梵音相。
師雲。
賺殺人。
師示衆雲。
王老師自小養一頭水牯牛。
拟向溪東牧。
不免食它國王水草。
拟向溪西牧。
亦不免食它國王水草。
如今随分納些些總不見得。
陸大夫與師見人雙陸。
遂拈起骰子雲。
恁麼不恁麼。
隻與麼信彩去時如何。
師曰。
臭骨頭。
十八首座問。
師百年後向甚麼處去。
師雲。
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
座雲。
某甲随和尚去還得也無。
師雲。
汝若随我。
卻須銜一莖草來。
寶昙曰。
佛法至南泉所謂集大成者也。
凡人知有而身未到之地。
與雖身到而手不及之處。
皆疏剔振裂。
為物作則者焉。
然亦不為甚高不可知之論。
必告以其端。
異類中行則曰喚作如如早是變也。
今時師僧須向異類中行。
其言曉然易知。
其地則難到。
惟其父子兄弟然後克踐斯語。
歸宗趙州輩是也。
今傳燈獨載其對機語。
而示衆有缺。
愚恐後世學者不見其大全。
故取一二足之。
圓悟禅師有雲。
王老師真體道者也。
所言皆透脫。
無豪發知見解路。
隻貴人離見聞覺知。
自透本來底方得自由。
若着法報化便是依它。
無自由分。
是故發明盧行者不會佛法。
隻是體道。
所以得衣缽。
此皆過量人行履處。
千萬人中難得一個半個。
真藥石谛當。
真實無事行履處也。
斯言至哉。
五毫山鄧隐峰禅師 石頭刬草次。
師在左側叉手立。
石頭蜚刬子向師面前刬一株草。
師雲。
和尚隻刬得這個。
不刬得那個。
石頭提起刬子。
師接得乃作刬草勢。
石頭雲。
汝隻刬得這個。
不刬得那個。
師無語。
師一日推車次。
馬祖展腳在路上坐。
師雲。
請師收足。
祖雲已展不縮。
師雲。
已進不退。
乃推車碾捐袒腳。
祖歸法堂。
執斧子雲。
适來碾損老僧腳底出來。
師便出於祖前引頸。
祖乃置斧。
師到南泉睹衆僧參次。
南泉指淨瓶雲。
銅瓶是境。
鉼中有水。
不得動着境。
與老僧将水來。
師便拈淨鉼向南泉面前瀉。
南泉便休。
在襄州破威儀堂。
隻着襯衣於砧槌邊雲。
道得即不打。
于時一衆嘿然。
師便打一下。
師辭馬祖适石頭。
語載馬祖。
章師冬則居衡嶽。
夏則止清涼。
唐元和中薦登五台。
路出淮西屬。
吳元濟阻兵違拒。
王命官軍與賊交鋒。
未決勝負。
師曰。
吾當去解其患。
乃擲錫空中蜚身而過。
兩軍将士仰觀事。
符預夢。
鬥心頓息。
師既顯神異。
慮成惑衆。
遂入金剛窟前。
将示滅先問衆雲。
諸方遷化坐去卧去。
吾嘗見之。
還有立化也無。
衆雲有。
師問。
還有倒立而化者無。
衆雲未有。
師乃倒立而化。
亭亭然其衣順體。
寶昙曰。
謂隐峰為聖。
則兩遭石頭路滑。
謂隐峰非聖。
則有一錫淩空官軍息鬥之異。
是知祖師之道非聖所能拟議也。
自是父馬祖而不能控制兄南泉而無敢誰何往來破威儀堂作少叢林事。
是聖而得道。
如虎而翅者也。
倒立而化。
其衣亭亭然亦順其軀。
或以問晦堂。
晦堂師曰。
汝尋常立時。
衣亦順汝體不。
不謂善知識相見乃在數百年之後。
異哉。
烏臼禅師 師因玄紹二上座從江西來參。
師問。
二禅伯發足什麼處。
玄雲。
江西。
師拈拄杖便打。
玄雲。
久知和尚有此機要。
師雲。
你既不會。
後面個僧近前來。
紹拟近前。
師便打雲。
信知同坑無異土。
參堂去。
寶昙曰。
烏臼用本分草料接二上座。
善知識所當然。
如角鷹中兔。
拳韛上一掣。
則兔無噍類矣。
今人方以禅道佛法與學者混戰。
雖有長戈大戟置而不用。
一味瓦礫相攻。
旁觀者不滿一笑。
求為佛種不斷。
不可得也。
潭州石霜大善禅師 師因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春日雞鳴。
