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若。

    山乃舉起經曰。

    會麼。

    師曰不會。

    山曰。

    喚作文字得麼。

    師曰。

    不喚作文字得麼。

    山曰。

    般若真空。

    固非文字。

    且亦不離文字。

    何以故。

    蓋文字性空。

    與夫般若之體。

    則無二也。

    師曰。

    此不二空中。

    還着得此般若文字之名言乎。

    山曰。

    不二空中。

    本絕名言。

    亦無真僞。

    先佛世尊。

    假名言說。

    所謂不壞名言。

    成就般若智。

    不舍一法。

    證滿分菩提。

    此文殊之境界。

    非二乘之見也。

    師曰。

    恁麼則名相性離。

    說亦無說耶。

    山曰。

    隻此無相無名。

    無得無說。

    即真般若也。

    師卻拈起經曰。

    且道者個又是甚麼。

    山與一喝曰。

    你道是甚麼。

    師亦喝。

    山乃奪過經複舉起曰。

    百千三昧無量妙義。

    皆從此一卷經流出。

    子還知此經出處麼。

    師彈指一下。

     三池月光常慧禅師 簡州李氏子。

    谒楚山。

    山曰。

    子一向在甚麼處住。

    師曰。

    某甲性空無我故。

    不住有相。

    不住無相。

    山曰。

    有無俱遣時如何。

    師曰。

    不離當處。

    即是覺性妙場。

    山曰。

    當處即不問。

    除卻語言動靜。

    又作麼生。

    師曰。

    和尚雖是把斷要津。

    截斷舌頭。

    怎奈全身顯露。

    山曰。

    莫亂道。

    師曰。

    當人不讓。

    豈敢私意抟量。

    山曰。

    子二六時中。

    莫不空度耶。

    師曰。

    曾做無字工夫。

    山曰。

    如何是無字。

    師曰。

    适來上山恁麼發困。

    山曰。

    意旨如何。

    師曰。

    風吹秋月冷。

    雪壓老梅寒。

    師頌曰。

    無無無處亦非無。

    雲散長空月正孤。

    亘古亘今渾不昧。

    要将名列祖師圖。

     天成古音韶禅師 掩關次。

    楚山以拄杖扣門三下曰。

    關主在麼。

    師曰。

    他不曾有出入。

    誰雲在不在。

    即開門觸禮一拜。

    山曰。

    此猶是奴兒婢子之事。

    請關中主相見。

    師乃叉手默然。

    山曰。

    此則沈寂默去也。

    師曰。

    适來問甚麼。

    山曰。

    問汝關中主。

    師曰。

    喚作寂默得麼。

    遂呈偈曰。

    隻此寂默非寂默。

    非寂默中非亦絕。

    渠侬面目已呈師。

    動靜何曾有區别。

     西禅瑞法嗣 寶文洪印禅師 棠城張氏子。

    禮楚山。

    值定王薨世三周除禫。

    請山升座。

    師出問。

    雷音動地。

    選佛場開。

    一會靈山俨然未散。

    未審皇恩佛恩如何補報。

    山曰。

    蕩蕩堯風清六合。

    明明佛日照三千。

    師曰。

    祝贊已聞師的旨。

    拈花微笑意如何。

    山曰。

    機前有語難容舌。

    獨許頭陀一笑傳。

    師曰。

    玉梅破雪。

    紅葉凋霜。

    适官家除禫之辰。

    乃鶴駕仙遊之日。

    未審定王主人金容。

    即今何在。

    山豎拂曰。

    已成等正覺。

    放大光明。

    與三世如來共轉法輪。

    汝還見麼。

    師曰。

    與麼則徧界絕遮藏也。

    山曰。

    要且有眼觑不見。

    師曰。

    隻者睹不見處。

    不隔纖毫。

    山曰。

    未是妙。

    師曰。

    未審如何是妙。

    山曰。

    二邊俱抹過。

    始見劫前人。

    師曰。

    蒙師點出金剛眼。

    死去生來更不疑。

    師曰。

    卻阇黎道着。

     八峰聞法嗣 昭覺無礙通禅師 谒八峰。

    峰誨以有句無句話。

    參究旬日有省。

    住後雲水四至。

    上堂。

    魯祖當年面壁。

    秘魔終日擎杈。

    臨機不解通變。

    驢年未許到家。

     大鑒下第二十九世 古溪澄法嗣 成都西宗佑禅師 上堂。

    橫按拄杖曰。

    父母未生前。

    也隻明者個。

    父母既生後。

    也隻明者個。

    豎拄杖雲。

    大衆看看。

    者個是甚麼熱碗鳴聲。

    遂擲下歸方丈。

     了禅能法嗣 成都昭覺寶藏通禅師 示衆。

    舉月圓缺因緣。

    頌曰。

    圓缺持來問作家。

    秋光醉得眼眯[序-予+(林/目)]。

    白蘋江上紅波湧。

    錯認蘆花作雪花。

     大鑒下第三十世 天目進法嗣 齊安白雲寶明鑒禅師 蜀人。

    參壽堂天目進禅師得法。

    出峽徧遊湘湖。

    正德間。

    卓錫黃岡白雲山有年。

    僧問。

    如何是學人自己。

    師曰。

    有佛處不得住。

    無佛處急走過。

    曰學人不會。

    師曰。

    一個巴掌。

    五個指頭。

    問如何是白雲山中人。

    師曰。

    納結三條篾。

    縱橫一字關。

     大鑒下第三十一世 石門海法嗣 随州七尖峰大休宗隆禅師 益都賈氏子。

    依郡之石佛剃發。

    寓成都北寺為典座。

    出街挑水。

    忽地忘行。

    頭撞壅壁有省。

    作偈曰。

    大地山河體性空。

    那分南北與西東。

    偶然撞着無私句。

    萬水千山總一同。

    就河南乾明寺無盡室中盤桓。

    針芥相投。

    印以偈曰。

    道高不假修。

    德重事理周。

    一枝正法眼。

    付與隆大休。

    住後。

    架瓜次。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指茄曰。

    王瓜茄子。

    僧不契下山。

    别參一尊宿。

    宿曰。

    你從何處來。

    僧曰。

    尖峰來。

    曰大休有何言句。

    僧舉前話。

    尊宿合掌曰。

    真大慈悲。

    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八日。

    集衆書偈曰。

    三際握來為拄杖。

    十方原是舊袈裟。

    泥牛石虎知消息。

    踏破虛空便到家。

    置筆端坐而逝。

     大鑒下第三十二世 不二際法嗣 達州白馬寺儀峰方彖禅師 本州羅氏子。

    參金佛山雲庵。

    令看如何是鬼神觑不破之機。

    三年有省。

    出峽徧谒知識。

    結茅雙溪。

    一日午炊。

    聞甑中作聲。

    忽大悟。

    頌曰。

    三玄三要沒來由。

    用盡機思無處求。

    窗前移步竈前去。

    白雪青峰齊點頭。

    齊點頭。

    南嶽天台共一籌。

    又曰。

    二八女子嫁新郎。

    績麻撚線一如常。

    稱家豐儉随時過。

    懶插堂前者炷香。

    無幻聞之曰。

    此人曾作細密工夫來。

    萬曆壬辰秋。

    歸達州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