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切處作文彩已彰會。
偶僧請益十玄談。
方舉問君心印作何顔。
悟厲聲曰。
文彩已彰。
師聞而有省。
遂求印證。
悟示以本色鉗錘。
師則罔措。
一日白悟曰。
和尚休舉話。
待某說看。
悟諾。
師曰。
尋常拈槌豎拂。
豈不是經中道一切世界諸所有相。
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悟笑曰。
你元來在者裡作活計。
師又曰。
下喝敲床時。
豈不是返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悟曰。
你豈不見經中道。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
師于言下釋然。
悟出蜀居夾山。
師罷講侍行。
悟為衆夜參。
舉古帆未挂因緣。
師聞未領。
遂求決。
悟曰。
你問我。
師舉前話。
悟曰。
庭前柏樹子。
師即洞明。
謂悟曰。
古人道。
如一滴投于巨壑。
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
悟笑曰。
奈者漢何。
未幾令分座。
成都府昭覺徹庵道元禅師 綿州鄧氏子幼于。
降寂寺圓具。
東遊谒大别道禅師。
因看廓然無聖之語。
忽爾失笑曰。
達磨元來在者裡。
道譽之。
往參佛鑒佛眼。
蒙賞職。
依圓悟于金山。
以所見告。
悟弗之許。
悟被诏住雲居。
師從之。
雖有信入。
終以鲠胸之物未去為疑。
會悟問參徒。
生死到來時如何。
僧曰。
香台子笑和尚。
次問師。
汝作麼生。
師曰。
艹賊大敗。
悟曰。
有人問你時如何。
師拟答。
悟憑陵曰。
艹賊大敗。
師即徹證。
圓悟以拳擊之。
師拊掌大笑。
悟曰。
汝見甚麼便如此。
師曰。
毒拳未報。
永劫不忘。
悟歸昭覺。
命首衆。
悟将順世。
以師繼席焉。
眉州象耳山袁覺禅師 郡之袁氏子。
出家傳燈。
試經得度。
本名圓覺。
郡守填祠牒。
誤作袁字。
疑師慊然。
戲謂之曰。
一字名可乎。
師笑曰。
一字已多。
郡守異之。
既受具。
出蜀徧谒有道尊宿。
後往大沩。
依佛性。
頃之入室。
陳所見。
性曰。
汝忒殺遠在。
然知其為法器。
俾充侍者。
掌賓客。
師每侍性。
性必舉法華開示悟入四字令下語。
又曰。
直待我豎點頭時。
汝方是也。
偶不職被斥。
制中無依。
寓俗士家。
一日誦法華。
至亦複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
乃豁然。
制罷歸省。
性見首肯之。
圓悟再得旨住雲居。
師至彼。
以所得白悟。
悟呵雲。
本是淨地。
屙屎作麼。
師所疑頓釋。
紹興丁巳。
眉之象耳虛席。
郡守謂。
此道場久為蟊螣囊橐。
非名流勝士。
莫能起廢。
諸禅舉師應聘。
嘗語客曰。
東坡雲。
我持此石歸。
袖中有東海。
山谷雲。
惠宗煙雨蘆雁。
坐我潇湘洞庭。
欲喚扁舟歸去。
傍人謂是丹青。
此禅髓也。
又曰。
我敲床豎拂時。
釋迦老子孔夫子。
都齊立在下風。
有舉此語。
似佛海遠禅師。
遠曰。
此覺老語也。
我此間即不恁麼。
眉州中岩華嚴祖覺禅師 嘉州楊氏子。
幼聰慧。
書史過目成誦。
着書排釋氏。
惡境忽現。
悔過出家。
依慧目能禅師。
未幾疽發膝上。
五年醫莫愈。
因書華嚴合論。
畢夜感異夢。
旦即舍杖步趨。
一日誦至現相品曰。
佛身無有生。
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虛空。