中秋犬吠。
師上堂雲。
大衆出來出來。
老僧有個法要。
百年後不累你。
衆雲。
便請和尚說。
師雲。
不消一堆火。
洞山問。
幾前一童子甚是了事。
如今不見向甚處去也。
師曰。
火焰上泊不得。
卻歸清涼世界去也。
寶昙曰。
春日雞鳴。
中秋犬吠。
此石霜烈火焰中事。
謂之烈火。
拟之則燔。
近之則焦。
火能汝燔而不自燔也。
火焰亦固自有清涼世界。
唯火自知之。
而實不知也。
我作是說。
正是烈火光影邊事。
磁州馬頭峰神藏禅師 師示衆雲。
知而無知。
不是無知。
而說無知。
南泉雲。
依師道始得一半。
黃檗雲。
不是南泉剝它。
要圓前話。
寶昙曰。
知之一字禍事也。
盡神藏之力不能轉禍為福。
遂使南泉黃檗亦為幸災樂禍之人。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
可以無大過矣。
此神藏分上事。
知我者春秋。
罪我者春秋。
此南泉分上事。
自吾得子路。
惡言不入於耳。
此黃檗分上事。
治世語言資生産業。
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此語不得而詞也。
洪州西山亮座主 師棄經論。
因參馬祖祖問曰。
見說座主大講得經論是否。
亮曰。
不敢。
祖曰。
将甚麼講。
亮曰。
将心講。
祖曰。
心如工伎兒。
意如和伎者。
争解講得。
亮抗聲雲。
心既講不得。
莫是虛空講得麼。
祖曰卻是虛空講得。
師拂袖而出。
祖乃召雲。
座主。
師回首。
祖曰。
從生至老隻是者個。
師豁然大悟。
遂禮拜。
祖雲。
者鈍根阿師禮拜作麼。
亮歸告衆曰。
某甲所講經論謂無人及得。
今日被馬師一問。
平生工夫冰釋。
已而乃隐西山。
更無消息。
寶昙曰。
馬大師接亮座主一種風骨。
與接八十餘人宛爾不同。
亮之隐於西山。
亦其骨相也。
然一去而不反。
佛祖之道貴在一燈傳一燈亮意。
馬師之門亦不少此客也。
故終遂其志。
至今西山中人往往見之。
政和中有士人姓熊。
失其名。
世為鄱陽人。
遊洪之諸山。
道過翠岩。
時長老思文即其鄉人。
遣二力荷轎舁至空相所。
經林壑隐翳。
忽睹一僧貌古神清厖眉雪頂。
編葉為衣。
坐於盤石。
如壁間畫佛圖澄像。
心疑其異人。
自惟亮公隐於西山。
恐或是也。
踧踖而問曰。
莫是亮公不。
僧以手向東指。
熊随手回顧。
失僧所在。
時小雨新霁。
熊撫其坐處而石猶溫。
四顧躊蹰太息曰。
夙緣不厚。
遇猶不遇也。
江西道一禅師嗣法 大陽和尚 師因伊禅參次。
師曰。
伊禅。
近日一般禅師向目前指教人了。
取目前事作者個為人。
還會文彩未兆時事也無。
伊雲。
拟向者裡緻一問問和尚。
不知可否。
師雲。
答汝已了。
莫道可否。
伊雲。
還識得目前也未。
師曰。
是目前作麼生識。
伊雲。
要且遭人撿點。
師曰。
誰。
伊雲。
某甲。
師便咄之。
伊退步而立。
師雲。
汝隻解瞻前。
不解顧後。
伊雲。
雪上更加霜。
師曰。
彼此無便宜。
寶昙曰。
文彩未兆時事。
今人推堕滉漾而甘心寂默窈冥之中。
更與安名。
曰威音王已前。
空劫那畔。
殊不知正是黑山下鬼窟裡。
所謂文彩未兆時。
三生六十劫也未夢見在。
伊曰拟向者裡緻一問問取和尚。
不知得否。
陽曰。
答汝已了。
莫道得否。
謂之目前事可乎。
文彩未兆時。
決定悟了方見。
見後和悟并卻。
方始一如大陽伊禅共用此事。
今人不是弄潮手。
勸汝莫入洪濤中。
洪濤無情壞汝性命。
鎮州金牛禅師 師自作飯供養衆僧。
每至齋時舁飯桶至僧堂前作舞曰。
菩薩子吃飯。
來乃拊掌大笑。
日日如是。
師因臨濟來乃橫按柱丈方丈前坐。
濟遂撫掌三下歸堂去。
