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錦江禅燈卷第八
昭覺丈雪 通醉 輯
紹興幻庵 胡升猷 訂
大鑒下第十八世
東林顔法嗣
汀州報恩法演禅師
果州人。
上堂。
舉俱胝豎指因緣。
師曰。
佳人睡起懶梳頭。
把得金钗插便休。
大抵還他肌骨好。
不塗紅粉也風流。
婺州智者元庵真慈禅師 潼川李氏子。
初依成都正法寺出家。
具戒後遊講肆。
聽講圓覺。
至四大各離。
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畢竟無體實同幻化。
因而有省。
作頌曰。
一顆明珠。
在我者裡。
撥着動着。
放光動地。
以呈諸講師。
無能曉之者。
歸以呈其師。
遂舉狗子無佛性話诘之。
師曰。
雖百千萬億公案。
不出此頌也。
其師以為不遜。
乃叱出。
師因南遊。
至廬山圓通挂搭。
時卍庵為西堂。
為衆入室。
舉僧問雲門。
撥塵見佛時如何。
門雲佛亦是塵。
師随聲便喝。
以手指胸曰。
佛亦是塵。
師複頌曰。
撥塵見佛。
佛亦是塵。
問了答了。
直下翻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又頌塵塵三昧曰。
缽裡飯桶裡水。
别寶昆侖坐潭底。
一塵塵上走須彌。
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彈指。
珊瑚枝上清風起。
卍庵深肯之。
昭覺紹淵禅師 上堂。
舉僧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
門曰體露金風。
師曰。
要明陷虎之機。
須是本色衲子始得。
雲門大師具逸群三昧。
擊節扣關。
於閃電光中。
出一隻手。
與人解黏去縛。
拔楔抽釘。
不妨好手。
子細檢點将來。
大似與賊過梯。
昭覺則不然。
忽有僧問。
樹凋葉落時如何。
隻答他道。
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且道。
與雲門是同是别。
複曰。
止止不須說。
我法妙難思。
上堂。
镕瓶盤钗钏作一金。
攪酥酪醍醐成一味。
如是賓主道台。
内外安和。
五位君臣齊透。
四種料揀一串。
放行則細雨蒙蒙。
秋風飒飒。
把住則空空如也。
誰敢正眼觑着。
且道。
放行為人好。
把住為人好。
複曰。
等閑一似秋風至。
無意涼人人自涼。
張栻字敬夫 累官吏部侍郎。
嘗問道於道顔曰。
見即便見。
拟思即差。
又作麼生。
顔曰。
還問不知有。
栻曰。
政當知有時如何。
顔曰。
聞聲見色隻如常。
栻豁然有省。
乃留偈曰。
聞聲見色隻如常。
熟察精粗理自彰。
脫似虛空藏碧落。
曾無少剩一毫芒。
顔然之。
後方疾革。
定叟求教。
栻曰。
蟬蛻人欲之私。
春融天理之妙。
語訖而逝。
栻平生潛心經史。
動以古聖賢自期。
所着有論孟太極諸書。
學者稱為南軒先生。
西禅需法嗣 南劍州劍門安分庵主 少與木庵同隸業安國。
後依懶庵。
未有深證。
辭谒徑山大慧。
行次江幹。
仰瞻宮阙。
聞街司喝侍郎來。
釋然大悟。
作偈曰。
幾年個事挂胸懷。
問盡諸方眼不開。
肝膽此時俱裂破。
一聲江上侍郎來。
遂徑回西禅。
懶庵迎之。
付以伽棃。
自爾不規所寓。
後庵居劍門。
化被嶺表。
學者從之。
所作偈頌走手而成。
凡千餘首。
盛行於世。
大沩行法嗣 常德府德山子涓禅師 潼川人。
上堂。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遂喝曰。
鲸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衆中忽有個衲僧出來道。
長老休寐語。
卻許伊具一隻眼。
上堂。
橫按拄杖曰。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循環逆順數将來。
數到未來無盡日。
因七見一。
因一亡七。
踏破太虛空。
鐵牛也汗出。
絕氣息無蹤迹。
擲拄杖曰。
更須放下者個。
始是參學事畢。
上堂。
拈拄杖曰。
有時奪人不奪境。
拄杖子七縱八橫。
有時奪境不奪人。
山僧七颠八倒。
有時人境兩俱奪。
拄杖子與山僧削迹吞聲。
有時人境俱不奪。
卓拄杖曰。
伴我行千裡。
攜君過萬山。
忽然撞着臨濟大師時如何。
喝曰。
未明心地印。
難透祖師關。
育王光法嗣 臨安北澗居簡禅師 潼州龍氏子。
依邑之廣福院得度。
參别峰塗毒。
沉默白究。
一日閱卍庵語有省。
再參佛照機契。
自是往來其門者五十年。
走江西。
訪仲溫於羅湖。
與師議論。
大奇之。
遂以大慧居洋嶼庵竹篦付之。
師異焉。
久之出世台之報恩。
晚遷淨慈。
上堂。
識得一。
萬事畢。
了事衲僧。
一字不識。
直饒恁麼。
未稱全提。
禹力不到處。
河聲流向西。
上堂。
舉密師伯與洞山在餅店。
密於地上畫一圓相。
謂洞山曰。
把将去。
山曰。
拈将來。
後來保甯勇和尚曰。
非但二人提不起。
盡大地人亦提不起。