諸佛于中住。
無住亦無去。
處處皆是佛。
遂悟華嚴宗旨。
洎登僧籍。
府師請講于千部堂。
詞辯宏放。
衆所歎服。
适南堂靜禅師過門。
謂師曰。
觀公講說。
獨步西南。
惜未解離文字相耳。
傥問道方外。
即今之周金剛也。
師欣然罷講。
南遊。
依圓悟于锺阜。
一日人室。
悟舉羅山道。
有言時踞虎頭收虎尾。
第一句下明宗旨。
無言時觌露機鋒。
如同電拂。
作麼生會。
師莫能對。
夙夜參究。
忽然有省。
作偈呈悟曰。
家住孤峰頂。
長年半掩門。
自嗟身已老。
活計付兒孫。
悟見許可。
次日入室。
悟又問。
昨日公案作麼生。
麼拟對。
悟便喝曰。
佛法不是者個道理。
師複留五年。
愈更迷悶。
後于廬山栖賢。
閱浮山遠禅師削執論雲。
若道悟有親疎。
豈有旃檀林中卻生臭艹。
豁然契悟。
作偈寄圓悟曰。
出林依舊入蓬蒿。
天網恢恢不可逃。
誰信業緣無避處。
歸來不怕語聲高。
悟大喜。
持以示衆曰。
覺華嚴徹矣。
住後僧問。
最初威音王。
末後樓至佛。
未審參見甚麼人。
師曰。
家住大梁城。
更問長安路。
曰隻如德山擔疏鈔行腳。
意在甚麼處。
師曰。
拶破你眼睛。
曰與和尚悟華嚴宗旨。
相去幾何。
師曰。
同途不同轍。
曰昔日德山。
今朝和尚。
師曰。
夕陽西去水東流。
潭州福嚴文演禅師 成都府楊氏子。
僧問。
如何是定林正主。
師曰。
坐斷天下人舌頭。
曰未審如何親近。
師曰。
觑着則瞎。
上堂。
當陽坐斷。
凡聖迹絕。
随手放開。
天回地轉。
直得日月交互。
虎嘯龍吟。
頭頭物物。
耳聞目視。
安立谛上是甚麼。
還委悉麼。
阿斯咤。
咄。
成都府昭覺道祖首座 初見圓悟。
于即心是佛語下發明。
久之悟命分座。
一日為衆入室。
餘二十許人。
師忽問曰。
生死到來如何迥避。
僧無對。
師擲下拂子。
奄然而逝。
衆皆愕贻。
亟以聞悟。
悟至召曰祖首座。
師張目視之。
悟曰。
抖擻精神透
偶僧請益十玄談。
方舉問君心印作何顔。
悟厲聲曰。
文彩已彰。
師聞而有省。
遂求印證。
悟示以本色鉗錘。
師則罔措。
一日白悟曰。
和尚休舉話。
待某說看。
悟諾。
師曰。
尋常拈槌豎拂。
豈不是經中道一切世界諸所有相。
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悟笑曰。
你元來在者裡作活計。
師又曰。
下喝敲床時。
豈不是返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悟曰。
你豈不見經中道。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
師于言下釋然。
悟出蜀居夾山。
師罷講侍行。
悟為衆夜參。
舉古帆未挂因緣。
師聞未領。
遂求決。
悟曰。
你問我。
師舉前話。
悟曰。
庭前柏樹子。
師即洞明。
謂悟曰。
古人道。
如一滴投于巨壑。
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
悟笑曰。
奈者漢何。
未幾令分座。
成都府昭覺徹庵道元禅師 綿州鄧氏子幼于。
降寂寺圓具。
東遊谒大别道禅師。
因看廓然無聖之語。
忽爾失笑曰。
達磨元來在者裡。
道譽之。
往參佛鑒佛眼。
蒙賞職。
依圓悟于金山。
以所見告。
悟弗之許。
悟被诏住雲居。
師從之。
雖有信入。
終以鲠胸之物未去為疑。
會悟問參徒。
生死到來時如何。
僧曰。
香台子笑和尚。
次問師。
汝作麼生。
師曰。
艹賊大敗。
悟曰。
有人問你時如何。
師拟答。
悟憑陵曰。
艹賊大敗。
師即徹證。
圓悟以拳擊之。
師拊掌大笑。
悟曰。
汝見甚麼便如此。
