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關燈
還委悉麼。

    離相離名人不禀。

    吹毛用了急須磨。

     曉元濟法嗣 大旭宗禅師 蜀南建昌李氏子。

    龆年祝發。

    詣成都草堂寺。

    參曉元和尚座下圓具。

    巾缾六稔。

    元痛以鉗錘。

    契機之後。

    住窯山鎮疆寺。

    至節上堂。

    心珠燦燦絕纖塵。

    盡淨常靈脫體新。

    無物與伊堪比并。

    略侔日月合其明。

    衆中有恁麼人麼。

    問月朗當空時如何。

    師雲。

    光映前街連後巷。

    進雲。

    月落後如何。

    師雲。

    剔起殘燈閱簡編。

    進雲。

    如何是窯山境。

    師雲。

    雨晴松竹翠。

    山寺木[木*魚]聲。

    進雲。

    如何是境中人。

    師雲。

    樓頭歌舞後。

    猶味樂賓俦。

    進雲。

    人境雙忘時如何。

    師雲。

    籬邊葉落無聲響。

    嶺上雲歸絕點痕。

    乃雲。

    六花亂墜。

    寒氣逼人。

    日南長至。

    百卉萌生。

    山僧裹頭大睡。

    誰管他人屋上霜凝。

    以拄杖作圓相雲。

    會麼。

    于中薦得。

    百千三昧一時證得。

    神通妙用無越此宗。

    人人向文殊眉睫上往來。

    個個于普賢行門中出入。

    高揖釋迦。

    不拜彌勒。

    到恁麼田地。

    有無不立。

    凡聖亦如。

    随緣放曠。

    任運逍遙。

    石頭土塊動地放光。

    蒼松翠竹吾人本體。

    何必要山僧重叨呾也。

    如或未委。

    不惜唇皮再下注腳。

    蓦拈拄杖卓雲。

    久立。

     佛冤綱法嗣 嘉州九頂子開乾禅師 本州辜氏子。

    生而有異。

    孤勁淵沖。

    志慕上乘。

    年十九。

    往洪椿坪。

    禮祖正師削染。

    後遊成都昭覺。

    依師翁操策機辯。

    日究奧旨。

    圓具禮辭。

    曆谒尊宿。

    提撕心要。

    洞然無滞。

    時師翁謝事。

    冤領昭覺。

    複造其席。

    覺垂語雲。

    牛過窗棂。

    頭角四蹄俱過。

    因甚尾巴過不得。

    師應聲雲。

    明破即不堪。

    拂袖便出。

    即頌。

    渾身獨步千峰外。

    無限風光意莫窮。

    揭石耕雲橫宇宙。

    尾巴尖上活渠侬。

    覺又問。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師雲。

    誰家店内無宿客。

    覺雲。

    未在更道。

    師立頌。

    一法凜然萬法虛。

    山河大地一芙蕖。

    電光石火猶嫌鈍。

    妙體堂堂位不居。

    覺征雲。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是個甚麼。

    師雲。

    不敢妄生穿鑿。

    連頌二偈。

    心佛俱非不是物。

    神頭鬼面絕誵訛。

    等閑放出遼天鹘。

    舒掌擎拳較不多。

    又相逢不識名和姓。

    伊向東西我自南。

    莫道長安風月好。

    到頭終是自羞慚。

    覺可之。

    其征徹直捷。

    逈絕見知。

    扣問咨參。

    了無惰念。

    覺解制。

    授以衣拂。

    癸酉十月。

    師翁丈老人結制。

    命秉拂上堂。

    若論個事。

    一味尋常。

    騎聲蓋色。

    法法全彰。

    縱奪殺活。

    不犯鋒铓。

    清風明月。

    不坐玉堂。

    快須擉瞎娘生眼。

    炯炯寒光照大唐。

    靈利衲僧聊聞舉着。

    直下承當。

    雖然如是。

    腳跟下與伊三十拄杖。

    且道。

    利害在甚處。

    卓拄杖雲。

    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天湛熾禅師 漢之古洋州李氏子。

    夙植逈别。

    不類常童。

    九歲于興元淨明。

    禮佛冤和尚削染。

    聽事服勞。

    痛與鞭策。

    甲寅冤領昭覺院務。

    制中同衆打七。

    面觸露柱。

    忽爾暢然。

    呈偈曰。

    無參參處卻參參。

    三腳驢兒苦着鞭。

    骨碎皮穿肝膽露。

    血淋淋地染長安。

    覺可之。

    壬申結制。

    師翁老人命秉拂。

    拈拂子雲。

    法不孤起。

    仗境方生。

    時當秋末。

    萬卉潛榮。

    或抑或揚。

    觸目現成。

    豈不見。

    置山河大地于一毫端。

    透頂透底。

    絕羅絕籠。

    顯大機明大用。

    觸處普賢境界。

    發揮佛祖機籌。

    有時抛三放兩。

    拈尾作頭。

    有時充塞虛空。

    擘開華嶽。

    麻三斤。

    庭前栢。

    青州衫。

    天下老和尚家私。

    一時打貼。

    拂一拂雲。

    咦。

    步步登高易。

    平地吃交難。

    擊禅床下座。

     籌室燦禅師 秦州王氏子。

    廿歲禮普門端宗師剃染。

    法名勝燦。

    次年就本邑護國圓應和尚座下圓具。

    腰包趨蜀。

    依昭覺佛冤和尚。

    巾瓶有年。

    覺嘗拈馬祖一喝百丈耳聾公案。

    師才聞舉便掩耳。

    一日又問。

    毛吞巨海。

    芥納須彌。

    且道是神通妙用。

    法爾如然。

    師禮拜了歸位。

    覺便歸方丈。

    機緣相契。

    而受印可。

    甲戌冬。

    職維那。

    結制。

    命秉拂。

    上堂雲。

    赤體條條絕所依。

    生平莽鹵沒思惟。

    一椎打就無今古。

    途路行人誰個知。

    是日升堂重漏逗。

    且喜當陽母自欺。

    燦上座。

    昔年向者裡打失眼睛。

    珠沉滄海。

    即今劍露丘墟。

    光射牛鬥。

    人人具頂門正眼。

    個個超佛祖宗猷。

    耀古騰今。

    離見絕聞。

    當此之際。

    虛空倒卓。

    大海揚塵。

    應時及節即不無。

    且道結角羅紋一句。

    作麼生道。

    蓦呈拄杖雲。

    到者裡。

    不惟踏不着佛祖關鍵。

    管教觑之不及。

    卓拄杖下座。

     錦江禅燈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