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

    兩頭燒火一頭煙。

    手中常執一鼗鼓。

    一面書矗字。

    一面書犇字。

    凡答話多舉而搖之。

    示寂。

    塔于龍神山。

     燕京大千佛寺徧融真圓禅師 西蜀營山線氏子。

    家世業儒。

    書史過目不忘。

    宗親曰。

    振吾族者必此子耶。

    至壯齡三十有二。

    一旦天機頓發。

    功名之心灰冷。

    遂托峨眉之遊。

    望然有天下之志。

    宗親遮留弗止。

    顧謂曰。

    大丈夫縱不能建功名于天下。

    宜悟道于方今。

    肯能自棄同艹木乎。

    于是至北京。

    隆慶中。

    道高魔勝。

    障難忽生。

    小人誣罔。

    有司拟師辟罪。

    謂衆曰。

    爾等速往。

    有患難。

    吾自當之。

    不可苟免。

    刑部獄中。

    苦逼萬端。

    師處之晏然。

    同刑者視之悚然。

    驚其異操。

    師曰。

    無他術也。

    心存中正。

    雖處患難。

    而不知有患難也。

    未幾太嶽張公上章。

    明師無罪。

    幸脫者百餘人。

    宮中陳李二國母。

    響師道範。

    願見未能。

    命皇親李公送嚫布萬疋。

    師俨坐室中。

    若未聞見。

    非慢也。

    不以節禮貌當世之人。

    五台陸公見訪問曰。

    如何是文殊智。

    師曰。

    不随心外境。

    又問。

    如何是普賢行。

    師曰。

    調理一切心。

    又問。

    如何是毗盧法界。

    師曰。

    事事無礙。

    陸聞誨如坐春風。

    師一日謂門人曰。

    丁今之時。

    與吾遊華嚴辔宗門者。

    舍子而誰耶。

    言訖而逝。

    壽八十三。

     休塵法嗣 灌陽鑒随和尚 渝州嚴氏子。

    法嗣燕京休塵和尚。

    得無礙自在定。

    隐于西山白雲洞。

    四十稔不下山。

    常受蜀藩隆供。

    開示偈語。

    不許紀錄。

    後漢璞密記數則。

    付剞劂氏。

    名曰白雲深意。

    世壽七十二。

    于崇祯甲申二月圓寂。

    塔于太安寺之左。

     大鑒下第三十三世 鑒随法嗣 彭州寶池禅師 西鄉縣人。

    幼工講席。

    長伏禅宗。

    後參白雲鑒和尚。

    言下脫灑。

    隐西禅二十餘稔。

    待羽客冠儒巾欵秀才着鶴氅。

    見衲子。

    以手搔首作鬅鬙狀雲。

    會麼。

    衲子稍遲疑。

    便亂棒打出。

    因闖賊犯蜀。

    師出不遜語。

    宼怒。

    師震威一喝。

    小卒背手加刃焉。

    通名鐵和尚也。

     邛州了凡剛禅師 東普人。

    幼為掾吏。

    因科稅不職。

    落[髟/采]參白雲洞鑒和尚。

    暗機契合。

    囑住上方洞居。

    無何徙邛州白岩。

    慕雞足勝槩。

    遊楚雄。

    未幾複省白雲。

    過仁懷縣。

    酷暑飲水。

    不移刻而示寂于寅子寺。

    世壽六十三。

    夏臘十七。

     大鑒下第三十五世 天童悟法嗣 萬峰破山明禅師 大竹蹇氏子。

    丱歲出家。

    神挺天縱。

    燕額虎須。

    剛毅猛利。

    氣焰逼人。

    初參博山語風。

    收拾不住。

    後上金粟密雲悟處。

    見而印可。

    開法禾之福城。

    次歸梁山。

    大振馬駒之道。

    廿有餘稔。

    上堂。

    爆竹一聲。

    蒼天兩字。

