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父母不許。

    築庵宅畔。

    斷葷酒。

    懶俗務。

    遇佛眼和尚。

    參萬法歸一話頭。

    疑情頓發。

    随父宦遊遵義。

    詣桃源洞。

    谒丈雪和尚。

    機語相投。

    丈異之雲。

    此子是個惡辣獅兒。

    參敏樹和尚。

    敏欲開口。

    師上前。

    掩敏口。

    師掩耳而出。

    敏曰。

    真利器也。

    雙親見背。

    師棄家入山。

    乃雲。

    從上諸祖各具手眼。

    或鈴或铎。

    或棒或拂。

    師将木五寸許。

    為圓頭尖腳。

    名曰得樂。

    作得樂歌。

    日行鞭唱。

    打得樂。

    打得樂。

    你也有一個。

    我也有一個。

    一個有一個。

    個個不加鞭。

    忙裡都錯過。

    仔細思量來。

    放下且快活。

    朝也得樂。

    暮也得樂。

    诎我颠狂我也得樂。

    笑我癡頑我也得樂。

    熱鬧場中我也得樂。

    冷淡林間我也得樂。

    一鞭打得團團轉。

    大地山河活潑潑。

    我也不會修善。

    不會造惡。

    不較長短。

    不分厚薄。

    耍便耍。

    說便說。

    且道說個甚麼。

    一切有為總是空。

    不如放下打得樂。

    有僧來。

    師揚鞭曰。

    打打。

    如此數年。

    人莫能解。

    攜杖雲遊。

    徧曆名山大川。

    見知識甚多。

    搜括玄奧。

    窮究宗旨。

    不甘人下。

    及入蜀上昭覺。

    重晤丈雪和尚。

    丈雲。

    别來久矣。

    日用事作麼生。

    師雲。

    打得樂。

    丈雲。

    将得樂來。

    師豎拳。

    丈雲。

    除卻者個。

    師作揚鞭勢。

    丈連呼得樂得樂。

    師大徹。

    遂付法焉。

     鹿門徹岩彭居士 江甯人。

    守益州。

    拯機之暇。

    攝念諸緣。

    嘗通旨趣。

    數訪求哲匠宗師。

    聞昭覺門庭孤峻。

    遂入山瞻禮。

    咨詢法要。

    松下符契。

    一日又上昭覺問。

    韓愈參大颠。

    猶是第二見。

    如何是第一見。

    覺雲。

    上上根機不假錐。

    士雲。

    既是機絲一班。

    因甚趂出首座。

    覺雲。

    山僧不解打葛藤。

    士雲。

    谛實之言請師驗的。

    覺雲。

    正是你放身命處。

    士乃釋疑。

    覺授觀音帽一頂。

    偈曰。

    覺音帽子。

    大如倚蓋。

    覆帱坤維。

    沖徧三界。

    千古法脈如是傳。

    人天衆前任弄賣。

     節度使坤育張居士 諱德地北直京兆人。

    撫蜀有年。

    維希向道。

    教典彌笃。

    嘗閱金剛經。

    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心境豁然。

    時丈和尚開法漢南。

    向道風。

    恨不得見。

    康熙壬寅間。

    丈和尚策杖還蜀。

    寓錫錦官之太平。

    士首谒問道。

    始滿素心。

    即請辟昭覺。

    闡揚宗旨。

    一日輿蓋入山。

    問得得入山求指示。

    請師不吝道将來。

    覺雲。

    且喜中丞重舉似。

    己躬下事薦還難。

    士雲。

    從尚尊宿。

    有居士分燈否。

    覺雲。

    阿誰無分。

    士雲。

    如弟子可有分麼。

    覺蓦拈拂子示雲。

    會麼。

    士作奪勢。

    覺雲。

    分明記取。

     尚書幻庵胡居士 越之塗山人。

    曾為蜀臬。

    一日随制台衆官。

    至昭覺設果桌。

    士雲。

    請和尚下一語。

    方敢吃茶。

    覺雲。

    今日天涼。

    勿勞重下注腳。

    士雲。

    再轉一語。

    覺放下筯子。

    一日撫琴。

    覺雲。

    居士隻操得有弦者。

    将無弦底請一曲。