師卻下人。
事了便問。
賓主相見各有軌儀。
上座何得無禮。
濟雲。
道什麼。
師拟開口。
濟便打一
士接食次。
師曰。
生心受施。
淨名早呵。
去此一機。
居士還甘不。
士雲。
當時善現。
豈不作家。
師曰。
非關他事。
士雲。
食到口邊被人奪卻。
師乃下食。
士雲。
不消一句。
又問。
馬大師着實為人處。
還分付吾師不。
師曰。
某甲尚未見他。
作麼知佗着實處。
士雲。
隻此見知也無讨處。
師曰。
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說。
士雲。
一向言說師又失宗。
若作兩向三向師還開得口不。
師曰。
直是開口不得可謂實也。
居士撫掌而出。
寶昙曰。
老龐機鋒不可觸者也。
其嘗所往來亦不過石頭馬祖。
二老之門數十人。
非目光射人未易輕合。
今見於芙蓉師者是其冠首。
夫道與機相即猶形影也。
雖時有長短大小不同。
道固自然而機豈不然也。
世亦有道富而機不相副者。
亦有機圓而道未充者。
唯道機相副心眼俱圓。
然後堪與龐公諸師為忘年交為同門友。
不然則提瓶挈水未必爾要也。
蒲州麻谷山寶徹禅師 師一日随馬祖行次。
問。
如何是大涅盤。
祖雲。
急。
師雲。
急個什麼。
祖雲。
看水。
師與丹霞遊山次。
見水中魚以手指之。
霞雲。
天然天然。
師至來日又問丹霞昨日事作麼生。
丹霞放身作卧勢。
師曰。
蒼天蒼天。
又與丹霞行至麻谷山。
師曰。
某甲向這裡住也。
霞雲。
住即且從。
還有那個也無。
師曰。
珍重。
有僧問雲。
十二分教某甲不疑。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乃起立。
以拄杖繞身一匝翹一足雲。
會麼。
僧無對。
師便打。
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嘿然。
耽源問十二面觀音是凡是聖。
師曰。
是聖。
耽源打師一掴。
師曰。
知你不到這個境界。
寶昙曰。
馬祖以鐵如意擊碎珊瑚之枝。
散落諸子之手。
自是而為陶朱猗頓之富者滿前矣。
看水之旨其有是哉。
與丹霞觀魚。
對僧祖意之問。
皆珊瑚枝枝撐着月底時節也。
至十二面觀音境界。
其亦鐵如意用事欤。
杭州鹽官鎮國海昌院齊安禅師 師因大寂行化於龔公山。
乃振錫而造焉。
師有奇相。
大寂一見便器之。
乃命入室密示正法。
僧問。
如何是本身盧舍那。
師雲。
與我過淨瓶來。
僧将淨瓶至。
師曰。
卻安舊處着。
僧複來問。
師曰。
古佛過去久矣。
師問座主而蘊何經論。
曰。
講華嚴經。
師曰。
華嚴經有幾種法界。
主雲。
略而言之有四。
廣說則重重無盡。
師舉拂子曰。
這個是第幾種法界中收。
主良久。
師曰。
思而知慮而解是鬼家活計。
日下孤燈果然失照。
僧問大梅。
如何是西來意。
大梅雲。
西來無意。
師聞乃雲。
一個棺材兩個死漢。
一日喚侍者将犀牛扇子來。
者雲。
破了也。
師曰。
扇子既破。
還我犀牛兒來。
者無對。
師一日謂衆曰。
虛空為鼓須彌為椎。
什麼人打得。
衆無對。
有法空禅師到。
師曰。
禅師到來。
貧道總未得作主人。
法空雲。
請和尚便作主人。
師曰。
今日夜也。
且歸本位安置。
明日卻來。
法空下去。
翌旦師令沙彌屈法空至。
師顧沙彌曰。
咄沙彌不了事。
教屈法空禅師。
卻屈得個守堂家人。
法空無語。
法聽院主來參。
師問。
汝是誰。
曰。
法聽。
師曰。
我不識汝。
聽無語。
寶昙曰。
鹽官老拳。
盤山鐵喙。
二老易地則皆然也。
鹽官擒縱得妙。
盤山博約适中。
合兩季而成一翁。
是為四海天馬駒也。
鹽官失卻古佛。
得個犀牛兒。