師曰。
毒拳未報。
永劫不忘。
悟歸昭覺。
命首衆。
悟将順世。
以師繼席焉。
眉州象耳山袁覺禅師 郡之袁氏子。
出家傳燈。
試經得度。
本名圓覺。
郡守填祠牒。
誤作袁字。
疑師慊然。
戲謂之曰。
一字名可乎。
師笑曰。
一字已多。
郡守異之。
既受具。
出蜀徧谒有道尊宿。
後往大沩。
依佛性。
頃之入室。
陳所見。
性曰。
汝忒殺遠在。
然知其為法器。
俾充侍者。
掌賓客。
師每侍性。
性必舉法華開示悟入四字令下語。
又曰。
直待我豎點頭時。
汝方是也。
偶不職被斥。
制中無依。
寓俗士家。
一日誦法華。
至亦複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
乃豁然。
制罷歸省。
性見首肯之。
圓悟再得旨住雲居。
師至彼。
以所得白悟。
悟呵雲。
本是淨地。
屙屎作麼。
師所疑頓釋。
紹興丁巳。
眉之象耳虛席。
郡守謂。
此道場久為蟊螣囊橐。
非名流勝士。
莫能起廢。
諸禅舉師應聘。
嘗語客曰。
東坡雲。
我持此石歸。
袖中有東海。
山谷雲。
惠宗煙雨蘆雁。
坐我潇湘洞庭。
欲喚扁舟歸去。
傍人謂是丹青。
此禅髓也。
又曰。
我敲床豎拂時。
釋迦老子孔夫子。
都齊立在下風。
有舉此語。
似佛海遠禅師。
遠曰。
此覺老語也。
我此間即不恁麼。
眉州中岩華嚴祖覺禅師 嘉州楊氏子。
幼聰慧。
書史過目成誦。
着書排釋氏。
惡境忽現。
悔過出家。
依慧目能禅師。
未幾疽發膝上。
五年醫莫愈。
因書華嚴合論。
畢夜感異夢。
旦即舍杖步趨。
一日誦至現相品曰。
佛身無有生。
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虛空。
諸佛于中住。
無住亦無去。
處處皆是佛。
遂悟華嚴宗旨。
洎登僧籍。
府師請講于千部堂。
詞辯宏放。
衆所歎服。
适南堂靜禅師過門。
謂師曰。
觀公講說。
獨步西南。
惜未解離文字相耳。
傥問道方外。
即今之周金剛也。
師欣然罷講。
南遊。
依圓悟于锺阜。
一日人室。
悟舉羅山道。
有言時踞虎頭收虎尾。
第一句下明宗旨。
無言時觌露機鋒。
如同電拂。
作麼生會。
師莫能對。
夙夜參究。
忽然有省。
作偈呈悟曰。
家住孤峰頂。
長年半掩門。
自嗟身已老。
活計付兒孫。
悟見許可。
次日入室。
悟又問。
昨日公案作麼生。
麼拟對。
悟便喝曰。
佛法不是者個道理。
師複留五年。
愈更迷悶。
後于廬山栖賢。
閱浮山遠禅師削執論雲。
若道悟有親疎。
豈有旃檀林中卻生臭艹。
豁然契悟。
作偈寄圓悟曰。
出林依舊入蓬蒿。
天網恢恢不可逃。
誰信業緣無避處。
歸來不怕語聲高。
悟大喜。
持以示衆曰。
覺華嚴徹矣。
住後僧問。
最初威音王。
末後樓至佛。
未審參見甚麼人。
師曰。
家住大梁城。
更問長安路。
曰隻如德山擔疏鈔行腳。
意在甚麼處。
師曰。
拶破你眼睛。
曰與和尚悟華嚴宗旨。
相去幾何。
師曰。
同途不同轍。
曰昔日德山。
今朝和尚。
師曰。
夕陽西去水東流。
潭州福嚴文演禅師 成都府楊氏子。
僧問。
如何是定林正主。
師曰。
坐斷天下人舌頭。
曰未審如何親近。
師曰。
觑着則瞎。
上堂。
當陽坐斷。
凡聖迹絕。
随手放開。
天回地轉。
直得日月交互。
虎嘯龍吟。
頭頭物物。
耳聞目視。
安立谛上是甚麼。
還委悉麼。
阿斯咤。
咄。
成都府昭覺道祖首座 初見圓悟。
于即心是佛語下發明。
久之悟命分座。
一日為衆入室。
餘二十許人。
師忽問曰。
生死到來如何迥避。
僧無對。
師擲下拂子。
奄然而逝。
衆皆愕贻。
亟以聞悟。
悟至召曰祖首座。
師張目視之。
悟曰。
抖擻精神透