    士雲。

    請無弦調。

    覺鳴指。

    士雲。

    猶屬有。

    覺雲。

    疑則别參。

    因見千佛名經。

    問名在者裡。

    不知法身居何國土。

    覺喚胡公。

    士應諾。

    覺雲會麼。

    士禮拜了。

    歸位而立。

    覺舉三聖再犯不容公案驗之。

    士即頌雲。

    殺盡猢狲不用尋。

    千層鐵壁枉勞心。

    招災惹禍猶渠力。

    何必寮房問那僧。

    覺複舉祖師心印公案再征之。

    士連作二頌。

    春到梅花香自發。

    江城鐵笛吹殘臘。

    雪裡尋梅梅不知。

    春光何處堪圖畫。

    又大地光明藏。

    風帆笑殺人。

    本師無一語。

    撒手過江城。

    遂針芥相投。

    覺記莂焉。

    兔角杖挑香水海。

    龜毛繩縛蛾眉山。

    吾年老大難收拾。

    且喜君來接一肩。

    明日奉旨。

    特升刑部尚書。

     海岸趙居士 諱良璧。

    為蜀臬入境。

    聞丈和尚道風孤峻。

    思一瞻禮。

    及莅任時。

    丈避暑霧中山。

    士遣使。

    囊僧帽緞衣請。

    啟叙竭衷畢。

    末雲。

    盔一頂甲一身。

    請速歸來收殘兵。

    丈閱書便歸院。

    遂延齋。

    丈至一見。

    以拄杖作挜槍勢。

    士作怕勢。

    丈雲。

    降将不斬。

    士雲。

    久向和尚有此機。

    今日親見。

    丈雲。

    也不得放過。

    士躍然設禮。

    公事之餘。

    常叩禅關。

    癸酉長至日。

    詣昭覺。

    于丈和尚言下翻身。

    而印可焉。

    偈曰。

    九萬裡鵬才展翼。

    百千諸佛醉禅藻。

    大開海岸金剛台。

    留鎮娑婆第一島。

     超斯 字南翥。

    道号鹧鸪庵頭陀。

    系出濟陽。

    先世本濠梁人丁氏子。

    因大父宦遊。

    遂家於燕市之石橋。

    生而有文在其手曰開。

    腦後枕骨凸起。

    如仰月。

    襁褓時或悲啼。

    乳妪指示所供瞿昙像辄止。

    迨五歲時。

    與群兒戲。

    即跏趺合掌。

    口喃喃作佛号。

    令群兒羅拜於前。

    後有黃冠過門。

    見之驚訝曰。

    子從嵩山來。

    乃住此耶。

    弱冠為諸生。

    攻舉子業。

    澹泊寡交。

    不諧於俗。

    暇則博綜内典。

    究竟第一義谛。

    及長登仕籍。

    益研窮性相之宗。

    不問家人生産。

    所至嘗咨叩知識。

    傾誠請益。

    居恒惟灑掃一室。

    蒲團布衲面壁危坐。

    脅不貼席。

    無間寒暑。

    渾若一老禅和也。

    先是參趙州庭前柏樹子話頭。

    曆七晝夜。

    寝食俱廢。

    茫無所得。

    恨不欲死。

    一日經行池畔。

    憑闌小立。

    忽遊魚撥剌一聲。

    覺平昔礙膺之物。

    泮然氷釋。

    作偈曰。

    池水[粼*ㄑ][粼*ㄑ]徹底清。

    憑闌獨立見魚行。

    忽聞撥剌沖波面。

    使我無心吃一驚。

    平岩定公。

    見之笑曰。

    且喜子大事從此了徹矣。

    後至益州。

    谒昭覺丈雪醉和尚。

    丈問曰。

    從那邊來。

    陀曰京師。

    丈曰。

    蜀道難於上青天。

    如何到此。

    陀曰。

    慣識路傍驢腳迹。

    丈曰。

    還識得老僧麼。

    陀曰。

    未入劍門關。

    早已與和尚相見了也。

    丈曰。

    那裡學得者虛頭來。

    陀曰。

    寒花飄六出。

    徧地結成氷。

    丈休去。

    一日茶次。

    丈以手擘黃柑一枚。

    度與曰。

    是何滋味。

    陀曰。

    老老大大。

    酸甜也不知。

    丈曰。

    年來老僧牙齒缺。

    陀納一瓣囫囵吞卻。

    丈曰。

    少賣弄。

    一日詣先覺堂。

    見圜悟破山二老人。

    及丈和尚像。

    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