遂使虛空須彌亦成曲調。
當時不得王老師。
幾乎打破此鼓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師 師初參大寂。
問如何是佛。
寂曰。
即心是佛。
師即大悟。
唐貞元中居大梅時。
鹽官會下一僧入山。
因采主杖迷路至庵。
問曰。
和尚在此山多少時也。
師曰。
隻見四山青又黃。
又雲。
出山路向什麼處去。
師曰。
随流去。
僧歸說似鹽官。
官曰。
我在江西曾見一僧。
自後不知消息。
莫是此僧麼。
遂令僧去請師。
師有偈曰。
摧殘枯木倚寒林。
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
郢人那得苦追尋。
大寂聞師住山。
令一僧往問雲。
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
師雲。
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
我便向這裡住。
僧雲。
馬師今日佛法又别。
師雲。
作麼生。
僧雲。
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師雲。
這老漢惑亂人家男女未有了日在。
任汝非心非佛。
我自即心即佛。
其僧回舉似馬祖。
祖曰。
大梅梅子熟也。
龐居士訪師問曰。
久向大梅。
未審梅子熟也未。
師雲。
你向什麼處下口。
士雲。
百雜碎。
師展手雲。
還我核子來。
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雲。
蒲花柳絮竹針麻線。
夾山與定山同行言話次。
夾山雲。
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
定山雲。
生死中無佛即無生死。
二人往返不決。
上山參禮夾山。
便舉前話問師。
未審那個親。
師雲。
一親一踈。
夾山雲。
那個親。
師雲。
且去。
明日來。
夾山明日再上問。
師雲。
親者不問。
問者不親。
忽一日謂其徒曰。
來莫可拒。
去莫可追。
從容複聞鼯鼠聲。
師雲。
即此物。
非它物。
汝等諸人善自護持。
吾今逝矣。
寶昙曰。
得道而隐何如古人。
以艱難得之故以艱難守之。
至有避人如避仇。
避世如避秦者。
大梅曰。
剛被世人知住處。
更移茅舍入深居是也。
一旦扃鐍不密為人所知。
任汝非心非佛我隻即心之言。
雖江西馬祖自來亦未易覓其住處。
開示之要。
深得其師三昧。
蒲花柳絮竹針麻線。
大有跨竈之機。
最後聞鼯鼠聲。
真不負夾山定山之禱矣。
湖南東寺如會禅師 此折床會也。
自大寂去世。
常患門人以即心即佛之談誦憶不已。
且謂佛於何住。
而曰即心。
心如畫師。
而雲即佛。
一日示衆曰。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劍去久矣爾方刻舟。
而号東寺為禅窟焉。
相國崔公郡出為湖南觀察使。
見師問曰。
師以何得。
師曰。
見性得。
師方病眼。
公戲之曰。
既雲見性。
其奈眼何。
師曰。
見性非眼。
眼病何害。
公稽首謝之。
師問南泉近離甚處。
雲。
江西。
師雲。
将得馬師真來不。
泉雲。
隻這是。
師曰。
背後底[妳-女+口]。
泉無對。
崔公入寺見鳥雀糞于佛頭上。
乃問師曰。
鳥雀還有佛性也無。
師雲。
有。
崔雲。
因甚麼向佛頭上糞。
師曰。
是伊何不向鹞子頭上放。
仰山來參。
師雲。
已相見了。
更不用上來。
仰雲。
恁麼相見莫不當不。
師歸方丈閉卻門。
仰山歸舉似沩山。