北澗敢道。
保甯計窮力盡。
上堂。
舉趙州入僧堂曰。
有賊有賊。
上堂。
舉俱胝豎指因緣。
師曰。
佳人睡起懶梳頭。
把得金钗插便休。
大抵還他肌骨好。
不塗紅粉也風流。
婺州智者元庵真慈禅師 潼川李氏子。
初依成都正法寺出家。
具戒後遊講肆。
聽講圓覺。
至四大各離。
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畢竟無體實同幻化。
因而有省。
作頌曰。
一顆明珠。
在我者裡。
撥着動着。
放光動地。
以呈諸講師。
無能曉之者。
歸以呈其師。
遂舉狗子無佛性話诘之。
師曰。
雖百千萬億公案。
不出此頌也。
其師以為不遜。
乃叱出。
師因南遊。
至廬山圓通挂搭。
時卍庵為西堂。
為衆入室。
舉僧問雲門。
撥塵見佛時如何。
門雲佛亦是塵。
師随聲便喝。
以手指胸曰。
佛亦是塵。
師複頌曰。
撥塵見佛。
佛亦是塵。
問了答了。
直下翻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又頌塵塵三昧曰。
缽裡飯桶裡水。
别寶昆侖坐潭底。
一塵塵上走須彌。
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彈指。
珊瑚枝上清風起。
卍庵深肯之。
昭覺紹淵禅師 上堂。
舉僧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
門曰體露金風。
師曰。
要明陷虎之機。
須是本色衲子始得。
雲門大師具逸群三昧。
擊節扣關。
於閃電光中。
出一隻手。
與人解黏去縛。
拔楔抽釘。
不妨好手。
子細檢點将來。
大似與賊過梯。
昭覺則不然。
忽有僧問。
樹凋葉落時如何。
隻答他道。
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且道。
與雲門是同是别。
複曰。
止止不須說。
我法妙難思。
上堂。
镕瓶盤钗钏作一金。
攪酥酪醍醐成一味。
如是賓主道台。
内外安和。
五位君臣齊透。
四種料揀一串。
放行則細雨蒙蒙。
秋風飒飒。
把住則空空如也。
誰敢正眼觑着。
且道。
放行為人好。
把住為人好。
複曰。
等閑一似秋風至。
無意涼人人自涼。
張栻字敬夫 累官吏部侍郎。
嘗問道於道顔曰。
見即便見。
拟思即差。
又作麼生。
顔曰。
還問不知有。
栻曰。
政當知有時如何。
顔曰。
聞聲見色隻如常。
栻豁然有省。
乃留偈曰。
聞聲見色隻如常。
熟察精粗理自彰。
脫似虛空藏碧落。
曾無少剩一毫芒。
顔然之。
後方疾革。
定叟求教。
栻曰。
蟬蛻人欲之私。
春融天理之妙。
語訖而逝。
栻平生潛心經史。
動以古聖賢自期。
所着有論孟太極諸書。
學者稱為南軒先生。
西禅需法嗣 南劍州劍門安分庵主 少與木庵同隸業安國。
後依懶庵。
未有深證。
辭谒徑山大慧。
行次江幹。
仰瞻宮阙。
聞街司喝侍郎來。
釋然大悟。
作偈曰。
幾年個事挂胸懷。
問盡諸方眼不開。
肝膽此時俱裂破。
一聲江上侍郎來。
遂徑回西禅。
懶庵迎之。
付以伽棃。
自爾不規所寓。
後庵居劍門。
化被嶺表。
學者從之。
所作偈頌走手而成。
凡千餘首。
盛行於世。
大沩行法嗣 常德府德山子涓禅師 潼川人。
上堂。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遂喝曰。
鲸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衆中忽有個衲僧出來道。
長老休寐語。
卻許伊具一隻眼。
上堂。
橫按拄杖曰。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循環逆順數将來。
數到未來無盡日。
因七見一。
因一亡七。
踏破太虛空。
鐵牛也汗出。
絕氣息無蹤迹。
擲拄杖曰。
更須放下者個。
始是參學事畢。
上堂。
拈拄杖曰。
有時奪人不奪境。
拄杖子七縱八橫。
有時奪境不奪人。
山僧七颠八倒。
有時人境兩俱奪。
拄杖子與山僧削迹吞聲。
有時人境俱不奪。
卓拄杖曰。
伴我行千裡。
攜君過萬山。
忽然撞着臨濟大師時如何。
喝曰。
未明心地印。
難透祖師關。
育王光法嗣 臨安北澗居簡禅師 潼州龍氏子。
依邑之廣福院得度。
參别峰塗毒。
沉默白究。
一日閱卍庵語有省。
再參佛照機契。
自是往來其門者五十年。
走江西。
訪仲溫於羅湖。
與師議論。
大奇之。
遂以大慧居洋嶼庵竹篦付之。
師異焉。
久之出世台之報恩。
晚遷淨慈。
上堂。
識得一。
萬事畢。
了事衲僧。
一字不識。
直饒恁麼。
未稱全提。
禹力不到處。
河聲流向西。
上堂。
舉密師伯與洞山在餅店。
密於地上畫一圓相。
謂洞山曰。
把将去。
山曰。
拈将來。
後來保甯勇和尚曰。
非但二人提不起。
盡大地人亦提不起。
北澗敢道。
保甯計窮力盡。
上堂。
舉趙州入僧堂曰。
有賊有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