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仰次。
不禮拜挺身而立。
以手一一指點雲。
者是某。
者是某。
丈從旁曰。
且喜不錯認。
陀曰。
祖父子孫為何并坐。
丈曰。
窮漢養兒嬌。
陀曰。
大家團圞頭。
商量個甚麼。
丈曰。
不得妄傳消息。
陀曰。
果然有下落。
丈曰。
低聲低聲。
丈一日集衆升座。
出手卷拂子付之。
陀再四遜謝。
不獲已始拜受焉。
偈曰。
昭覺堂前看明月。
大海臽乾祇一瓢。
竹杖飛騰九萬裡。
虛空背上拔龜毛。
心齋徹魯道人 居恒處於富貴之室。
觀身世無常。
猶如夢幻。
但以不遇明眼人指撥為恨。
幸遷居成都。
詣昭覺。
禮丈和尚雲。
某三生有幸。
望和尚究竟。
丈雲。
今日不閑。
遲日再來。
士雲。
豈無方便耶。
丈雲。
居士禮拜。
老僧舉手。
那裡無方便[妳-女+口]。
遂命參狗子無佛性話。
不以富貴兒女二其心。
力參不辍。
久而有省。
上昭覺機緣相契。
而記莂焉。
偈曰。
參禅參到無巴鼻。
沒巴鼻處正好參。
明鏡當台天氣靜。
金剛劍出鬥牛寒。
密行忍法嗣 中興嗣燈胤禅師 金川劉氏子。
剃染于燕居和尚。
依止雙桂破老人有年。
開峰密行和尚嗣也。
行過金川時。
四衆請就興國說法。
燈于言下徹法源底。
行乃說偈印之。
住雒源中興禅院。
結制。
玄工王居士請。
上堂。
問達磨面壁。
和尚升座。
是同是别。
師雲。
别則不同。
同則不别。
進雲。
武帝聖明。
因甚不契厥旨。
師雲。
為你道聽途說。
問父母未生前。
那個是學人本來面目。
師打雲。
瞎漢寐語作麼。
僧拟議。
師連棒打出。
乃雲。
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蘋。
若明今日事。
不昧本來人。
大衆既明今日事。
如何是汝等本來人。
不見道。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麼。
即是今日玄工居士。
父母未生前本命元辰。
若也會得。
則會人人自己本命元辰。
會得人人本命元辰。
則會達磨面壁。
與中興今日升座。
别則不同。
同則不别之旨。
蓦一喝。
一喝時一僧驚倒。
師雲。
俊哉。
衲僧一撥便轉。
下座。
畫先一禅師 衡州府人。
嗣法于密行忍和尚。
後見世衰道薄。
不喜作者般蟲豸。
祇有頌古行世。
未離兜率已降王宮。
未出母胎度人已畢。
(頌)本是一條平坦路。
等閑行去便崎岖。
何如歸隐千峰外。
卧看雙輪轉太虛。
世尊拈花。
(頌)逆水興波意氣賒。
掀翻銀漢沒周遮。
黃河九折投東海。
直至如今滾底沙。
正法眼藏兮紅爐片雪。
教外别傳兮秋塞胡茄。
大迦葉實堪嗟。
鵝王擇乳問非鴨。
畫足甯知不似蛇。
即心即佛。
(頌)口唇兩片皮。
牙齒一具骨。
江西馬簸箕。
放出遼天鹘。
百丈再參馬祖。
(頌)雷聲甚大。
雨點全無。
耳聾吐舌。
老婢見奴。
謂是江西宗風。
不知千差萬錯。
淩行婆訪浮杯及南泉趙州問答。
(頌)把髻投衙。
自取冤家。
南泉趙州。
荷杻戴枷。
燕居申法嗣 石琴聞禅師 蜀鄰邑人。
生來颕異。
舞勺之年。
辭親學佛。
于銅梁東山自得師脫白。
後行腳講筵。
參遍禅席。
得法燕居和尚貴陽之雍門。
凡七座道場。
住開州輔德寺。
有文刺史請上堂。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師雲。
北海鄉書消息斷。
南山春日雨花香。
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師雲。
夕陽西下山光淡。
馬首東來酒興深。
如何是人境兩俱奪。
師雲。
魂消崖島孤艟覆。
腸斷居庸匹馬嘶。
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師雲。
歌館樓中客未散。
長幹道上月來初。
乃雲。
揚眉即去。
拂袖猶遲。
瞬目而行。
人境俱奪。
若在衲僧分中。
略較些子。
若是衲僧向上事。
顧左右雲。
參。
靈隐文法嗣 師林育禅師 蜀人。
廿齡剃染。
圓具之後。