    草木昆蟲。

    全彰意氣。

    柳眼拖不價之金。

    梅梢吐不瑕之玉。

    龍兒鳳子。

    齊歌舜德堯仁。

    癞狗泥豬。

    同和祖風佛日。

    導群情而越死超生。

    普萬有而豐衣足食。

    當恁麼時。

    還有不威而嚴。

    無為而化者麼。

    良久雲。

    東風吹出林間去。

    惹得遊蜂嚷舊新。

    喝一喝。

    上堂。

    今朝正月十五。

    處處敲鑼擂鼓。

    将謂移苦為樂。

    誰知翻樂為苦。

    一念此界他方。

    卻被風隔雨阻。

    放出鐵鹞流星。

    打出街頭石虎。

    引得彌勒呵呵。

    笑到日輪當午。

    大衆且道。

    笑個甚麼。

    皆生大歡喜。

    自知作佛祖。

    剃發上堂。

    金鋤削盡千峰雪。

    露出天涯星月孤。

    照得世間人廓徹。

    都來依樣畫葫蘆。

    大衆。

    未審還有依樣畫得者麼。

    有則不妨好手手中呈好手。

    紅心心裡射紅心。

    其或未然。

    且待山僧自畫去也。

    以杖打圓相于中擲地雲。

    層落落影團團。

    千古萬古與人看。

    佛誕上堂。

    問底也問四月八。

    答底也答四月八。

    兩兩三三沒傝[仁-二+(天/韭)]。

    都盧隻逞口頭滑。

    引得釋迦老子一時惡發。

    指天指地獨尊己大。

    卻被雲門一棒要打殺。

    撞着琅琊。

    道個将此身心奉塵剎。

    今日山僧不解暗裡抽橫骨。

    明中堕舌頭。

    隻好輕輕道個活驚殺活笑殺。

    大衆且道。

    驚個甚麼。

    笑個甚麼。

    檢點得出。

    強中更有強中手。

    惡人自有惡人磨。

    甲乙以來。

    獻寇陷蜀。

    玉石俱焦。

    唯道自怡。

    以德化物。

    逢寇罵詈。

    嬰七難懲。

    諸劫難稍平。

    再拓高梁之福國。

    迨丙午三月十六亥時。

    指燭而滅。

    世壽七十。

    夏四十有八。

    塔全身于雙桂堂之麓。

     林野奇禅師 合州蔡氏子。

    幼時沉默。

    不喜言笑。

    髫年剃染。

    習諸典藉。

    宛如夙谙。

    雖居梓裡。

    惟以參訪為懷。

    偶閱密和尚語錄。

    疑情頓發。

    遂躬詣天童。

    深徹棒喝之旨。

    自此機用轶格。

    莫之敢撄。

    因蒙授受。

    初開法于通玄寺。

    凡五住大剎。

    上堂。

    昔日吾佛誕生。

    卻向金盤澡洗。

    便乃指天指地。

    大似不知羞恥。

    更道惟吾獨尊。

    山僧未敢相許。

    且道。

    山僧有甚長處。

    便乃開許大口。

    以杖卓一卓雲。

    當門不用栽荊棘。

    後代兒孫惹着衣。

    上堂。

    去冬結制。

    囊裹十虛。

    今春解制。

    廓通萬象。

    然雖結解不同。

    個裡曾無背向。

    所謂曆曆明明絕覆藏。

    勸君不必苦思量。

    倦頓不妨勤打睡。

    自然無夢到諸方。

    上堂。

    僧問。

    陽春初放。

    萬木舒光。

    格外之機請師道。

    師雲。

    昨夜雨霶澎。

    進雲。

    恁麼則通身顯露。

    處處圓明。

    師雲。

    如何是你圓明處。

    進雲。

    禮拜和尚去也。

    師雲。

    腳跟下失卻。

    乃雲。

    連日山僧掩室自若。

    既請登壇。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