沩山雲。
寂子是什麼心行。
仰山雲。
若不恁麼。
争識得它。
複有人問雲。
某甲拟請和尚開堂得不。
師曰。
待你将物裹石頭暖即得。
彼無語。
寶昙曰。
即心即佛之旨。
想見一時雷動風行。
雖無隙可乘無間得入。
譬之曹公飲鸩。
日慣一日不複殺人矣。
故諸師相與匡救之。
東寺曰。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隻此一語自然扶得。
馬師一時衲子。
如南泉如仰山。
皆在席下。
仰山稱東寺師叔若在某甲不緻寂寥。
時人指為折床會。
其道固塞乎天壤矣。
廬山歸宗寺智常禅師 師上堂雲。
從上古德不是無知解。
他高尚之士不同流。
今時不能自成自立。
虛度時光。
諸子莫錯用心。
無人替汝。
亦無汝用心處。
莫就佗覓。
從前隻是依他作解。
發言皆滞。
光不透脫。
隻為目前有物。
僧問。
如何是玄旨。
師曰。
去無汝用心處。
僧雲。
豈無方便門令學人得入。
師雲。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僧雲。
如何觀音妙智力。
師敲鼎蓋三下雲。
子還聞不。
僧雲。
聞。
師雲。
我何不聞。
僧無語。
師以棒趂下。
師嘗與南泉同行。
忽一日相别。
煎茶次南泉問雲。
從前與師兄商量語句。
彼此已知。
此去或有人問畢竟事。
作麼生答他。
師曰。
者一片地大好卓庵。
泉雲。
卓庵且置。
畢竟事作麼生。
師乃打卻茶铫便起。
泉雲。
師兄吃茶了。
普願未曾吃茶。
師雲。
作者個語話。
滴水也消不得。
有座主來參。
值師鋤草次。
忽見一條蛇。
師以鋤便镢。
主雲。
久向歸宗。
到來隻見個粗行沙門。
師雲。
你粗我粗。
主雲。
如何是粗。
師豎起鋤頭。
主雲。
如何是細。
師作斬蛇勢。
主雲。
恁麼則依而行之。
師雲。
依而行之則且置。
你什麼處見我斬蛇。
主無語。
江州刺史李渤問。
教中有言。
須彌納芥子渤即不疑。
芥子納須彌莫是妄譚不。
師曰。
人傳使君讀萬卷書是不。
李曰。
是。
師曰。
身如椰子大。
萬卷書向甚處着。
李俛首而已又問。
一大藏教明什麼邊事。
師舉拳示之曰。
會麼。
李雲。
不會。
師曰。
者措大。
拳頭也不識。
李雲。
請師指示。
師曰。
遇人即塗中受用。
不遇即世谛流布。
師以目有重瞳。
将藥手摩令俱赤。
寶昙曰。
歸宗斬蛇與對李萬卷須彌芥子之問。
真大寂之門文武韬略兼全者也。
南泉曰。
馬祖出八十四員善知識。
唯有歸宗較些子。
蓋其用處如風如火如鈎如錐。
有大敵如南泉。
方顯其機也。
論光不透脫之旨。
後世惟雲門知之。
謂法身有三種病二種光。
其論實本於斯也。
太史公曰。
舜重瞳子。
項羽亦重瞳子。
豈其苗裔者也。
厥後亦有赤眼重瞳子雲。
汾州無業禅師 師凡有學者緻問。
答曰。
莫妄想。
唐憲宗遣使征诏不赴。
穆宗即位。
命兩街僧錄靈阜等赍诏迎請。
曰此度恩旨不同常時。
願順天心不可言疾也。
師微笑曰。
貧道何德屢煩世主。
且請前行。
吾從别道來矣。
乃沐浴剃發。
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
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太虛同等不生不滅。
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
迷者不了而為境惑。
一為境惑流轉不窮。
汝等當知心性本自有之。
非因造作。
猶如金剛不可破壞。
一切諸法如景如響無有實者。
故經雲。
