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笑。

    自爾日深玄奧。

    祖将歸寂。

    遺言郡守。

    守命嗣其席。

    衲子四至不可遏。

    師榜侍者門曰。

    東山有三句。

    若人道得即挂搭。

    衲子皆披靡。

    一日有僧。

    攜坐具徑造丈室。

    謂師曰。

    某甲道不得。

    祇要挂搭。

    師大喜。

    呼維那。

    于明窗下安排。

    上堂。

    世尊拈花。

    迦葉微笑。

    時人祇知拈花微笑。

    要且不識世尊。

    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荊棘林中舞柘枝。

    曰如何是佛。

    師曰。

    新生孩子擲金盆。

     蕲州龍華道初禅師 梓州馬氏子。

    為祖侍者有年。

    住龍華日。

    上堂曰。

    雞見便鬥。

    犬見便咬。

    殿上鸱吻終日相對。

    為甚麼卻不瞋。

    便下座。

    師機辯峻捷。

    門人罔知造詣。

    一日謂衆曰。

    昨日離城市。

    白雲空往還。

    松風清耳目。

    端的勝人間。

    召衆曰。

    此是先師末後句。

    有頃脫然而逝。

     嘉州九頂清素禅師 本郡郭氏子。

    于乾明寺剃染。

    徧扣禅扃。

    晚谒五祖。

    聞舉首山答西來意語。

    倏然契悟。

    述偈曰。

    颠倒颠颠倒颠。

    新婦騎驢阿家牽。

    便恁麼太無端。

    回頭不覺布衫穿。

    祖見乃問。

    百丈野狐話又作麼生。

    師曰。

    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祖大悅。

    久之辭歸住清溪。

    次遷九頂。

    太守呂公。

    來瞻大像。

    問曰。

    既是大像。

    因甚麼肩負兩楹。

    師曰。

    船上無散工。

    至閣下睹觀音像。

    又問。

    彌勒化境。

    觀音何來。

    師曰。

    家富小兒嬌。

    守乃禮敬。

    勤老宿至。

    師問。

    舞劍當咽時如何。

    曰伏惟尚飨。

    師诟曰。

    老賊死去。

    你問我。

    勤理前話問之。

    師叉手揖曰。

    曳破。

    紹興乙卯四月二十四日。

    得微疾。

    書偈遺衆曰。

    木人備舟。

    鐵人備馬。

    丙丁童子穩穩登。

    喝散白雲歸去也。

    竟爾趨寂。

     大鑒下第十六世 昭覺勤法嗣 潭州大沩佛性法泰禅師 漢州李氏子。

    僧問。

    理随事變。

    該萬有而一片虛凝。

    事逐理融。

    等千差而鹹歸實際。

    如何是理法界。

    師曰。

    山河大地。

    曰如何是事法界。

    師曰。

    萬象森羅。

    曰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

    師曰。

    東西南北。

    曰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

    師曰。

    上下四維。

    上堂。

    推真真無有相。

    窮妄妄無有形。

    真妄兩無所有。

    廓然露出眼睛。

    眼睛既露。

    見個甚麼。

    曉日爍開岩畔雪。

    朔風吹綻臘梅花。

    上堂。

    寶劍拈來便用。

    豈有遲疑。

    眉毛剔起便行。

    更無回互。

    一切處騰今煥古。

    一切處截斷羅籠。

    不犯鋒铓。

    亦非顧鑒。

    獨超物外則且置。

    萬機喪盡時如何。

    八月秋何處熱。

    上堂。

    涅盤無異路。

    方便有多門。

    拈起拄杖曰。

    看看。

    山僧拄杖子。

    一口吸盡西江水。

    東海鯉魚[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

    帝釋忿怒。

    把須彌山一掴粉碎。

    堅牢地神合掌贊歎曰。

    谛觀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以拄杖擊禅床下座。

    上堂。

    達得人空法空。

    未稱祖佛家風。

    體得全用全照。

    亦非衲僧要妙。

    直須打破牢關。

    識取向上一竅。

    如何是向上一竅。

    春寒料峭。

    凍殺年少。

    上堂。

    今朝正月已半。

    是處燈火缭亂。

    滿城羅绮骈阗。

    交互往來遊玩。

    文殊走入鬧籃中。

    普賢端坐高樓看。

    且道觀音在甚麼處。

    震天椎畫鼓。

    聒地奏笙歌。

    上堂。

    渺渺邈邈。

    十方該括。

    坦坦蕩蕩。

    絕形絕相。

    目欲視而睛枯。

    口欲談而詞喪。

    文殊普賢全無伎倆。

    臨濟德山不妨提唱。

    龜吞陝府鐵牛。

    蛇咬嘉州大像。

    吓得東海鯉魚。

    直至如今肚脹嘻。

     臨安府靈隐慧遠佛海禅師 眉山彭氏子。

    年十三。

    從藥師院宗辯為僧。

    詣大慈聽習。

    棄依靈岩徽禅師。

    微有省。

    會圓悟複領昭覺。

    師即之。

    聞悟普說。

    舉龐居士問馬祖。

    不與萬法為侶因緣。

    師忽頓悟。

    仆于衆。

    衆掖之。

    師乃曰。

    吾夢覺矣。

    至夜小參。

    師出問曰。

    淨裸裸空無一物。

    赤骨力貧無一錢。

    戶破家亡。

    乞師赈濟。

    悟曰。

    七珍八寶一時拏。

    師曰。

    禍不入慎家之門。

    悟曰。

    機不離位。

    堕在毒海。

    師随聲便喝。

    悟以拄杖擊禅床雲。

    吃得杖也未。

    師又喝。

    悟連喝兩喝。

    師便禮拜。

    自此機鋒峻發。

    無所抵捂。

    圓悟順寂。

    師即東下。

    屢遷名剎。

    由虎丘奉诏住臯亭 先複被旨補靈隐。

    孝廟召對。

    賜佛海禅師。

    上堂。

    新歲有來由。

    烹茶上酒樓。

    一雙為兩腳。

    半個有三頭。

    突出禅難辨。

    相逢鬼見愁。

    倒吹無孔笛。

    促拍舞涼州。

    咄。

     成都府正法建禅師 上堂。

    兔馬有角。

    牛羊無角。

    絕毫絕牦。

    如山如嶽。

    針鋒上師子翻身。

    藕竅中大鵬展翼。

    等閑突過北俱盧。

    日月星辰一時黑。

     建安府華藏密印安民禅師 嘉定府朱氏子。

    初講楞嚴于成都。

    為義學所歸。

    時圓悟居昭覺。

    師與勝禅師為友。

    因造焉。

    聞悟小參。

    舉國師三喚侍者因緣。

    趙州拈雲。

    如人暗中書字。

    字雖不成。

    文彩已彰。

    那裡是文彩已彰處。

    師心疑之。

    告香入室。

    悟問。

    座主講何經。

    師曰楞嚴。

    悟曰。

    楞嚴有七處征心。

    八還辯見。

    畢竟心在甚麼處。

    師多呈藝解。

    悟皆不肯。

    師複請益。

    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