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錦江禅燈卷第十三 昭覺丈雪 通醉 輯 紹興幻庵 胡升猷 訂 大鑒下第三十七世 慧覺衣法嗣 嘉定州龍驟寺破峰重禅師 南充嶽氏子。

    進士孟龍之孫。

    嚴重威恪。

    徧參歸來。

    見慧覺和上印證焉。

    上堂。

    一條拄杖子。

    三世諸佛也沒奈何。

    曆代祖師也沒奈何。

    山僧今日提在手裡。

    要向好肉上剜瘡。

    卓一卓下座。

    上堂。

    釋迦老漢。

    設三期以調心。

    架紅爐以煉性。

    且道心作麼生調。

    性作麼生煉。

    參。

    上堂。

    釋迦不說說。

    毗岚猛風吹海嶽。

    迦葉不聞聞。

    青山隻得碾為塵。

    留下一轉語。

    舌頭在口裡。

    上堂。

    大道坦平。

    無起無倒。

    真機演唱。

    何解何結。

    上堂。

    默然據座。

    忽高聲雲。

    大衆。

    不得妄生穿鑿。

    劈口掌雲。

    口是禍門。

    下座。

     渝州香國佛語禦禅師 嘉州範氏子。

    十歲禮慧覺和尚脫白。

    因觀死屍有省。

    凡應對機辯峻捷。

    巾缾左右。

    無有惰容。

    嘗示禅人雲。

    分明句子不誵訛。

    鼻直眉橫幾錯過。

    隻為現成難辯别。

    千山萬水走禅和。

    頌梅花。

    氷肌雪骨久懷丹。

    吐出令人仔細看。

    本色不從桃杏借。

    一簾星燦玉闌幹。

    以輔弼叢林為任。

    定省侍師為心。

    至康熙癸醜秋。

    慧覺和尚坐化。

    遂哀毀骨立。

    食息如疑。

    是年佛成道日示微恙。

    不欲服藥。

    閱七日辭衆囑累畢。

    亭午瞑目而逝。

     大吼傳法嗣 豁靈順禅師 泸陽李氏子。

    于崇祯庚午降神。

    兒時多病。

    見僧辄喜。

    年登六歲。

    因舅氏于通山為僧。

    遂依為徒。

    後詣方山雲峰體宗和尚座下圓具。

    複聞大吼和上。

    開法榮陽鼎星。

    瓢笠直造。

    吼雲。

    山僧少第二座。

    道得一語便請。

    靈曰。

    請和尚試舉。

    吼雲。

    昔日世尊拈花。

    迦葉微笑。

    是何意旨。

    靈雲。

    道泰不傳天子令。

    時清休唱太平歌。

    吼首肯之。

    遂職西堂。

    解制吼和尚印可。

    偈曰。

    道泰不傳天子令。

    騰騰休理是何非。

    索頭透漏無遮障。

    大海降龍戴月歸。

    次住金川靈應靜養。

    因雲峰嘯虛和尚将順世。

    出手紮及紳衿。

    士庶共啟。

    請主雲峰繼席。

    不數年間。

    無恙而終。

    塔于雲峰之西隴。

     雨春智禅師 宜賓黃氏子。

    十六歲父母俱背。

    詣峨眉山。

    禮體融師落[髟/采]。

    遂結伴南遊。

    習講經論。

    仍回蜀演教。

    後遇大吼和尚于渝城。

    吼問雲。

    座主講何經。

    師雲。

    法華楞嚴。

    吼雲。

    教中道。

    是法不可示。

    言辭相寂滅。

    作麼生講。

    師雲。

    到者裡某甲無啟口處。

    吼雲。

    恁麼汝做不得法師奴在。

    即棄教相依。

    後受記莂。

    住荊州府桂香閣。

    上堂。

    有問有答。

    好肉剜瘡。

    無問無答。

    塞卻咽喉。

    若論語默動靜。

    揚眉瞬目。

    捏拳豎指。

    棒喝交馳。

    拈向一邊。

    又作麼生。

    以拂子敲禅幾雲。

    兩岸靜仁山似虎。

    一溪動智水如龍。

    海底泥牛翻觔鬥。

    駭煞波斯打破鐘。

     三峰半水元禅師 巴縣餘氏子。

    受屍羅于石谷禅師。

    得印偈于大吼和尚。

    康熙丙午冬。

    開爐上堂。

    豎拄杖雲。

    七尺烏藤鼈鼻蛇。

    能翔宇宙瑞三巴。

    迢迢穿市人難見。

    檢點将來未到家。

    撺下拄杖。

    喝一喝。

    上堂。

    發元結制此心良。

    三七長連九定香。

    坐到晨朝并午夜。

    等閑無事可商量。

     易庵師法嗣 泾陽林我鑒禅師 初以三學誘衆。

    後參易庵和尚。

    始紹席焉。

    上堂。

    攪長河為酥酪。

    可惜喚鐘作甕。

    變大地作黃金。

    何異證龜成鼈。

    一句眼橫鼻直。

    馬面不是牛頭。

    其或顧伫停機。

    未免守株待兔。

    複舉南陽忠國師上堂雲。

    人人懷明月珠。

    個個抱荊山璧。

    有時萬德莊嚴。

    有時艹衣木食。

    或現掩室于毗耶城。

    或示誕生于維衛國。

    幹旋佛祖權衡。

    燮理衲僧巴鼻。

    蓦豎拂子雲。

    佛祖權衡則且置。

    祇如衲僧巴鼻作麼生。

    下座以杖打散。

     聖可玉法嗣 還初佛禅師 華嵓第二世。

    重慶鎮府度沖王護法。

    于佛誕日請上堂。

    世尊鑿開混沌。

    雲門煉石補天。

    雖無毫發滲漏。

    猶有經緯星月。

    彼此汗馬功高即不無。

    還見太平麼。

    且喜今朝無事。

    擊拂子下座。

     南芝靜禅師 萬縣鄧氏子。

    髫年禮恒修師剃發。

    于敏樹和尚座下圓具。

    聞聖可和尚開法華岩。

    相依二十餘年。

    聖和尚入室問。

    無邊剎海。

    自他不隔于毫端。

    因甚庵内人不知庵外事。

    師雲。

    官不容針。

    私通車馬。

    聖雲。

    十世古今。

    始終不離于當念。

    因甚今日不知明日事。

    師雲。

    有水皆含月。

    無山不帶雲。

    聖雲。

    雪峰道底。

    居首座寮。

    聖和尚命秉拂小參。

    平白地上。

    拈起一絲頭。

    為甚麼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