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常了一切空。
無一物當情。
是祖佛用心處。
汝等勤而行之。
言訖而逝。
寶昙曰。
無業奇厖。
福艾似馬祖。
聞道似南嶽。
真一代耆傑也。
古人治病之要。
先定其膏盲。
然後砭針以起九死。
所謂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馬師之接無業是也。
故其平生多示人曰莫妄想。
是其已試之藥。
猶恨老死不能萬全。
故口疏為萬金之方。
炮制之宜。
佐使之法。
無不畢具。
人能依此服餌。
不患不為無業人也。
豈複後世酸寒之患哉。
池州南泉普願禅師 師一日示衆雲。
道個如如早是變也。
今時師僧須向異類中行。
歸宗雲。
雖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報。
師雲。
孟八郎漢又恁麼去也。
師有時雲。
文殊普賢昨夜三更相打。
每人與二十棒趂出院也。
趙州出衆雲。
和尚棒教誰吃。
師雲。
王老師過在什麼處。
州乃作禮。
師一日至莊。
莊主乃預備。
師問莊主。
争知老僧來。
排辨如此。
莊主雲。
昨夜土地神報。
師雲。
王老師修行無力。
被鬼神觑見。
侍者便問。
和尚既是大善知識。
為甚被鬼神觑見。
師雲。
土地前更下一分飯。
示衆雲。
江西馬祖說即心即佛。
王老師不與麼。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麼道還有過麼。
趙州出衆禮拜了去。
有僧問州曰。
上座禮拜了去。
意作麼生。
師曰。
他卻領得老僧意。
師一日捧缽上堂。
黃檗在第一座坐。
見師不起。
師問曰。
長老甚麼年中行道。
檗雲。
威音王已前。
師曰。
猶是王老師師孫在下去。
師一日問黃檗。
黃金為城。
白銀為壁。
是甚麼人居止處。
檗雲。
是聖人居止處。
師曰。
更有一人居何國土。
黃檗叉手而立。
師曰。
道不得。
何不問王老師。
檗便問。
更有一人居何國土。
師曰。
可惜許。
又僧問師。
居丈室将何指南。
師曰。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師因東西兩堂争貓兒。
師乃提起貓兒雲。
道得即不斬。
道不得即斬卻。
皆無對。
師即斬之。
趙州自外歸。
師舉前話。
州乃脫草鞋戴頭上而出。
師曰。
子若在即殺得貓兒。
示衆雲。
王老師賣身去也。
還有人買麼。
時有僧出衆雲。
某甲買。
師雲。
不作貴。
不作賤。
你作麼生買。
僧無對。
師與歸宗麻谷同去參觀南陽國師。
師於路上畫一圓相雲。
道得即去。
歸宗便於圓相中坐。
麻谷作女人拜。
師雲。
恁麼則不去也。
歸宗雲。
是什麼心行。
師於是相喚回歸。
師上堂次。
陸大夫雲。
請和尚為衆說法。
師曰。
教老僧作麼生說。
陸雲。
和尚豈無方便。
師曰。
道他欠少個什麼。
陸雲。
為什麼有六道四生。
師曰。
老僧不教他。
又問。
弟子家中有一片石。
有時坐有時卧。
如今拟镌作佛還得不。
師曰。
得。
陸曰。
還不得麼。
師曰。
不得不得。
師雲。
佛九十日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時優填王思佛。
請目連運神通三轉。
攝天匠往彼。
欲雕佛像。
隻雕得三十一相。
為什麼梵音相雕不得。
院主便問。
如何是梵音相。
師雲。
賺殺人。
師示衆雲。
王老師自小養一頭水牯牛。
拟向溪東牧。
不免食它國王水草。
拟向溪西牧。
亦不免食它國王水草。
如今随分納些些總不見得。
陸大夫與師見人雙陸。
遂拈起骰子雲。
