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錦江禅燈卷第六 昭覺丈雪 通醉 輯 紹興幻庵 胡升猷 訂 大鑒下第十五世 五祖演法嗣 彭州大随南堂元靜禅師 阆之玉山大儒趙公約仲之子。

    十歲病甚。

    每禱之感異夢。

    舍令出家。

    師於成都大慈寶生院宗裔。

    元佑三年。

    通經得度。

    留講聚有年。

    而南下。

    首參永安恩禅師。

    于臨濟三頓棒話發明。

    次依諸名宿。

    無有當意者。

    聞五祖機峻欲抑之。

    遂谒祖。

    祖乃曰。

    我此間不比諸方。

    凡于室中。

    不要汝進前退後。

    豎指擎拳。

    繞禅床。

    作女人拜。

    提起坐具。

    千般伎倆。

    祇要你一言谛當。

    便是汝見處。

    師茫然。

    退參三載。

    一日入室罷。

    祖謂曰。

    子所下語。

    已得十分。

    試更與我說看。

    師即剖而陳之。

    祖曰。

    說亦說得十分。

    更與我斷看。

    師随所問而判之。

    祖曰。

    好即好。

    祇是未曾得老僧說話在。

    齋後可來祖師塔所。

    與汝一一按過始得。

    及至。

    祖便以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睦州擔闆漢。

    南泉斬貓兒。

    趙州狗子無佛性有佛性之語。

    編辟之。

    其所對了無凝滞。

    至子。

    胡狗話。

    祖遽轉面曰不是。

    師曰。

    不是卻如何。

    祖曰。

    此不是。

    則和前面皆不是。

    師曰。

    望和尚慈悲指示。

    祖曰。

    看他道。

    子胡有一狗。

    上取人頭。

    中取人腰。

    下取人腳。

    入門者好看。

    才見僧入門。

    便道看狗。

    向子胡道看狗處。

    下一轉語。

    教子胡結舌。

    老僧钤口。

    便是你了當處。

    次日入室。

    師默啟其說。

    祖笑曰。

    不道你不是千了百當底人。

    此語祇似先師下底語。

    師曰。

    某何人得似端和尚。

    祖曰。

    不然。

    老僧雖承嗣他。

    謂他語拙。

    蓋祇用遠錄公手段接人故也。

    如老僧共遠錄公。

    便與百丈黃檗南泉趙州輩。

    把手共行。

    才見語拙。

    即不堪。

    師以為不然。

    乃曳杖渡江。

    适大水泛漲。

    因留四祖。

    侪輩挽其歸。

    又二年。

    祖方許可。

    嘗商略古今次。

    執師手曰。

    得汝說須是我舉。

    得汝舉須是我說。

    而今而後。

    佛祖秘要。

    諸方關鍵。

    無逃子掌握矣。

    遂創南堂以居之。

    于是名冠寰海。

    成都帥席公旦。

    請開法嘉佑。

    未幾徙昭覺。

    遷能仁。

    及大随。

    上堂。

    君王了了。

    将帥惺惺。

    一回得勝。

    六國平甯。

    上堂。

    舉臨濟參黃檗之語。

    白雲端和尚頌雲。

    一拳拳倒黃鶴樓。

    一趯趯翻鹦鹉洲。

    有意氣時添意氣。

    不風流處也風流。

    師曰。

    大随即不然。

    行年七十老躘踵。

    眼目精明耳不聾。

    忽地有人欺負我。

    一拳打倒過關東。

    上堂。

    問答已乃曰。

    有祖已來。

    時人錯會。

    祇将言句以為禅道。

    殊不知。

    道本無體。

    因體而得名。

    道本無名。

    因名而立号。

    祇如适來上座。

    才恁麼出來。

    便恁麼歸衆。

    且道具眼不具眼。

    若道具眼。

    才恁麼出來。

    眼在恁麼處。

    若道不具眼。

    争合便恁麼去。

    諸仁者。

    于此見得倜傥分明。

    則知二祖禮拜依位而立。

    真得其髓。

    祇者些子。

    是三世諸佛命根。

    六代祖師命脈。

    天下老和尚安身立命處。

    雖然如是。

    須是親到始得。

     漢洲無為宗泰禅師 涪城人。

    自出關。

    徧遊叢社。

    至五祖。

    告香日。

    祖舉趙州洗缽盂話俾參。

    洎入室。

    舉此話問師。

    你道趙州向伊道甚麼。

    者僧便悟去。

    師曰。

    洗缽盂去聻。

    祖曰。

    你祇知路上事。

    不知路上滋味。

    師曰。

    既知路上事。

    路上有甚滋味。

    祖曰。

    你不知耶。

    又問。

    你曾遊浙否。

    師曰未也。

    祖曰。

    你未悟在。

    師自此凡五年不能對。

    祖一日升堂顧衆曰。

    八十翁翁輥繡球。

    便下座。

    師欣然出衆曰。

    和尚試輥一輥看。

    祖以手作打仗鼓勢。

    操蜀音唱綿州巴歌曰。

    豆子山打瓦鼓。

    楊平山撒百雨。

    白雨下取龍女。

    織得絹二丈五。

    一半屬羅江。

    一半屬玄武。

    師聞大悟。

    掩祖口曰。

    祇消唱到者裡。

    祖大笑而歸。

    師後還蜀。

    四衆請開法無為。

    遷正法。

    上堂。

    此一大事因緣。

    自從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

    分付摩诃大迦葉。

    以後燈燈相續。

    祖祖相傳。

    迄至于今。

    綿綿不墜。

    直得徧地生花。

    故号涅盤妙心。

    亦曰本心。

    亦曰本性。

    亦曰本來面目。

    亦曰第一義谛。

    亦曰爍迦羅眼。

    亦曰摩诃大般若。

    在男曰男。

    在女曰女。

    汝等諸仁。

    但自悟去。

    者般盡是閑言語。

    遂拈起拂子曰。

    會了喚作禅。

    未悟果然難難難。

    目前隔個須彌山。

    悟了易易易。

    信口道來無不是。

    僧問。

    如何是佛。

    師曰。

    阿誰教你恁麼問。

    僧拟議。

    師曰了。

     蕲州五祖表自禅師 懷安人。

    初依祖最久。

    未有省。

    時圓悟為座元。

    師往請益。

    悟曰。

    兄有疑處試語我。

    師遂舉德山小參不答話。

    問話者三十棒。

    悟曰。

    禮拜着。

    我作得你師。

    舉話尚不會。

    師作禮竟。

    悟令再舉前話。

    師曰。

    德山小參不答話。

    悟掩其口曰。

    但恁麼看。

    師出揚聲曰。

    屈屈。

    豈有公案祇教人看一句底道理。

    有僧謂師曰。

    兄不可如此說。

    首座須有方便。

    因靜坐體究及旬。

    頓釋所疑。

    詣悟禮謝。

    悟曰。

    兄始知吾不汝欺。

    又詣方丈。

    祖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