徧參至回龍。
于靈穩和尚喝下知歸。
遂受印可。
在沅州馬瑙山馬駒苑。
上堂。
本色道人無孔竅。
現成木偶兒。
不必問渠重覓要。
切忌開口。
口門未待魂劈開。
艹徑絕人行。
機先已被虛空笑。
弄虛頭作麼。
古今多少明眼人。
太殺郎當。
不怕羞慚惟絕叫。
一片赤心兩片皮。
強言一句有三玄。
須發全白。
又道一玄具三要。
全白須發。
從前公案既現成。
上大人。
今日殷勤添艹料。
化三千。
第一要。
蹋着麻繩兩頭髚。
波斯疑是赤斑蛇。
白日青天把燈照。
見怪不怪。
第二要。
金剛眼上蝦蟆跳。
一椎擊碎獻空王。
元來卻是新羅鹞。
捏目生花。
第三要。
熨鬥煎茶不同铫。
普賢失卻白象王。
土地面前來讨筶。
馬頭覓角。
此語諸方耳共聞。
東澗水流西澗水。
總解移腔并轉調。
南山燒火北山紅。
直饒伎倆現盡時。
海枯終見底。
愈失自家真要道。
漏逗了也。
休将識量立疎親。
莫兒戲。
肯信靈源無老少。
信一半。
毗婆屍佛早留心。
用意作麼。
直至如今不得妙。
冤家轉見深。
中峰本和尚道。
要歌馬駒。
今日華擘了也。
諸人還會麼。
于此會得。
提掇權衡全在我。
縱橫施設更由誰。
其或未能。
冷眼看佗人富貴。
等閑無奈幞頭何。
喝一喝。
下座。
密印傳禅師 蜀南叙州府李氏子。
兒時不茹飲酒葷。
觀身世幻化。
有出塵之舉。
二親見背。
詣觀音洞剃染。
圓具于語嵩和尚。
受記莂于靈隐文禅師。
住湖廣會同回龍禅院。
結制上堂。
煙橫渡口自有來由。
雪覆蘆花那堪朕兆。
轟動地之晴雷。
擊翻滞岸。
轉迅風之機要。
卷盡氛埃。
錦雲共散。
一輪麗出于性天。
繡氣同消萬法全彰于慧海。
缽裡飯桶裡水。
頭頭放光。
有漏籬無漏杓。
物物現瑞。
到者般田地。
方知不動道場遍十方界。
夤緣不挂。
體合太虛。
千佛開口便錯。
萬聖垂手即差。
山僧然爾如是。
大似虎口橫身。
葛藤且止。
爐鞴新開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雲。
情盡見除逃至化。
珠回玉轉樂升平。
錦江禅燈卷第十二
不禮拜挺身而立。
以手一一指點雲。
者是某。
者是某。
丈從旁曰。
且喜不錯認。
陀曰。
祖父子孫為何并坐。
丈曰。
窮漢養兒嬌。
陀曰。
大家團圞頭。
商量個甚麼。
丈曰。
不得妄傳消息。
陀曰。
果然有下落。
丈曰。
低聲低聲。
丈一日集衆升座。
出手卷拂子付之。
陀再四遜謝。
不獲已始拜受焉。
偈曰。
昭覺堂前看明月。
大海臽乾祇一瓢。
竹杖飛騰九萬裡。
虛空背上拔龜毛。
心齋徹魯道人 居恒處於富貴之室。
觀身世無常。
猶如夢幻。
但以不遇明眼人指撥為恨。
幸遷居成都。
詣昭覺。
禮丈和尚雲。
某三生有幸。
望和尚究竟。
丈雲。
今日不閑。
遲日再來。
士雲。
豈無方便耶。
丈雲。
居士禮拜。
老僧舉手。
那裡無方便[妳-女+口]。
遂命參狗子無佛性話。
不以富貴兒女二其心。
力參不辍。
久而有省。
上昭覺機緣相契。
而記莂焉。
偈曰。
參禅參到無巴鼻。
沒巴鼻處正好參。
明鏡當台天氣靜。
金剛劍出鬥牛寒。
密行忍法嗣 中興嗣燈胤禅師 金川劉氏子。
剃染于燕居和尚。
依止雙桂破老人有年。
開峰密行和尚嗣也。
行過金川時。
四衆請就興國說法。
燈于言下徹法源底。
行乃說偈印之。
住雒源中興禅院。
結制。
玄工王居士請。
上堂。
問達磨面壁。
和尚升座。
是同是别。
師雲。
别則不同。
同則不别。
進雲。
武帝聖明。
因甚不契厥旨。
師雲。
為你道聽途說。
問父母未生前。
那個是學人本來面目。
師打雲。
瞎漢寐語作麼。
僧拟議。
師連棒打出。
乃雲。
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蘋。
若明今日事。
不昧本來人。
大衆既明今日事。
如何是汝等本來人。
不見道。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麼。
即是今日玄工居士。
父母未生前本命元辰。
若也會得。
則會人人自己本命元辰。
會得人人本命元辰。
則會達磨面壁。
與中興今日升座。
别則不同。