恁麼不恁麼。
隻與麼信彩去時如何。
師曰。
臭骨頭。
十八首座問。
師百年後向甚麼處去。
師雲。
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
座雲。
某甲随和尚去還得也無。
師雲。
汝若随我。
卻須銜一莖草來。
寶昙曰。
佛法至南泉所謂集大成者也。
凡人知有而身未到之地。
與雖身到而手不及之處。
皆疏剔振裂。
為物作則者焉。
然亦不為甚高不可知之論。
必告以其端。
異類中行則曰喚作如如早是變也。
今時師僧須向異類中行。
其言曉然易知。
其地則難到。
惟其父子兄弟然後克踐斯語。
歸宗趙州輩是也。
今傳燈獨載其對機語。
而示衆有缺。
愚恐後世學者不見其大全。
故取一二足之。
圓悟禅師有雲。
王老師真體道者也。
所言皆透脫。
無豪發知見解路。
隻貴人離見聞覺知。
自透本來底方得自由。
若着法報化便是依它。
無自由分。
是故發明盧行者不會佛法。
隻是體道。
所以得衣缽。
此皆過量人行履處。
千萬人中難得一個半個。
真藥石谛當。
真實無事行履處也。
斯言至哉。
五毫山鄧隐峰禅師 石頭刬草次。
師在左側叉手立。
石頭蜚刬子向師面前刬一株草。
師雲。
和尚隻刬得這個。
不刬得那個。
石頭提起刬子。
師接得乃作刬草勢。
石頭雲。
汝隻刬得這個。
不刬得那個。
師無語。
師一日推車次。
馬祖展腳在路上坐。
師雲。
請師收足。
祖雲已展不縮。
師雲。
已進不退。
乃推車碾捐袒腳。
祖歸法堂。
執斧子雲。
适來碾損老僧腳底出來。
師便出於祖前引頸。
祖乃置斧。
師到南泉睹衆僧參次。
南泉指淨瓶雲。
銅瓶是境。
鉼中有水。
不得動着境。
與老僧将水來。
師便拈淨鉼向南泉面前瀉。
南泉便休。
在襄州破威儀堂。
隻着襯衣於砧槌邊雲。
道得即不打。
于時一衆嘿然。
師便打一下。
師辭馬祖适石頭。
語載馬祖。
章師冬則居衡嶽。
夏則止清涼。
唐元和中薦登五台。
路出淮西屬。
吳元濟阻兵違拒。
王命官軍與賊交鋒。
未決勝負。
師曰。
吾當去解其患。
乃擲錫空中蜚身而過。
兩軍将士仰觀事。
符預夢。
鬥心頓息。
師既顯神異。
慮成惑衆。
遂入金剛窟前。
将示滅先問衆雲。
諸方遷化坐去卧去。
吾嘗見之。
還有立化也無。
衆雲有。
師問。
還有倒立而化者無。
衆雲未有。
師乃倒立而化。
亭亭然其衣順體。
寶昙曰。
謂隐峰為聖。
則兩遭石頭路滑。
謂隐峰非聖。
則有一錫淩空官軍息鬥之異。
是知祖師之道非聖所能拟議也。
自是父馬祖而不能控制兄南泉而無敢誰何往來破威儀堂作少叢林事。
是聖而得道。
如虎而翅者也。
倒立而化。
其衣亭亭然亦順其軀。
或以問晦堂。
晦堂師曰。
汝尋常立時。
衣亦順汝體不。
不謂善知識相見乃在數百年之後。
異哉。
烏臼禅師 師因玄紹二上座從江西來參。
師問。
二禅伯發足什麼處。
玄雲。
江西。
師拈拄杖便打。
玄雲。
久知和尚有此機要。
師雲。
你既不會。
後面個僧近前來。
紹拟近前。
師便打雲。
信知同坑無異土。
參堂去。
寶昙曰。
烏臼用本分草料接二上座。
善知識所當然。
如角鷹中兔。
拳韛上一掣。
則兔無噍類矣。
今人方以禅道佛法與學者混戰。
雖有長戈大戟置而不用。
一味瓦礫相攻。
旁觀者不滿一笑。
求為佛種不斷。
不可得也。
潭州石霜大善禅師 師因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春日雞鳴。
中秋犬吠。
師上堂雲。
大衆出來出來。
老僧有個法要。
百年後不累你。
衆雲。
便請和尚說。
師雲。
不消一堆火。
洞山問。
幾前一童子甚是了事。
如今不見向甚處去也。
師曰。
