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錦江禅燈卷第九 昭覺丈雪 通醉 輯 紹興幻庵 胡升猷 訂 大鑒下第二十八世 東明旵法嗣 湖州東明海舟永慈禅師 成都餘氏子。

    生於洪武甲戌。

    龆齓時。

    見僧喜。

    聞說生死事大。

    遂發志棄俗。

    趨大隋。

    禮獨照月禅師削染。

    居八載。

    始行腳。

    首谒太初和尚。

    初問。

    父母未生前。

    那個是你本來面目。

    師即從東過西叉手而立。

    初曰。

    未在更道。

    師曰。

    兩眼相對。

    有甚相瞞。

    初大悅。

    複至東普無際和尚處。

    舉似做工夫。

    際追問不遜。

    於宣德二年。

    出峽參靈谷雪峰和尚。

    深契。

    請師充首座。

    造武林受具。

    詣古道山。

    參見東明老和尚。

    一見相契。

    問曰。

    無相福田衣。

    甚麼人得披。

    明下座掴一掌。

    師曰。

    四大本空。

    五蘊非有。

    和上作麼生。

    明又一掌。

    師曰。

    一掌不作一掌用。

    速道。

    明又一掌。

    師神色不變。

    曰老和尚名不虛播。

    複展具三拜。

    明曰。

    我居古道山三十載。

    今日隻見得者僧。

    留住數日。

    欲付袈裟。

    師曰。

    某不為衣來。

    自此聲譽叢席。

    至天界隐居。

    於正統二年。

    太監袁誠。

    欽師道德。

    備供請禮部劄住持翼善禅寺。

    開山說法。

    衲子雲集。

    複於正統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東明示寂。

    遺囑白庵住持曰。

    吾有衣法二物。

    送至金陵東山海舟和尚。

    囑曰。

    字付慈海舟。

    訪我我無酬。

    明年之明日。

    西風笑點頭。

    至來年期日示寂。

    白庵長老不違遺囑。

    請首座法廣。

    於景泰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持衣赍至東山。

    師升座祝香而受。

    嗣法門人寶峰瑄等。

    所作頌古歌偈。

    行於世。

    七十四載為僧。

    中間多少誵訛。

    一見東明消殒。

    以拂子打○曰。

    釋迦至我六十二世。

    有不可數老和尚。

    又打○曰。

    多向者裡安身。

    咄。

    投筆而逝。

    塔於東明山左(同時常熟縣普慈者誤為永慈矣)。

     唐安湛淵奫禅師 上堂。

    楚山大似逆鱗徑尺。

    不可觸犯。

    唐安偏向毒蛇頭上抓。

    會他絕響無音還有說。

    直至而今拄杖談。

    衆中有聞得的當者麼。

    若的當。

    且道他說個甚麼。

    良久卓拄杖曰。

    蒼天蒼天。

     天成琦法嗣 古渝濟川洪禅師 問楚山曰。

    蟭螟蟲吸乾滄海。

    魚龍蝦蠏向何處安身立命。

    山曰。

    子之識海若空。

    魚龍自有變化。

    師曰。

    未審蟭螟蟲即今何在。

    山曰。

    在汝眉毛下。

    師曰。

    水母飛上色究竟天。

    入摩酰眼裡作舞。

    因甚不見。

    山曰。

    多少人向者不見處打失鼻孔。

    師曰。

    未審如何是摩酰正眼。

    山喝曰。

    會麼。

    師曰不會。

    山曰。

    面門兩眼渾無事。

    頂中一點耀乾坤。

    師曰。

    蓮湖橋為人直指。

    因甚明眼人落井。

    山曰。

    高山無險路。

    平地有深坑。

    師曰。

    如何是直指的事。

    山曰。

    玉闌幹上石獅子。

    紅藕花間白鹭鸶。

    師曰。

    謝師答話。

    山曰。

    切忌随語生解。

    師禮拜。

     石經海珠祖意禅師 掩關次。

    楚山撫關門一下曰。

    請關中主相見。

    師斂手鞠躬而立。

    山曰。

    日用事作麼生。

    師曰。

    看取趙州無字。

    山曰。

    如何是無字意。

    師曰。

    無孔鐵錘當面擲。

    山曰。

    趙州意作麼生。

    師曰。

    隻為婆心切。

    肝膽向人傾。

    山曰。

    不涉有無。

    如何體會。

    師曰。

    某甲到者裡。

    則無用心處。

    山曰。

    早是用心了也。

    師作禮。

    山拈拄杖曰。

    待出關來。

    與汝一頓。

    師曰。

    某甲即今亦不在關内。

    山以手拍關門一下曰。

    者個聻。

    師一喝。

    山曰。

    未在更道。

    師曰。

    靈機無隔礙。

    牆壁絕周遮。

    山卻與一喝。

    師近前問訊曰。

    謝師指教。

    山曰。

    天時酷暑。

    善加保愛。

     長松大心真源禅師 三池張氏子。

    參楚山。

    問從上佛祖言不及處。

    行不到處。

    請師直指。

    山拈拄杖曰。

    聻。

    師便喝。

    山便打。

    師又喝。

    山又打。

    師乃捉住拄杖曰。

    打甚麼。

    山與一喝。

    師作禮。

    山曰。

    與甚麼人同途。

    師曰。

    野鶴獨翔雲漢表。

    清蟾孤照宇寰中。

    山曰。

    途中忽遇猛虎時。

    如何回避。

    師曰。

    虎在甚麼處。

    山便作虎聲。

    師作怕勢。

    山曰。

    恁麼。

    子親見虎來耶。

    師卻作虎聲。

    山呵呵大笑。

    師曰。

    某甲罪過。

    山曰。

    向上還有事也無。

    師曰。

    晴宵月曬梅花冷。

    寒夜霜敲木葉疎。

    山曰。

    隻此是。

    别更有。

    師曰。

    古木枝頭飛赤烏。

    山曰。

    父母未生前。

    試道一句看。

    師曰道不得。

    山曰。

    因甚道不得。

    師曰。

    他沒口。

    山曰。

    又道沒口。

    師曰。

    謝師答話。

    山曰。

    末後一句始到牢關。

    把斷要津不通凡聖。

    子作麼生領會。

    師曰。

    泥牛走入海。

    吞卻老龍珠。

    山曰。

    未在。

    師進前叉手默然而立。

    山曰。

    如是如是。

     嵩潘大悲寺崇善一天智中國師 彭縣人。

    生有異相。

    年十二。

    即禮月光為師。

    後代惠心住松潘。

    時番夷叛複不常。

    師居邊撫化。

    番夷莫不投伏。

    天順間。

    累封國師。

    楚山過訪。

    師呈悟[(采-木+言)*系]。

    山曰。

    如何是無字意。

    師曰。

    出匣吹毛劍。

    寒光射鬥牛。

    山曰。

    趙州因甚道無。

    師曰。

    波斯嚼氷雪。

    不覺齒牙寒。

    山曰。

    拈過有無。

    如何湊泊。

    師曰。

    夜深誰把手。

    同共禦街遊。

    山曰。

    向上還有奇特事也無。

    師曰。

    秋夜家家月。

    春來處處花。

    一雙明白眼。

    何處撒塵沙。

    山曰。

    善哉。

     石經豁堂祖裕禅師 成都巨氏子。

    從楚山學出世法。

    山閱般若經。

    師詣前問曰。

    師所閱者。

    乃文字般若爾。

    隻如離了文字。

    未審如何是真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