同則不别之旨。
蓦一喝。
一喝時一僧驚倒。
師雲。
俊哉。
衲僧一撥便轉。
下座。
畫先一禅師 衡州府人。
嗣法于密行忍和尚。
後見世衰道薄。
不喜作者般蟲豸。
祇有頌古行世。
未離兜率已降王宮。
未出母胎度人已畢。
(頌)本是一條平坦路。
等閑行去便崎岖。
何如歸隐千峰外。
卧看雙輪轉太虛。
世尊拈花。
(頌)逆水興波意氣賒。
掀翻銀漢沒周遮。
黃河九折投東海。
直至如今滾底沙。
正法眼藏兮紅爐片雪。
教外别傳兮秋塞胡茄。
大迦葉實堪嗟。
鵝王擇乳問非鴨。
畫足甯知不似蛇。
即心即佛。
(頌)口唇兩片皮。
牙齒一具骨。
江西馬簸箕。
放出遼天鹘。
百丈再參馬祖。
(頌)雷聲甚大。
雨點全無。
耳聾吐舌。
老婢見奴。
謂是江西宗風。
不知千差萬錯。
淩行婆訪浮杯及南泉趙州問答。
(頌)把髻投衙。
自取冤家。
南泉趙州。
荷杻戴枷。
燕居申法嗣 石琴聞禅師 蜀鄰邑人。
生來颕異。
舞勺之年。
辭親學佛。
于銅梁東山自得師脫白。
後行腳講筵。
參遍禅席。
得法燕居和尚貴陽之雍門。
凡七座道場。
住開州輔德寺。
有文刺史請上堂。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師雲。
北海鄉書消息斷。
南山春日雨花香。
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師雲。
夕陽西下山光淡。
馬首東來酒興深。
如何是人境兩俱奪。
師雲。
魂消崖島孤艟覆。
腸斷居庸匹馬嘶。
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師雲。
歌館樓中客未散。
長幹道上月來初。
乃雲。
揚眉即去。
拂袖猶遲。
瞬目而行。
人境俱奪。
若在衲僧分中。
略較些子。
若是衲僧向上事。
顧左右雲。
參。
靈隐文法嗣 師林育禅師 蜀人。
廿齡剃染。
圓具之後。
徧參至回龍。
于靈穩和尚喝下知歸。
遂受印可。
在沅州馬瑙山馬駒苑。
上堂。
本色道人無孔竅。
現成木偶兒。
不必問渠重覓要。
切忌開口。
口門未待魂劈開。
艹徑絕人行。
機先已被虛空笑。
弄虛頭作麼。
古今多少明眼人。
太殺郎當。
不怕羞慚惟絕叫。
一片赤心兩片皮。
強言一句有三玄。
須發全白。
又道一玄具三要。
全白須發。
從前公案既現成。
上大人。
今日殷勤添艹料。
化三千。
第一要。
蹋着麻繩兩頭髚。
波斯疑是赤斑蛇。
白日青天把燈照。
見怪不怪。
第二要。
金剛眼上蝦蟆跳。
一椎擊碎獻空王。
元來卻是新羅鹞。
捏目生花。
第三要。
熨鬥煎茶不同铫。
普賢失卻白象王。
土地面前來讨筶。
馬頭覓角。
此語諸方耳共聞。
東澗水流西澗水。
總解移腔并轉調。
南山燒火北山紅。
直饒伎倆現盡時。
海枯終見底。
愈失自家真要道。
漏逗了也。
休将識量立疎親。
莫兒戲。
肯信靈源無老少。
信一半。
毗婆屍佛早留心。
用意作麼。
直至如今不得妙。
冤家轉見深。
中峰本和尚道。
要歌馬駒。
今日華擘了也。
諸人還會麼。
于此會得。
提掇權衡全在我。
縱橫施設更由誰。
其或未能。
冷眼看佗人富貴。
等閑無奈幞頭何。
喝一喝。
下座。
密印傳禅師 蜀南叙州府李氏子。
兒時不茹飲酒葷。
觀身世幻化。
有出塵之舉。
二親見背。
詣觀音洞剃染。
圓具于語嵩和尚。
受記莂于靈隐文禅師。
住湖廣會同回龍禅院。
結制上堂。
煙橫渡口自有來由。
雪覆蘆花那堪朕兆。
轟動地之晴雷。
擊翻滞岸。
轉迅風之機要。
卷盡氛埃。
錦雲共散。
一輪麗出于性天。
繡氣同消萬法全彰于慧海。
缽裡飯桶裡水。
頭頭放光。
有漏籬無漏杓。
物物現瑞。
到者般田地。
方知不動道場遍十方界。
夤緣不挂。
體合太虛。
千佛開口便錯。
萬聖垂手即差。
山僧然爾如是。
大似虎口橫身。
葛藤且止。
爐鞴新開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雲。
情盡見除逃至化。
珠回玉轉樂升平。
錦江禅燈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