火焰上泊不得。
卻歸清涼世界去也。
寶昙曰。
春日雞鳴。
中秋犬吠。
此石霜烈火焰中事。
謂之烈火。
拟之則燔。
近之則焦。
火能汝燔而不自燔也。
火焰亦固自有清涼世界。
唯火自知之。
而實不知也。
我作是說。
正是烈火光影邊事。
磁州馬頭峰神藏禅師 師示衆雲。
知而無知。
不是無知。
而說無知。
南泉雲。
依師道始得一半。
黃檗雲。
不是南泉剝它。
要圓前話。
寶昙曰。
知之一字禍事也。
盡神藏之力不能轉禍為福。
遂使南泉黃檗亦為幸災樂禍之人。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
可以無大過矣。
此神藏分上事。
知我者春秋。
罪我者春秋。
此南泉分上事。
自吾得子路。
惡言不入於耳。
此黃檗分上事。
治世語言資生産業。
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此語不得而詞也。
洪州西山亮座主 師棄經論。
因參馬祖祖問曰。
見說座主大講得經論是否。
亮曰。
不敢。
祖曰。
将甚麼講。
亮曰。
将心講。
祖曰。
心如工伎兒。
意如和伎者。
争解講得。
亮抗聲雲。
心既講不得。
莫是虛空講得麼。
祖曰卻是虛空講得。
師拂袖而出。
祖乃召雲。
座主。
師回首。
祖曰。
從生至老隻是者個。
師豁然大悟。
遂禮拜。
祖雲。
者鈍根阿師禮拜作麼。
亮歸告衆曰。
某甲所講經論謂無人及得。
今日被馬師一問。
平生工夫冰釋。
已而乃隐西山。
更無消息。
寶昙曰。
馬大師接亮座主一種風骨。
與接八十餘人宛爾不同。
亮之隐於西山。
亦其骨相也。
然一去而不反。
佛祖之道貴在一燈傳一燈亮意。
馬師之門亦不少此客也。
故終遂其志。
至今西山中人往往見之。
政和中有士人姓熊。
失其名。
世為鄱陽人。
遊洪之諸山。
道過翠岩。
時長老思文即其鄉人。
遣二力荷轎舁至空相所。
經林壑隐翳。
忽睹一僧貌古神清厖眉雪頂。
編葉為衣。
坐於盤石。
如壁間畫佛圖澄像。
心疑其異人。
自惟亮公隐於西山。
恐或是也。
踧踖而問曰。
莫是亮公不。
僧以手向東指。
熊随手回顧。
失僧所在。
時小雨新霁。
熊撫其坐處而石猶溫。
四顧躊蹰太息曰。
夙緣不厚。
遇猶不遇也。
江西道一禅師嗣法 大陽和尚 師因伊禅參次。
師曰。
伊禅。
近日一般禅師向目前指教人了。
取目前事作者個為人。
還會文彩未兆時事也無。
伊雲。
拟向者裡緻一問問和尚。
不知可否。
師雲。
答汝已了。
莫道可否。
伊雲。
還識得目前也未。
師曰。
是目前作麼生識。
伊雲。
要且遭人撿點。
師曰。
誰。
伊雲。
某甲。
師便咄之。
伊退步而立。
師雲。
汝隻解瞻前。
不解顧後。
伊雲。
雪上更加霜。
師曰。
彼此無便宜。
寶昙曰。
文彩未兆時事。
今人推堕滉漾而甘心寂默窈冥之中。
更與安名。
曰威音王已前。
空劫那畔。
殊不知正是黑山下鬼窟裡。
所謂文彩未兆時。
三生六十劫也未夢見在。
伊曰拟向者裡緻一問問取和尚。
不知得否。
陽曰。
答汝已了。
莫道得否。
謂之目前事可乎。
文彩未兆時。
決定悟了方見。
見後和悟并卻。
方始一如大陽伊禅共用此事。
今人不是弄潮手。
勸汝莫入洪濤中。
洪濤無情壞汝性命。
鎮州金牛禅師 師自作飯供養衆僧。
每至齋時舁飯桶至僧堂前作舞曰。
菩薩子吃飯。
來乃拊掌大笑。
日日如是。
師因臨濟來乃橫按柱丈方丈前坐。
濟遂撫掌三下歸堂去。
師卻下人。
事了便問。
賓主相見各有軌儀。
上座何得無禮。
濟雲。
道什麼。
師拟開口。
濟便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